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于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此历史背景下,如何实现军民的相互渗透、彼此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XX单位的军民融合发展为例,来简要阐述军品融合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转民;民参军;深度发展
一、军民融合的含义
军民融合是指军工技术、科研生产能力和人员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彼此转化、建设成果彼此共享,相互融合。本文主要讲的是狭义的军民融合。
二、科研院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XX单位目前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
1.军转民
(1)军转民,利用航空技术自主研发民用产品
20世纪末期,XX单位充分利用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的优势和强大的试验、检测能力,自主创新研发各种民用和工业用冷热计量仪表及相关配套产品,产品类型有直读式超声波水表、远传式超声波水表、IC卡水表、各种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器、中继集中器和计费管理软件等。2000年以来,经过数个实际采暖季的安装运行,热量表在北京、陕西、河南、山东、新疆、山西等众多城市均受到供热主管部门和用户的好评,各项指标和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2)利用航空技术和资源进行地面燃气轮机的系列开发
经过近20年的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已形成了小、中、大档功率覆盖的全谱系燃机的简单循环和复杂循环(间冷)的全面发展。用于发电、管线增压、应急电源、海上平台、分布式供能、中低热值市场、油田注水、热电联供机组等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2.民参军
我所不仅在非航空领域运用先进航空技术,而且能充分发挥非航空领域的企业、高等院校等技术优势,助力XX单位的开发研究工作,缩短研制周期,提高效率。
(1)借助高等院校的研究能力,提升XX的技术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XX单位已与近50家国内知名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签署合同近500份,投入经费超过亿元。高等院校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给我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信息。
(2)发挥民企灵活机制和快速反应,保障技术研究的时效性
据不完全统计,XX单位已与近64家民营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合作,签署合同近400份,投入经费超过亿元。
通过合作,这些企业解决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这些民企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垄断制造的格局,弥补了航空制造产能的不足,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先进制造技术。
3.军民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寻找优势企业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目前已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大型仪器共享资源十余项,重大试验设施十余项。
(二)XX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举措
1.转变理念。由怀疑到主动寻优,相信民企也能干成大事
某家民企与XX单位,双方在没有资料和相应产品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共同攻关,解难点、做方最终完成了产品的研发,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通过产品攻关,转变了对民营企业的怀疑看法。开始主动积极寻求优势民企合作,也创新了设计制造协同模式。
2.逐步推广。由封闭到包容,开放合作渐成规模
一些民企逐步掌握了航空发动机技术需求,有了研制相关产品的质量意识、他们又引进先进设备、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也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航空制造行业呈现出民营企业参研的开放状态,容纳了原材料、锻铸件、加工制造、特种工艺、组合装配等各类供应商队伍。
3.悉心培育。由单一专能到全方位配套,实现共赢
过近二十年合作,逐渐培育多家民企成为发动机研制的稳定供应商,而且他们自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XX单位已与64家民营企事业或高等院校进行了直接或间接合作,其中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就有200多份,占三分之一以上。
三、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军转民存在的问题
1.现有考核机制不利于激发军转民的内在积极性
目前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激励效应,激励效果十分不明显;另外绩效考核体制对于军转民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指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军工单位的军转民主观意愿不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十分有限,缺乏内在积极性;
2.军转民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军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军工单位在成本管控、降本增效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民品的开发生产更注重产品的制造成本、营销宣传等因素。因此军工单位开发的民品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比较相对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民参军存在的问题
1.信息传输不畅,欠缺军民融合的平台和渠道
