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讲评”到“笔会”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周,我们有一个固定的作业——周记,自由选材,自由表达,不拘一格,自由言说。
  每周,我们有一个固定的活动——笔会,整整两节课,交流的作品自然是周记。
  如果说命题作文关注的是训练和规范,那么周记关注的无疑是自由和个性;如果说命题作文是让学生“戴着镣铐起舞”,那么周记无疑是旷野上自由的舞蹈。显然,传统意义上的讲评已跟不上周记那酣畅淋漓的舞步。于是,“讲评”演变为了“笔会”。
  每次笔会,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主角——他们是作者、读者、评论员、主持人。老师的身份也是变化的,多元的——笔会前,是策划人;笔会上,是参与者,是分享者,是点评嘉宾。有时,我也会递交一个教育故事,参加笔会。习作是一种耳濡目染,很多时候,老师的“写”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导。
  欣欣然,揣着作品上路,我们的笔会开始了!
  第一板块:慧眼蕙心巧选材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也不缺少情趣,缺少的同样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生活无处不在。
  可是,有了生活,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定能写好作文呢?未必。一个人如果不会观察,不会发现,不会思考,那么,即使活得跟小说似的,他的内心依然是空洞的。所以说,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织。钱理群先生就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因此,笔会上交流的,首先是选材。
  周记的题材,随意抒写,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笔会前,孩子们先自觉归类,将文章标题抄录在黑板上。不能准确归类的,我们也合并为一类,戏称:随心所欲类。当丰富多彩的文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惊讶、欣喜、好奇……洋溢在眉梢眼角,这是一种无声的浸润。
  笔会开始,一起大声地读过文题后,按照类别由一部分作者(一般是自我评价选材比较有特色的)简要叙述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主持人就“选材”组织大家进行赏评。赏评不能漫无目的,东拉西扯,它必须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所以,在第一次笔会启动前,我们就商量确定了选材“三境界”——真实、新颖、独特。真实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追求新颖,力求独特。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总能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经常练习、交流、赏析,孩子们的选材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习作题材自然会越来越丰富。如第十三周笔会,孩子们的作品有《拯救金鱼》、《我收到“情书”啦》、《偶遇》、《大战同桌三百合》、《小龟越狱记》、《妈妈是个手机控》、《搭错车》、《饿的滋味》、《花前留个影》、《怎一个“挤”字了得》……这样的题材,如清浅的溪流,睁着清亮亮的眸子,活泼泼地向前流淌。赏评,既是交流,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它把孩子的视线引向生活每一角落,于是,习作题材如花,姹紫嫣红。
  第二板块:小荷才露赏表达
  对题材赏评完毕后,主持人公布入选“排行榜”的作品(也就是笔会前经过我批阅初评得“优”的作品)。孩子们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按人气指数的高低确定哪些作品进行当堂交流。我们会投影呈现所交流的作品,同时由作者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发现优点,进行赏析,这是整个笔会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最精彩的篇章。
  第十三周笔会,人气指数最高的作品是《醉酒老爸》和《我收到“情书”啦》。其中,《我收到“情书”啦》尤其引人注目——快上五年级啦,有的孩子开始萌生一种朦朦胧胧的情愫,“情书”对他们而言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嘘,悄悄告诉你,我收到情书了!
  课间,我正盯着一张白纸发呆,突然听见同桌和王书晨正围观着一张纸条嘻嘻哈哈:“哈——哈哈——洪思徐居然在谈恋爱!”
  “什么?”我一个箭步冲到他们面前,抢过那张纸,快速扫视了一遍。“不知不觉我爱上了你,爱上了你矫健的身姿和动人的眼神!”不会吧!谁那么慧眼识人,对我情有独钟?
  我的脸瞬间变成了熟透的红富士,心情十分复杂,有些激动,有些骄傲,有些忐忑……
  我满腹狐疑地想:我大大咧咧的,是谁在暗恋我呢?我默默地将班里的男生一一琢磨了一遍,疯的疯,傻的傻,淘气包一大堆,看上去谁都不可能“情窦初开”。当然,目前为止,我也没“瞄上”谁。
  冷静,冷静!我仔细地寻思着,谁跟我特别要好呢?男生排除,那么就是女生啰!
