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 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 渗透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我们应积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 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了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Hello! / Hi!”“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这些礼貌用语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时最初接触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三、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1.多种活动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如我在教学牛津英语5B Unit 9《The English Club》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组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在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创设情境活动。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境。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境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如我在教授完牛津英语6A Unit6 《Holidays》后,又补充了很多学生熟悉的节日,如 Mothers’Day、Teachers’Day、Thanks Giving Day等,并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节日,用自己学过的句型来谈论这个节日。最后以一场英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所获,可以谈节日的由来,可以谈自己怎么过这个节日,话题不限。孩子们积极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在丰富演讲内容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熏陶与洗礼。
总之,小学英语课是道德教育的广阔天地,小学英语教师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品行育人,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语学习者,为“乐”学而“学”,更为“德”学而“学”,使道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2.《小学德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04年6月,1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标准》解读.第12~14页。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第三卷,第33页;第四卷,第13~14页。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 渗透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我们应积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 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了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例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Hello! / Hi!”“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这些礼貌用语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时最初接触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三、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1.多种活动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如我在教学牛津英语5B Unit 9《The English Club》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组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在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创设情境活动。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境。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境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如我在教授完牛津英语6A Unit6 《Holidays》后,又补充了很多学生熟悉的节日,如 Mothers’Day、Teachers’Day、Thanks Giving Day等,并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节日,用自己学过的句型来谈论这个节日。最后以一场英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所获,可以谈节日的由来,可以谈自己怎么过这个节日,话题不限。孩子们积极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在丰富演讲内容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熏陶与洗礼。
总之,小学英语课是道德教育的广阔天地,小学英语教师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品行育人,充分挖掘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语学习者,为“乐”学而“学”,更为“德”学而“学”,使道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2.《小学德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2004年6月,1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标准》解读.第12~14页。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第三卷,第33页;第四卷,第1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