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由吉卜力工作室青年导演米林宏昌执导,宫崎骏担任编剧。与《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样,这部影片也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玛丽·诺顿(Mary Norton)创作于1952年的《地板下的小人》(The Borrowers)。
整部影片的结构并不复杂,风格更是清新唯美,再配以吉卜力工作室一贯细腻精致的画风,使我们在观影时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下面我们大致从场景、角色、剧情和主题等几个角度分析一下这部风格鲜明的作品。
本片的全部情节都围绕“妈妈长大的旧屋”这个场景(或称空间)展开。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影片开头处翔乘车穿过城镇来到“旧屋”,以及结尾处阿莉埃蒂一家乘水壶离开“旧屋”,影片的主体部分并没有超出“旧屋”的范围。更具象征意味的是,开头处翔乘车进入“旧屋”后才出现了影片片名——标志影片正式开始,结尾处阿莉埃蒂一家乘水壶刚开始顺水漂流就出现了字幕——喻示影片已经结束,这更是说明,创作者在刻意将影片的叙事空间严格地限定在一个闭合的场景内。那么,这种有意为之的场景设定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其用意有二:
一方面,从对外部关系来看,这一设定无疑割裂开了“旧屋”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其具有了闭合性和自足性,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典型场景”(这个闭合的、自足的世界,其实喻指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世外桃源”或“人间仙境”)。这样一来,不论外部大的环境怎样变化(无论是原著中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也好,还是影片中的当代日本也罢,甚或其他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旧屋”这一典型场景包含的意义、使人产生的联想相对而言都是固定的,同时也表明了影片的主旨所具有的恒常性。
另一方面,从场景的自我内部来看,“旧屋”并未与其他场景产生关联和对比,因此具有了单一性和一致性,这有助于整部影片集中全力来营造和突出同一种气氛、同一种风格,并将其维持下来,贯穿始终。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观赏影片时以及观赏后,对影片清新唯美的风格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原因了。例如,影片在展示阿莉埃蒂的房间时,运用了大量的奇花异果,而置身于其中的阿莉埃蒂仿佛就是一位美丽的小精灵、小仙子。
同样,在表现人类的居处时,影片也大量以绿地、鲜花、树木、河流、雨露等入画,进一步渲染全片的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原声中还请来了凯尔特民谣歌手Cécile Corbel,她恬静清澈的歌声以及竖琴的伴奏,每每与展示上述场景的画面配合出现,更加烘托了影片的童话意境。
那么,在这样一个创作者精心营造出来的童话般的世界,到底是谁在其中生活呢?答案就是本片的主要人物——小矮人阿莉埃蒂及其家人。与上述“典型场景”相对应,在这里,影片又引入了一个“典型形象”——“矮人”(或曰精灵)。在此,我们不妨将一些动画、影视作品中出现“矮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观照,看看他们都被赋予了哪些特点。除了本片中的矮人,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蓝精灵》中的蓝精灵,《魔戒》中的霍比特人……他们尽管外在形象各异,每个人也不乏独特的性格,但作为一个“族类”,他们还是有着一些共性: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自己的一方乐园之中、少人打扰,并且善良、纯洁、欢快、灵动,遇事时则机智、勇敢。可以说,人类创造出来这样一种虚构的典型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就跟创造出来上述“典型场景”一样)。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阿莉埃蒂就是这样一个矮人的典型。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并且勇敢(跟爸爸去“借”东西以及解救被困的妈妈)、纯洁(心无芥蒂地与翔交往)、自尊自重(归还翔送来的方糖,与翔谈话时维护本族群的生存)……集全部优点于一身。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中,围绕着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也可以用“典型”来形容。根据影视叙事学的一般结构,本片所讲述的故事也可以分为:开始——中间(包含发展与高潮)——结尾三部分,运用托多罗夫的“平衡公式”,也可以归纳为:平衡/完满的状态——平衡被打破/不平衡的状态——寻求新的平衡。
(1)从翔进入旧屋到阿莉埃蒂第一次“借”东西失败,是影片的开始部分。至此,阿莉埃蒂被人类发现了,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面临着瓦解。
