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类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设备老化、“双师型”教师缺乏和实验室操作与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为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相关行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设物联网专业“校中厂”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以物联网专业“校中厂”的建设目标及应用领域为切入点,探讨了“校中厂”的管理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以及为适应生产性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校中厂; 农业; 物联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8-85-03
Abstract: Lack of school funding, equipment aging, lack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lab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disconnection and other issues exis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establish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ng the "factory in school"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specialty are urgent and necessary.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factory in school",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benefit safeguard mechanism of "factory in school"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conducted to adapt to the production teaching.
Key words: factory in school;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物联网的概念被逐渐明确,我国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1]。各级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此加以鼓励和支持。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等领域,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低功耗和高性能芯片的不断推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物联网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同时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也相对较高。这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2-3]是必由之路。
1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实训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有校内自建实验室和校外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基地两大部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学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数量不足。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所要使用的设备都价值都不菲,因此购置数量有限,导致学生实训时间不足,不能进行充分的动手能力训练;二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而学校设施设备淘汰周期长,实践教学设备老化且落后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不能与生产一线的实际技术衔接,难以满足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三是学校大部分教师没有或缺少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加之物联网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教师的相关实际生产操作技能较弱,使得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无法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缺乏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四是物联网涉及众多行业应用、技术实践性强、领域跨度广,学校实验室难以全面模拟现实应用,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物联网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生产需求,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以致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实习比较分散,从事的岗位差别大,不方便教师统一管理和有效指导;企业以生产为主,对学生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多是 “打杂”的角色,学生很难学到其本领;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沟通能力欠缺、校内实践没有与企业接轨,致实习过程中心理反差较大,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等[4-5]。
我们依照教育部教高[2010]8号和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精神,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以校中厂为依托成立实训基地,这是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校中厂建设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6]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使命和方向,因此,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的目标就是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资金,与学校的场地、设备和科研力量有机结合,双方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深度的合作,使校企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真正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 物联网专业“校中厂”建设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指导思想下,各个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许多专业也建设了相应的“校中厂、厂中校”,在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专业,特别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要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在建设物联网专业的“校中厂”时要找准切入点。物联网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属于集成、交叉技术,专业建设怎么做也不可能覆盖其全部内涵,找准符合自身发展优势的切入点,突出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很重要。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不是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但它与农业有着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物联网在未来农业中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因此,可以选择走与学院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结合的道路。基于此,在建设物联网专业“校中厂”时,可以考虑智能农业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院农学、畜牧专业的科研资源、技术资源和实训资源,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其次,要建立“校中厂”管理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学校和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职能与活动目标,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否盈利是企业选择活动的标准,而“校中厂”融合了教育功能和生产职能,首要功能是教育,因此,建立“校中厂”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要遵循学校教学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化管理。校企合作只有在保证双方“双赢”的前提下才能合作长久,“校中厂”虽是企业,但定位于实训基地,不能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这需要合作双方充分理解,达成一致,明确“校中厂”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定位,不能纯粹追求经营利润,只能在确保学生参与度的前提下微利经营。为保持企业的积极性和“校中厂”的长效运行,学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采取一些优惠措施,以弥补企业教学性生产带来的损失,保障企业进驻学校生产经营的利益从而保证企业得以持续性发展。
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灵活组织教学。“校中厂”在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矛盾。例如:企业生产任务有时间性,学校教学安排有自己的时间节点,双方步调不会完全一致;因为市场的波动,企业的生产也存在不规律和不稳定的特征;企业规模有限,难以提供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所需的岗位。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在开展合作过程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分解岗位任务、依据企业生产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群,将企业生产实践、课程要求与实训目标相结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产学结合的教学方案;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灵活组织教学、安排实训,实现校企高度融合。
4 结束语
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物联网专业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建设高质量“校中厂”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产教结合,是必由之路。“校中厂”要良性可持续发展,要找准专业应用领域,要有灵活的教学模式与生产性实践相结合,要有校企双方的利益保障机制,最终形成“校中厂”将生产过程转化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回馈促进生产与科研这种产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基地建设是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0-29]http://www.moe.