  对了,学习福尔摩斯,辨字认人!仔细瞧,这字端正、清秀,娇小,可以确定,是女生写的。我像大侦探一样努力分析着,辨认着,推理着,大脑的全球定位系统锁定了好几个对象:
  夏天:她的字十分端正,但没这么有力,不是!
  张睿恬:她的字小而端正,但痕迹总是太淡,这封“情书”上的字却清清楚楚,也不是!
  ……
  我聚集起所有的思维细胞,绞尽脑汁地想着,最后把目标聚焦在梅舒婷和董宇齐两人身上。
  我先来到梅舒婷的旁边,把纸递给她,试探着,严肃地说:“老实交代,这是不是你写的?”
  她把“情书”接过去,浏览了一遍,眉毛越皱越紧,眼睛越睁越大,脸上的神情由惊讶变欢喜,随后便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洪……洪思徐居然同性恋!你是不是太早熟了!哈哈……”我想纠正她说的话,但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这事还真够离谱的。
  “怎么可能是我?”她终于笑够了,轻声说,“我——才不喜欢你呢!”
  我朝她做了一个鬼脸:“哼,我反正有人喜欢呢!”然后扬了扬“情书”绝尘而去。
  “董宇齐,这肯定是你写的!”我奔到了董宇齐面前,信心满满地说。
  “不……是我写的!”她不时朝天花板翻翻白眼,好像上面有她的“借口稿”。
  “真的?你看着我的眼睛发誓。”我步步紧逼。
  “真……我还是招了吧,这是我写的。”她朝我傻傻一笑,飞快地冲出教室。
  这家伙,喜欢我有什么不好的,我也喜欢她呀,却偏偏闹这么一出“情书”风波!
  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在赏析这篇文章时,作为特邀嘉宾的我首先要求发言,目标明确地引领学生关注、发现文章出色的心理描写,避免出现因为对内容好奇而过多地关注有关“情书”的情节,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因为在这一板块,我们交流赏析的重点是语言表达。   在有效的引领下,学生静心品味,发现了作者细腻、真切、生动的心理描写特色。如收到情书后小小的得意和狐疑,采用的是“内心独白”的写法;对“情书”的作者进行分析推理,采用的是“推想”的写法;被梅舒婷戏谑之后做鬼脸,扬“情书”,通过写外在表现,表现出的是小小的尴尬,自我的安慰。这些心理描写,使文章灵动活泼,清新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每一个发现,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充满着拔节的快乐,使我们的笔会其乐融融。
  第三板块:妙手回春共会诊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经验,大多数孩子都听说过。但是,事实上,“改”比“写”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孩子有着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但实际作文能力与认识之间的确存在差距。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呵护,要鼓励,更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妙手回春”这一板块便是留给这些孩子的。
  首先是进行“疑文会诊”。在我们班,进行会诊的文章必须是孩子自主申请的。“要会诊”和“被会诊”之间虽只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一篇“疑文”,主动申请会诊的孩子大多有着积极向上的愿望、虚心坦然的阳光心态,这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参加会诊的同学也必须是坦诚的,并抱着一份感恩的心态感谢同学提供了一个供大家剖析、练兵的实例。尊重,理解,支持,帮助,应该是写作交流过程中大家崇尚的态度,这不仅仅与作文有关,还关乎做人。
  在第十三周笔会上,有8位同学提出申请,其中蒋松泽的《弟弟是个机灵鬼》入选。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写的是弟弟为了得到碎碎冰自编自演了一场“哭戏”:“弟弟打开冰箱,抽出一支碎碎冰。妈妈一把把它夺走,放回了冰箱。弟弟见状,马上演了一出‘哭戏’,揉着眼睛‘呜呜’地假哭了一会儿,可惜妈妈早就见惯了他的招数,他没得逞。”
  显然,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情节,如果抓住细节对弟弟演“哭戏”的情形进行描写,弟弟的机灵会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一番思考、讨论、推敲之后,蒋松泽欣然接受大家的建议,对这一个片段进行了修改:
  弟弟打开冰箱,抽出一支碎碎冰。妈妈一把把它夺走,放回了冰箱。这下,弟弟的“哭戏”又上演啦!