(2)从翔主动把方糖送给阿莉埃蒂到阿莉埃蒂告诉翔自己一家准备搬走,是影片的发展部分。随着翔一次次地出于“善意”地介入阿莉埃蒂一家的生活,他们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不得不被迫搬走。
(3)从阿春捉住阿莉埃蒂的妈妈贺美莉到翔和阿莉埃蒂一起解决贺美莉,是影片的高潮部分。通过这一安排,故事矛盾急剧激化,情节张力达到顶峰。
(4)从贺美莉被成功解救到阿莉埃蒂一家离开“旧屋”,是影片的结尾部分。矛盾被化解,故事高潮过去以后,平衡状态又得以恢复。在这里,我们将阿春努力向夫人证明有矮人存在的段落也列入结尾部分,一来这是高潮段落的结尾,二来这也暗示全片到了收尾的时候,剩下就是表现阿莉埃蒂怎样与翔进行告别了。
最后我们要问,整部影片设置了典型的场景、典型的形象,并运用最一般化的叙事手段构建全片,那么创作者究竟想通过本片表达什么呢?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读:
(1)“旧屋”从人类的视角来看,不过是一间普通的、供居住的屋子,可是对阿莉埃蒂一家来说,“旧屋”却是他们的乐土、他们童话般的世界。而翔则扮演了这个童话世界“发现者”的角色。与阿春不同,翔并不是阿莉埃蒂的截然对立方,他主观上并不想破坏阿莉埃蒂的家园,可是这个童话世界最终还是瓦解了。我们可以说,是翔的“发现”这一行为本身——即使没有阿春的蓄意毁灭,也没有翔一系列的“善意作为”——最终导致阿莉埃蒂一家失去了自己家园,被迫迁徙。
(2)在影片情节的发展阶段,翔从自己的善意出发,为阿莉埃蒂一家做了很多“善事”:将阿莉埃蒂“借”东西时落下的方糖主动送上门,将精美的玩具屋提供给阿莉埃蒂一家使他们得以“安居”。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翔的行为充满了人类的主观臆断,只是从人类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为阿莉埃蒂一家做的“好事”,而丝毫未考虑受施方的真实感受。进一步分析之后我们可以认为,翔的种种“善举”对于阿莉埃蒂而言只是一种“驯化”(后结构主义大师福柯的概念)、豢养行为,最终是要将阿莉埃蒂作为一种被“人化”之后的客体圈禁起来,加以欣赏、把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玩具盒充满了人类文明的气息,与阿莉埃蒂生活的环境迥异其趣,一旦沾染,便失去了自我的独立(贺美莉也正是因为贪恋玩具盒中的物件而被阿春捉住的)。而阿莉埃蒂最终也向这种“驯化”、豢养企图给予了回绝,宁可历尽艰辛,也要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
(3)影片在高潮部分有一段阿莉埃蒂与翔在草地上的对话,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影片。翔说道:“但不久,就会只剩下你吧。你们的人数一直在减少吧?你们是正在消失的种族……你知道这世界有多少人类吗?67亿。你们呢?可能只剩下几个吧……之前也有很多生物已经绝种……虽然很残酷,但这也是你们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那只叫尼也的猫扑向阿莉埃蒂的时候,翔制止并教训它:“别这样,要做好朋友。”可是他在这里的用语都是“你们”(将彼此的“身份”区分开),并且套用的理论是庸俗的进化论(何尝不是一种“人造”的理论)——你们必将灭亡。可以说翔的话语中充满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大、偏见与无知。其实,真正的“朋友关系”绝不是这样的,而应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对此,阿莉埃蒂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命运?要不是你多管闲事,我们也不用离开这里……我们这个种族,为生存花了多少功夫,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我们不会那么简单就绝种的!”这掷地有声的话,既是阿莉埃蒂谋求自立、生存的“宣言”,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有力批判。
(4)影片并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而是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翔在听到上述阿莉埃蒂的话后说了一句:“对不起,你说得对。会死的是我才对……见到你时,以为可以保护你,但始终做不到,真是对不起。”这标志着他开始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与阿莉埃蒂真正结成了“朋友”,其后面的所作所为——与阿莉埃蒂一起解救贺美莉、离别时送给阿莉埃蒂一块方糖——反倒是在真正地“保护”阿莉埃蒂,而阿莉埃蒂也都欣然接受了(行为、物品以及这种朋友关系)。与此相应,翔在保护了阿莉埃蒂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请注意,影片开头就挑明这是翔的回忆,说明翔接下来的手术取得了成功),他对阿莉埃蒂说道:“多亏你,激发了我生存的勇气。”这恰恰说明了人类是多么需要与其他种族互帮互助,从而共同营建各自美好的生活。反过来,如果很多其他物种的生存乐土纷纷消失,物种多样性遭到彻底破坏,那么人类也终将自食其果,自己的生存乐土也将不复存在。
