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只是害怕孤独
一个朋友外向开朗,在朋友圈中活跃度非常高,总是组织各种聚会活动,整天呼朋唤友,干什么都一帮人跟着。另外一个内向的朋友很羡慕,对我说:“你看人家活得多么充实。”
不,我不这么看,他只是太孤独了。
一切多么明显,他总是没有落单的时候,每当风平浪静无事可做,只剩下一个人,就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一定要马上打电话,招呼人,安排吃饭、聚会、打牌、按摩。别人聚会是需要由头的,他不需要,反正都是他请客。只要热热闹闹的场面搭起来,他就马上恢复风趣幽默谈笑风生的那个自己。
他得多害怕一个人呆着,才要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场戏?可就算是戏,也有散场的时候,他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只想一台接一台地唱下去。
每个人的朋友圈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这样的人吧?他们看起来都很有人缘,人际关系很好,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他们对别人家的事情,比对自己家里的事情还要重视,只要朋友一个电话,老婆生病、孩子上学,全都能丢下。所以他们在外面的口碑,总是比在家里的好得多。
他们可能是最好的朋友,但不可能是最好的伴侣。做他们的伴侣,实在是太辛苦了。要时刻忍受他们将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情重要,别人的感受比自己亲人的感受更值得关心。这种被比较下去的感觉,真的很难过。
其实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更在乎谁,他们只是害怕孤独。而家庭生活必然会带来平淡与庸常,这种感觉就像寂寞这枚铜板的另外一半,让他们无法忍受。所以他们总是想要向外逃,逃到更热闹的地方去。
终身孤独的原因
害怕一个人呆着,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有的人说,就是不能一个人做事情,就算去卫生间,也得找一个人跟着;有的人说,如果一个人,就会觉得很凄凉,做什么都没劲;还有的人说,因为害怕一个人,以至于交朋友一点都不挑剔。
最悲哀的说法是:我感觉自己像一根藤,寄生在别人身上。以前是父母,读书时是同学,然后是恋人,结婚后是老公。永远都不能一个人。
为了对抗寂寞,有人常常选用最相反的武器去战斗。比如梅艳芳。
她是著名的天皇巨星,性格外向、讲义气、好提携人。拍戏的时候,导演给了她高片酬,她却看不过别的演员片酬低,带着一众演员在片场抗议,要求加薪,把导演气得要死。“她是一个很有义气的女孩子,是我在乐坛很少见到的……”她最好的朋友张国荣这样评价她。
但她也贪玩,整日带着一群人出入各种热闹场合,不到深夜不散。“梅艳芳唯一的缺点是太爱玩,不懂得照顾自己。有时看到她整日都入医院看病,实在令人忧心。”张国荣总是劝她多爱惜自己一点,也没用。他也很生气,有一段时间,两个人为此联系都少了,就是因为生活习惯太不同。
她喜欢热闹,喜欢做人群中的焦点,和张国荣一起出席聚会,他和其他朋友寒暄冷落了她,她就很不开心。林燕妮回忆:“有一回一个朋友生日,没请梅艳芳。阿梅不服气,在晚餐后杀到现场。一进来便哭。”
不是梅艳芳骄纵,而是她内心的寂寞无人能知。她4岁登台跑江湖,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每唱一首歌,她想的是今天晚上可以给家里添一个菜。走红之后,又成了母亲的摇钱树,哥哥一家都靠她养活。重男轻女的母亲恨不得将她嚼碎了,喂给儿子吃。在豪爽仗义的外表之下,她是那么孤独和漂泊。家庭是可以让人停泊的地方,可她的家庭带给她的只是难堪、一团乱麻。她得不到爱,只能向外寻找,在各种热闹的刺激中寻求自我存在的象征。
朋友是她最看重的,可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事,都会离开。于是,为了掩盖寂寞,贪图、迷恋喧闹的人,更加寂寞了。
演员吴克群说:“大家都觉得艺人不会寂寞,但其实我们的生活反差太大了,你可能前一分钟被台下几万人包围,下一秒就是回到房间,孤零零一个人。反差太大,寂寞才会凸显。”其实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人,如果学不会和自己相处,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就会始终身处在孤独之中。
与自己和解
总是不愿意一个人呆着的人,总是急着去寻求依附的人,都是迷失了自我的人。
孤独是不能与之对抗的,越抵抗,越会沦陷在更深的寂寞里。唯有寻找自我,才是解决这种迷失状态的最好办法——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被对他人的过度依赖牵制和裹挟,一定要成为自己。
而如何成为自己?无非是认清自己的价值,提升自我的存在感,让自我意象不断强大起来,不再因为别人贴标签或者他人的评论,轻易地改变自我认知。这不是一条好走的道路,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每一步中,勇气都是必须的,这就好像是在每一步中,他都要遭受他自己之新生的巨痛。”
就像一场新生,像美人鱼化尾成腿,每走一步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这痛苦背后,也伴随着巨大的欢悦和希望,因为这提醒着她,生命已经改变了形态。如果旧生命并没有带给我们足够的爱、信心和安全感,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
拥抱孤独,就是拥抱自己。不逃避孤独,才能够与自己和解。
孤独并不会令我们变得软弱和衰败。一个人的时候,才能进行一场久违的对话。在无人干预的角落,自我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
就像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说的那样:“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和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生命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取决于我们对孤独的接纳程度。
那些坦然享受生活的每一面,喧闹、平静、纷乱、庸常等一切状态的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更有资格称得上强者的人。
