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听、说,您跟得上时代吗?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议“听得见,听不懂”
  ■牛系坪
  
  “房奴、(诗)梨花体、学术超男、独二代、晒客……”日前,国家语委公布了171条新词汇,很多说法,连语言学专家都一头雾水,更别提许多老年人了。
  高尔基的小说《磁力》中曾写到一位老年历史学家,叫科索洛夫,他说:“老年是一件痛苦的事。我在这里,听着人们说着熟悉的字句,而那意义我已经不了然了。”为什么既“熟悉”,又“不了然”了呢?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新生词汇层出不穷,老年人听得见,却听不懂人们说得是什么意思的状况。
  因为,语言这东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停地发展和变化着的,尤其是其中的一般性词汇,演变的速度相当快,当社会发生较大的变革的时期,流行词汇也会跟着发生很显著的变化。许多词语在意义上发生了改变。老年人如果不跟上时代,一时发现很多话听不懂了,是完全可能的。
  老年人如果要避免这种“科索洛夫式的烦恼”,就应当积极关心政治和时事。如果我们不甘心做一个落伍者,就得活到老、学到老,那样不论年纪多大,也不会产生这种“听不懂”苦恼。相反的,倒会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是越来越丰富、准确和生动活泼了。
  
  “看不惯”不妨等等再看
  ■一溟
  
  电视里正在播出比赛花絮,一个男选手在上台前问道:“谁带了粉饼,借我用一下?”老友们一片愕然。在男人护肤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年代,抹了太多脂粉的男人,实在对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朋友的女儿穿了件流行的“韩装”,竟数次被人猜测有了身孕。我看了那模样也不觉得怎么好看。时下很多时尚已经超越了老年人的理解范围。
  大凡社会上的事物都有一个从看不惯到看得惯的过程,尤以新生事物为甚。对服装的看法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年轻人曾一度流行“小脚裤”,那裤腿包着腿儿活脱两根“葱管”,在当时,敢首先食那禁果的被人视作流氓阿飞,是落后青年的典范。但时隔不久“小脚裤”不辞而别,“大脚裤”的时代来到了,那裤腿是越做越大,只露出鞋尖是潇洒的标准,被叫做“喇叭裤”绝不夸张。
  80年代初,上面突然号召穿西装,那可绝不亚于一次精神上的地震。“中国人该不该穿外国服”几乎成了全国上下共同的议论中心,西服的盛行进程缓慢,有的老年人甚至发誓一辈子不会穿。然而,那些铁杆人物最终也逃不脱从看不惯到看得惯的规律。开始是偶尔穿穿孩子换下的旧西装,再后则是堂而皇之地买一套穿了,就是在年轻人已不习惯穿得太规矩而盛行休闲服时,老人们还是把西服视作端庄。
  由此可见,社会上的事物总是有不习惯到习惯这样一个过程,看不惯的并非就不合理,看惯了的也并不是永远合理。你看不惯的东西也许不代表自己思维滞后,但是你看惯了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成为落后的。
  
