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们教室总是脏兮兮的,到处都是泥巴。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大家一起发明的“鞋底去泥器”,教室变得干净整洁。
以前,每天打扫三次教室,是我们的必修课。尽管大家都十分努力,扫地扫得手都酸了,可泥土一直和我们玩捉迷藏。每次打扫后不久,它们又“东山再起”,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班主任方老师急得不得了,最后把这个“老大难”作为一个小课题交给大家,要求一周之内必须拿出解决方案。
“军令如山倒”,我们马上召开紧急班会,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泥土都是通过我们的鞋子从外面带进来的。为此,大家提出了许多方案,有的说要踩拖把,有的说用抹布把鞋底擦干净,甚至还有人说干脆带一双鞋子来换……
方老师听取我们的意见后,觉得擦鞋底的方法比较好,但是带抹布太麻烦,得改进一下。
我们又开了一次班会,经过讨论,决定用一个盒子装水,再放上一个垫子,把鞋底擦干净。
我们买来两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5厘米的白色盒子,里面放一块像小草一样的绿色塑料垫子,再装满水。人站上去,把鞋底在垫子上蹭一蹭。哎,真干净!我们高兴极了。
可是好景不长,才三个同学蹭过后,水就脏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水太少了。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把盒子加高。徐霜昊说:“要是能把鞋底的水吸干净就更好了。”方老师赞同地点点头。
大家又想了个好办法,决定用吸水能力强的丝棉来完成任务。
星期一,我们做出了新的“鞋底去泥器”。它由两个盒子组成,面积与原来的一样,只是增高了10厘米。用的时候,先在放“小草”垫子的盒子里蹭掉泥土,再在放丝绵的盒子里吸干水。
改进后的“去泥器”效果很好,我们一连试了几十个人,也不见水脏,只是丝棉吸足水后,再也不吸水了,鞋底的水还是被踩到了地板上。我们把两个盒子增加到四个盒子,两搓两吸,这下可好了。
有了“鞋底去泥器”,同学们总是自觉把鞋底弄干净,再走进教室。原来每天扫三次还不干净的教室,如今,扫一次就足够了。
(指导老师方西河)
以前,每天打扫三次教室,是我们的必修课。尽管大家都十分努力,扫地扫得手都酸了,可泥土一直和我们玩捉迷藏。每次打扫后不久,它们又“东山再起”,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班主任方老师急得不得了,最后把这个“老大难”作为一个小课题交给大家,要求一周之内必须拿出解决方案。
“军令如山倒”,我们马上召开紧急班会,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泥土都是通过我们的鞋子从外面带进来的。为此,大家提出了许多方案,有的说要踩拖把,有的说用抹布把鞋底擦干净,甚至还有人说干脆带一双鞋子来换……
方老师听取我们的意见后,觉得擦鞋底的方法比较好,但是带抹布太麻烦,得改进一下。
我们又开了一次班会,经过讨论,决定用一个盒子装水,再放上一个垫子,把鞋底擦干净。
我们买来两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5厘米的白色盒子,里面放一块像小草一样的绿色塑料垫子,再装满水。人站上去,把鞋底在垫子上蹭一蹭。哎,真干净!我们高兴极了。
可是好景不长,才三个同学蹭过后,水就脏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水太少了。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把盒子加高。徐霜昊说:“要是能把鞋底的水吸干净就更好了。”方老师赞同地点点头。
大家又想了个好办法,决定用吸水能力强的丝棉来完成任务。
星期一,我们做出了新的“鞋底去泥器”。它由两个盒子组成,面积与原来的一样,只是增高了10厘米。用的时候,先在放“小草”垫子的盒子里蹭掉泥土,再在放丝绵的盒子里吸干水。
改进后的“去泥器”效果很好,我们一连试了几十个人,也不见水脏,只是丝棉吸足水后,再也不吸水了,鞋底的水还是被踩到了地板上。我们把两个盒子增加到四个盒子,两搓两吸,这下可好了。
有了“鞋底去泥器”,同学们总是自觉把鞋底弄干净,再走进教室。原来每天扫三次还不干净的教室,如今,扫一次就足够了。
(指导老师方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