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需求,探寻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分析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特性,阐述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结合当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实际,分析德育渗透面临的普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健词:初中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生所接收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远少于具有消极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初中德育教学以单一科目形式的教学,难以发挥其教育作用,因此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他科目中。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文学人文性、以人为本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显著。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以德育教育并重的方式,促进初中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一.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教育意义
1.德文双施,促进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才中,纳入很多以德载文之作,唐代诗人纷纷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德促文,实现教学目标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就像在两个原本分隔开的学科之间敞开一道门,以语文教学为依托,为德育渗透提供契机。我们不能将德育教育从语文课堂上玻璃出来,进行德育概念空洞灌输,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智慧的分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德文双施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1]。
2.以德树人,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以母语教学为依托,实现人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对于学生文化、素质以及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中学德育工作在《中学德育大纲》的引导下,树立将全体学生培养为热爱祖国、有公德心、遵纪守法的公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修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墨子说:“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为了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够完善人格,实现自我,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使得课堂上生动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形象深植于学生心中。所以说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语文教学的以德树人,综合发展[2]。
3.道德警示,感染社会
温儒敏在谈论到与鲁迅精神有关的当代社会价值时,曾说过这样的一席话:“在信息传播过快,而缺乏节制的时代,人容易焦躁、思维碎片化、平面化,痞气和戾气大行其事......”温儒敏对于社会风气的深刻批评让人深思。不能否认,我们的社会精神逐渐倾向于“颓靡”,而这种颓靡正在侵蚀着人们的道德素质,使得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中学生群殴小学生、中学生毒害生身母亲、学生考试作弊”等字眼,社会的风气的恶化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是一个单一墨守成规的学科,而是需要在不同教育环境中渗透,发挥出其力量的教育法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思想道德课,也是为社会的道德环境敲响了警钟[3]。
二.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特殊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的方向以及方法。那么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不准确,最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者必须要找准语文教学的定位,立足于语文科学性质,以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
1.德育渗透以语言为依托
语文教育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离开了语言这一本体,将不能进行。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也需要以语言为基础,在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引导、理解、分析、揣摩以及实际运用下,能够让学生的感悟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以及丰富意蕴。语言与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此时的语言并不是单一的教学工具,而是一种情感融入的载体,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对真实场景的感悟[4]。
2.德育渗透方向的重点把握
语文教学发展以来,对于语文教学性质争论声音比较多,直到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育陷入了人文性教学和工具性教学的对峙中,到现在对于语文教学的性质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很多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更加的偏向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将德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需要对语文教学方向进行重点把握,以人文性为根基,结合德育教育思想,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而语文的人文性教学,并不是对有语言本体的忽视,而是以语言教育,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实现情感与道德的统一。撇开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丰富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大兴德育教育。使得单一德育教育化单一为有力量,效果甚微[5]。
三.初中语文教学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等诸多方面实现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语言的精致性,内容覆盖面广,以及形象多样化的特点,融入德育思想,将学生的思想丰富,以文学作品背景为范本,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对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课书进行分析,以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实现德育渗透,通过“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模块,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每一个模块中,都包含“阅读”、“综合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现将人教版课程教材中七年级上半年的德育渗透课程总结如下表:
从上表中,能够分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素材上,为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涉及到了人生观养成、道德观培养、自然保护以及社会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加入了“人与自我”的内容,恰好与语文教学人文性相符。这一方面内容的加入,能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的审视自我,发展成长中的问题,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掘。目前的初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对于德育内容的呈现出一种散落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其教学主体明确,德育内容也统一,使得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时能够具有针对性[6]。 四.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问题
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渗透比较全面,能够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互结合,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需要找准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的问题,方能够实现教学改革。
1.流于形式,架空分析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德育教学流于形式,架空分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德育教学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不能从个人发展方面入手。例如,在进行《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提问,“我们过年为什么会很开心”,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便迅速的回答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因为过年可以到处玩”、“因为过年可以不用写作业啦”、“因为过年可以吃好吃的”,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许。在课堂气氛非常欢乐的情况下,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7]。