  他使劲揉着眼圈,大声嚎着,“啊——哇——”声音极其“凄惨”,可惜紧闭的双眼里怎么也挤不出眼泪来。
  妈妈瞪了他一眼:“你已经吃了三根了,还吃!”他一屁股坐在地上,蹬着腿,挥舞着手臂,“啊——哇——”的声音更响了,惹得小狗贝贝也大叫着跟他开始了合唱。
  妈妈早就见惯了他的招数,板着脸,不再理他。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呜咽”着,不知道是不是悲从中来,眼圈真红了。
  眼不见为净,妈妈转身走了。弟弟大概觉得这回哭死了也讨不回碎碎冰,爬起来,拍拍身子,找小朋友玩去了。
  显然,修改后的文章质量明显提高,顺利入选“进步榜”。
  第四板块:咀英吐华细修改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笔会上,孩子们尽情地吮吸着习作的花蜜,第二次“倾吐”便在原来的起点处开始。换了一种开头形式,增添了一段动作描写,删去了几句多余的话,换了一个词语,改了一个标点……点点滴滴,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此外,还有看不见的收获——对写作的信心,积极上进的愿望,对习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后来,我们又召开了“小果子”(郭宇涵)个人作品专场笔会,集中赏析了她的四篇周记。孩子们的心头又萌生了一个心愿——什么时候,我也能开一个个人笔会?那么,好好地读,好好地写,好好地改,咀英吐华吧!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变得圆润,不是吗?
  第五板块:余韵缭绕喜展示
  修改好的周记,我们有一个展示的舞台——班级博客“田田”。
  “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家园,草青青,花艳艳,还有蜂飞蝶舞,田园春意闹;这里,是一个幸福的家园,歌阵阵,舞翩翩,还有激情梦想,家园情意浓;这里,是我们共同的乐园,她的名字叫——田田!叶田田,花恬恬,心,也甜甜……”博客首页,卷首语充满着激情和温馨。
  一篇篇作品下面是孩子们一本正经的评价:“语言、动作描写细致,让我们重温了课堂上的美好时光。我顶!——毛毛”“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对饱受小不点‘欺凌’的你表示极大的同情哦。——流星雨”“现场细节的捕捉能力强,把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啦。投一票——小羊”……
  学无止境,孩子们读文、留言、评论、回复,习作评价的互动交流,实现了多维的真情对话,学习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理解开始的。”(泰戈尔语)由“讲评”到“笔会”,改变的绝不只是一个名称。理念变了,学生由“他主”变为“自主”;方法变了,由一厢情愿的“指导”变为“顺学而导”,“以写定教”;效果变了,“写”成了一种快乐的倾诉和交流,学生情趣盎然。因为自由,因为情趣,习作之花在笔会上摇曳,烂漫而又热烈,充满着生命的芬芳和润泽。
  (潘雅频,江阴市实验小学,214431)
其他文献
面临高校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历史、科研水平、教育资源等方面与部属重点院校比处于劣势,就业市场上也不及高职院校.为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升软实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维护维护社会稳定、遏制违法犯罪、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
CBI理念是指外语教学中基于某个学科或是基于某个主题开展教学的一种理念.它抛弃了人为地将外语教学孤立起来的传统教学方式,旨在为外语学习者创造一种接近学习语言的环境和
简要介绍了雷森一次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信号格式ASTERIX,比较了串行同步数据和异步数据的特点,给出了实现雷达同步数据采集的过程,编写了采集程序,并结合雷达数据格式对采集的
4月7~9日,中国林学会主办的“促进绿色增长和林农增收的科技创新机制”学术沙龙暨中国林学会青工委常委扩大会议在浙江省丽水市召开。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良平,浙江省
名校的生长与超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传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是名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能不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社会变革的需要,自觉变革、主动创新,实现名校内涵的新提升,成为名校能否生长的关键。对名校的发展来说,超越应该是指不满足于学校发展的现状,不囿于大校名校的光环,在时代发展的挑战中,在新的教育变革中,敏锐把握发展方向,准确认识学校现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名校品牌内涵与外延的超越与生
从北京学习归来,办公桌上大红的请柬映入眼帘,又是哪一位教师家有喜事,请我赴宴的吧。打开请柬:恭请敬爱的老师,于2012年3月22日参加强辉服装进出口公司成立剪彩仪式,您的学生于强辉。是他,这个熟悉而又难忘的学生,在教育他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艰辛与甘甜,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事业成长。  二十年前,我从农村中学调入县城一所初级中学任初二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校长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