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搏斗中,敌人用石头将他头部砸得血肉模糊,他仍死死和敌人扭打在一起;他扣扳机的右手食指被敌人生生咬断,扯出一尺多长的肉筋,他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咬牙用左手端枪打死最后—个敌人,直到昏死过去。
他是抗美援朝前线威名赫赫的大英雄!他“牺牲”后,邓小平亲自下令必须找到他,一时间他成为世界瞩目的“烈士”。但一朝现身,他却已经是中国大西南山区里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就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黄继光与他同在一个团
1952年9月,上甘岭战斗打响前,朝鲜的天空一片钢青色的肃穆。大战将临,全军动员。担负上甘岭中线关键制高点五圣山阵地防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这些天战士们一边紧张地构筑工事,一边参加“学英雄立新功”的誓师动员。战壕里、坑道中,团长以自豪的口气反复讲述本团一个响当当的战士名字:柴云振。
一年前的1951年6月,在朴达峰阻击战生死存亡关头,柴云振率全班5人冲向被敌人占领的阵地,一口气夺回三个关键制高点,孤身消灭100多名敌人。搏斗中,敌人用石头将他头部砸得血肉模糊,他仍死死和敌人扭打在一起;他扣扳机的右手食指被敌人生生咬断,扯出一尺多长的肉筋,他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咬牙用左手端枪打死最后一个敌人,直到昏死过去。英雄的事迹如同闪电,照亮战士们的精神高地。铁骨铮铮的团长每次讲起柴云振,眼里都情不自禁地泛起泪花。战士们和他们的团长一样热血奔涌,高声呼喊着口号“为柴云振报仇”,整个一三五团前沿阵地沉浸在一片雄浑悲壮之中。22岁的年轻士兵黄继光这时刚刚来到朝鲜前线,正好被分配到老班长柴云振所在的一三五团,任二营六连通讯员。黄继光被团里这位老班长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暗暗把这位前辈当作自己杀敌立功的楷模。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斗中,黄继光拖着受重伤的身躯,不顾一切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然后完成了那惊天动地的一扑,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今天,翻开一部威名赫赫的抗美援朝英雄谱,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黄继光、邱少云。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热血沸腾的秋天,作为英雄偶像的柴云振,到底传递给后来的小战友黄继光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然而,朝鲜战争结束后,柴云振,这位曾激励过无数战友的传奇英雄,从此如人间蒸发般没有了下落。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他那闪闪发光的特等功和一级战斗英雄勋章,静静地躺在军史馆的橱窗里,一直无人认领。
“烈士柴云振”还活着
原来,当战斗进行到第七天,增援部队终于冲上主峰阵地时,昏迷中的柴云振被战友抬下来,转送到了战地医院。当时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彭德怀司令员,杨成武、杨勇等副司令员先后到医院看望,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为此,部队专程派飞机,从前线战地医院单独转送柴云振回国治疗。回国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请了专家学者会诊,并先后转送几个医院治疗。那时朝鲜战事纷杂,柴云振所在部队的官兵几乎都牺牲了,部队不断补充、换防,无暇与他联系。柴云振在后方治疗了大概一年多后,慢慢恢复了健康,却和原部队失去了联系。但直到今天,说起这段甚为遗憾的历史,柴云振依然淡淡地说,当个兵嘛,有什么了不起嘛!当兵就是为了打仗,打完仗没死就回家,1952年4月,柴云振领了三级乙等残疾军人证,直接在医院办了复员手续。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上级给他发了80元补助费,还有可以在老家领1000斤大米的票据。柴老先生笑着说,那时候国家困难,能发恁多东西,很知足了。他穿着褪色的军装回到家。老远就看见老娘背着一堆小山样的柴草缓缓走在村路上,腰弓得头都快够到膝盖了,满头白发如风中的衰草。他激动地大喊了一声:“妈,我回来了!”娘简直不敢相信,扔掉柴草,拉住他痴痴地盯了半天:“儿啊,你还活着?!”朝鲜方面也不知道柴云振是否牺牲,想方设法打听,始终没打听到英雄的下落。但柴云振的事迹却在朝鲜不胫而走,家喻户晓,甚至被编入了朝鲜课本,并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活“烈士”。朝鲜画家还根据柴云振战友的描述,画了一张他的“遗像”,悬挂在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显眼的位置,供人们瞻仰纪念。
邓小平下令:“找到他!”