目前,民营企业想要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还主要依靠老用户、老关系,信息获取的渠道不规范、也不好维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因信息传输不畅和缺少平台而受到制约。虽然近年网络平台上线运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传输不畅的问题,但是仍无法满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需要。
3.军民竞争不公,税收减免政策有限
民营企业是没有政府给予财政支持这方面优势的,并具有前期投资成本巨大、回收资金慢、回收资金周期长的特点,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此外,在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上,民营企业也无法与军工单位抗衡,也存在这不平等的待遇。比如退税程序复杂、周期长、标准不一致等一系列的问题均制约着民营企业“参军”的积极性。
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有序推进生产协作配套
有序组织和引导外部机构参与生产。研究确定外部机构参与生产的重点领域,引导、规范发展方向,逐步扩大外部协作配套范围。综合考虑技术难点、经济可行性等因素,统筹规划外部机构可承担任务和项目的参与方式和管理措施等。重点组织梳理制订向外转移的非核心业务目录,逐步开展业务向外转移。
加快非核心业务开放。梳理非核心业务,开放非专业发展方向、市场化程度高、附加值低的加工业务及非关键工序,培育培养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在质量控制相对简单的加工领域,通过委托、培育外部企业参与科研生产,在各个区域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中加工能力,确保稳定供应;加强对外部优质企业的扶持。
(二)健全制度、降低障碍,建设供应商管理体系
建设供应商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军民融合法规政策,加强供应商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采购程序、合同管理、质量控制、服务保障、供应商评价、奖惩机制等方面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民参军”管理制度。转变观念和职能,简化申请流程,降低民企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成本,降低门槛和障碍。[1]
(三)逐步打通信息壁垒,强化“民参军”渠道对接
加强“民参军”渠道的对接。建立健全多渠道的信息对接、協调沟通机制。利用信息平台,实现产品采购、军品需求、招投标等信息征集与发布常态化。
(四)促进军民资源深度融合
推动军民设备资源共享。统筹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军民资源,严控通用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建设。研究探索向参与生产的外部机构开放部分试验设备、设施。研究、探索利用外部机构设施设备开展生产,促进双向开放。
加强军地合作。落实与各省市的战略合作,利用好地方军民融合平台,协调解决军工单位科研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为军工单位改革发展提供支持。[1]发挥军工单位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同时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民企“参军”的积极性,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牛振喜.各国军民融合的里程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10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转民;民参军;深度发展
一、军民融合的含义
军民融合是指军工技术、科研生产能力和人员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彼此转化、建设成果彼此共享,相互融合。本文主要讲的是狭义的军民融合。
二、科研院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XX单位目前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
1.军转民
(1)军转民,利用航空技术自主研发民用产品
20世纪末期,XX单位充分利用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的优势和强大的试验、检测能力,自主创新研发各种民用和工业用冷热计量仪表及相关配套产品,产品类型有直读式超声波水表、远传式超声波水表、IC卡水表、各种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器、中继集中器和计费管理软件等。2000年以来,经过数个实际采暖季的安装运行,热量表在北京、陕西、河南、山东、新疆、山西等众多城市均受到供热主管部门和用户的好评,各项指标和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2)利用航空技术和资源进行地面燃气轮机的系列开发
经过近20年的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已形成了小、中、大档功率覆盖的全谱系燃机的简单循环和复杂循环(间冷)的全面发展。用于发电、管线增压、应急电源、海上平台、分布式供能、中低热值市场、油田注水、热电联供机组等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2.民参军
我所不仅在非航空领域运用先进航空技术,而且能充分发挥非航空领域的企业、高等院校等技术优势,助力XX单位的开发研究工作,缩短研制周期,提高效率。
(1)借助高等院校的研究能力,提升XX的技术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XX单位已与近50家国内知名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签署合同近500份,投入经费超过亿元。高等院校在关键技术的突破上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给我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信息。
(2)发挥民企灵活机制和快速反应,保障技术研究的时效性
据不完全统计,XX单位已与近64家民营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合作,签署合同近400份,投入经费超过亿元。
通过合作,这些企业解决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这些民企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垄断制造的格局,弥补了航空制造产能的不足,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先进制造技术。