事实上,这样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错误的,该篇文章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先生所创,文章以京郊运河家乡过年为背景,对家乡火热的春节景象进行描述。在生动、简洁的用词中,包含着作者对于家乡热爱的情怀,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但是从学生的回答中,学生以个人思想出发,并没有对文章含义进行深刻的解读。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流于形式。
2.内容单薄,说教明显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其内容比较单薄,说教现象比较明显。虽然我国在教育领域中,一直很重视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的结构依旧不够明显,德育思想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渗透,对于教学主题的理解过于的政治化、单一化。例如,很多初中语文德语渗透,过多的重视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该种不平衡的德育渗透将会是教育发展中的严重缺失。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说教性明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我国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与德育评价挂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政治指导性比较明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8]。
四.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1.以社会现象为引导,发挥文学作品的正能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实现文学性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以道德观的树立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摆正自我在社会环境的位置,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伴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现代的初中生更加的乐于去接听社会上的新闻,这些网络新闻中的有传递正面信息的,也有传递负面信息的。而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思维意识尚不成熟的阶段中,自我价值观非常容易被网络上的负面新闻所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可以以网络新闻事件为引子,与书本中的文学作品相互对照,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正能量[9]。
例如,微博上经常会出现很多“炫富”照片,炫富心理,大部分来自于扭曲的价值观以及在社会上宣传不劳而获,这些不正之风,从表面上看比较诱人,实质的恶劣影响非常大。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学,可以以社会现象为引导,如,进行《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刘禹锡身居简室,却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怀。通过还原“陋室”场景,学习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与现代人的“炫富”、“享乐”、“拜金”以及“牺牲国家利益谋取的经济利益”的现象相比,正能量才能够名垂千古,负能量行为会被唾弃[10]。
2.以自然元素为素材,促进德育教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学素材中含有“人与自然”该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赞扬自然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抒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情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然美景观赏、感悟自然出发,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渗透。德育渗透的内容有很多,生态德育思想渗透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实现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自然元素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自然情境,实现教育思想的渗透[11]。
3.开展德育活动,与语文教学环环相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需要在德育活动的开展下,与语文教材内容相互融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校为学生开展德育活动,能够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启发,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好题目,为学生提供德育演出,如在某中学中,国家残疾人协会为学生组织了一场演出,在演出结束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观后感写作,题目为《我的中国梦》。学生对于该类型具有特殊意义的演出,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启发,对于梦想等有着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就可以将其所看,所感应用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写出的来的文章深刻、真实、激情洋溢。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在开展德育活动中,需要与语文教学环环相扣,既不能相互脱离,也不能过于说教,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活动开展的真实目的[12]。
4.拓展德育活动方式
学校还可以拓宽德育活动方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讲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讲座主题与当今最为紧急的问题为资料,如进行环境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以海洋污染、雾霾、环境破坏等素材,通过语文讲座,对生活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追溯其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将学生的环保知识面拓宽,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讲座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对生态环境知识充分了解。在实际的语文教学道德讲座中,学校可以聘请专家以生活的生态环境为素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学习《说说我身边的环保故事》时,向学生播放纪实电影《海豚湾》,以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小组参与讨论中来,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并以实际垃圾处理厂工作视频为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环保需要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5.语文阅读教学,体会情感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文字能够传递出情感,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对文章深厚情感进行体会,从而将文章中的情感道德化,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在朱自清《背景》中,在接触该篇文章之前,学生只知道该篇文章是歌颂父爱的经典之作,但是却不知道父爱的细腻之处。仔细阅读式教学,将文章视野放到文中父亲艰难的穿过铁道,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情境。父亲的“攀”、“缩”、“倾”等动作描述,简单而细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感悟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德育教学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单一的德育说教形式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教育以母语教学为依托,实现人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对于学生文化、素质以及能力培养的重任。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以德树人,综合发展。同时也是是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思想道德课,为社会的道德环境敲响了警钟。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渗透比较全面,能够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互结合,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文中针对初中语文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陆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及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5]刘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石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64.
[7]陆佳.以语文教学之方行德育之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1:5-6.
[8]叶金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中学语文,2015,36:13.
[9]刘双龙.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05:107.
[10]代朝凤.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6,01:164.
[11]刁淑颖.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初探[J].学子(理论版),2016,07:34.
[12]张宏.试论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50.
