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纪念墙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周末下午,我和父母一起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完纪念馆的馆陈,我们来到广场上,这里一片开阔,雄伟庄重的雕像和纪念墙静静地矗立在馆前,和这个纪念馆一起,作为这个城市一段挥抹不去的苦难记忆,无声地诉说着历史。
  这让我想起了伦敦塔,那是2014年,当时我在英国游学。英国有很多古堡,其中的伦敦塔让我难以忘怀。当我第一眼见到她时,是在百米开外,雄伟的古堡由土黄色的砖块一点点垒成,方正的外观令她看起来特别牢固。我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她厚实的外墙上开着长十字架形的洞口。“那是古代的防御工程,弓箭手们可以站在古堡里透过这种洞口向外射击”,领队向我们解释。我看着那黑暗的洞口,不禁有些害怕其中会突然射出一支暗箭。在古堡外围的草坪上,还立着几座巨大的投石机,这一切都说明,古堡在保护主人方面一定得心应手。
  七八月份是英国最热的季节,草坪应景地呈现出令人舒缓的青绿色,然而在这片平坦的草坪上,一棵古树孤独地生长。古树以诡异的角度向一边歪斜,若不是它的枝干足够粗壮,我甚至怀疑它会倒下。鲜红色的花朵在古树顶上绽放,沿着它歪斜的躯干蔓延到了草地上。古树的周围也开满了清一色的鲜红色的花,在草地的衬托下格外夺人眼球。这棵树真是有生命力啊!可它为什么连一片绿叶都不长呢?这实在太奇怪了,我从来都没见过。可惜我只能在百米开外远观,不能走上草坪去一探究竟。
  这棵神秘的古树成为了我心头的牵挂,回国后看到一条新闻,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那条新闻中有好几张配图,我一眼就根据方正的轮廓和墙体上十字形的洞口,认出那就是伦敦塔,但图片中的伦敦塔又跟我记忆中的不一样。图片中,鲜红的花朵从土黄色外墙上的一个窗口溢出,沿着墙体蔓延到草坪上。本该青绿的草坪上也开满了鲜红的花,不见一点绿色,它们簇拥着草坪中的那棵古树,鲜红色爬满了整棵古树。这张远景的照片十分的微妙,因为那一大片花朵让我想起了鲜血。
  新闻解释了这一切。2014年7月28日是一战爆发100周年纪念日,那红色的花是陶瓷做成的虞美人,总共80万朵,以纪念阵亡的将士。花海像血液自窗口流出,染满整片草坪,而矗立其中的伦敦塔与古树巍然不倒。正如将士们用生命捍卫家园,铺就通往和平的道路。80万朵虞美人紧挨在一起,让人无处落脚。红色,象征着战士的鲜血,也是他们胸中赤子之心的顏色。曾经每一条生命是如此鲜活,他们为和平而战,虽然漫天炮灰将他们裹得灰白,静静地躺在尘土下面。
  这里已经没有战争,只有象征和平的鸽子在天空飞翔,广场上是一片暖洋洋的花海,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枪炮哀鸣遍野的回响。我们拥有抚慰伤痛的鲜花,拥有蓬勃的希望,花海之下就是一切苦难的安息之地。
  对战争的反思,对伤痛的抚慰,对和平的展望,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基因。只要还有野心家想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神圣的命运制造苦难,只要还有生命在战场消逝,还有人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她就会给人类带来警醒,带来反思,带来力量。
  2014年,我很庆幸自己可以亲眼见证伦敦塔广场虞美人的盛开,她成为我心目中代表憎恨战争、向往和平的文化地标。现在,我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上,这里只有静静的雕塑与巨大的纪念墙,没有那许多鲜红的虞美人,但伦敦塔旁的花海从未从我心头消失。我的脚下也有30万个曾经鲜活的死难者,这里同样是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苦难的文化地标。这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也是人类历史的苦难。
  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和平。
其他文献
肖复兴的长篇小说《红脸儿》,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怀旧情绪的作品。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自传特色,而且有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它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北京,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都鲜活在老胡同和大杂院里。老北京的文化、饮食、风俗、建筑、学校在作者的笔下郁郁葱葱,作者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充满着深切的怀恋和真挚的热爱之情。它呈现的是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的童年。在浮躁和喧嚣的当
期刊
