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学前教育做为教育的首要阶段则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两个方面,试图说明在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新城镇化;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08-02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的超越,城镇化意味着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意味着公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平均文化水平的提高,是重质量、重内涵的“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就突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从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幼儿园着手研究。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载体,是指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的总和。从田野考察和行动研究中生成与利用课程资源,从正进行新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模式,摸索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丰富课程资源的研究,进一步充实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理论。
(二)实践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农村幼儿园,开始脱离土地,其课程生成与利用面临“尴尬期”,既不像原先可以完全利用农村的乡土环境为幼儿生成有“本土”特色的活动材料与文本;又不像完全城市化的幼儿园,有足够的财政、人力支持多元化活动资源的开发。
通过“如何做”实践操作着手,从现实层面出发,探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园如何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吸收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又要继承与发扬农村的传统文化,彰显农村地域文化特色,追求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当地学前教育的水平的提高,并对部分农村幼儿园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课程改革实践发挥有益的参考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
国外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我国对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从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实施后,我国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有增热的趋势。国内各地区对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且整体上看来已形成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
其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意义。1992年新西兰制定的《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社会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幼儿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社区这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虞永平、孙琴干(2002)在《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中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罗竞(2009)提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运用水平。
其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特点。幼儿园课程资源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是,幼儿园课程资源还具有可替代性,即幼儿园课程资源可以在即保证幼儿的兴趣,又不影响活动目标达成的条件下进行物物替代。徐冰鹃,杨雅琼(2003)在认为幼儿园课程资源还具有过程性和生成性的特质,因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自主的创造过程,学习结果是过程性结果,活动的组织存在着教育契机;宋丽娜(2007)同时认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具有综合性、多质性和潜在性、关联性和价值生成性、差异性、可替代性的特质。
其三,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在对课程资源类型的文献梳理中,大部分学者参照徐继存等学者(2002)根据课程资源的不同维度的划分,具体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自然课程和社会课程,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张海红(2008)提出从园本课程的构成上进行研究,认为园本课程资源由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构成;宋丽娜在《试论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将幼儿园课程资源按照功能、空间分布、状态、存在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素材性与条件性课程资源,园内外课程资源与信息课程资源,潜在的与现实使用的课程资源,隐性与显性课程资源。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其一,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与筛选机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李应君(2004)认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开放性、经济性、针对性、个性化及适应性等;王颖莉在《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中指出对课程资源筛选机制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资源筛选的主要原则有优先性、适应性、独特性原则。
其二,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原因。李浩泉在《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指出发利用的主体单一,没有形成有效的开发利用模式;王颖莉(2010)认为幼儿教师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薄弱,能力不足;开发利用的内容、方式、途径单一,幼儿园及教师发动力不足;幼儿园缺乏相关的教研制度和评价监督制度。
其三,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蔡蔚文(2008)从强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建立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来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李香(2013)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内部管理者、外部支持三方面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实践建议;李炙檬在《甘肃省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提出从教育资源的评估、幼儿需求评估、课程资源调查和实施方案设计四个阶段进行园内、园外的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重庆市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
重庆市直辖以来,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但李涛在《均衡城乡资源,凸显统筹特色》指出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制约了重庆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推进,故需要通过重庆特色的凸显冲突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重庆市也积极进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其课程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黄晓玲(2003)对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学校开发利用乡村课程资源研究,刘金红(2006)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路晨(2013)提出重庆市农村小学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重庆市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十分有限,宋慧(2013)对川渝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从财政投入、建立农村示范园、增加培训课程和建立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
三、综述
从研究内容来看,除涉及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及特点外,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从研究方法来看,均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为主;研究者虽深入到了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农村幼儿园教师可能仍会因为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难度太大而不知如何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从研究地域来看,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和西北地区,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西南地区研究较少。
重庆农村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课程资源丰富。“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全国1300万农村幼儿获益,但同时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再次引发热点,提高教育质量就须从一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着手。但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识别、生成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观念和意识欠缺,形成无序的、散落的、随意的课程资源。那么,处于新城镇进程中的农村幼儿园单纯依赖自身力量来提高其教育质量有较大难度。因此,与此相关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生成、分析、利用则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新城镇化;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08-02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的超越,城镇化意味着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意味着公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平均文化水平的提高,是重质量、重内涵的“人的城镇化”。