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4_217624.html[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06-11-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611/t20061116_79649.html
[4] 韩太东,王振国,朱健.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0-72
[5] 孟鑫沛.高职“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 2015(6):96-99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2-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7/xxgk_171564.html
关键词: 校中厂; 农业; 物联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8-85-03
Abstract: Lack of school funding, equipment aging, lack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lab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disconnection and other issues exis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establish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related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ng the "factory in school"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specialty are urgent and necessary.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factory in school",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benefit safeguard mechanism of "factory in school"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conducted to adapt to the production teaching.
Key words: factory in school;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物联网的概念被逐渐明确,我国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1]。各级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此加以鼓励和支持。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等领域,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低功耗和高性能芯片的不断推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物联网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同时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也相对较高。这对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2-3]是必由之路。
1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实训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有校内自建实验室和校外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基地两大部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学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数量不足。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所要使用的设备都价值都不菲,因此购置数量有限,导致学生实训时间不足,不能进行充分的动手能力训练;二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而学校设施设备淘汰周期长,实践教学设备老化且落后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不能与生产一线的实际技术衔接,难以满足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效果不如人意;三是学校大部分教师没有或缺少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加之物联网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教师的相关实际生产操作技能较弱,使得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无法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缺乏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四是物联网涉及众多行业应用、技术实践性强、领域跨度广,学校实验室难以全面模拟现实应用,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物联网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在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生产需求,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以致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实习比较分散,从事的岗位差别大,不方便教师统一管理和有效指导;企业以生产为主,对学生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多是 “打杂”的角色,学生很难学到其本领;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沟通能力欠缺、校内实践没有与企业接轨,致实习过程中心理反差较大,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等[4-5]。
我们依照教育部教高[2010]8号和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精神,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以校中厂为依托成立实训基地,这是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校中厂建设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6]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使命和方向,因此,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的目标就是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资金,与学校的场地、设备和科研力量有机结合,双方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深度的合作,使校企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真正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 物联网专业“校中厂”建设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指导思想下,各个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许多专业也建设了相应的“校中厂、厂中校”,在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专业,特别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要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在建设物联网专业的“校中厂”时要找准切入点。物联网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属于集成、交叉技术,专业建设怎么做也不可能覆盖其全部内涵,找准符合自身发展优势的切入点,突出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很重要。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不是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但它与农业有着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物联网在未来农业中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因此,可以选择走与学院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结合的道路。基于此,在建设物联网专业“校中厂”时,可以考虑智能农业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院农学、畜牧专业的科研资源、技术资源和实训资源,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其次,要建立“校中厂”管理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学校和企业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职能与活动目标,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否盈利是企业选择活动的标准,而“校中厂”融合了教育功能和生产职能,首要功能是教育,因此,建立“校中厂”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要遵循学校教学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化管理。校企合作只有在保证双方“双赢”的前提下才能合作长久,“校中厂”虽是企业,但定位于实训基地,不能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这需要合作双方充分理解,达成一致,明确“校中厂”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定位,不能纯粹追求经营利润,只能在确保学生参与度的前提下微利经营。为保持企业的积极性和“校中厂”的长效运行,学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采取一些优惠措施,以弥补企业教学性生产带来的损失,保障企业进驻学校生产经营的利益从而保证企业得以持续性发展。
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灵活组织教学。“校中厂”在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矛盾。例如:企业生产任务有时间性,学校教学安排有自己的时间节点,双方步调不会完全一致;因为市场的波动,企业的生产也存在不规律和不稳定的特征;企业规模有限,难以提供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所需的岗位。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在开展合作过程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分解岗位任务、依据企业生产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群,将企业生产实践、课程要求与实训目标相结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产学结合的教学方案;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灵活组织教学、安排实训,实现校企高度融合。
4 结束语
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物联网专业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建设高质量“校中厂”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产教结合,是必由之路。“校中厂”要良性可持续发展,要找准专业应用领域,要有灵活的教学模式与生产性实践相结合,要有校企双方的利益保障机制,最终形成“校中厂”将生产过程转化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回馈促进生产与科研这种产教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基地建设是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0-29]http://www.moe.
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4_217624.html[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2006-11-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611/t20061116_79649.html
[4] 韩太东,王振国,朱健.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70-72
[5] 孟鑫沛.高职“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 2015(6):96-99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2-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7/xxgk_17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