综合来看,本片延续了吉卜力工作室以及宫崎骏长期以来的人文主义关怀,在质疑、批判、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呼吁人与自然界平等共处,既不要破坏,也不要打扰,更不要试图归化其他物种,而应当一起努力共建我们的家园,唯有如此,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整部影片的结构并不复杂,风格更是清新唯美,再配以吉卜力工作室一贯细腻精致的画风,使我们在观影时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下面我们大致从场景、角色、剧情和主题等几个角度分析一下这部风格鲜明的作品。
本片的全部情节都围绕“妈妈长大的旧屋”这个场景(或称空间)展开。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影片开头处翔乘车穿过城镇来到“旧屋”,以及结尾处阿莉埃蒂一家乘水壶离开“旧屋”,影片的主体部分并没有超出“旧屋”的范围。更具象征意味的是,开头处翔乘车进入“旧屋”后才出现了影片片名——标志影片正式开始,结尾处阿莉埃蒂一家乘水壶刚开始顺水漂流就出现了字幕——喻示影片已经结束,这更是说明,创作者在刻意将影片的叙事空间严格地限定在一个闭合的场景内。那么,这种有意为之的场景设定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其用意有二:
一方面,从对外部关系来看,这一设定无疑割裂开了“旧屋”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其具有了闭合性和自足性,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典型场景”(这个闭合的、自足的世界,其实喻指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世外桃源”或“人间仙境”)。这样一来,不论外部大的环境怎样变化(无论是原著中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也好,还是影片中的当代日本也罢,甚或其他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旧屋”这一典型场景包含的意义、使人产生的联想相对而言都是固定的,同时也表明了影片的主旨所具有的恒常性。
另一方面,从场景的自我内部来看,“旧屋”并未与其他场景产生关联和对比,因此具有了单一性和一致性,这有助于整部影片集中全力来营造和突出同一种气氛、同一种风格,并将其维持下来,贯穿始终。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观赏影片时以及观赏后,对影片清新唯美的风格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原因了。例如,影片在展示阿莉埃蒂的房间时,运用了大量的奇花异果,而置身于其中的阿莉埃蒂仿佛就是一位美丽的小精灵、小仙子。
同样,在表现人类的居处时,影片也大量以绿地、鲜花、树木、河流、雨露等入画,进一步渲染全片的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原声中还请来了凯尔特民谣歌手Cécile Corbel,她恬静清澈的歌声以及竖琴的伴奏,每每与展示上述场景的画面配合出现,更加烘托了影片的童话意境。
那么,在这样一个创作者精心营造出来的童话般的世界,到底是谁在其中生活呢?答案就是本片的主要人物——小矮人阿莉埃蒂及其家人。与上述“典型场景”相对应,在这里,影片又引入了一个“典型形象”——“矮人”(或曰精灵)。在此,我们不妨将一些动画、影视作品中出现“矮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观照,看看他们都被赋予了哪些特点。除了本片中的矮人,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蓝精灵》中的蓝精灵,《魔戒》中的霍比特人……他们尽管外在形象各异,每个人也不乏独特的性格,但作为一个“族类”,他们还是有着一些共性: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自己的一方乐园之中、少人打扰,并且善良、纯洁、欢快、灵动,遇事时则机智、勇敢。可以说,人类创造出来这样一种虚构的典型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憧憬(就跟创造出来上述“典型场景”一样)。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阿莉埃蒂就是这样一个矮人的典型。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并且勇敢(跟爸爸去“借”东西以及解救被困的妈妈)、纯洁(心无芥蒂地与翔交往)、自尊自重(归还翔送来的方糖,与翔谈话时维护本族群的生存)……集全部优点于一身。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中,围绕着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也可以用“典型”来形容。根据影视叙事学的一般结构,本片所讲述的故事也可以分为:开始——中间(包含发展与高潮)——结尾三部分,运用托多罗夫的“平衡公式”,也可以归纳为:平衡/完满的状态——平衡被打破/不平衡的状态——寻求新的平衡。
(1)从翔进入旧屋到阿莉埃蒂第一次“借”东西失败,是影片的开始部分。至此,阿莉埃蒂被人类发现了,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面临着瓦解。
(2)从翔主动把方糖送给阿莉埃蒂到阿莉埃蒂告诉翔自己一家准备搬走,是影片的发展部分。随着翔一次次地出于“善意”地介入阿莉埃蒂一家的生活,他们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不得不被迫搬走。
