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奔千里,龙腾九洲”,是革命老区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门口牌楼一副用村名“马、龙”两字开头的鹤顶格对联。这对联既体现了马龙塘村人胸怀大志的英雄气概,也道出马龙塘村人的豪迈精神。今年5月18日,当初夏朝阳从东边升起之际,这个古老侨村,革命老区迎来史上隆重一幕,广东省侨联及江门和恩平政府和侨联领导举行给该村颁发“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村”牌匾。
马龙塘立村至今280余年,繁衍十二代,子孙开枝宏发,先后立村者有马龙塘、大兴、向东、朝东。后人为永祀先祖,彰显其德泽,乃于1866年间,选马龙塘村东吉地,建造祠堂,是为云雨冯公祠。祠堂有400平米,高梁峨冠,巍巍聳峙;擎列花岗岩石柱,脊塑花卉并彩鸟;内置天井有两口,花圃鱼池居其间;祭坛拜桌,一应俱全;肃穆庄严,令人景仰。
2017年重修的马龙塘村云雨冯公祠十分注目。总投资约50多万元的云雨冯公祠,尽管没有市内某些祠堂那么堂皇,但却以其独特的红色元素吸引四方六里。
在解放战争时期,马龙塘村涌现冯华善、冯池旺、冯如欢等三位烈士(见恩平市民政局烈士纪念册)。其中冯华善原是在香港谋生青年,本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又是独子。他目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腐败,毅然在1947年从港返乡参加中共领导的沙湖武工队,但在一次外出为部队筹粮时被反动政府发现,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后来国民党加紧对马龙塘村监控,即使在如此危险的环境里,村民支持中共红心不变。一个冯华善倒下去,更多人们站起来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村中冯池旺、冯如欢等后来也在与敌人斗争不幸牺牲。有一次粤中纵队属下的肖轩团长在路过马龙塘村边时遭遇国民党军队追捕,无路可走之际,村青年冯锦女见状毫不畏惧,急中生智,把肖轩推倒在草堆,随手拿出家中蓑衣将肖轩盖起来。肖轩也因此躲过一劫,此事成为村中美谈。
更典型的是,该村在战争年代出现了支持丈夫投身革命斗争的四位巾帼夫人,她们是: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原配夫人冯明仲;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司令员郑锦波原配夫人冯焕球;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团长后任国家文化部副司长吴枫原配夫人冯莲花;原珠江纵队教导员解放后任广东省土改委秘书长徐云夫人冯坤,曾担任冯桑、吴有恒的交通员。
粤剧《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山乡风云》作者,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到,刘琴原型就是恩平市马龙塘女青年冯坤。
冯坤,原名冯美坤,1921年7月1日出生于广东恩平牛江镇马龙塘村,其祖父和父亲是到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横贯铁路的华工。11岁之前在马龙塘村祠堂念私孰,虽是念书4年,却因聪明提前2年高小毕业,11岁离乡赴港谋生。冯坤入党后即坚决要求返内地参加抗日作战,先后在中共恩平县委和粤中特委的安排下开展抗日动员工作,之后调到新建立的华南抗日武装部队,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宣队指导员、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海燕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成为武装部队的年轻女指挥员。
今三位烈士和四位巾帼革命夫人事迹以光荣室名义入列村祠堂,成为村民凭吊学习的地方,也成为马龙塘村祠堂熠熠生辉之亮点。要问此计何来,正出于笔者本人和村长冯伟平、冯牡骥脑中。
笔者于2012年退休,村民们都希望重修破旧祠堂,但如何修如何筹资是个问题。根据中共十八大后上下重视红色元素的形势,笔者提出在祠堂里建以巾帼夫人和三烈士为主要内容的光荣室,这一提议得到响应。为搜寻历史资料,笔者在工作之余经常找市有关研究人员核对。经一年努力一万多字的冯坤事迹终于脱稿。其他人物材料也陆续搜寻和装裱中。在马龙塘村祠堂设三位烈士和四位巾帼革命夫人事迹,得到牛江镇委和江门市农业局以及江门市和恩平市老促会支持。筹建期间,江门市老促会会长伍国占,恩平市老促会会长李国雄两度到现场指导,大家集腋成裘,很快筹资50万元。
马龙塘村目前在乡居有150多户600多人,外迁包括国内外的约60户300多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在海外,是华侨村。据《江门市地名志》之“聚落地名编”和《恩平冯氏族谱》记载,马龙塘村原为马、龙两姓聚居的村落,马、龙两姓后来他迁,冯氏十九世祖冯云宁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从相邻的莲塘村开枝到此立村,村名也沿用旧名“马龙塘”,至今有280年了。人们常说,要记住乡愁,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凝聚在淡淡乡愁中浓浓的红色元素。我们说不忘初心,就要记住在党领导下不怕牺牲为革命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们,记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康庄大道。
