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频类自媒体传播特点研究

来源 :现代信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短视频市场的不断扩大,抖音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对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念等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分析学习、生活在多民族地区的学子,在抖音的使用与满足上是否有其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影响、网络环境的冲击是否外化于抖音的使用,形成特色的使用情况,以及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满足这种特定语境下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抖音;视频自媒体;使用与满足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8-0075-03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short video market,as a new force,Tik Tok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ife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Sichuan Minzu Colleg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whether the students living in multi-ethnic areas have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Tik Tok. Wheth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network environment externalize the use of Tik Tok and form the characteristic use situation. And how can people satisfy the special needs in this particular context.
  Keywords:Tik Tok;video we media;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方向
  视频类自媒体产业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抖音作为“爆款”短视频软件,与快手、火山小视频等软件领军短视频市场,打破了传统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模式,加速了传播效率,短时间内可以引发多个话题,以其极强的感染力和互动性吸引了大量用户,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网络行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四川民族学院地理位置特别,是处于康巴藏区的一所高校,汇聚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学子,学子民族的多样性、处于康巴藏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也决定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多样性。随着抖音的不断推广与渗透,“四川民族学院学生记者团”已经入驻抖音,并拥有一定的粉絲数量。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获取内容;抖音的定位功能也使同院系学生关系更加紧密,对于民族间的交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活、学习在多民族院校的学生使用自媒体发布或获取内容的动机和需求研究甚少,少有思考过学习、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学子在抖音的使用与满足上是否具有特殊性,也几乎没有将使用抖音的动机、需求和民族地区的影响、作用进行过交叉考虑,本研究利用处于民族地区、民族学院的优势,对受网络环境影响和民族文化冲击条件下大学生抖音的使用与满足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具有开创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由美国传播学家贝雷尔森、布莱依莱休·卡茨及英国学者布鲁姆勒和麦奎尔共同发展并完善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它首创将受众作为传播的主体,强调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的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角度,调查、讨论四川民族学院的学子对于抖音的态度以及在抖音使用上的行为特点。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将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
  (1)基于“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媒体需求的产生有关”展开调查,这种关系体现在:
  1)社会情境制造紧张和冲突,人们需要缓解压力。
  2)社会情境创造对需要关注的问题的意识,促使人们在媒体中寻找有关答案。
  3)社会情境会减少现实生活中满足需求的机会,媒体起到了替代和替补作用。
  4)社会情境经常引导特定的价值观,人们通过媒体强化这一价值。
  5)社会情境期待个人对媒体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总结归纳出个人使用媒介的五大基本需求——认知需求: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感情需求:情绪、愉悦的美感体验;个人整合需求:加强信息、稳固地位;社会整合需求:获得社会认同、促进社交;舒缓压力需求:逃避现实、转移注意力。
  (2)民族文化影响:民族地区的风俗、文化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否会作用于学生的抖音使用行为。
  2.3  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有关专著、文献,参考其理论观点、材料、研究结构和方法为研究打下基础。
  3  个例分析
  (1)用户名:甄;抖音号:YC0***;性别:女;民族:
  藏族;粉丝:51.5W;关注:212;作品:144;喜欢:19987。
  视频发布没有规律,主要为自拍、生活记录。凭借“高级脸”和在视频中表现出的开朗性格吸引了大量粉丝,几乎不在评论区互动,很少回复留言,喜欢的内容大部分和生活相关(如亲戚朋友发布的视频)以及具有藏族特色内容的或搞笑类视频等。
  (2)用户名:凡夫;抖音号:JR13***;性别:男;民族:彝族;粉丝:1417;关注:55;作品:11;喜欢:286。   发布内容量少,主要为日常生活记录,喜欢内容主要为体育明星、搞笑视频、音乐类等,从评论区留言互动的内容可看出互动对象多为认识的人。
  从抖音视频发布的时间和内容上的无规律性可知,两位用户使用抖音都具有随意性,都以生活、自拍为主,将抖音当作日常生活的记录工具和消遣物,并且在发布的部分视频中会标记“四川民族学院”位置,抖音中的定位功能能让更多同一区域的用户刷到自己,地理上的“接近性”是引起人们兴趣的一个要素,定位能将自己划分进某一个特定地理群体,也更容易获得群体成员的关注,获得群体归属感。
  4  四川民族学院学生抖音使用调查情况
  关于抖音在四川民族学院的使用情况,笔者共获得538份有效问卷调查,按年级分:大一136份、大二117份、大三100份、大四21份;按照民族分:汉族274份、藏族114份、彝族87份、羌族27份、苗族10份、回族6份、白族、土家族各5份、蒙古族4份、布依族3份、傈僳族、壮族、纳西族各1份。
  数据整理后得到:
  (1)按年级分类抖音APP的使用情况。由于收集到的大四年级的数据过少,不能代表大四学生的整体情况,因此不纳入比较。
  分析数据得出四川民族学院学子,在是否使用过抖音上,从大一至大三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在正在使用抖音APP的学生从大一至大三依次递减,大一使用比例最高,为76.47%,大二有60.68%,而大三仅有45%的学生在使用。从未使用过抖音的学生,从大一至大三依次递增,大一仅有9.56%的学生从未使用,大二有20.51%,大三有28%。