当代作家、资深出版人徐晓的《半生为人》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前后写了快十年,十年当中一年写一篇或两篇,慢慢成书。  徐晓的文字谦逊而沧桑,写作是因为来自命运的私语与灵魂的召唤,而深具理想主义的光泽。作者記忆中那些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经其冷静而理性的处理之后,依然洋溢着痛彻心腑的感人力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读书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徐晓说:“我不梳理过去
期刊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发现,做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人的长期记忆力。  研究人员召集了75名志愿者,让他们参与了为期两天的试验。第一天,志愿者被要求记住一些较为生僻的外语单词。第二天,研究人员考察了他们对这些词语的回忆情况,以评估其记忆能力。同时,这些大学生还在跑步机上进行了锻炼,以测量他们的氧气消耗量,作为其有氧运动能力的衡量指标。在考虑了志愿者的体重、体脂百分比、年龄和性别因素之后,分析
期刊
江苏森林,美景如畫
期刊
小学文化的老农自学法律,要打赢大肆排污的央企?这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历经十六余载的维权之路,“泥腿律师”王恩林及55户农户诉齐化集团污染耕地一案,迎来了最严环保法的铁律执行。  自学法律  像许多在嫩江平原上默默劳作的农民一样,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王恩林,平日在地里忙活,闲时在施工队帮工,他手艺细、预算准,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泥瓦匠。  2001年农历年三十,正在家里包饺子的王恩林和邻居们发现,自己
期刊
吴一黎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薪资不菲。但在外企的高压下工作,在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他也出现了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于是,他和年薪50万元的妻子刘佳雪,以及在甲骨文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辞职下海,在2014年创办了“食好运”煎饼店。  他们决定利用自己擅长的IT技术,将“食好运”做成一家互联网餐饮店,提供微信支付、线上订外卖等服务,立志打造中国第一时尚煎饼品牌。 
期刊
几年前,24岁的湖南农家女孩刘星宇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办了一家鱼缸厂,鱼缸生意红火了几年后便日渐衰落,她心里很上火。一天,刘星宇去潘家园市场送鱼缸,发现花鸟鱼市场上正在热销一种大的豪华水族箱,她一下子便明白了鱼缸生意不好的原因:现在人们居室装修越来越豪华,简陋的鱼缸已经上不了台面。于是,她打算转型生产豪华水族箱。  刘星宇深知要想“后来居上”,自己的产品就一定要有特色,步人后尘永远没有发展前途。为
期刊
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尝试从装满故事的MP3开始,用声音去抚慰留守儿童上学路上的孤单……  让耳朵通向心灵  如果不是一个下属工作犯错,刘新宇引咎辞职,他可能还一直做着《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按部就班地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一下子从忙碌的工作中清闲下来,刘新宇有些不适应,刚好一家期刊的记者朋友要去贵州做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得知刘新宇赋闲在家,便邀他同行。  在贵州大山里的一所学校,三十多个孩
期刊
在张书雁眼中,乡村是从一个又一个的菜市场开始的。四年前他关掉了运营14年的品牌策划公司,开始行走乡村,从当地的小菜场里寻找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在走过200个村庄、拜访了500多个乡村手艺人之后,他用自然造物这个分享平台,致力于手艺的再现、再造、再生,将传统之美呈现给世人。  从心里生出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很早之前,张书雁就在杭州开了一家策划公司,经营了14年,这个公司一年可以赚几千万元,但对
期刊
四年前,王华与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新疆伊犁相约。他跨越千里来到伊犁垦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援疆事业,把身体和精神都留给了那片美丽的土地。  援疆,相约伊犁  2016年8月18日,江苏省镇江市对口支援四师前方指挥组副组长、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距离援疆工作结束还有100余天时,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抢救无效身亡。“我相信,王华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在四日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