30年过去了。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中国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在成都参观时,金日成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谈到了四川籍的志愿军英雄人物,他对黄继光、邱少云、赖永泽、柴云振等四人印象特别深刻:“除牺牲的两位英雄外,赖永泽已经找到,而柴云振至今下落不明。不知柴云振在哪里,我至今还惦记着他呀!”听到这里,邓小平对金日成说:“只要柴云振还活着,还在中国领土上,我们就一定能找到他。”邓小平随即问随行的原志愿军十五军军长泰基伟知不知道柴云振的情况。泰基伟正是柴云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军长,他汇报道,这些年部队先后派人到山西、河北、安徽、山东、江西等十几个省寻找,但苦于没有线索一直没找到。邓小平指示:“只要柴云振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大海里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捞起来!”不久后,有关部门找到了柴云振当年的同班战友孙洪发,是他当年亲自把昏迷的柴云振背到后方医院的。据孙洪发回忆,柴云振满口西南地方口音,有可能是西南一带的人。情况反映上去,邓小平指示: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在云、贵、川各大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一定要尽快找到柴云振下落。
1984年10月的一天,四川岳池县大佛乡农机站拖拉机手柴兵荣,在县加油站看到了登在《四川日报》上的一则“寻找抗美援朝英雄柴云正”的启事:“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正,原是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有一手食指断了一截,在朝鲜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柴兵荣至今仍清楚记得,启事全文只有短短92个字。看完后他的心“扑通扑通”直跳。他是柴云振的长子,他记得父亲当过兵打过仗,退伍证上也有担任过班长的记录,而且父亲右手食指也是残疾的。许多事情和这则启事完全一样呀!柴兵荣欢天喜地把消息带回了家。儿子激动不已,柴云振却无动于衷。他已离开部队33年,30多年间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故,他已安安心心在老家务农了。当然,偶尔他也会在梦中回到大雪纷飞血火迸溅的战争岁月,怀念那帮老战友、老兄弟。可是全班、全连的战友都打光了,自己能活下来,知足了。
邢大军据《同舟共进》整理
他是抗美援朝前线威名赫赫的大英雄!他“牺牲”后,邓小平亲自下令必须找到他,一时间他成为世界瞩目的“烈士”。但一朝现身,他却已经是中国大西南山区里的一位普通农民。他就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黄继光与他同在一个团
1952年9月,上甘岭战斗打响前,朝鲜的天空一片钢青色的肃穆。大战将临,全军动员。担负上甘岭中线关键制高点五圣山阵地防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这些天战士们一边紧张地构筑工事,一边参加“学英雄立新功”的誓师动员。战壕里、坑道中,团长以自豪的口气反复讲述本团一个响当当的战士名字:柴云振。
一年前的1951年6月,在朴达峰阻击战生死存亡关头,柴云振率全班5人冲向被敌人占领的阵地,一口气夺回三个关键制高点,孤身消灭100多名敌人。搏斗中,敌人用石头将他头部砸得血肉模糊,他仍死死和敌人扭打在一起;他扣扳机的右手食指被敌人生生咬断,扯出一尺多长的肉筋,他还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咬牙用左手端枪打死最后一个敌人,直到昏死过去。英雄的事迹如同闪电,照亮战士们的精神高地。铁骨铮铮的团长每次讲起柴云振,眼里都情不自禁地泛起泪花。战士们和他们的团长一样热血奔涌,高声呼喊着口号“为柴云振报仇”,整个一三五团前沿阵地沉浸在一片雄浑悲壮之中。22岁的年轻士兵黄继光这时刚刚来到朝鲜前线,正好被分配到老班长柴云振所在的一三五团,任二营六连通讯员。黄继光被团里这位老班长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暗暗把这位前辈当作自己杀敌立功的楷模。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斗中,黄继光拖着受重伤的身躯,不顾一切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然后完成了那惊天动地的一扑,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今天,翻开一部威名赫赫的抗美援朝英雄谱,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黄继光、邱少云。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热血沸腾的秋天,作为英雄偶像的柴云振,到底传递给后来的小战友黄继光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然而,朝鲜战争结束后,柴云振,这位曾激励过无数战友的传奇英雄,从此如人间蒸发般没有了下落。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他那闪闪发光的特等功和一级战斗英雄勋章,静静地躺在军史馆的橱窗里,一直无人认领。