关健词:初中语文 教学 德育渗透
当今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生所接收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远少于具有消极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初中德育教学以单一科目形式的教学,难以发挥其教育作用,因此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他科目中。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文学人文性、以人为本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显著。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以德育教育并重的方式,促进初中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一.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教育意义
1.德文双施,促进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才中,纳入很多以德载文之作,唐代诗人纷纷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德促文,实现教学目标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就像在两个原本分隔开的学科之间敞开一道门,以语文教学为依托,为德育渗透提供契机。我们不能将德育教育从语文课堂上玻璃出来,进行德育概念空洞灌输,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智慧的分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德文双施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1]。
2.以德树人,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以母语教学为依托,实现人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对于学生文化、素质以及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中学德育工作在《中学德育大纲》的引导下,树立将全体学生培养为热爱祖国、有公德心、遵纪守法的公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修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墨子说:“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为了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够完善人格,实现自我,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使得课堂上生动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形象深植于学生心中。所以说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语文教学的以德树人,综合发展[2]。
3.道德警示,感染社会
温儒敏在谈论到与鲁迅精神有关的当代社会价值时,曾说过这样的一席话:“在信息传播过快,而缺乏节制的时代,人容易焦躁、思维碎片化、平面化,痞气和戾气大行其事......”温儒敏对于社会风气的深刻批评让人深思。不能否认,我们的社会精神逐渐倾向于“颓靡”,而这种颓靡正在侵蚀着人们的道德素质,使得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中学生群殴小学生、中学生毒害生身母亲、学生考试作弊”等字眼,社会的风气的恶化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再是一个单一墨守成规的学科,而是需要在不同教育环境中渗透,发挥出其力量的教育法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思想道德课,也是为社会的道德环境敲响了警钟[3]。
二.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特殊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的方向以及方法。那么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不准确,最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者必须要找准语文教学的定位,立足于语文科学性质,以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
1.德育渗透以语言为依托
语文教育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中,离开了语言这一本体,将不能进行。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也需要以语言为基础,在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引导、理解、分析、揣摩以及实际运用下,能够让学生的感悟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以及丰富意蕴。语言与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此时的语言并不是单一的教学工具,而是一种情感融入的载体,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对真实场景的感悟[4]。
2.德育渗透方向的重点把握
语文教学发展以来,对于语文教学性质争论声音比较多,直到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育陷入了人文性教学和工具性教学的对峙中,到现在对于语文教学的性质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很多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更加的偏向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将德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需要对语文教学方向进行重点把握,以人文性为根基,结合德育教育思想,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而语文的人文性教学,并不是对有语言本体的忽视,而是以语言教育,提升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实现情感与道德的统一。撇开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丰富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大兴德育教育。使得单一德育教育化单一为有力量,效果甚微[5]。
三.初中语文教学德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课外阅读、语文实践等诸多方面实现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语言的精致性,内容覆盖面广,以及形象多样化的特点,融入德育思想,将学生的思想丰富,以文学作品背景为范本,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对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课书进行分析,以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实现德育渗透,通过“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模块,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每一个模块中,都包含“阅读”、“综合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现将人教版课程教材中七年级上半年的德育渗透课程总结如下表:
从上表中,能够分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素材上,为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涉及到了人生观养成、道德观培养、自然保护以及社会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加入了“人与自我”的内容,恰好与语文教学人文性相符。这一方面内容的加入,能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的审视自我,发展成长中的问题,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掘。目前的初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对于德育内容的呈现出一种散落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其教学主体明确,德育内容也统一,使得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时能够具有针对性[6]。 四.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问题
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渗透比较全面,能够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互结合,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需要找准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的问题,方能够实现教学改革。
1.流于形式,架空分析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德育教学流于形式,架空分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德育教学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不能从个人发展方面入手。例如,在进行《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提问,“我们过年为什么会很开心”,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便迅速的回答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因为过年可以到处玩”、“因为过年可以不用写作业啦”、“因为过年可以吃好吃的”,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许。在课堂气氛非常欢乐的情况下,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7]。
事实上,这样的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错误的,该篇文章是著名的作家刘绍棠先生所创,文章以京郊运河家乡过年为背景,对家乡火热的春节景象进行描述。在生动、简洁的用词中,包含着作者对于家乡热爱的情怀,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但是从学生的回答中,学生以个人思想出发,并没有对文章含义进行深刻的解读。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流于形式。
