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抡起铁锤,他能连打450下不换手;打起巷道,他带领的小组14次创造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的最高纪录。他就是被称为新中国矿业史上“一段传奇”的马万水。2019年9月25日,马万水被中宣部等单位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干劲加技术,石头变豆腐”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物资。1949年,马万水被抽调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龙烟铁矿,担任掘进五组组长,兼任工区技术指导。当时,龙烟铁矿满目疮痍,条件十分艰苦,连像样的工具都没有。马万水他们负责的30号石巷遇到了坚硬的石英岩层,加上很多工人技术不熟练,苦干一個月才掘进1.7米。
面对诸多困难,马万水毫不退缩。没有工具和运渣车,马万水带领工人在废墟中找来生锈的钢钎和锤头;没有通风设备,放炮产生的烟雾在巷道里很长时间才能排完,为了争取时间多掘进几米,马万水带领大伙儿脱下衣服往外煽烟。工人们不懂技术,马万水手把手地教大家。看到全组一块干工作效率低,马万水提议“咱们分班干活,班与班之间进行竞赛”,龙烟铁矿掘进五组成为全矿第一个分班干活的小组和第一个开展爱国红旗竞赛的小组。马万水进组一个月后,月掘进速度提高到了6米。“一把大锤、两根钢钎、三条麻袋轮着披,六双胶鞋换着穿,手抡大锤拼命干”,就是马万水和他的小组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1950年6月,马万水带领掘进五组第一次创造了黑色金属矿山手工凿岩月掘进23.7米的全国纪录。马万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批劳动模范,那一年他只有27岁。马万水所带领的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龙烟铁矿将之命名为“马万水小组”。
马万水常说:“加快矿山建设,光靠拼体力是不行的,必须把苦干、实干与巧干结合起来。”1954年,马万水带领工人承担了开凿庞家堡矿第一平硐的任务。打平硐一般采用两次掘进法,先打出小巷道,然后再刷帮成为符合要求的大巷道。马万水觉得两次掘进法耗费时间过多,他反复勘察庞家堡矿的地形和土质,并向老工人请教,提出了平巷掘进一次推进法,提高了平硐掘进速度。
“干劲加技术,石头变豆腐!”1958年初,马万水小组在施工时,土层里出现了大白石英岩这种罕见的坚硬岩石,原本10分钟能打成的炮眼,用半个小时也难打成。马万水仔细琢磨、反复研究,利用岩石的层理和缝隙,创造了“中间楔形掏槽法”“旁楔形掏槽法”“稀孔深眼作业法”“浅眼多循环操作法”等十多种施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掘进队1个月完成了其他掘进队5个月的工作量,并创造了小断面独头进尺514米的全国矿山掘进纪录。
“要永远争先进,把党给咱们的红旗保持住”
“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这是马万水的工作信条,他以此鞭策自己“永远争先进、攀高峰”。
1957年,龙烟铁矿的850平硐开凿工程遇到了流砂大断层难题,工程进度被耽搁下来。当时,马万水因腿疼正在住院治疗。听到这一消息,他立刻跑回工地,背上矿灯、戴上安全帽一瘸一拐地下了井。马万水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尝试了十多个方案,最后采用打桩楔方法,先架护梁挡住大块落石,然后再把大木桩打进流砂里,奋战135天后,终于闯过了流砂大断层。
马万水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凭借着“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的奋勇争先精神,带领掘进小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矿山开凿历史上的奇迹;总结出了一整套矿山快速掘进经验,被写进教科书里,推广到全国;带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团队,这支光荣的团队至今仍奋战在祖国冶金矿业的第一线……
1960年,马万水生病了,腿疼得走路都成问题,可他拄着棍子照样下井。马万水的妻子张淑芸回忆道:“老马一直拖着不肯去看病,直到1961年年初,组织上让他必须去医院。他说必须去也要先把1961年的生产任务安排好了。”这一去,马万水再也没能回到他热爱的矿山。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反复叮嘱工友们:“要永远争先进,把党给咱们的红旗保持住!”