  (2)按民族分类抖音APP的使用情况。由于收集到的羌族、回族、白族、土家族、傈僳族、布依族、苗族、壮族、纳西族、蒙古族的数据过少,不能代表该民族的整体情况,因此仅对汉族、彝族、藏族这三个民族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得出藏族的使用比例最高,为77.19%、彝族为65.52%、汉族最低,为55.84%;从未使用过抖音APP的学生(如图2所示),藏族最低,为6.14%,彝族为18.39%,汉族最高,为22.26%,可以看出对于抖音的敏感度和喜爱度,藏族、彝族学子要高于汉族学子。
  (3)抖音使用内容偏好及自我评价。由于抖音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抖音带来的用处可以几种同时存在,个人对于抖音的感受也不是绝对的,相关选项并不矛盾,所以将喜欢短视频类型、抖音使用目的、抖音对生活带来的影响设置为多选。
  1)总体上喜欢创意模仿类的学生最多,总共215人喜欢,其次是美食类,共208人喜欢。其中汉族学生比较倾向于美食类和创意模仿类,喜欢的人数分别为119人、113人,而喜欢音乐舞蹈类的仅有13人;藏族学生更倾向于创意模仿类、明星网红类、音乐舞蹈类;彝族学生关注音乐舞蹈类最多,其次为创意模仿类。
  2)四川民族学院学子使用抖音的目的,以娱乐消遣为首,人数为341人,舒缓压力253人、获取信息学习技能178人、因为身边的朋友在玩为了有共同话题53人、通过分享或发布视频获得赞赏,有成就感35人、满足好奇心84人。
  各民族学生使用抖音的目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和总体趋势一致,不过在通过使用抖音发布视频获得成就感上,藏族学生为14人,占正在使用和曾使用过抖音藏族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4.74%;彝族为7人,占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抖音彝族学生的9.59%;而汉族学生仅1人,占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过抖音的汉族学生的0.47%。在为了和身边的朋友有共同话题上,藏族学生为17人,占正在使用和曾使用过抖音藏族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7.89%;彝族为4人,占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抖音彝族学生的5.48%;而汉族学生23人,占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过抖音的汉族学生的10.75%。比起汉族和彝族学生,藏族学生更喜欢通过抖音来获得成就感,更在乎和周围人的交往关系、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也更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共同话题融入群体。
  3)对于抖音的使用,343人认为抖音为自己提供了娱乐生活、204人觉得抖音可以促进自己对社会的关注、171人觉得抖音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方便学习、75人觉得可以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46人认为有负面影响、34人觉得没有任何影响。
  4)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抖音的学子中,关注了与甘孜州或四川民族学院有关官方账号的人数为103人;发布或者打算发布有关甘孜州地区特色的动态的有80人,其中汉族学子23人,占已经或计划发布总数的28.75%,占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抖音APP汉族学生总人数的10.75%;其中少数民族学子57人,占已经或计划发布总数的71.25%,占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抖音的少数民族学子的25.91%,由于少数民族学子的身份和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抖音的发布过程中可能不会注意到自己发布过有关民族地区特色的内容,因此存在数据有所偏差的可能性。
  在民族地区学习和生活确实会对抖音内容的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特别显著,调查中,大一共有10人发布或者计划发布有关甘孜特色的抖音内容,占大一学生使用和曾经使用抖音人数的8.13%;大二共6人,占大二使用和曾經使用人数的6.45%;大三共有6人,占大三使用和曾经使用人数的8.33%。由数据来看,在民族地区学习生活的时间的长短对于汉族学生发布有关地域特色的抖音内容没有特别的关联,刚来到学校,对于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对甘孜藏区的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喜欢这里的民族文化或者对于民族文化习以为常不再感到新奇等都是影响其是否使用抖音发布有关内容的因素。因为是被调查者的自主回忆,不排除因遗忘或故意隐瞒造成的误差。
  5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抖音在四川民族学院的传播特点的分析和思考
  5.1  分析
  (1)藏族学生使用抖音的比例最高,汉族最低;汉族从未使用过抖音的学生人数最多,藏族最低。抖音对不同民族的学子渗透深度有所不同,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藏族、彝族学子的性格较为开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试新,是影响其抖音使用的一个要素,由于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也会进一步提高其抖音使用比例。   (2)学生以娱乐消遣、舒缓压力为主要使用目的,但藏族学生相比之下更容易受到身边朋友同学的影响,会更愿意为了和朋友有共同话题而使用抖音,从这个层面出发,相对而言藏族学子的民族黏性最高,个人想获得的群体认同感相比之下更为迫切。
  (3)创意模仿类视频内容在总体上最受青睐,汉族学生对于创意模仿类和美食类视频关注度最高,对音乐舞蹈类内容关注度很低,但藏族、彝族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类内容关注度较高,即抖音上的关注内容与民族风俗有着一定的联系,彝族、藏族歌舞文化源远流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无疑对该民族学生的习惯、审美、喜好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外化于对抖音内容的关注。
  (4)关于抖音对个人的影响正面评价较多,负面较少,大多数学生认为抖音为自己提供了娱乐生活、促进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扩大社交范围,有25.5%的人会通过抖音关注新闻信息获得社会动态。
  (5)在民族地区生活学习,的确会影响汉族学子对于抖音内容的发布,但是效果不大,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没有发生显著和规律的变化,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可能会导致低年级学生较多发布,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于这里的民俗风情使发布量减少,或越发被各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使发布量增加等都是影响视频内容发布的变量。
  5.2  思考
  根据调查发现,四川民族学院学子有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现出抖音软件使用递减的趋势,即在未来几年抖音没有被取代的情况下,随着学子的换届,会有更多的学子使用抖音获得满足,学院利用抖音拍摄具有四川民族学院特色的内容、运营官方账号,对于自身宣传、建立与学子的联系、增强各民族学子间的互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了解学院学子的抖音使用动机和需求,了解各个民族学子对抖音内容的偏好;发布的内容务必基于数据调查,进行有目的的、有策划的内容制作。“四川民族学生记者团”虽然在抖音上拥有一定的粉丝数量,但其内容制作并不足以引起话题和广泛的关注,内容发布时间没有规律性。根据学院学生使用抖音的基本状况,分析其抖音的使用与满足原理至关重要。
