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受到了重视,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主要管理者,应积极承担学生自我管理指导工作。本文对初中学生自我管理展开了全面的分析,针对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对班主任顺利开展管理、指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自我管理;建议
引言: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其身心特征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理念,结合学生特征,创建合理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1. 创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目前,学生受到社会及网络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很容易发生畸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可提升其辨别能力及判断是非的意识,是促使学生适应新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另外,初中课程较多,其知识难度较大,并且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很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心情,长期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就会出现厌学的行为。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成绩一直止步不前。而开展自我管理指导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使学生树立自省及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中,教师一味地监督学生的状态,可有效改善学生不愿自主学习、不守纪律的问题。
2.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很大,学生不得不听从班主任的安排,但是一脱离班主任的掌控范围,学生依然会恢复成以前的样子,并且这种师生关系过于僵化,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一方面,一些班主任会采取一些严厉的管理手段,强制性规定学生,会使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及逆反心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做其他方面的事情时,学生缺乏自主性,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管理措施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按照统一性的管理模式和标准,规范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行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3.1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首先就应该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常常都是直接将任务交给学生,然后监督学生完成,由此可见,学生的被动性较强,长时间受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基于此,班主任应利用“自我管理”理念,建立具有民主性的自我管理制度,促使学生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例如,在班级卫生管理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进行值日,每天按照座位的顺序依次往下排,其他学生进行监督。这种值日模式,教师只发挥了引导作用,其他工作凭借学生的自觉性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不断增强。
3.2培养班干部辅助管理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力量不可忽视,可有效的起到辅助教师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班干部的监督及榜样作用,通常情况只是让其做一些收作业、带领学生读书的任务。因此,班主任应认识到班干部的重要性,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在选拔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采用民主选拔形式,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学生信服的班干部,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进行监督,同龄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近,学生在同龄人的监督下,不会产生压迫感,可营造一个轻松的管理氛围。例如,在自习课期间,教师可以让班级中比较有威严的学生担任秩序委员,利于推动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
3.3完善考评管理制度
一个合理的考评制度,不仅可以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还可以更好的约束学生。在制定管理考核制度时,班主任应注重考评内容的完整性,如学习成绩、小组值日状况、自习秩序、道德品质等等,保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掌握学生的状态。同时,为了发挥考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作用,班主任應实施灵活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考评内容,让学生了解考核标准,并且实施扣分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评审,选出扣分最多的几名学生,惩罚他们打扫班级卫生,学生在自尊心的驱动下,会在学校生活中自主的遵守规则,长期以来会形成自律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已经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独立性格的培养,由此可见,班主任创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首先,班主任应找出传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管理缺口。其次,始终以学生为核心,掌握学生发展状态,了解学生的欲求。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自我管理指导方案,保证管理工作的可实施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汪晓琴.初中班主任工作之我见──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03):89-90+66.
[2] 张道亮,王华.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途径分析[J].新课程(中),2017(05):215.
[3] 上官庆党,刘洪朵.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20(78):161-16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自我管理;建议
引言: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其身心特征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理念,结合学生特征,创建合理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供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1. 创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目前,学生受到社会及网络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很容易发生畸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可提升其辨别能力及判断是非的意识,是促使学生适应新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另外,初中课程较多,其知识难度较大,并且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很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心情,长期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就会出现厌学的行为。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成绩一直止步不前。而开展自我管理指导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使学生树立自省及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中,教师一味地监督学生的状态,可有效改善学生不愿自主学习、不守纪律的问题。
2.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很大,学生不得不听从班主任的安排,但是一脱离班主任的掌控范围,学生依然会恢复成以前的样子,并且这种师生关系过于僵化,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一方面,一些班主任会采取一些严厉的管理手段,强制性规定学生,会使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及逆反心理。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做其他方面的事情时,学生缺乏自主性,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对今后的发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管理措施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按照统一性的管理模式和标准,规范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行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3.1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首先就应该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常常都是直接将任务交给学生,然后监督学生完成,由此可见,学生的被动性较强,长时间受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基于此,班主任应利用“自我管理”理念,建立具有民主性的自我管理制度,促使学生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例如,在班级卫生管理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进行值日,每天按照座位的顺序依次往下排,其他学生进行监督。这种值日模式,教师只发挥了引导作用,其他工作凭借学生的自觉性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不断增强。
3.2培养班干部辅助管理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力量不可忽视,可有效的起到辅助教师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班干部的监督及榜样作用,通常情况只是让其做一些收作业、带领学生读书的任务。因此,班主任应认识到班干部的重要性,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在选拔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采用民主选拔形式,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学生信服的班干部,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进行监督,同龄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近,学生在同龄人的监督下,不会产生压迫感,可营造一个轻松的管理氛围。例如,在自习课期间,教师可以让班级中比较有威严的学生担任秩序委员,利于推动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
3.3完善考评管理制度
一个合理的考评制度,不仅可以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还可以更好的约束学生。在制定管理考核制度时,班主任应注重考评内容的完整性,如学习成绩、小组值日状况、自习秩序、道德品质等等,保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掌握学生的状态。同时,为了发挥考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作用,班主任應实施灵活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考评内容,让学生了解考核标准,并且实施扣分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评审,选出扣分最多的几名学生,惩罚他们打扫班级卫生,学生在自尊心的驱动下,会在学校生活中自主的遵守规则,长期以来会形成自律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已经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独立性格的培养,由此可见,班主任创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首先,班主任应找出传统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弥补管理缺口。其次,始终以学生为核心,掌握学生发展状态,了解学生的欲求。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自我管理指导方案,保证管理工作的可实施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汪晓琴.初中班主任工作之我见──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03):89-90+66.
[2] 张道亮,王华.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途径分析[J].新课程(中),2017(05):215.
[3] 上官庆党,刘洪朵.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20(78):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