(3)从阿春捉住阿莉埃蒂的妈妈贺美莉到翔和阿莉埃蒂一起解决贺美莉,是影片的高潮部分。通过这一安排,故事矛盾急剧激化,情节张力达到顶峰。
(4)从贺美莉被成功解救到阿莉埃蒂一家离开“旧屋”,是影片的结尾部分。矛盾被化解,故事高潮过去以后,平衡状态又得以恢复。在这里,我们将阿春努力向夫人证明有矮人存在的段落也列入结尾部分,一来这是高潮段落的结尾,二来这也暗示全片到了收尾的时候,剩下就是表现阿莉埃蒂怎样与翔进行告别了。
最后我们要问,整部影片设置了典型的场景、典型的形象,并运用最一般化的叙事手段构建全片,那么创作者究竟想通过本片表达什么呢?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读:
(1)“旧屋”从人类的视角来看,不过是一间普通的、供居住的屋子,可是对阿莉埃蒂一家来说,“旧屋”却是他们的乐土、他们童话般的世界。而翔则扮演了这个童话世界“发现者”的角色。与阿春不同,翔并不是阿莉埃蒂的截然对立方,他主观上并不想破坏阿莉埃蒂的家园,可是这个童话世界最终还是瓦解了。我们可以说,是翔的“发现”这一行为本身——即使没有阿春的蓄意毁灭,也没有翔一系列的“善意作为”——最终导致阿莉埃蒂一家失去了自己家园,被迫迁徙。
(2)在影片情节的发展阶段,翔从自己的善意出发,为阿莉埃蒂一家做了很多“善事”:将阿莉埃蒂“借”东西时落下的方糖主动送上门,将精美的玩具屋提供给阿莉埃蒂一家使他们得以“安居”。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翔的行为充满了人类的主观臆断,只是从人类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为阿莉埃蒂一家做的“好事”,而丝毫未考虑受施方的真实感受。进一步分析之后我们可以认为,翔的种种“善举”对于阿莉埃蒂而言只是一种“驯化”(后结构主义大师福柯的概念)、豢养行为,最终是要将阿莉埃蒂作为一种被“人化”之后的客体圈禁起来,加以欣赏、把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玩具盒充满了人类文明的气息,与阿莉埃蒂生活的环境迥异其趣,一旦沾染,便失去了自我的独立(贺美莉也正是因为贪恋玩具盒中的物件而被阿春捉住的)。而阿莉埃蒂最终也向这种“驯化”、豢养企图给予了回绝,宁可历尽艰辛,也要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
(3)影片在高潮部分有一段阿莉埃蒂与翔在草地上的对话,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影片。翔说道:“但不久,就会只剩下你吧。你们的人数一直在减少吧?你们是正在消失的种族……你知道这世界有多少人类吗?67亿。你们呢?可能只剩下几个吧……之前也有很多生物已经绝种……虽然很残酷,但这也是你们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那只叫尼也的猫扑向阿莉埃蒂的时候,翔制止并教训它:“别这样,要做好朋友。”可是他在这里的用语都是“你们”(将彼此的“身份”区分开),并且套用的理论是庸俗的进化论(何尝不是一种“人造”的理论)——你们必将灭亡。可以说翔的话语中充满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大、偏见与无知。其实,真正的“朋友关系”绝不是这样的,而应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对此,阿莉埃蒂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命运?要不是你多管闲事,我们也不用离开这里……我们这个种族,为生存花了多少功夫,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我们不会那么简单就绝种的!”这掷地有声的话,既是阿莉埃蒂谋求自立、生存的“宣言”,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有力批判。
(4)影片并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而是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翔在听到上述阿莉埃蒂的话后说了一句:“对不起,你说得对。会死的是我才对……见到你时,以为可以保护你,但始终做不到,真是对不起。”这标志着他开始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与阿莉埃蒂真正结成了“朋友”,其后面的所作所为——与阿莉埃蒂一起解救贺美莉、离别时送给阿莉埃蒂一块方糖——反倒是在真正地“保护”阿莉埃蒂,而阿莉埃蒂也都欣然接受了(行为、物品以及这种朋友关系)。与此相应,翔在保护了阿莉埃蒂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请注意,影片开头就挑明这是翔的回忆,说明翔接下来的手术取得了成功),他对阿莉埃蒂说道:“多亏你,激发了我生存的勇气。”这恰恰说明了人类是多么需要与其他种族互帮互助,从而共同营建各自美好的生活。反过来,如果很多其他物种的生存乐土纷纷消失,物种多样性遭到彻底破坏,那么人类也终将自食其果,自己的生存乐土也将不复存在。
综合来看,本片延续了吉卜力工作室以及宫崎骏长期以来的人文主义关怀,在质疑、批判、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呼吁人与自然界平等共处,既不要破坏,也不要打扰,更不要试图归化其他物种,而应当一起努力共建我们的家园,唯有如此,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