马龙塘立村至今280余年,繁衍十二代,子孙开枝宏发,先后立村者有马龙塘、大兴、向东、朝东。后人为永祀先祖,彰显其德泽,乃于1866年间,选马龙塘村东吉地,建造祠堂,是为云雨冯公祠。祠堂有400平米,高梁峨冠,巍巍聳峙;擎列花岗岩石柱,脊塑花卉并彩鸟;内置天井有两口,花圃鱼池居其间;祭坛拜桌,一应俱全;肃穆庄严,令人景仰。
2017年重修的马龙塘村云雨冯公祠十分注目。总投资约50多万元的云雨冯公祠,尽管没有市内某些祠堂那么堂皇,但却以其独特的红色元素吸引四方六里。
在解放战争时期,马龙塘村涌现冯华善、冯池旺、冯如欢等三位烈士(见恩平市民政局烈士纪念册)。其中冯华善原是在香港谋生青年,本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又是独子。他目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腐败,毅然在1947年从港返乡参加中共领导的沙湖武工队,但在一次外出为部队筹粮时被反动政府发现,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后来国民党加紧对马龙塘村监控,即使在如此危险的环境里,村民支持中共红心不变。一个冯华善倒下去,更多人们站起来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村中冯池旺、冯如欢等后来也在与敌人斗争不幸牺牲。有一次粤中纵队属下的肖轩团长在路过马龙塘村边时遭遇国民党军队追捕,无路可走之际,村青年冯锦女见状毫不畏惧,急中生智,把肖轩推倒在草堆,随手拿出家中蓑衣将肖轩盖起来。肖轩也因此躲过一劫,此事成为村中美谈。
更典型的是,该村在战争年代出现了支持丈夫投身革命斗争的四位巾帼夫人,她们是: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原配夫人冯明仲;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司令员郑锦波原配夫人冯焕球;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团长后任国家文化部副司长吴枫原配夫人冯莲花;原珠江纵队教导员解放后任广东省土改委秘书长徐云夫人冯坤,曾担任冯桑、吴有恒的交通员。
粤剧《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山乡风云》作者,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到,刘琴原型就是恩平市马龙塘女青年冯坤。
冯坤,原名冯美坤,1921年7月1日出生于广东恩平牛江镇马龙塘村,其祖父和父亲是到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和加拿大横贯铁路的华工。11岁之前在马龙塘村祠堂念私孰,虽是念书4年,却因聪明提前2年高小毕业,11岁离乡赴港谋生。冯坤入党后即坚决要求返内地参加抗日作战,先后在中共恩平县委和粤中特委的安排下开展抗日动员工作,之后调到新建立的华南抗日武装部队,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政宣队指导员、珠江纵队第二支队海燕队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成为武装部队的年轻女指挥员。
今三位烈士和四位巾帼革命夫人事迹以光荣室名义入列村祠堂,成为村民凭吊学习的地方,也成为马龙塘村祠堂熠熠生辉之亮点。要问此计何来,正出于笔者本人和村长冯伟平、冯牡骥脑中。
笔者于2012年退休,村民们都希望重修破旧祠堂,但如何修如何筹资是个问题。根据中共十八大后上下重视红色元素的形势,笔者提出在祠堂里建以巾帼夫人和三烈士为主要内容的光荣室,这一提议得到响应。为搜寻历史资料,笔者在工作之余经常找市有关研究人员核对。经一年努力一万多字的冯坤事迹终于脱稿。其他人物材料也陆续搜寻和装裱中。在马龙塘村祠堂设三位烈士和四位巾帼革命夫人事迹,得到牛江镇委和江门市农业局以及江门市和恩平市老促会支持。筹建期间,江门市老促会会长伍国占,恩平市老促会会长李国雄两度到现场指导,大家集腋成裘,很快筹资50万元。
马龙塘村目前在乡居有150多户600多人,外迁包括国内外的约60户300多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在海外,是华侨村。据《江门市地名志》之“聚落地名编”和《恩平冯氏族谱》记载,马龙塘村原为马、龙两姓聚居的村落,马、龙两姓后来他迁,冯氏十九世祖冯云宁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从相邻的莲塘村开枝到此立村,村名也沿用旧名“马龙塘”,至今有280年了。人们常说,要记住乡愁,这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凝聚在淡淡乡愁中浓浓的红色元素。我们说不忘初心,就要记住在党领导下不怕牺牲为革命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们,记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