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中的爱情诗探索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诗经》爱情诗歌的探索,揭示出《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多种多样的,有两情相悦的,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有感情专一的,有冲破家庭束缚的诗等等。通过这些爱情诗的分析,体现出上古社会中的爱情有一定自由,但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封建礼教逐渐完善,这种自由开始受到限制。
  【关键词】 诗经 国风 爱情 自由
  《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纯真无邪、而又对世界充满着爱、满怀激情的最好体现。《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为后人所传诵,而这些爱情诗都收集在《国风》中。其中体现出的感情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灵的交流,感情的碰撞。这些爱情诗也有不同的类型,有两情相悦的,有表达思念的,有体现感情专一的,有冲破家庭束缚的,有婚姻诗等等。我们就试着从这些情诗的类型来探索。
  一、表达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之情
  在《诗经·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男女答赠”之诗,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回赠给心中的姑娘;女子把木桃、木李投给意中人,而男子则以美玉和玉石作为回赠。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在表达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感情诗中有以男性口吻写的,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楼等他,小伙子匆匆赶到那儿,姑娘也许是为了逗着玩,故意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左等右等都不见姑娘出现,急得团团转,等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在幽静的城角,情侣调情,真是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虽然这是以男子的口吻来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美好期盼的。诗中除了以男子的口吻来描写外,还有以女性口吻来描写的。如:《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一位泼辣的姑娘向男子发起了挑战,用短短几句话就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还有《诗经·卫风·淇奥》也是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的关怀。《野有死麕》也是表现男女热情奔放的诗,男子用猎物挑逗一位如花似玉而春心荡漾的女子,女子则羞答答的告诉他:“郎君啊!你轻轻的,慢慢的,不要弄坏了我的头巾,不要撕破了我的衣裙,更不要把我的小狗惹的汪汪叫!”体现出男女的激情和互爱。
  二、表达思念之情
  在《国风》中,有很多诗都是表达相思之情的,这类诗多是由爱慕而引起。如:《周南·关雎》、《周南·汉广》、《召南·摽有梅》、《秦风·蒹瑕》等等,这些都体现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男思女
  这种男思女的诗歌最典型的就体现在《关雎》中。《关雎》是《国风》的开始,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它描绘的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深深爱慕,以至于在睡梦中还在追忆这位女子,难以入眠,也体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中那种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在当时的社会描写爱情能够如此深入,而且所体现出的并不庸俗,已经很了不起了。难怪孔子会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是对《关雎》很高的评价。
  除了《关雎》体现的是男子单相思外,《秦风·蒹瑕》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名篇,“蒹瑕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很含蓄,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弛之的精神境界,把男子单相思女子的这种感情体现得很朦胧。我们可以想象一幅水画: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美人在思念者的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面对这样一幅图,我们都为诗中那种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情观所感动。这首诗也被我们现代人改写谱曲成歌曲,传唱整个大江南北。《周南·汉广》也是男子追求女子但不可得的自叹,女子要出嫁了,要喂养好他乘的马,用汉水的宽广比喻他和女子之间的距离遥远,尽管追求不可得,但仍要喂养她出嫁乘的马驹,体现的男子的痴心。
  《国风》中还有一些思妇诗,在服兵役和徭役时男子思念家人,思念家乡。如《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在《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从夫君你踏上征途,前往东方的战场,我的头发便乱的如同飘摇的蓬草,并不是没有洗发膏,你不在家我哪有心情打扮自己,打扮出来又给谁看呢?“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哪里能找到忘忧草,我把它栽在树的北面,因为我一心只把郎君想,使我心痛又悲伤!《邶风·击鼓》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这两首都体现男子在服役时对女子的思念。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有情人如果不能相见,又该是多么令人伤心断肠!在《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位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心情竟如此强烈。
  女思男
  除了男子思念女子,在《国风》中也有女子思念男子,以及主动求爱的诗歌,如:《郑风·溱洧》、《鄘风·桑中》等等。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从此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女子主动邀请男子玩。在溱、洧河的冰都融化的时候,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在河水潺潺的岸边,小伙子与姑娘这样互相调笑,场面煞是生动。在当时,郑卫等地,男女在野外自由结合乃是一种风俗,而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在爱情的双方是天然平等的,无论男邀女,还是女邀男,都是自然而大方的,绝不会引起莫名的惊诧。以我们今天的眼光客观的看这种未经礼教桎酷的,道学家口中所谓的“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鄘风·桑中》也是写女子主动邀男子约会的诗。“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美艳的孟姜约我到上宫,她在桑中等我,送别我在淇水之上。女子主动邀男子,是大胆挚热的爱的体现。过去的卫道士见《诗经》中那些热烈的爱情表白和真实的恋爱生活的描述便大叫“淫奔之诗,淫奔之诗”,现在看来真是好笑。