“烈士柴云振”还活着
原来,当战斗进行到第七天,增援部队终于冲上主峰阵地时,昏迷中的柴云振被战友抬下来,转送到了战地医院。当时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彭德怀司令员,杨成武、杨勇等副司令员先后到医院看望,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为此,部队专程派飞机,从前线战地医院单独转送柴云振回国治疗。回国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请了专家学者会诊,并先后转送几个医院治疗。那时朝鲜战事纷杂,柴云振所在部队的官兵几乎都牺牲了,部队不断补充、换防,无暇与他联系。柴云振在后方治疗了大概一年多后,慢慢恢复了健康,却和原部队失去了联系。但直到今天,说起这段甚为遗憾的历史,柴云振依然淡淡地说,当个兵嘛,有什么了不起嘛!当兵就是为了打仗,打完仗没死就回家,1952年4月,柴云振领了三级乙等残疾军人证,直接在医院办了复员手续。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上级给他发了80元补助费,还有可以在老家领1000斤大米的票据。柴老先生笑着说,那时候国家困难,能发恁多东西,很知足了。他穿着褪色的军装回到家。老远就看见老娘背着一堆小山样的柴草缓缓走在村路上,腰弓得头都快够到膝盖了,满头白发如风中的衰草。他激动地大喊了一声:“妈,我回来了!”娘简直不敢相信,扔掉柴草,拉住他痴痴地盯了半天:“儿啊,你还活着?!”朝鲜方面也不知道柴云振是否牺牲,想方设法打听,始终没打听到英雄的下落。但柴云振的事迹却在朝鲜不胫而走,家喻户晓,甚至被编入了朝鲜课本,并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活“烈士”。朝鲜画家还根据柴云振战友的描述,画了一张他的“遗像”,悬挂在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显眼的位置,供人们瞻仰纪念。
邓小平下令:“找到他!”
30年过去了。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来中国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在成都参观时,金日成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谈到了四川籍的志愿军英雄人物,他对黄继光、邱少云、赖永泽、柴云振等四人印象特别深刻:“除牺牲的两位英雄外,赖永泽已经找到,而柴云振至今下落不明。不知柴云振在哪里,我至今还惦记着他呀!”听到这里,邓小平对金日成说:“只要柴云振还活着,还在中国领土上,我们就一定能找到他。”邓小平随即问随行的原志愿军十五军军长泰基伟知不知道柴云振的情况。泰基伟正是柴云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军长,他汇报道,这些年部队先后派人到山西、河北、安徽、山东、江西等十几个省寻找,但苦于没有线索一直没找到。邓小平指示:“只要柴云振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大海里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捞起来!”不久后,有关部门找到了柴云振当年的同班战友孙洪发,是他当年亲自把昏迷的柴云振背到后方医院的。据孙洪发回忆,柴云振满口西南地方口音,有可能是西南一带的人。情况反映上去,邓小平指示: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在云、贵、川各大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一定要尽快找到柴云振下落。
1984年10月的一天,四川岳池县大佛乡农机站拖拉机手柴兵荣,在县加油站看到了登在《四川日报》上的一则“寻找抗美援朝英雄柴云正”的启事:“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正,原是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有一手食指断了一截,在朝鲜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柴兵荣至今仍清楚记得,启事全文只有短短92个字。看完后他的心“扑通扑通”直跳。他是柴云振的长子,他记得父亲当过兵打过仗,退伍证上也有担任过班长的记录,而且父亲右手食指也是残疾的。许多事情和这则启事完全一样呀!柴兵荣欢天喜地把消息带回了家。儿子激动不已,柴云振却无动于衷。他已离开部队33年,30多年间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故,他已安安心心在老家务农了。当然,偶尔他也会在梦中回到大雪纷飞血火迸溅的战争岁月,怀念那帮老战友、老兄弟。可是全班、全连的战友都打光了,自己能活下来,知足了。
邢大军据《同舟共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