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组织练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巩固作用、二是发展作用、三是调节作用。为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发挥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抓好课内练习、用好的教材中的练习题、搞好练习设计、改好学生的作业。
关键词:练习;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组织练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课程标准把“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单列一条,以显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巩固作用。第二是发展作用。练习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同时对非智力因素培养也起重要作用。第三是调节作用。因为练习能及时提供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率。同样,学生也能从教师对练习的评价信息中调整学习计划,强化正确,纠正错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练习的种类包括:
(1)课前自主练。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时,可先复习整数数加法法则;教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先复习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课中针对练。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整数混合运算时,可先通过分步单项运算,后综合运算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学于实践中,即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通过学生用自制的正方体剪切开,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或者将一些平面展开图,通过剪、拼,看是否能折叠还原成正方体等操作手段来达到掌握展开与折叠立方体图形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用分析法或排除法讲解过后,可以让学生说出每一种方法的思想,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可能性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但目前在练习的设计和安排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讲解,练习;种技能训练,轻思维训练;重课外练,轻课内练;重习题数量,轻习题质量;重共同要求,轻因材施教等等,这些问题极待解决。为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发挥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课内练习。课程标准指出“练习主要是在课内进行”。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后,若不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会很快遗忘。所以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正确理解的知识及时巩固、强化,另一方面使错误的认识、解法能在教师指导才及时纠正。这还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直接地、具体地、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改进教学,又可以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但课内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精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可少讲得则少讲,该学生讲的让学生讲,尽量多挤出些让学生练习的时间。二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概括规律性知识,使练的数量与效益较好地统一起来。
(2)用好的教材中的练习题。新教材重视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题。为此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层次尽量选择课本中的练习题进行练习。一般可在教学新知識后,让学生做少量的试做题,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然后练习课题,文中的基本练习题和变式题,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这之后可根据教学要求,做一些混合练习题或对比练习题,逐步提高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用好课本的习题,可把教材一小节练习内容作为整体,把尝试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等各层次练习寓于其中,灵活施教。教师备课也要习题,防止把书上的习题丢在一边另搞其他练习和不加分析地按习题序号“一刀切”安排练习内容的做法。
(3)搞好练习设计。课程标准要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这就要求练习题服务于中心,紧扣教学要求,突出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环渐进,习题之间有一定的层次阶梯,有一定的信息差,即层次性;练习还要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系统,即启发性;另外,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在练习的形式和题型上要注意多样性。最后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着眼于全班大多数同学的实际,又能适应少数优生和差生的需要,使优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练习,并练有收获。
(4)改好学生的作业。课程标准要求“对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我们知道,教与学的优化存在于调节、校正之中,而作业的检查批改是达到优化的中介,因为没有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就失去了调节、校正的客观基础,要发挥练习的调节作用,就要重视作业的批改。批改要及时,要重实效,所以要重视课内批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应尽可能安排在课内练习,并当堂批改部分中差生的作业。对差生的面批面改加上适当的鼓励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可以有效地避免差生掉队。要发动学生参与批改,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我批评,或相互批改,也可以进行师生共改。总之,通过批使学生知原因、明是非;通过改,促使学生辩短长、识捷径。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其责任心和良好的作业习惯。
关键词:练习;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组织练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课程标准把“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单列一条,以显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巩固作用。第二是发展作用。练习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同时对非智力因素培养也起重要作用。第三是调节作用。因为练习能及时提供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率。同样,学生也能从教师对练习的评价信息中调整学习计划,强化正确,纠正错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练习的种类包括:
(1)课前自主练。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时,可先复习整数数加法法则;教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先复习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课中针对练。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整数混合运算时,可先通过分步单项运算,后综合运算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学于实践中,即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通过学生用自制的正方体剪切开,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或者将一些平面展开图,通过剪、拼,看是否能折叠还原成正方体等操作手段来达到掌握展开与折叠立方体图形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用分析法或排除法讲解过后,可以让学生说出每一种方法的思想,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可能性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但目前在练习的设计和安排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讲解,练习;种技能训练,轻思维训练;重课外练,轻课内练;重习题数量,轻习题质量;重共同要求,轻因材施教等等,这些问题极待解决。为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发挥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课内练习。课程标准指出“练习主要是在课内进行”。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后,若不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会很快遗忘。所以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正确理解的知识及时巩固、强化,另一方面使错误的认识、解法能在教师指导才及时纠正。这还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直接地、具体地、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改进教学,又可以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但课内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精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可少讲得则少讲,该学生讲的让学生讲,尽量多挤出些让学生练习的时间。二要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概括规律性知识,使练的数量与效益较好地统一起来。
(2)用好的教材中的练习题。新教材重视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一般规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题。为此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层次尽量选择课本中的练习题进行练习。一般可在教学新知識后,让学生做少量的试做题,以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然后练习课题,文中的基本练习题和变式题,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这之后可根据教学要求,做一些混合练习题或对比练习题,逐步提高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用好课本的习题,可把教材一小节练习内容作为整体,把尝试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等各层次练习寓于其中,灵活施教。教师备课也要习题,防止把书上的习题丢在一边另搞其他练习和不加分析地按习题序号“一刀切”安排练习内容的做法。
(3)搞好练习设计。课程标准要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这就要求练习题服务于中心,紧扣教学要求,突出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环渐进,习题之间有一定的层次阶梯,有一定的信息差,即层次性;练习还要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系统,即启发性;另外,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在练习的形式和题型上要注意多样性。最后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着眼于全班大多数同学的实际,又能适应少数优生和差生的需要,使优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练习,并练有收获。
(4)改好学生的作业。课程标准要求“对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我们知道,教与学的优化存在于调节、校正之中,而作业的检查批改是达到优化的中介,因为没有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就失去了调节、校正的客观基础,要发挥练习的调节作用,就要重视作业的批改。批改要及时,要重实效,所以要重视课内批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应尽可能安排在课内练习,并当堂批改部分中差生的作业。对差生的面批面改加上适当的鼓励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可以有效地避免差生掉队。要发动学生参与批改,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我批评,或相互批改,也可以进行师生共改。总之,通过批使学生知原因、明是非;通过改,促使学生辩短长、识捷径。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其责任心和良好的作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