2.内容单薄,说教明显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其内容比较单薄,说教现象比较明显。虽然我国在教育领域中,一直很重视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的结构依旧不够明显,德育思想教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渗透,对于教学主题的理解过于的政治化、单一化。例如,很多初中语文德语渗透,过多的重视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该种不平衡的德育渗透将会是教育发展中的严重缺失。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说教性明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我国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与德育评价挂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政治指导性比较明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8]。
四.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1.以社会现象为引导,发挥文学作品的正能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实现文学性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以道德观的树立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摆正自我在社会环境的位置,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伴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现代的初中生更加的乐于去接听社会上的新闻,这些网络新闻中的有传递正面信息的,也有传递负面信息的。而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思维意识尚不成熟的阶段中,自我价值观非常容易被网络上的负面新闻所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可以以网络新闻事件为引子,与书本中的文学作品相互对照,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正能量[9]。
例如,微博上经常会出现很多“炫富”照片,炫富心理,大部分来自于扭曲的价值观以及在社会上宣传不劳而获,这些不正之风,从表面上看比较诱人,实质的恶劣影响非常大。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教学,可以以社会现象为引导,如,进行《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刘禹锡身居简室,却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怀。通过还原“陋室”场景,学习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与现代人的“炫富”、“享乐”、“拜金”以及“牺牲国家利益谋取的经济利益”的现象相比,正能量才能够名垂千古,负能量行为会被唾弃[10]。
2.以自然元素为素材,促进德育教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学素材中含有“人与自然”该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赞扬自然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抒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情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然美景观赏、感悟自然出发,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渗透。德育渗透的内容有很多,生态德育思想渗透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实现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自然元素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自然情境,实现教育思想的渗透[11]。
3.开展德育活动,与语文教学环环相扣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需要在德育活动的开展下,与语文教材内容相互融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校为学生开展德育活动,能够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启发,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好题目,为学生提供德育演出,如在某中学中,国家残疾人协会为学生组织了一场演出,在演出结束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观后感写作,题目为《我的中国梦》。学生对于该类型具有特殊意义的演出,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启发,对于梦想等有着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就可以将其所看,所感应用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写出的来的文章深刻、真实、激情洋溢。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在开展德育活动中,需要与语文教学环环相扣,既不能相互脱离,也不能过于说教,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活动开展的真实目的[12]。
4.拓展德育活动方式
学校还可以拓宽德育活动方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讲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讲座主题与当今最为紧急的问题为资料,如进行环境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以海洋污染、雾霾、环境破坏等素材,通过语文讲座,对生活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追溯其环境被破坏的原因,将学生的环保知识面拓宽,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讲座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对生态环境知识充分了解。在实际的语文教学道德讲座中,学校可以聘请专家以生活的生态环境为素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学习《说说我身边的环保故事》时,向学生播放纪实电影《海豚湾》,以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的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小组参与讨论中来,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并以实际垃圾处理厂工作视频为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环保需要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5.语文阅读教学,体会情感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文字能够传递出情感,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对文章深厚情感进行体会,从而将文章中的情感道德化,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在朱自清《背景》中,在接触该篇文章之前,学生只知道该篇文章是歌颂父爱的经典之作,但是却不知道父爱的细腻之处。仔细阅读式教学,将文章视野放到文中父亲艰难的穿过铁道,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情境。父亲的“攀”、“缩”、“倾”等动作描述,简单而细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感悟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德育教学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单一的德育说教形式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教育以母语教学为依托,实现人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对于学生文化、素质以及能力培养的重任。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以德树人,综合发展。同时也是是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思想道德课,为社会的道德环境敲响了警钟。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渗透比较全面,能够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互结合,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文中针对初中语文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陆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及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5]刘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石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64.
[7]陆佳.以语文教学之方行德育之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1:5-6.
[8]叶金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中学语文,2015,36:13.
[9]刘双龙.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05:107.
[10]代朝凤.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6,01:164.
[11]刁淑颖.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初探[J].学子(理论版),2016,07:34.
[12]张宏.试论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