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高中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的现实应该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文章以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很多高中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利用高考指挥棒推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现阶段来看作用有限。而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如下:
一、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为历史学科服务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内容纵横古今,无所不包,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又往往感到历史知识非常空泛,摸不着边际。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历史教师在讲解知识时,缺少其他学科内容的支撑,平铺直叙地展开叙述,就历史而历史,把历史知识变成了单纯的概念集合体。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如果单纯地告诉学生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有哪几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代表有哪些,然后讲解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等等,学生往往难以形成对百家争鸣的立体认识。因为这样的讲解缺少地理知识的支撑,学生没有地理空间感,不知道哪些思想家生活在什么地域,激烈的思想碰撞发生在何处。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历史,注定是空泛的。
二、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
很多学生原来对历史学习是感兴趣的,后来逐渐消失掉了。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僵化地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授,而忽视学生的认知实际。就历史教材的编写而言,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一定也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例如,《梨园春秋》一课,教材是按照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顺序即“傩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叙述的。但学生最熟悉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京剧,最陌生的是古老原始的傩戏。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先讲最古老的傩戏,可是学生对傩戏一无所知,完全凭老师的讲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与新知识产生共鸣,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拘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实际,大胆调整,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电视娱乐节目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呢?我在教学中主要利用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例如为了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我采用电视上益智类娱乐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将历史基础知识做成问题题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抽号选出一名队员,与其他队员PK,在规定时间内答不出问题者淘汰出局,最后按照积分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学生对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感兴趣,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就连平时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学生也纷纷投入到这项活动中。
四、做好开头和结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参与历史教学,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让学生继续对历史课感兴趣需要一个好的结尾。因此,做好开头和结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至关重要。在每节课的开头,我尽量用艺术化的语言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历史课堂上。如在讲《梨园春秋》一课时,我这样导入:首先将准备好的京剧《铡美案》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戏曲形式,在学生回答完的基础上,展示出京剧脸谱让大家认识,哪副脸谱代表忠诚,哪副脸谱代表奸诈,哪副脸谱代表公正,哪副脸谱代表勇猛。在学生回答完后,提问学生从中可以看出京剧有怎样的特点。进而提出,这些特点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带入历史学习的情景之中。对于每节课的收尾我也非常重视,尽力使每节课的结尾做到承上启下,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清晰的认识,又让学生对下节历史课产生期待。
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艺术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只能满足或符合人们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若不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纯认知理论性的教学将会遭到学习者的拒绝。因此,要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信其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细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不是智力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其自尊心在历史课堂上受过伤害,出现逆反心理。因此,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多用鼓励性的话语与学生互动。
六、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如在讲必修一《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最近几年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有关的文物图片资料(春秋时期诸侯国君墓中陪葬的鼎,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湖南里耶出土的秦代竹简),然后让学生思考历史文物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思考秦长城的壮观和威严代表了什么?展示秦朝的度量衡文物器具,让学生对秦的统一形成感性认识。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很多高中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利用高考指挥棒推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现阶段来看作用有限。而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如下:
一、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为历史学科服务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内容纵横古今,无所不包,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又往往感到历史知识非常空泛,摸不着边际。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历史教师在讲解知识时,缺少其他学科内容的支撑,平铺直叙地展开叙述,就历史而历史,把历史知识变成了单纯的概念集合体。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一课时,如果单纯地告诉学生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有哪几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代表有哪些,然后讲解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等等,学生往往难以形成对百家争鸣的立体认识。因为这样的讲解缺少地理知识的支撑,学生没有地理空间感,不知道哪些思想家生活在什么地域,激烈的思想碰撞发生在何处。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历史,注定是空泛的。
二、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
很多学生原来对历史学习是感兴趣的,后来逐渐消失掉了。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僵化地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授,而忽视学生的认知实际。就历史教材的编写而言,按照时间顺序的编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不一定也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例如,《梨园春秋》一课,教材是按照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顺序即“傩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叙述的。但学生最熟悉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京剧,最陌生的是古老原始的傩戏。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先讲最古老的傩戏,可是学生对傩戏一无所知,完全凭老师的讲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与新知识产生共鸣,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拘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实际,大胆调整,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电视娱乐节目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呢?我在教学中主要利用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例如为了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我采用电视上益智类娱乐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将历史基础知识做成问题题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抽号选出一名队员,与其他队员PK,在规定时间内答不出问题者淘汰出局,最后按照积分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学生对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感兴趣,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就连平时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学生也纷纷投入到这项活动中。
四、做好开头和结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参与历史教学,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让学生继续对历史课感兴趣需要一个好的结尾。因此,做好开头和结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至关重要。在每节课的开头,我尽量用艺术化的语言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历史课堂上。如在讲《梨园春秋》一课时,我这样导入:首先将准备好的京剧《铡美案》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戏曲形式,在学生回答完的基础上,展示出京剧脸谱让大家认识,哪副脸谱代表忠诚,哪副脸谱代表奸诈,哪副脸谱代表公正,哪副脸谱代表勇猛。在学生回答完后,提问学生从中可以看出京剧有怎样的特点。进而提出,这些特点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带入历史学习的情景之中。对于每节课的收尾我也非常重视,尽力使每节课的结尾做到承上启下,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清晰的认识,又让学生对下节历史课产生期待。
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艺术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只能满足或符合人们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若不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纯认知理论性的教学将会遭到学习者的拒绝。因此,要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信其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细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不是智力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其自尊心在历史课堂上受过伤害,出现逆反心理。因此,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多用鼓励性的话语与学生互动。
六、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如在讲必修一《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最近几年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有关的文物图片资料(春秋时期诸侯国君墓中陪葬的鼎,战国铜壶金银错宴乐图,湖南里耶出土的秦代竹简),然后让学生思考历史文物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思考秦长城的壮观和威严代表了什么?展示秦朝的度量衡文物器具,让学生对秦的统一形成感性认识。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