  管住嘴巴 不唠叨
  ■高国彬
  
  近日,到老朋友家中去做客,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在谈话中,发现过去曾经是寡言少语的老朋友,如今变得过于唠叨了。回到家中,与老伴谈及此事,没料到她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看来老年人的唠叨,是带有普遍性的。
  俗话讲,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果不其然。老年人的唠叨,分两种,一是对年轻人,要么挑三拣四批评指责,要么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二是追忆自己的“事迹”,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之举,更是不厌其烦地轮番向别人讲述。
  老年人爱唠叨的原因是人到老年之后,生理机能逐渐老化,思想、理解和记忆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老年人没有工作压力,失去了学习新事物的动力,心理状态和举止行动,开始向孩童时代回归。过去有些人把老年人称作“老小孩”,这不是贬意词,而是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准确描述。
  老年人的唠叨,是可以控制的。首先,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曾为党为国家做过一些工作,也都曾经有过辉煌时刻。但是,个人的功过是非,要由群众去评说,自己不要总挂在嘴边上。如果你认为有必要把过去的辉煌历史、坎坷的经历介绍给后人,不妨你自己动手整理成文字。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给家庭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其次,要善于学习新鲜事物。喋喋不休讲述过去的重要原因,是对今天的新鲜事物了解较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电脑、书画和摄影等,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永葆青春。
  再次,对子女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干预。老年人的子女大多数都过了“而立”之年,万万不要再当成“娃娃”看待,凡是需要交给他们去办的事情,交代清楚即可。出错了,也不要过多指责和埋怨,帮助他们吸取教训就可以了。
  让我们从唠叨中解脱出来,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去迎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吧!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许多老人劳碌一辈子,还未享清福,钱财就被子女刮光。家丑不可外扬,他们只得默默承受。孩子买新居或陷入财务危机等该不该帮?若遇这些问题应如何保护自己?许多老人深知后辈可能为钱起纠纷,生前立好遗嘱。他们没料到,有遗嘱还是会引发纠纷,只因生活中总有各种问题出现。如果我是一位老年人,我会怎么做?    假如孩子刚刚工作    子女奉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我有份工作,或有稳定的投资收入,或有丰厚储蓄,孩子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几乎每部电影要带红一位明星。那个时代的女明星有的早早息影,有的卷入了出国潮,只有极少数在影视圈坚持下来。那个时代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女明星近况如何呢?    龚雪:安享幸福家庭生活     代表作《大桥下面》  龚雪当年在走红女演员中被认为是最漂亮的一个。她195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美术工作者,母亲是摄影师。这些艺术天赋后来都被龚雪百分之百
期刊
不久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陈富田的母亲陈王氏迎来了104岁的大寿,左邻右舍都赶来为她庆贺。据老人的儿子陈富田和儿媳王巧莲讲,陈王氏过生日从不吃生日蛋糕,所以他们就特意准备了母亲最爱吃的饺子。“母亲特别爱吃饺子,有一年天天吃,一天四顿。”陈王氏的儿媳王巧莲说。如今陈王氏每天都吃四顿饭,白天三餐外,晚上12点左右还要喝半斤奶,吃点蛋黄派,如果哪天老人睡得早了,没吃夜宵,半夜也会把儿媳叫起来。平时吃饭时
期刊
河南油田孔繁文深入离退休系统调研  8月6日,河南石油勘探局主管离退休工作的孔繁文副局长一行深入离退休同志身边慰问。他们首先来到石万福、朱树德、李光明等老同志家中看望,并与在干休所凉棚下的二十多位老同志拉家常、话健康。随后到局机关退休职工管理站,召开座谈会,对长期以来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鞭策。然后,同社区主管领导、离退休科工
期刊
钟南山院士年逾七旬,却步履矫健。“非典”时期,他不仅是医务界而且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而今他又在为攻克禽流感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的健康形象引人注目。经常有人向这位出身医学世家有着运动健将美誉的医学家讨教,谦和善谈的钟南山院士自然侃侃而谈。  钟南山认为,健康长寿的核心是练就达观平和的心态,因为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又决定了你的健康状况。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
期刊
《从头到脚说健康》是值得一读的养生保健书!它将博大精深、融会万古中医智慧的《黄帝内经》进行全新解读,做到大道理,说得清,听得懂,不远人。深入浅出,“从头到脚”地讲解了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种种生活常识和诸多养生保健误区,指引读者活到天寿。  《从头到脚说健康》从头到脚地讲解人体、分析人性,从病症、病因到养生方法作了多角度、跨文化、图文并茂式的讲解。书中指出,“现在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运
期刊
丁老师:您好!  这两天我家有点鸡犬不宁,主要是儿子的女朋友提出要和他分手,儿子很痛苦,我和他爸爸也不开心。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劝说儿子,很想请您出个主意。  我儿子和这个姑娘交往已有几年了,从她大学还没毕业到工作,一直住在我们家。  我们是安徽外来人员,在北京的三环边上租了一间小平房。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儿子才上小学,我先在街上卖菜,后做家政小时工,丈夫蹬三轮服务京城胡同游,我们硬是一点一点供儿子读书
期刊
我的老伴宝予是从铁路设计部门退休的老党员。他平日里不善言辞,干起工作来却像换了一个人。在43年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工作中,他刻苦钻研,忘我拼搏,从不惜力,人送外号“傻”党员。  1999年,退休后的宝予受聘于河北某大厦的施工监理工作。在监理工作中,他那“傻”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严冬的一天,他从地面脚手架一层层爬到24层,还没稳过神来,便发现了质量问题:施工人员把主梁上端的钢筋少放了两根。这样,承
期刊
本刊承办    由求是杂志社和光明日报社主办、《新天地》杂志社承办的“阳光之星——首届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才艺展示” 活动报名、初选阶段的工作目前已完成。由于中直、国务院机关所属各离退休干部局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0个部委老干部局将240余名初选选手的材料正式报给活动组委会。  从报名、初选的情况看,舞台类个人才艺展示选手占约三分之一,书画、手工艺类项目的选手占多数。舞台类选
期刊
同为老年人,外出旅游也有不同的适应性,如果在制定出游计划的时候,考虑到自己的年龄阶段,一定能玩得尽兴又安全。  健行者(60~65岁):虽然到了花甲之年,精气神依旧旺盛的长辈,完全可以胜任轻度的健行和相对落差200米内的登山。建议配有轻便、带减震的登山手杖,而且景区山路栈道的安全系数要高,无连续上下坡,有防滑台阶、栏杆等,每隔200~500米设有休息站。  推荐河南焦作云台山、辽河源森林公园等。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