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但依然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问题的提出既是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又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有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应当重视提问的作用,努力提升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语文教材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和能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从教学需要出发,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课题提问的意义
  1.1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有利于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改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推动语文教学高效进行。课堂提问对于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积极意义。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握课堂提问的技术,使课堂提问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提问可以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
  1.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当今时代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而且应当在能力上有所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联想,说出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提问的教育意义,进行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的实施
  2.1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能够给语文教学一个良好开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正式授课前抛出有趣的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跟随教师开始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烽火戏诸侯》这篇文章前,可以进行这样的问题导入:“从前周朝有一个周幽王,他最喜欢的妃子是褒姒,褒姒不喜欢笑,但是周幽王希望能够看到她的笑容。于是周幽王听了一个建议,褒姒竟然真的笑了,同学们猜猜这个建议是什么?”对于教师给出的这个问题,学生一定非常好奇,从而仔细思考并积极作答。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带着好奇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种问题导入的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2.2紧扣课题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提问是服务于教材内容的讲解的,因此课堂提问应当从课题出发。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提问的本来意义,围绕文章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和作答,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紧扣课题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针对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是谁毁灭了圆明园呢?”“他们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想?”这些紧扣课题的文章能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然后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行及时反馈,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只要紧扣课题提问,就可以做到有效提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2.3开放提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灵活原则,不仅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而且应当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问题的提出,教师应当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而不是硬性要求标准答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开放提问,培养学生想象力。例如,在讲授《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农夫还会等到撞死的兔子吗?”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说:“农夫没有等到兔子,他自己也由于懒惰而没有饭吃。”而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有一天一只兔子又撞了上去,但是农夫没有捡到,因为他饿得动不了了。”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都应当尊重,即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
  2.4有条理的提问,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不仅应当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当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有条理地提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有条理的提问,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认为哪几句诗最能体现?”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学习和读这首诗了。同时,学生在以后阅读其他诗时可以代入这些问题,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3.结语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个人发展,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07重印).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得到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生动,对教学效果的增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效果  多媒体教学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促进和支持学生
摘 要: 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利用自己设计的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中要领,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好的课堂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让他们迅速从课间活动回到课堂中,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接受新知识,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境。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兴趣 设疑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语文教师就是这美丽邂逅的总导演。“预设”,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预先设定教学方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教学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预先设计。“生成”,是课
人教版教材采用单元主题式编排,主题呈螺旋式上升,所以,我在教课时注意各学段间纵向的联系,从单元整组角度把握教材。最近五年,我在单元课整组整合授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中高年级课型大体都有了思路和模式;突出了“高效课堂”,突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紧扣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  备课时,紧扣每组课文单元主题,采用单元备课法,统筹本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备课法,要求教师在熟
摘 要: 语言文字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越来越多。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应用范围内,人们创造出大量网络新词,是最具时代气息的产物,浓缩着一个历史时期前进的步伐。作者从现实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影响力,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并提醒读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对网络新词加以规范,正确地引导学生,使“推普”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具有更多的强大功能,真实的声音、动人的影像、绚烂的色彩都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对吸引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 教学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随着网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