  除此之外,女子思念男子的还有《郑风·子衿》《卷耳》等,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妻子怀念丈夫远行,在采摘卷耳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至于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有填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切。
  《诗经》中出现了这些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诗,为什么那时候的女性会如此大胆呢?第一,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当时的时代并没有确立严格的礼仪,男女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第二,是当时沉重的兵役和劳役。在当时男子要担负沉重的兵役,女子便不能如期而嫁,于是就产生对爱情强烈追求的欲望。这一点在《诗经》中的以女性口吻来写追求爱情的诗中体现出来。如《召南·摽有梅》就是写一个女子急于求得男子的诗。在《礼记·内则》中记载到:“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因此,逾时不婚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现在看来,无论是男子主动追求女子,还是女子主动追求男子都是很平常的。而在古代社会,是男子处于中心地位,女子没什么权利。因此在《诗经》中女子大胆追求爱情,也体现出同时代爱情的自由。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和完善,女子迫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已不再像《诗经》时期那样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了。
  三、爱情专一
  对待爱情,要专一。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人的美德。在《诗经》的《郑风·出其东门》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这首诗体现的是一个丈夫对自己的妻子忠贞不二的感情。尽管看见衣着光鲜,妆扮得漂亮的女子,男子也无动于衷,仍旧想着自己家中的“糟糠之妻”。
  在《诗经》时代就有这么感情专一的男子,这样的美德应该被我们所提倡,并继续发扬光大。
  四、冲破家庭束缚的诗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和心上人结为爱侣。《郑风·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兄弟以及乡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诗中也体现出对干涉恋爱婚姻者的不满和反抗。除此之外还有《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的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还有反抗大夫干涉的《王风·大车》“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生时我们各居一室,死后愿在一穴同眠。要是不信我的誓言,我俩的誓言有如当空白日。这是一首男女相慕同生死的诗。古时人们为礼教所束缚,男女虽然互相爱慕,也难于亲近。因大夫干预其事,只好以死相约,以死来反抗。
  五、婚姻诗
  爱情的最终归宿就是走向结婚的殿堂,婚姻诗在《诗经》中占很大的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如:反映婚嫁场面的《周南·桃夭》以艳丽的桃花来祝福新娘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反映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郑风·女曰鸡鸣》这是以夫妇对话的形式写清晨起床的一个片段,饶有风趣,表现了夫妇缠绵恩爱的情意。
  除此之外,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如《邶风·柏舟》、《邶风·谷风》、《卫风·氓》等都是弃妇诗。
  那么在《诗经》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弃妇诗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女子在婚后比男子要老的快。在《诗序》中说:“氓,刺时也。宜功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背弃;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偶,故序其事以风焉。” “华落色衰,复相背弃”,这正是男权社会下妇女遭遇到的注定不幸命运。第二,是心理原因。在没结婚之前,男子是想尽办法追求女子,而结婚后就不珍惜。如,《谷风》。《诗序》说:“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婚,而弃起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④
  《诗经》中会有以上这么多类型的爱情诗,说明那时的爱情是大胆的,热烈的,也是自由的。因为如果有太多方面的干涉,这样的爱情将会只是单调的,永远只会是一种模式。《评“淫诗”说》指出: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及其以前,社会上对男女交往以及爱情、婚姻等问题的认识与秦以后的观念有很大差异,当时男女之间的交往和结合都比较开放和自由。因此在礼教尚未对婚姻生活束缚之时,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便成了男女相恋的较为重要的方式。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人们认为男女恋情,人之天性,社会上也对男女恋爱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给予了较为自由宽松的恋爱环境。
  当然,《诗经》中体现的自由爱情,也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有两种手段干预婚姻。第一种手段就是确定礼制。《礼记·王制》载:“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第二种手段是用政权的力量促使青年男女及时成婚,有强制性。这两种手段都是古代社会为繁衍人口,提高生产力而制定的。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婚姻的缔结已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约。可见自由的爱情已开始受到限制了。
  结束语
  总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较为经典的诗歌总集。我们在各式各样的爱情诗中可以看出在上古社会中,青年男女的爱情较之于秦以后的朝代来说,是相对自由的,这样的自由在后来开始受到限制。这对我们后世人们研究《诗经》时期的社会历史有极其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袁 梅.诗经译注(国风部分)[A].山东:齐鲁书社,1980.
