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以载道”,文章的特点本身决定了作文不能光靠华丽的辞藻、精巧的结构来作无意义的堆砌。作文必须有深层次的内涵,即所谓的“道”,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资源。
一、学生的思想资源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教师在传授一切知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渗透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人文的理想和完善的道德。
科学的精神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怀疑的勇气和批判的锐气,学生要敢于否定,否定自己,否定权威,要敢于批判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人的立身之本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的人生才能有充实的内心,他的作文才有可能充满智慧的光芒。
人文的理想是众多大师的名著散发魅力的秘密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想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意义不断地追问,对生与死、灵与肉、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作深入的探求。其次要让学生理解并坚守人类精神的底线,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给学生精神的发展以真正的帮助,给下一代打下精神的底子。再次要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一是人类和其他生命是朋友而非敌人,二是不同种族的人是同类而非异类,人类共同的价值尺度不容践踏。最后要引导学生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许我们个体不能改变什么,但很多“我们”却能影响什么。
帮助学生建立完美的道德体系绝非政治学科的专利。语文学科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资源,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用平等、尊重、公正来培育学生平等、尊重、公正的精神,学生作文中会自然流露出生命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其次我们要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再次我们要把勤俭、自尊自爱、量入而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染给他们。
二、学生的情感资源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高明的语文教师必然注重学生情感资源的开发。
培养学生情感资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浪漫情怀。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的作文教育就应该是一种诗意的教育,因为如果学生心中没有一眼富有诗意的、感悟的、审美的清泉,笔下就不可能有纯净如水、飘逸如云的文字。语文教师应在作文课堂中重拾少年时代的梦,以诗人般的激情,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诗意的栖居地。
三、学生的心理资源
语文教师必须开发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品质、意志品质及个性品质,从而通过文学教育完成对学生“人”的教育。
一是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是以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为载体的,因而一刻也离不开思维。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各具特色又不可分割。语文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幻想等形象思维途径来开拓深邃的意境,开掘丰富的情味,而忽视了逻辑思维在学生作文及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逻辑思维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常规思维必不可少,但创新思维更加可贵。教师可通过对作品的多义解读来示范,养成学生自主建构的经验和习惯;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解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还可通过亲自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搭建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
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包括作文过程中的耐心和坚韧、作文态度上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习惯等,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语文教师要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将他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他的学生。
学生的个性品质表现为适应生活和人际、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能力,个性的张扬是文学的特征所要求的。学生在作文中既要自信、自尊又要自控,学生作文过程中要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达到通过作文而育人的终极目的。
一、学生的思想资源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教师在传授一切知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渗透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人文的理想和完善的道德。
科学的精神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怀疑的勇气和批判的锐气,学生要敢于否定,否定自己,否定权威,要敢于批判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人的立身之本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的人生才能有充实的内心,他的作文才有可能充满智慧的光芒。
人文的理想是众多大师的名著散发魅力的秘密所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理想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意义不断地追问,对生与死、灵与肉、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作深入的探求。其次要让学生理解并坚守人类精神的底线,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给学生精神的发展以真正的帮助,给下一代打下精神的底子。再次要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一是人类和其他生命是朋友而非敌人,二是不同种族的人是同类而非异类,人类共同的价值尺度不容践踏。最后要引导学生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许我们个体不能改变什么,但很多“我们”却能影响什么。
帮助学生建立完美的道德体系绝非政治学科的专利。语文学科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道德资源,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用平等、尊重、公正来培育学生平等、尊重、公正的精神,学生作文中会自然流露出生命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其次我们要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再次我们要把勤俭、自尊自爱、量入而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染给他们。
二、学生的情感资源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高明的语文教师必然注重学生情感资源的开发。
培养学生情感资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浪漫情怀。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的作文教育就应该是一种诗意的教育,因为如果学生心中没有一眼富有诗意的、感悟的、审美的清泉,笔下就不可能有纯净如水、飘逸如云的文字。语文教师应在作文课堂中重拾少年时代的梦,以诗人般的激情,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诗意的栖居地。
三、学生的心理资源
语文教师必须开发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品质、意志品质及个性品质,从而通过文学教育完成对学生“人”的教育。
一是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是以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为载体的,因而一刻也离不开思维。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各具特色又不可分割。语文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幻想等形象思维途径来开拓深邃的意境,开掘丰富的情味,而忽视了逻辑思维在学生作文及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逻辑思维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常规思维必不可少,但创新思维更加可贵。教师可通过对作品的多义解读来示范,养成学生自主建构的经验和习惯;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解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还可通过亲自写下水作文给学生搭建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
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包括作文过程中的耐心和坚韧、作文态度上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习惯等,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语文教师要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将他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他的学生。
学生的个性品质表现为适应生活和人际、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能力,个性的张扬是文学的特征所要求的。学生在作文中既要自信、自尊又要自控,学生作文过程中要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达到通过作文而育人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