  6  结  论
  近年来,抖音在短视频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个体研究为出发点,考察个人使用抖音的动机以及获得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生活在四川民族学院这一多民族聚集地区的各个民族学子的抖音使用行为偏好,只有了解学生的个人的使用倾向、使用目的、从抖音中获得了什么满足,才能在宏观上把握四川民族学院学子的抖音总体使用状况及特点。目前抖音的热度持续不减,也尚未出现其替代产品,因此对于抖音使用的个体行为研究、总体宏观把握等还有更广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閆泽茹.“抖音”趣缘群体使用行为研究 [D].武汉:武汉大学,2018.
  [2] [美]斯坦利·巴兰,[美]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59.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马佳(1998.01-),女,汉族,四川什邡人,毕业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传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常态下,融合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旨在优化配置发展资源,拓宽行业发展途径,助其打开新市场,在新媒体、信息技术、电子消费等产业融合进程中探寻创新发展机遇。其中信息通信产业若想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适应力,亦需要看到融合创新发展的前景,以产业互相渗透为基础,在业务、网络、通信、终端等领域寻求创新发展出路,满足新时代人们个性化的通信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终端与业务创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八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不神秘”一课为例,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元素的设计与实施。以游戏化情境来激发学习需求,以游戏化反馈来激励学习过程,以游戏化工具来检验学习效度。游戏在课堂中承担的作用,不再是纯粹的“娱乐活动”,而是交付教学内容的载体,从而以此为媒介更好地实现积极学习,为游戏化课程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元素;积极学习;计算机程序  Ab
期刊
摘 要: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理论和实践分离、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携带自己的设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借助BYOD教学辅助系统,将“激趣-质疑-自研-合作-交流-延学”六个手段融入线上和线下双课堂,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开展翻转教学。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
期刊
摘 要:科研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科研发展和成果管理的重要渠道,是学校抓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知识量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主题为切入点对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发展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量处于文献量逐渐减少但是研究深度不断深入的趋势,并且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研究领域目前还是以各高校研究人员为主,且团队多为同一高校或机构的研究人员,少有跨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教育的普及,学习编程的人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学及学习方法在现在教学中逐渐凸显其短板。该研究以广州工商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提出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碎片化”教学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监控策略。通过研究,以期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有益的指导经验。  关键词:C语言;教学体系;碎片化;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3;TP
期刊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题。本文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梳理和归纳了信息化建设自建模式的策略和实施路径,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推进方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自建模式;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8-0088-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江苏省各大本科院校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后,得出各项指标的可视化数据,运用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等对各市级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运用统计累加法、行为锚定量化方法、权重分析法等不同的量化分析法,把各种信息转化成我们可视化的数据,把各个市的数据进行平均求值,最终求得13个市的各项平均指标。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均值、方差、比对分析。通过对已知的各项数据进行神经网络算法评价,得出各市级教学质量的
期刊
摘 要: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我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移动通信,移动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我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移动学习工具、移动学习资源和移动学习行为三方面勾勒出我校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基本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移动学习环境建设、加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加强移动学习策略指导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大计,教育扶贫是脱贫之根本,所以精准扶贫的根本在于教育扶贫。教育扶贫要做到精准,脱离粗放型模式,获取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做到定点、定位的持续性跟踪,才能达到教育精准扶贫的效果。因此掌握教育精准扶贫的情况离不开大数据平台与互联网,更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才能建立完善的教育精准扶贫机制。  关键词:信息技术;精准扶贫;教育扶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创业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多维的实践平台。我国自2013年开始举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