一个朋友外向开朗,在朋友圈中活跃度非常高,总是组织各种聚会活动,整天呼朋唤友,干什么都一帮人跟着。另外一个内向的朋友很羡慕,对我说:“你看人家活得多么充实。”
不,我不这么看,他只是太孤独了。
一切多么明显,他总是没有落单的时候,每当风平浪静无事可做,只剩下一个人,就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一定要马上打电话,招呼人,安排吃饭、聚会、打牌、按摩。别人聚会是需要由头的,他不需要,反正都是他请客。只要热热闹闹的场面搭起来,他就马上恢复风趣幽默谈笑风生的那个自己。
他得多害怕一个人呆着,才要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场戏?可就算是戏,也有散场的时候,他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只想一台接一台地唱下去。
每个人的朋友圈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这样的人吧?他们看起来都很有人缘,人际关系很好,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他们对别人家的事情,比对自己家里的事情还要重视,只要朋友一个电话,老婆生病、孩子上学,全都能丢下。所以他们在外面的口碑,总是比在家里的好得多。
他们可能是最好的朋友,但不可能是最好的伴侣。做他们的伴侣,实在是太辛苦了。要时刻忍受他们将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家里的事情重要,别人的感受比自己亲人的感受更值得关心。这种被比较下去的感觉,真的很难过。
其实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更在乎谁,他们只是害怕孤独。而家庭生活必然会带来平淡与庸常,这种感觉就像寂寞这枚铜板的另外一半,让他们无法忍受。所以他们总是想要向外逃,逃到更热闹的地方去。
终身孤独的原因
害怕一个人呆着,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有的人说,就是不能一个人做事情,就算去卫生间,也得找一个人跟着;有的人说,如果一个人,就会觉得很凄凉,做什么都没劲;还有的人说,因为害怕一个人,以至于交朋友一点都不挑剔。
最悲哀的说法是:我感觉自己像一根藤,寄生在别人身上。以前是父母,读书时是同学,然后是恋人,结婚后是老公。永远都不能一个人。
为了对抗寂寞,有人常常选用最相反的武器去战斗。比如梅艳芳。
她是著名的天皇巨星,性格外向、讲义气、好提携人。拍戏的时候,导演给了她高片酬,她却看不过别的演员片酬低,带着一众演员在片场抗议,要求加薪,把导演气得要死。“她是一个很有义气的女孩子,是我在乐坛很少见到的……”她最好的朋友张国荣这样评价她。
但她也贪玩,整日带着一群人出入各种热闹场合,不到深夜不散。“梅艳芳唯一的缺点是太爱玩,不懂得照顾自己。有时看到她整日都入医院看病,实在令人忧心。”张国荣总是劝她多爱惜自己一点,也没用。他也很生气,有一段时间,两个人为此联系都少了,就是因为生活习惯太不同。
她喜欢热闹,喜欢做人群中的焦点,和张国荣一起出席聚会,他和其他朋友寒暄冷落了她,她就很不开心。林燕妮回忆:“有一回一个朋友生日,没请梅艳芳。阿梅不服气,在晚餐后杀到现场。一进来便哭。”
不是梅艳芳骄纵,而是她内心的寂寞无人能知。她4岁登台跑江湖,小小年纪就外出谋生。每唱一首歌,她想的是今天晚上可以给家里添一个菜。走红之后,又成了母亲的摇钱树,哥哥一家都靠她养活。重男轻女的母亲恨不得将她嚼碎了,喂给儿子吃。在豪爽仗义的外表之下,她是那么孤独和漂泊。家庭是可以让人停泊的地方,可她的家庭带给她的只是难堪、一团乱麻。她得不到爱,只能向外寻找,在各种热闹的刺激中寻求自我存在的象征。
朋友是她最看重的,可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事,都会离开。于是,为了掩盖寂寞,贪图、迷恋喧闹的人,更加寂寞了。
演员吴克群说:“大家都觉得艺人不会寂寞,但其实我们的生活反差太大了,你可能前一分钟被台下几万人包围,下一秒就是回到房间,孤零零一个人。反差太大,寂寞才会凸显。”其实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人,如果学不会和自己相处,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就会始终身处在孤独之中。
与自己和解
总是不愿意一个人呆着的人,总是急着去寻求依附的人,都是迷失了自我的人。
孤独是不能与之对抗的,越抵抗,越会沦陷在更深的寂寞里。唯有寻找自我,才是解决这种迷失状态的最好办法——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被对他人的过度依赖牵制和裹挟,一定要成为自己。
而如何成为自己?无非是认清自己的价值,提升自我的存在感,让自我意象不断强大起来,不再因为别人贴标签或者他人的评论,轻易地改变自我认知。这不是一条好走的道路,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每一步中,勇气都是必须的,这就好像是在每一步中,他都要遭受他自己之新生的巨痛。”
就像一场新生,像美人鱼化尾成腿,每走一步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这痛苦背后,也伴随着巨大的欢悦和希望,因为这提醒着她,生命已经改变了形态。如果旧生命并没有带给我们足够的爱、信心和安全感,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
拥抱孤独,就是拥抱自己。不逃避孤独,才能够与自己和解。
孤独并不会令我们变得软弱和衰败。一个人的时候,才能进行一场久违的对话。在无人干预的角落,自我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
就像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说的那样:“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和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生命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取决于我们对孤独的接纳程度。
那些坦然享受生活的每一面,喧闹、平静、纷乱、庸常等一切状态的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更有资格称得上强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