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时期要注重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只是接受新的知识,更是一种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新课改背景下,也对老师的教学活动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做好最基本的传授知识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本文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提出几点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44
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上虽还不成熟,但已经摆脱了小学时期的稚嫩,对各个课程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期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针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笔者认为重在对其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依据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针对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探究能力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共享,希望对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催化剂。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过思考并且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里,笔者只是简单阐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希望通过交流与对比,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进一步。
1.在学习新课程时,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导入。富有新意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是生动鲜明的故事,可以是生活化的例题,也可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学生活动。如,在学习坐标系时,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跟同学们分享坐标系是如何被发现的,丰富课堂内容,学生听了欧拉发现坐标系的故事后,紧接着引入正题,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这样是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能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
2.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要作学生的向导,而不是教学知识的讲解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自主学习的环境中,积极主动思考,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对“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深刻理解这条理论。老师事先准备好残缺不全的圆,课上时让学生画出跟这个圆大小一致的圆形,学生有的准备圆规,有的准备量角器,有的拿出直尺,有的三五个凑在一起讨论,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同学们也因为老师的问题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轻松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质疑
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提供广阔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们在做完题后总是想寻求标准答案来验证自己所做的正确与否,如果与答案一致那么就是正确的,就是权威,如果与答案不一致那么就是错误的,学生们就会按照答案来修改自己的思路。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会导致学生们过分的依赖答案,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此,教师就应该跟学生讲明,答案并不是真正的权威,有些答案也是不准确的,而且答案提供的只是一种解题方法,数学这门课程重在探索的过程,解题方法和思路不止有一种,只要能够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都是正确的,是值得鼓励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其参考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得:4x2+(10-p)x+25=0 ①
由x1+x2=-(10-p)/4 得:p=2
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但是通过验证,会有新的发现: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题意。因此本题无解。学生要是能够主动发现此类问题,老师应该给以鼓励和赞扬,这样能够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学会质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增加开放性题型的练习
所谓开放性题目就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者答案不统一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已有条件,发散思维,找出解题角度和思路,增加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活性,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开放型题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不定型、多向型、多余型、隐藏型和缺少型,不同的类型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如,不定向型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多向型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广阔,多余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隐藏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缜密。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如,多向型开放题目“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这道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具体有以下几种解题思路:
思路1.可以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全长和乙队20 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多少。
思路2.可以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乙队20天修的和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求出甲队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多少。
思路3.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 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思路 4.先求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思路5.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则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求两队每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思路6.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甲队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思路7.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也就是甲队(20×2)天修的,据此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找出所有的解题思路后,老师要和同学们寻求最简答的方法,既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也要告诉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求最简洁的方法。除此以外,老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究,有所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44
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上虽还不成熟,但已经摆脱了小学时期的稚嫩,对各个课程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时期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针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笔者认为重在对其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依据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针对如何培养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探究能力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共享,希望对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催化剂。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过思考并且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里,笔者只是简单阐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希望通过交流与对比,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进一步。
1.在学习新课程时,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导入。富有新意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是生动鲜明的故事,可以是生活化的例题,也可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学生活动。如,在学习坐标系时,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跟同学们分享坐标系是如何被发现的,丰富课堂内容,学生听了欧拉发现坐标系的故事后,紧接着引入正题,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这样是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能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
2.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要作学生的向导,而不是教学知识的讲解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自主学习的环境中,积极主动思考,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对“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深刻理解这条理论。老师事先准备好残缺不全的圆,课上时让学生画出跟这个圆大小一致的圆形,学生有的准备圆规,有的准备量角器,有的拿出直尺,有的三五个凑在一起讨论,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同学们也因为老师的问题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轻松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质疑
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提供广阔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们在做完题后总是想寻求标准答案来验证自己所做的正确与否,如果与答案一致那么就是正确的,就是权威,如果与答案不一致那么就是错误的,学生们就会按照答案来修改自己的思路。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会导致学生们过分的依赖答案,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此,教师就应该跟学生讲明,答案并不是真正的权威,有些答案也是不准确的,而且答案提供的只是一种解题方法,数学这门课程重在探索的过程,解题方法和思路不止有一种,只要能够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都是正确的,是值得鼓励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其参考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得:4x2+(10-p)x+25=0 ①
由x1+x2=-(10-p)/4 得:p=2
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但是通过验证,会有新的发现: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题意。因此本题无解。学生要是能够主动发现此类问题,老师应该给以鼓励和赞扬,这样能够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学会质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增加开放性题型的练习
所谓开放性题目就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者答案不统一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已有条件,发散思维,找出解题角度和思路,增加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灵活性,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开放型题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不定型、多向型、多余型、隐藏型和缺少型,不同的类型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如,不定向型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多向型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广阔,多余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隐藏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缜密。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如,多向型开放题目“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这道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具体有以下几种解题思路:
思路1.可以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全长和乙队20 天修的可以求出甲队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多少。
思路2.可以先求出乙队20天修的,根据乙队20天修的和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求出甲队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多少。
思路3.可以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共修多少米, 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思路 4.先求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 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思路5.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则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求两队每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思路6.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然后求甲队20天修的,最后就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思路7.假设乙队和甲队修的同样多,那么两队20天共修(1500+100)米,也就是甲队(20×2)天修的,据此可以求出甲队每天修的。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找出所有的解题思路后,老师要和同学们寻求最简答的方法,既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也要告诉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求最简洁的方法。除此以外,老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究,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