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应用事例来引导学生学习,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世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老师提问的基础上,从更深更广方面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期达成学生创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拓宽学习世界;学会质疑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 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他们就会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冷冰冰的,学数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现数学的强大功能,因而乐意学习数学,应该成为数学教师教学探究的重要方向。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做法。
1. 联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引进数学应用事例,使学生感到学好数学用处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 时,为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问题情景:当你们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呢?我还介绍下面一个故事:古希臘有一位哲学家叫泰勒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游览了一个金字塔。他问陪同的神殿司祭长,这个金字塔有多高?祭长为难地说,古书没有记载,而以目前的知识还不可能测定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惊讶地说:“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啊!我可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他在助手的帮助下,测得金字塔的高度为131米。泰勒斯是怎样测得塔高呢?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今天要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应用以上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入实例:有个工人师傅拿着一块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想去玻璃店割一块一模一样的等腰三角形玻璃,他不小心把玻璃的顶角打碎了,只剩下底边BC和一个底角∠B,试问你有办法把这个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吗?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都想第一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我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加以引导。学生讨论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归纳出如下两种正确方法。
(1)以BC为一边作∠BCF=∠B ,延长BE与CF交于A,得所求等腰△ABC;
(2)作BC的中垂线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A,也可得等腰△ABC。
接着,我引导学生探讨:从第1种画图出发,得到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也就是说: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这样就引出了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接下来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学生兴致极高地投入探讨。
2. 应用实例,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世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去捕捉“生活现象”,是否勤于结合课堂内容采集数学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再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我首先收集一些生活中可变化的平行四边形图例给学生想象:(1)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到90度,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3)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就打开了学生的一连串的想象,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正方形。
3.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就有思考,有思维活动,说明学习是有效的。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题,学会质疑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大胆质疑。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质疑困难的原因,适当通过个别谈心和情感关怀来消除学生胆量小的心理障碍,对于不善口头表达、沉默不语、语不达意的学生,应给于质疑示范。学生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所提问题五花八门,有些问题质量好价值高,有些问题质量一般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则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去甚远,甚至幼稚可笑。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妥善予以处理,保护和鼓励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办法有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个人积分评比等。
(2)指导学生在学习关键处找疑点、提问题。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一节时,教材提出在过去学过的数(正数)(零除外)的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即a是正数,则-a是负数,此时可引导学生质疑:若没有告知a是正数,那么-a是负数吗?又如在教学“尺规作图”时,我给出一个例子:
已知底边a,底边上的高h,用尺规作图求作等腰三角形。结果有的学生先作线段BC=a,然后以B、C为圆心,以大于 12a的长为半径作弧, 两弧交于点A,最后用三角板画出BC边上的高,△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图1)。
图1这是一个典型的尺规作图错例,学生对尺规作图的要求不明确,采用凑合的办法。如何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呢?仔细观察作图过程,尝试提出以下几个疑点:①作图过程符合尺规作图要求吗?②所作的等腰△ABC, 它的高等于已知线段h吗?③先作AB=AC,再作高AD=h,符合要求吗?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关键处找疑点。
总之, 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合理的开展创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本人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能注重利用事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断探索各种创新教学模式,最高目的就是变学生“要我学”为学生“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关键词】自主学习;拓宽学习世界;学会质疑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 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他们就会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冷冰冰的,学数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现数学的强大功能,因而乐意学习数学,应该成为数学教师教学探究的重要方向。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做法。
1. 联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引进数学应用事例,使学生感到学好数学用处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 时,为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问题情景:当你们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呢?我还介绍下面一个故事:古希臘有一位哲学家叫泰勒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游览了一个金字塔。他问陪同的神殿司祭长,这个金字塔有多高?祭长为难地说,古书没有记载,而以目前的知识还不可能测定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惊讶地说:“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啊!我可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他在助手的帮助下,测得金字塔的高度为131米。泰勒斯是怎样测得塔高呢?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今天要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应用以上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入实例:有个工人师傅拿着一块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想去玻璃店割一块一模一样的等腰三角形玻璃,他不小心把玻璃的顶角打碎了,只剩下底边BC和一个底角∠B,试问你有办法把这个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吗?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都想第一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我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加以引导。学生讨论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归纳出如下两种正确方法。
(1)以BC为一边作∠BCF=∠B ,延长BE与CF交于A,得所求等腰△ABC;
(2)作BC的中垂线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A,也可得等腰△ABC。
接着,我引导学生探讨:从第1种画图出发,得到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也就是说:在△ABC中,如果∠B=∠C,那么AB=AC吗?这样就引出了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接下来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学生兴致极高地投入探讨。
2. 应用实例,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世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去捕捉“生活现象”,是否勤于结合课堂内容采集数学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再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我首先收集一些生活中可变化的平行四边形图例给学生想象:(1)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2)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到90度,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3)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就打开了学生的一连串的想象,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正方形。
3.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就有思考,有思维活动,说明学习是有效的。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题,学会质疑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大胆质疑。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质疑困难的原因,适当通过个别谈心和情感关怀来消除学生胆量小的心理障碍,对于不善口头表达、沉默不语、语不达意的学生,应给于质疑示范。学生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所提问题五花八门,有些问题质量好价值高,有些问题质量一般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则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去甚远,甚至幼稚可笑。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妥善予以处理,保护和鼓励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的办法有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个人积分评比等。
(2)指导学生在学习关键处找疑点、提问题。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一节时,教材提出在过去学过的数(正数)(零除外)的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即a是正数,则-a是负数,此时可引导学生质疑:若没有告知a是正数,那么-a是负数吗?又如在教学“尺规作图”时,我给出一个例子:
已知底边a,底边上的高h,用尺规作图求作等腰三角形。结果有的学生先作线段BC=a,然后以B、C为圆心,以大于 12a的长为半径作弧, 两弧交于点A,最后用三角板画出BC边上的高,△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图1)。
图1这是一个典型的尺规作图错例,学生对尺规作图的要求不明确,采用凑合的办法。如何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呢?仔细观察作图过程,尝试提出以下几个疑点:①作图过程符合尺规作图要求吗?②所作的等腰△ABC, 它的高等于已知线段h吗?③先作AB=AC,再作高AD=h,符合要求吗?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学会在关键处找疑点。
总之, 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合理的开展创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本人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能注重利用事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断探索各种创新教学模式,最高目的就是变学生“要我学”为学生“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