1961年8月12日,马万水病逝。马万水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共和国的矿山建设事业。
(责任编辑:宋丽群)
“干劲加技术,石头变豆腐”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物资。1949年,马万水被抽调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龙烟铁矿,担任掘进五组组长,兼任工区技术指导。当时,龙烟铁矿满目疮痍,条件十分艰苦,连像样的工具都没有。马万水他们负责的30号石巷遇到了坚硬的石英岩层,加上很多工人技术不熟练,苦干一個月才掘进1.7米。
面对诸多困难,马万水毫不退缩。没有工具和运渣车,马万水带领工人在废墟中找来生锈的钢钎和锤头;没有通风设备,放炮产生的烟雾在巷道里很长时间才能排完,为了争取时间多掘进几米,马万水带领大伙儿脱下衣服往外煽烟。工人们不懂技术,马万水手把手地教大家。看到全组一块干工作效率低,马万水提议“咱们分班干活,班与班之间进行竞赛”,龙烟铁矿掘进五组成为全矿第一个分班干活的小组和第一个开展爱国红旗竞赛的小组。马万水进组一个月后,月掘进速度提高到了6米。“一把大锤、两根钢钎、三条麻袋轮着披,六双胶鞋换着穿,手抡大锤拼命干”,就是马万水和他的小组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1950年6月,马万水带领掘进五组第一次创造了黑色金属矿山手工凿岩月掘进23.7米的全国纪录。马万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批劳动模范,那一年他只有27岁。马万水所带领的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龙烟铁矿将之命名为“马万水小组”。
马万水常说:“加快矿山建设,光靠拼体力是不行的,必须把苦干、实干与巧干结合起来。”1954年,马万水带领工人承担了开凿庞家堡矿第一平硐的任务。打平硐一般采用两次掘进法,先打出小巷道,然后再刷帮成为符合要求的大巷道。马万水觉得两次掘进法耗费时间过多,他反复勘察庞家堡矿的地形和土质,并向老工人请教,提出了平巷掘进一次推进法,提高了平硐掘进速度。
“干劲加技术,石头变豆腐!”1958年初,马万水小组在施工时,土层里出现了大白石英岩这种罕见的坚硬岩石,原本10分钟能打成的炮眼,用半个小时也难打成。马万水仔细琢磨、反复研究,利用岩石的层理和缝隙,创造了“中间楔形掏槽法”“旁楔形掏槽法”“稀孔深眼作业法”“浅眼多循环操作法”等十多种施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掘进队1个月完成了其他掘进队5个月的工作量,并创造了小断面独头进尺514米的全国矿山掘进纪录。
“要永远争先进,把党给咱们的红旗保持住”
“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这是马万水的工作信条,他以此鞭策自己“永远争先进、攀高峰”。
1957年,龙烟铁矿的850平硐开凿工程遇到了流砂大断层难题,工程进度被耽搁下来。当时,马万水因腿疼正在住院治疗。听到这一消息,他立刻跑回工地,背上矿灯、戴上安全帽一瘸一拐地下了井。马万水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尝试了十多个方案,最后采用打桩楔方法,先架护梁挡住大块落石,然后再把大木桩打进流砂里,奋战135天后,终于闯过了流砂大断层。
马万水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凭借着“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的奋勇争先精神,带领掘进小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矿山开凿历史上的奇迹;总结出了一整套矿山快速掘进经验,被写进教科书里,推广到全国;带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团队,这支光荣的团队至今仍奋战在祖国冶金矿业的第一线……
1960年,马万水生病了,腿疼得走路都成问题,可他拄着棍子照样下井。马万水的妻子张淑芸回忆道:“老马一直拖着不肯去看病,直到1961年年初,组织上让他必须去医院。他说必须去也要先把1961年的生产任务安排好了。”这一去,马万水再也没能回到他热爱的矿山。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反复叮嘱工友们:“要永远争先进,把党给咱们的红旗保持住!”
1961年8月12日,马万水病逝。马万水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共和国的矿山建设事业。
(责任编辑:宋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