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研究指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如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安排、布置、教学中安全问题、量与强度的科学调控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优化,不断丰富、提升研讨的途径与方法,提升课例研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激活内力重自觉
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是真正的研究者、体验者,课例研究从发现、确定主题到研究结束的整个进程中,都应确保每一位教师享有平等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确保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教师明白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自己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使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从而,使课例研究有条不紊、有理有据、有深度、有效果,实现“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激发教研热情,提供教研动力。
二、常态教学寻问题
研讨实践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和揭示有意义的问题是研究课例的关键。从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角度分析,课例问题既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通过归纳、整理方式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也可以预先由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等,如,在学生最喜爱的迎面接力中,如何在热闹的场面中发现游戏规则的遵守、交接棒时安全的维护;跳高、跳远教学中学生队形与纪律的管理,练习效率的提高与场地窄小的制约等,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三、围绕规律究本质
课例研究是一个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课例研究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录”到“教学反思”,都在努力探寻和思考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它的背景是什么等等。如单、双杠的教学与安全问题、中长跑中学生兴趣、意志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制约问题等,都要全体参与者围绕问题解决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等展开研讨,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锤炼教学能力的“平台”。
四、求真务实做深研
课例研究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课例”是“做”出来的,整个过程应真实、朴实地坚持和贯彻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注重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为新教学行为。从体育教材的确定、组织教学的安排,到教案的编制到首轮上课;从课后围绕体育教学各环节的研讨到二度上课;从小组再研讨到三、四轮研究课;从撰写课例到课例研究总结。都应注重以常规技术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以理性的角度和常态的模式求真务实地加强教材的理解、解读,细化教学目标,追求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最简捷化的教学组织,实现最高效化的教学效果,确保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实现研究价值的共享性是课例研究的重点。
五、品评思辨促发展
课例研究“牵一动十”,会引发教师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研评等教学理念的反思、反省。因此,全体教师“源于课堂”、“分析课堂”、“探究课堂”,对课堂教学进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品、评、思、辩,透过课堂发生的现象,洞察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中心问题、关键问题”的本质。
1、品:品味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学生活跃、快乐参与的学习体验;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的语言艺术;品味凝聚着教师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焕发出生命活力、意义的深远的课堂效果;品味教师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精彩、细节处理的精美;教学节奏调控的完美等。
2、评:评不是“裁定”,是“探析”,应真诚地、实事求是地指出授课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学细节的处理、学法指导、教学组织、场地设计与器材布置等方面的不足,从教师、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真心实意地进行教学会诊,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建议、优化策略,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二度设计、上课、甚至于三度上课。让全体教师都能从最精彩的评议、最真实的建议中汲取到最优化的群体智慧与策略,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3、思: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既包含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各环节教学行为的反省,回顾、体验,既要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也要思所失,汲取教训,补其不足;既要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又要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反思也包含其他的教师、研究者的观察与反思。“完美课堂是可望而不可及”,在过程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会研究,不断完美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智慧不断提升。
4、辩:上课是在“炼”,辩课是在“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辩的目的不是否定,而是为了改进、发展,辩课要“优点谈足,问题抓准”,重点辩析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析,辩析时要说出为什么这樣做?有什么改进的具体办法?理论支持是什么?参与研究的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自己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樣的启发,面对同樣的课题或内容自己应当如何施教,使每一个参与辩析的教师都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辩析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辩课真正成为一个多方受益、互利共赢的活动。
六、互助共进保双赢
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为授课者、专家、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的合作、共进的平台,实现全体老师的专业共进既是活动的终极目标,更是最终归宿,也是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志。然而,传统教学、教研实践中教师之间竞争多于合作的状态,给教师之间的合作增添了不少障碍,教学中的单兵作战严重制约着教师整体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合作创完美,共享造精彩”,如何建构和塑造合作、共识、共享、共进的课例教研文化和教研氛围,“剖析一节课,带动一批人,变“单干”为“共进”是当前课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促进教师成长的载体,课例研究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互补、共进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提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先军.实施研究性体育教学的课例分析[J].体育师友,2005(04)
