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初全国老龄办、中组部、中宣部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养老文件很多,近些年中央层面出台了近百个文件,那么这个文件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它是14个党政群部门共同联发的,面向全员,而且要持续三年时间,是一个养老的基础性、全局性的文件,与每一个养老问题都密切相关。
老年群体要重点进行健康老龄观和积极老龄观教育,特别要树立老年人自尊、自強、自立、自爱的积极老龄观,特别是积极的学习观和参与观。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特别是去年,老年人口净增1004万,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数量大。但现在还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困难的时期,因为老年人口结构相对较好。低龄老年人占主体,60~65岁的有8253万,占34%;60~69岁的低龄老人占56.1%;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32.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600万,只占11%。这种年龄结构的老年群体发挥作用的潜力更大,更需要进行积极老龄观教育。
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年人的思维能力能够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很多科学家就是在60岁以后完成了许多发明创造。研究实践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身心健康成正比关系,越参与身心状况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新时代老年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三有”老年人,而且要把有作为放在第一位。
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有两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对老年群体的教育要以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主要内容,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进行生命历程观教育。要认识老年期,适应老年期,老年是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和功能的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养老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共性为主,以特殊性为辅,所以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和护理,真正需要照顾和护理的只是少部分高龄、失能的老年人。
进行独立自强观教育。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无论是政策取向和实务工作,都应当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自我充实,而我们往往一想到老年人服务工作就是照顾。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进行积极预防观教育。我们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人功能衰退和失能失智预防的理念,大多数只关注失能失智后的康复和照护,其实应该把关口前移,在政策和务实层面更加注重预防,这是健康老龄观的核心要义。比如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和干预,预防和延缓老年人从虚弱状态陷人失能半失能状态,通过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避免让已经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病情加重。再如,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前期的认知症患者和高凤险的患者,这是认知症防治的最有效办法。目前,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预防观,将关注点大多投人于失能、失智以后的照料和康复,其实更重要的应当是积极预防的新理念。
进行积极康复观教育。因为生物学最基本原则是“用进废退”,老年人即便失能,绝大部分都具有康复价值,当然老年康复与年轻人不一样,不可能完全康复,但是延缓失能过程就非常有意义。护理的新理念不是替代,是辅助。我国康复辅具业发展非常有前景,发达国家老年残疾人康复辅具配置率达到90%左右,而我国只有10%。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要警惕照护依赖的倾向。因为没有积极康复观就有可能导致过度照护。
进行积极养老观教育。老年人要有养老的追求、梦想和规划,躯体可以老,但精神不能老,老年人也要继续成长。人生中衰老和死亡无法控制,但可以控制的部分还有很多,比如健康和快乐,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最近提出了一个观点,衰老只有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北大哲学系被誉为北大长寿俱乐部,他们为什么会长寿?他们吃穿住极不讲究,不吃营养品,不运动,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部兴趣都在学术研究,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不求寿而得寿,埋头学术,不知老之将至。这就是艾伦朗格讲的,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
老年群体要重点进行健康老龄观和积极老龄观教育,特别要树立老年人自尊、自強、自立、自爱的积极老龄观,特别是积极的学习观和参与观。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特别是去年,老年人口净增1004万,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数量大。但现在还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困难的时期,因为老年人口结构相对较好。低龄老年人占主体,60~65岁的有8253万,占34%;60~69岁的低龄老人占56.1%;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32.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600万,只占11%。这种年龄结构的老年群体发挥作用的潜力更大,更需要进行积极老龄观教育。
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年人的思维能力能够保持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很多科学家就是在60岁以后完成了许多发明创造。研究实践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身心健康成正比关系,越参与身心状况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新时代老年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三有”老年人,而且要把有作为放在第一位。
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有两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对老年群体的教育要以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主要内容,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进行生命历程观教育。要认识老年期,适应老年期,老年是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和功能的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养老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共性为主,以特殊性为辅,所以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和护理,真正需要照顾和护理的只是少部分高龄、失能的老年人。
进行独立自强观教育。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无论是政策取向和实务工作,都应当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自我充实,而我们往往一想到老年人服务工作就是照顾。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进行积极预防观教育。我们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人功能衰退和失能失智预防的理念,大多数只关注失能失智后的康复和照护,其实应该把关口前移,在政策和务实层面更加注重预防,这是健康老龄观的核心要义。比如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和干预,预防和延缓老年人从虚弱状态陷人失能半失能状态,通过有效防止老年人跌倒,避免让已经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病情加重。再如,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前期的认知症患者和高凤险的患者,这是认知症防治的最有效办法。目前,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预防观,将关注点大多投人于失能、失智以后的照料和康复,其实更重要的应当是积极预防的新理念。
进行积极康复观教育。因为生物学最基本原则是“用进废退”,老年人即便失能,绝大部分都具有康复价值,当然老年康复与年轻人不一样,不可能完全康复,但是延缓失能过程就非常有意义。护理的新理念不是替代,是辅助。我国康复辅具业发展非常有前景,发达国家老年残疾人康复辅具配置率达到90%左右,而我国只有10%。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要警惕照护依赖的倾向。因为没有积极康复观就有可能导致过度照护。
进行积极养老观教育。老年人要有养老的追求、梦想和规划,躯体可以老,但精神不能老,老年人也要继续成长。人生中衰老和死亡无法控制,但可以控制的部分还有很多,比如健康和快乐,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最近提出了一个观点,衰老只有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北大哲学系被誉为北大长寿俱乐部,他们为什么会长寿?他们吃穿住极不讲究,不吃营养品,不运动,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部兴趣都在学术研究,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不求寿而得寿,埋头学术,不知老之将至。这就是艾伦朗格讲的,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