3.军民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寻找优势企业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目前已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发布大型仪器共享资源十余项,重大试验设施十余项。
(二)XX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举措
1.转变理念。由怀疑到主动寻优,相信民企也能干成大事
某家民企与XX单位,双方在没有资料和相应产品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共同攻关,解难点、做方最终完成了产品的研发,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通过产品攻关,转变了对民营企业的怀疑看法。开始主动积极寻求优势民企合作,也创新了设计制造协同模式。
2.逐步推广。由封闭到包容,开放合作渐成规模
一些民企逐步掌握了航空发动机技术需求,有了研制相关产品的质量意识、他们又引进先进设备、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也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航空制造行业呈现出民营企业参研的开放状态,容纳了原材料、锻铸件、加工制造、特种工艺、组合装配等各类供应商队伍。
3.悉心培育。由单一专能到全方位配套,实现共赢
过近二十年合作,逐渐培育多家民企成为发动机研制的稳定供应商,而且他们自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XX单位已与64家民营企事业或高等院校进行了直接或间接合作,其中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就有200多份,占三分之一以上。
三、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军转民存在的问题
1.现有考核机制不利于激发军转民的内在积极性
目前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激励效应,激励效果十分不明显;另外绩效考核体制对于军转民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考核指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军工单位的军转民主观意愿不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十分有限,缺乏内在积极性;
2.军转民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军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军工单位在成本管控、降本增效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民品的开发生产更注重产品的制造成本、营销宣传等因素。因此军工单位开发的民品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比较相对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民参军存在的问题
1.信息传输不畅,欠缺军民融合的平台和渠道
目前,民营企业想要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还主要依靠老用户、老关系,信息获取的渠道不规范、也不好维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因信息传输不畅和缺少平台而受到制约。虽然近年网络平台上线运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传输不畅的问题,但是仍无法满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需要。
3.军民竞争不公,税收减免政策有限
民营企业是没有政府给予财政支持这方面优势的,并具有前期投资成本巨大、回收资金慢、回收资金周期长的特点,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此外,在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上,民营企业也无法与军工单位抗衡,也存在这不平等的待遇。比如退税程序复杂、周期长、标准不一致等一系列的问题均制约着民营企业“参军”的积极性。
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有序推进生产协作配套
有序组织和引导外部机构参与生产。研究确定外部机构参与生产的重点领域,引导、规范发展方向,逐步扩大外部协作配套范围。综合考虑技术难点、经济可行性等因素,统筹规划外部机构可承担任务和项目的参与方式和管理措施等。重点组织梳理制订向外转移的非核心业务目录,逐步开展业务向外转移。
加快非核心业务开放。梳理非核心业务,开放非专业发展方向、市场化程度高、附加值低的加工业务及非关键工序,培育培养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在质量控制相对简单的加工领域,通过委托、培育外部企业参与科研生产,在各个区域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中加工能力,确保稳定供应;加强对外部优质企业的扶持。
(二)健全制度、降低障碍,建设供应商管理体系
建设供应商管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军民融合法规政策,加强供应商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采购程序、合同管理、质量控制、服务保障、供应商评价、奖惩机制等方面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民参军”管理制度。转变观念和职能,简化申请流程,降低民企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成本,降低门槛和障碍。[1]
(三)逐步打通信息壁垒,强化“民参军”渠道对接
加强“民参军”渠道的对接。建立健全多渠道的信息对接、協调沟通机制。利用信息平台,实现产品采购、军品需求、招投标等信息征集与发布常态化。
(四)促进军民资源深度融合
推动军民设备资源共享。统筹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军民资源,严控通用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建设。研究探索向参与生产的外部机构开放部分试验设备、设施。研究、探索利用外部机构设施设备开展生产,促进双向开放。
加强军地合作。落实与各省市的战略合作,利用好地方军民融合平台,协调解决军工单位科研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为军工单位改革发展提供支持。[1]发挥军工单位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同时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民企“参军”的积极性,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牛振喜.各国军民融合的里程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