  [3] 韦凤娟 余冠英.楚辞精品[C]. 长春:时代文艺,2003.
  [4] 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6.
  [5] 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 朱 熹.诗经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7] 金开成.诗 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蓝菊荪译.诗经国风今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9] 杨合鸣.诗经主题辨析[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
  [10] 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图书馆是一个单位、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文化生态视域下,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文化生态与图书馆  文化生态系统是人或人的群体、文化与文化生态构成的有机整体。文化生态形成了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复合结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是原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发展的不协调,收入分配的不公,腐败现象的严重,就业再就业难度的加大等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不和谐”现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如果不能够营造和谐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立为“十一五”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针对这项工作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更新观念,把创新技术、健全制度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努力造就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档案是在人类活动中形成的,是保存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和载体的原始记录,是维护社会历史真实
【摘 要】国内传统英语学科课程安排大多有早自习或早读,虽然时间很短,但如果对其精心安排、有效利用会对英语课的学习、英语知识的巩固、运用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起到辅助作用。本文阐明了早自习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学生早自习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早自习的实施管理办法。  【关键词】英语 早自习 利用 时效性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从生物学及生物钟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
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入手,分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论述了当今传统武术及其文化发展的策略,最后提出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芙德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武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宗教習惯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貌。“踏脚”是宁夏泾源县独有的一种回族传统体育形式,现仅流传于泾源县香水镇纯回族村——园子村,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百余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踏脚”活动不断地推广、完善,并且不断得到发展。在园子村农闲饭后,它是广大回族人民娱乐健身、锻炼身体必不可少的内容;另一方面“踏脚”活动已经成为回族民间一项比较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踏脚”是一种
期刊
摘要: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绘画方法,也是一种绘画形态,表现出一种绘画意境。它不仅标示着一种艺术特征和风格,更蕴蓄着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中国画以空白作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象征性符号,表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艺术理解的独特思维方式,对绘画意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绘画 空白 意境    空白,作为一种审美符号,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演变之轨迹  年画即版画,是指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佞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因此汉代县官多在腊日或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以抵御邪祟的进入。到了南北朝时,干脆就将神荼、郁垒直接画在桃板上。朱仙镇
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彼此都给予了对方很深的影响。我国文学史上的文风、思想体制、作品等都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日本最早的汉文诗集《怀风藻》、《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都深受中国六朝到唐初骈俪文体的影响。  明朝时期,日本大体经历了室町幕府(1344~1602)和江户幕府(1603~1837)两个时代。当时日本的情况在初期是皇权旁落、战争不断,传统的宫廷贵族在政治上失利的同时,文化
摘要:本文阐述了写生创作的基本训练,以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为例,说明创作以生活素材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达到气韵生动、造型美观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写生物象 立意构图    我国的花鸟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民族传统风格,它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历代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经验。  当今的画坛,花鸟画如雨后春笋,求学者日益增多,在美术教学和业余爱好者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基础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