“人的城镇化”就突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从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幼儿园着手研究。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载体,是指农村幼儿园在课程开发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的总和。从田野考察和行动研究中生成与利用课程资源,从正进行新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模式,摸索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丰富课程资源的研究,进一步充实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理论。
(二)实践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农村幼儿园,开始脱离土地,其课程生成与利用面临“尴尬期”,既不像原先可以完全利用农村的乡土环境为幼儿生成有“本土”特色的活动材料与文本;又不像完全城市化的幼儿园,有足够的财政、人力支持多元化活动资源的开发。
通过“如何做”实践操作着手,从现实层面出发,探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幼儿园如何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吸收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又要继承与发扬农村的传统文化,彰显农村地域文化特色,追求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当地学前教育的水平的提高,并对部分农村幼儿园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课程改革实践发挥有益的参考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
国外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我国对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从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实施后,我国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有增热的趋势。国内各地区对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且整体上看来已形成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
其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意义。1992年新西兰制定的《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儿童、教师、家庭、邻里、社区、社会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幼儿教育课程只有支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家庭和社区这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实现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虞永平、孙琴干(2002)在《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中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能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罗竞(2009)提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运用水平。
其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特点。幼儿园课程资源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的是,幼儿园课程资源还具有可替代性,即幼儿园课程资源可以在即保证幼儿的兴趣,又不影响活动目标达成的条件下进行物物替代。徐冰鹃,杨雅琼(2003)在认为幼儿园课程资源还具有过程性和生成性的特质,因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自主的创造过程,学习结果是过程性结果,活动的组织存在着教育契机;宋丽娜(2007)同时认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具有综合性、多质性和潜在性、关联性和价值生成性、差异性、可替代性的特质。
其三,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在对课程资源类型的文献梳理中,大部分学者参照徐继存等学者(2002)根据课程资源的不同维度的划分,具体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自然课程和社会课程,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张海红(2008)提出从园本课程的构成上进行研究,认为园本课程资源由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构成;宋丽娜在《试论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将幼儿园课程资源按照功能、空间分布、状态、存在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素材性与条件性课程资源,园内外课程资源与信息课程资源,潜在的与现实使用的课程资源,隐性与显性课程资源。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其一,农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与筛选机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那些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李应君(2004)认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开放性、经济性、针对性、个性化及适应性等;王颖莉在《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的个案研究》中指出对课程资源筛选机制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课程资源筛选的主要原则有优先性、适应性、独特性原则。
其二,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原因。李浩泉在《乡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指出发利用的主体单一,没有形成有效的开发利用模式;王颖莉(2010)认为幼儿教师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薄弱,能力不足;开发利用的内容、方式、途径单一,幼儿园及教师发动力不足;幼儿园缺乏相关的教研制度和评价监督制度。
其三,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蔡蔚文(2008)从强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力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建立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来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李香(2013)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内部管理者、外部支持三方面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实践建议;李炙檬在《甘肃省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提出从教育资源的评估、幼儿需求评估、课程资源调查和实施方案设计四个阶段进行园内、园外的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重庆市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
重庆市直辖以来,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但李涛在《均衡城乡资源,凸显统筹特色》指出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制约了重庆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推进,故需要通过重庆特色的凸显冲突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重庆市也积极进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其课程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黄晓玲(2003)对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学校开发利用乡村课程资源研究,刘金红(2006)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路晨(2013)提出重庆市农村小学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重庆市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十分有限,宋慧(2013)对川渝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从财政投入、建立农村示范园、增加培训课程和建立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
三、综述
从研究内容来看,除涉及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及特点外,主要包括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从研究方法来看,均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为主;研究者虽深入到了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农村幼儿园教师可能仍会因为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难度太大而不知如何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从研究地域来看,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和西北地区,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西南地区研究较少。
重庆农村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课程资源丰富。“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全国1300万农村幼儿获益,但同时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再次引发热点,提高教育质量就须从一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着手。但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识别、生成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观念和意识欠缺,形成无序的、散落的、随意的课程资源。那么,处于新城镇进程中的农村幼儿园单纯依赖自身力量来提高其教育质量有较大难度。因此,与此相关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生成、分析、利用则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