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地蕾得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发病株率、病情指数、病死株率的调查,明确了康地蕾得细粒剂对烟草青枯病病菌的抑制率,并进行药效防治试验,观察康地蕾得细粒剂对烟草青枯病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康地蕾得对烟细粒剂草青枯病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0kg/hm2、45.0kg/hm2、67.5kg/hm2、90.0kg/hm2的用药地块对青枯病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有所提高,且在速效性、持续性及防治效果等方面优于对照药剂72%农用链霉素。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康地蕾得;防效
  中图分类号:S48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65-01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一些温暖地区。该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个别年份常暴发流行,最显著的病状是枯萎,一旦发病即可导致全株死亡,造成毁灭性损失。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技术,仍以农业防治为主。为了解决贵州黔西南烟草生产中青枯病的困扰,验证新型生物农药——康地蕾得细粒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2009年在兴义市进行了该药剂在大田烟株青枯病发病初期的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于2009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屯镇烟草核心示范区内进行,供试烟田为往年青枯病连作发病的地块。烟田土壤为黄壤,耕作层深20cm,肥力中等。示范田块54.3 hm2,包括水田和坡地,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点。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87。供试药剂为新型生物农药为康地蕾得,剂型及有效成分是多粘芽孢杆菌细粒剂,由上海泽元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72%农用链霉素粉剂(1 000万单位),重庆永川农药厂生产,市场自购。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施康地蕾得15kg/hm2(A)、45.0kg/hm2(B)、67.5kg/hm2(C)、90.0kg/hm2(D),设施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6kg/hm2(CK1)和清水(CK2)作為对照。2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4垄,每垄约40株;保护行3垄。试验面积约为3.1hm2
  1.4试验方法
  康地蕾得共施药4次,第1次在移栽前1周,4个处理均喷雾或泼浇100倍稀释液到苗床或漂浮盘上,第2次在移栽定植当天灌根,第3次在封穴前2~3d灌根,第4次在零星发病时或发病前7d左右灌根。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也施用4次,第1次施药用100倍稀释液喷雾或泼浇到苗床或漂浮盘上,其余3次施药,每株烟均用浓度为200 mg/kg的溶液500mL灌蔸。烟草于2月15日播种,4月30日开始移栽,5月下旬进入团棵期,株行距为120cm×50cm。田间小区移栽规格、品种及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试验各次施药后当天均无降雨发生,试验期间未进行烟田施肥、灌溉和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1.5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5.1病害严重度分级调查。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0~40株。采用定株调查法,每小区调查中间2垄,从每垄的第3株开始调查20株。按以下分级标准记录发病情况、统计病情级数。0级:全株无病症;1级:植株1/3以下有病斑,或叶萎蔫、茎杆褪绿,或半数以下叶片或顶叶轻度萎蔫;2级:植株茎部黑色条斑延伸至1/3~2/3处,或半数以上叶片或部分腰叶以上叶片凋萎;3级:植株茎部病斑到达顶部或病侧叶片全部凋萎或全株大部分叶片凋萎;4级:整株死亡。
  1.5.2调查方法、时间及次数。以株为单位,在晴天中午以后调查。第1次调查在发病始盛期(移栽后55d);第2次调查在发病高峰期(移栽后65d)。
  1.5.3药效计算方法。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f 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4)×100;防治效果(%)=(CK2的病情指数一Pt病情指数)/CK2的病情指数×100。
  
  2结果与分析
  
  试验地烟草青枯病在6月13日开始发病,由于试验地为2008年青枯病重发地,6月30日试验地发病率基本达到
  40%,发病率随时间推进而增大,7月底高温期,烟田基本都已发病。6、7月前后2次药效统计显示,调查结果的变化规律比较一致,第2次(即发病高峰期)的发病率比第1次(发病初期)调查结果明显增加1倍左右,病情指数升高2~4倍。从试验结果得出,康地蕾得不同施药量灌根时,防治效果与72%的农用链霉素有显著差异,45.0kg/hm2以下的康地蕾得施药量,防治效果不理想,在第2次调查时,各处理防效基本达到30%,以90.0kg/hm2康地蕾得药效表现最佳。
  
  3结论与讨论
  
  由于青枯病防治目前仍缺少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采用新型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对青枯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地块较不用药地块青枯病的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能推迟发病期,为烟农抢收病株烟叶赢得时间,其中90.0kg/hm2康地蕾得灌根效果最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减少了青枯病给烟农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药效发挥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移栽时没有用药移栽后第10天再灌根,效果没有移栽时用药防效佳;揭膜培土,损伤根系,会使青枯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
  
  4参考文献
  
  [1] 孔凡玉.烟草青枯病的综合防治[J].烟草科技,2003(4):42-43.
  [2] 顾昌华,鄢满莲,谢光新,等.9种药剂浸根与喷雾防治烟草青枯病药剂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99-3100.
  [3] 黄后琚,韦春洪,韦勇.康地蕾得细粒剂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J].广西植保,2005,18(4):5.
  [4] 姚革.细菌性青枯病的发展与防治[J].植物保护,1989(1):31-33.
  [5] 徐辉,熊霞.烟草青枯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4):91-94.
  [6] 孔凡玉,卢平,许永峰,等.20%青枯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药效试验初报[J].中国烟草科学,2004(1):36-37.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稻13号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淮稻1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44-01    淮稻13号原名“淮9862”,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遗传背景的中间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而深耕是土壤耕作最重要的措施,介绍了农田深耕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包括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效肥力、防除杂草与防止病虫为害等作用。  关键词农田深耕;作物增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7.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72-01    深耕是土壤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耕作措施,它不仅在耕作措施中对土壤性质的影
摘要研究旱秧绿3号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旱秧绿3号能够简化旱育床土操作过程,可一次性完成床土施肥、消毒、调酸、化控等配套技术,节省用工、提高劳动工效,且具有防治立枯病、强根、促蘖、壮苗、增产等综合效果;旱秧绿3号对旱育秧苗素质的影响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壮秧营养剂如精秧黄克、壮秧宝及其他苗床专用肥;旱秧绿3号的施用量以100g/m2为宜。  关键词旱秧绿3号;水稻;旱育秧;应用效果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得出,庆元县有药用蕨类植物89种,隶属于30科50属,占庆元县蕨类植物总数的38.53%。按药物作用和功效,分为清热解表类、祛风除湿类、其他药用类等7类,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开发利用;浙江庆元  中图分类号 S68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33-01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
摘要阐述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处理手段的滞后性,提出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方法,以期为农业会计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农业会计;业务水平;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78-01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摘要选用对吸胀冷害敏感的大豆品种[Glycine max(L.)Merr.]中黄22为试材,PEG引发处理不同时间,于恒温培养箱培养48h后提取种子子叶中的线粒体,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纯化后,测定线粒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EG引发处理后大豆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提高,种子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
摘要 阐述了华试3号的选育经过与产量表现,介绍了此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施肥、采收、制种等方面,总结了华试3号的栽培要点,以期为新品种华试3号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华试3号;杂交玉米;选育;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56-01    选育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粮饲兼用的强优势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摘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142.5~187.5kg/hm2、37.5~75.0kg/hm2、45.0~127.5kg/h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33-02    按照
摘要 阐述杂交籼稻新组合II优航148在浙江省的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籼稻;II优航148;产量表现;品种特性;栽培技术;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511.2 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15-01    II优航148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II-32A×福恢148杂交选育而成的中
摘要 总结了2007年长丰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并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155-01    稻纵卷叶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卷叶虫,原是间歇性局部性害虫,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的变更、肥水条件的改善,在本县范围内的为害程度明显上升,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