[2]赵富学,张学忠.体育课程“课例研讨”模式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1(04)
(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226000)
一、激活内力重自觉
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是真正的研究者、体验者,课例研究从发现、确定主题到研究结束的整个进程中,都应确保每一位教师享有平等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确保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教师明白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自己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使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从而,使课例研究有条不紊、有理有据、有深度、有效果,实现“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激发教研热情,提供教研动力。
二、常态教学寻问题
研讨实践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和揭示有意义的问题是研究课例的关键。从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角度分析,课例问题既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通过归纳、整理方式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也可以预先由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等,如,在学生最喜爱的迎面接力中,如何在热闹的场面中发现游戏规则的遵守、交接棒时安全的维护;跳高、跳远教学中学生队形与纪律的管理,练习效率的提高与场地窄小的制约等,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三、围绕规律究本质
课例研究是一个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课例研究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录”到“教学反思”,都在努力探寻和思考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它的背景是什么等等。如单、双杠的教学与安全问题、中长跑中学生兴趣、意志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制约问题等,都要全体参与者围绕问题解决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等展开研讨,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锤炼教学能力的“平台”。
四、求真务实做深研
课例研究重在过程,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课例”是“做”出来的,整个过程应真实、朴实地坚持和贯彻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注重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转变为新教学行为。从体育教材的确定、组织教学的安排,到教案的编制到首轮上课;从课后围绕体育教学各环节的研讨到二度上课;从小组再研讨到三、四轮研究课;从撰写课例到课例研究总结。都应注重以常规技术教学内容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以理性的角度和常态的模式求真务实地加强教材的理解、解读,细化教学目标,追求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最简捷化的教学组织,实现最高效化的教学效果,确保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实现研究价值的共享性是课例研究的重点。
五、品评思辨促发展
课例研究“牵一动十”,会引发教师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的研评等教学理念的反思、反省。因此,全体教师“源于课堂”、“分析课堂”、“探究课堂”,对课堂教学进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品、评、思、辩,透过课堂发生的现象,洞察现象背后隐藏着的“中心问题、关键问题”的本质。
1、品:品味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学生活跃、快乐参与的学习体验;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的语言艺术;品味凝聚着教师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焕发出生命活力、意义的深远的课堂效果;品味教师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精彩、细节处理的精美;教学节奏调控的完美等。
2、评:评不是“裁定”,是“探析”,应真诚地、实事求是地指出授课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学细节的处理、学法指导、教学组织、场地设计与器材布置等方面的不足,从教师、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真心实意地进行教学会诊,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建议、优化策略,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二度设计、上课、甚至于三度上课。让全体教师都能从最精彩的评议、最真实的建议中汲取到最优化的群体智慧与策略,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3、思: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既包含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各环节教学行为的反省,回顾、体验,既要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也要思所失,汲取教训,补其不足;既要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又要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反思也包含其他的教师、研究者的观察与反思。“完美课堂是可望而不可及”,在过程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会研究,不断完美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智慧不断提升。
4、辩:上课是在“炼”,辩课是在“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辩的目的不是否定,而是为了改进、发展,辩课要“优点谈足,问题抓准”,重点辩析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析,辩析时要说出为什么这樣做?有什么改进的具体办法?理论支持是什么?参与研究的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自己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樣的启发,面对同樣的课题或内容自己应当如何施教,使每一个参与辩析的教师都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辩析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辩课真正成为一个多方受益、互利共赢的活动。
六、互助共进保双赢
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为授课者、专家、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的合作、共进的平台,实现全体老师的专业共进既是活动的终极目标,更是最终归宿,也是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志。然而,传统教学、教研实践中教师之间竞争多于合作的状态,给教师之间的合作增添了不少障碍,教学中的单兵作战严重制约着教师整体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合作创完美,共享造精彩”,如何建构和塑造合作、共识、共享、共进的课例教研文化和教研氛围,“剖析一节课,带动一批人,变“单干”为“共进”是当前课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促进教师成长的载体,课例研究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互补、共进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提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先军.实施研究性体育教学的课例分析[J].体育师友,2005(04)
[2]赵富学,张学忠.体育课程“课例研讨”模式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1(04)
(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