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实现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会从客观上促进高校教学实践能力的完善和提升。本文主要就“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浅析
随着“互联网 ”新业态的繁荣发展,传统的就业思维和就业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更为宽广,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也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完善的条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广大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一)就业形势的变化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学生的数量稳定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届大学生通过个人创新创业的方式,完全可以有效地实现个人的就业和更好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就业方式的变化
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互联网 ”新业态的发展,社会生产的结构和模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规模向创新能力方向转变,特别是随着创新性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生产对于人才的标准不断提升,尤其注重大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所以说,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完全符合当前的就业方式的。
(三)就业意识的变化
在“互联网 ”视域下,社会生产更加鼓励个人的创新行为,特别是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原来更倾向于获得“铁饭碗”而向个人创业转变,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个人创新创业需求的增加,也要求高校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施。
二、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养
大学生能否有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和思维是关键。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互联网 ”视域下,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的难得机遇,以及国家对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的支持和鼓励政策等等。其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国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创新创业活动的本质和意义。最后,要引导大学生认知“互联网 ”新业态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并组织学生们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增强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心。
(二)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首先,要加强教学体系的革新和改造,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立足创新创业活动的客观需求,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前瞻性,让教学和科研活动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创兴创业能力服务。其次,要不断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互联网 ”视域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通过开展技能大赛等方式,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要加强对“互联网 ”新业态的研究和探索,为学生们更好地认知“互联网 ”新业态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载体的打造
首先,要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载体的打造,通过构建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模拟创新创业活动环境,让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不断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和探索,为开展真实的创新创业活动积累经验。其次,要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借助和依托大型“互联网 ”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提供平台和载体。最后,政府部门要针对“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努力为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培养
在实施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高校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来进行,要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作为基础,而不能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脱离,而是要实现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共同进步,通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给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
(二)必须紧密结合“互联网 ”发展特点
当前,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紧密结合“互联网 ”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认知“互联网 ”、适应“互联网 ”,不能脫离当前“互联网 ”新业态发展的大环境和大形势来实施,而要立足当前就业创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产业特点来进行,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
(三)必须紧密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意愿
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是一个大的概念,而不同学生因为性格、专业等差异,个体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需求也是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校切忌实施“一刀切”,而是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个人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个人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建萍.“互联网 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路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8(5).
[2]谢亚军.浅析“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8(5).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浅析
随着“互联网 ”新业态的繁荣发展,传统的就业思维和就业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更为宽广,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也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 ”视域下,高校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完善的条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广大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然性
(一)就业形势的变化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学生的数量稳定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届大学生通过个人创新创业的方式,完全可以有效地实现个人的就业和更好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就业方式的变化
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互联网 ”新业态的发展,社会生产的结构和模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规模向创新能力方向转变,特别是随着创新性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生产对于人才的标准不断提升,尤其注重大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所以说,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完全符合当前的就业方式的。
(三)就业意识的变化
在“互联网 ”视域下,社会生产更加鼓励个人的创新行为,特别是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原来更倾向于获得“铁饭碗”而向个人创业转变,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个人创新创业需求的增加,也要求高校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施。
二、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养
大学生能否有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和思维是关键。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互联网 ”视域下,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的难得机遇,以及国家对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的支持和鼓励政策等等。其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国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让学生们了解创新创业活动的本质和意义。最后,要引导大学生认知“互联网 ”新业态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一些创新创业活动,并组织学生们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增强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心。
(二)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首先,要加强教学体系的革新和改造,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立足创新创业活动的客观需求,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前瞻性,让教学和科研活动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的创兴创业能力服务。其次,要不断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互联网 ”视域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通过开展技能大赛等方式,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要加强对“互联网 ”新业态的研究和探索,为学生们更好地认知“互联网 ”新业态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载体的打造
首先,要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载体的打造,通过构建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模拟创新创业活动环境,让学生们在虚拟环境中,不断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和探索,为开展真实的创新创业活动积累经验。其次,要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借助和依托大型“互联网 ”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提供平台和载体。最后,政府部门要针对“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努力为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培养
在实施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高校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来进行,要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作为基础,而不能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脱离,而是要实现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共同进步,通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给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
(二)必须紧密结合“互联网 ”发展特点
当前,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紧密结合“互联网 ”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认知“互联网 ”、适应“互联网 ”,不能脫离当前“互联网 ”新业态发展的大环境和大形势来实施,而要立足当前就业创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产业特点来进行,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
(三)必须紧密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意愿
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是一个大的概念,而不同学生因为性格、专业等差异,个体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需求也是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校切忌实施“一刀切”,而是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个人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个人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建萍.“互联网 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路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8(5).
[2]谢亚军.浅析“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