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抱这种礼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情感性拥抱和纯礼节性拥抱。
情感性拥抱指传递、寄托或释放情感,尤其是那些大喜大悲强烈感情的拥抱。根据姿势的不同,这种拥抱又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正面贴身拥抱和搂肩式拥抱。
正面贴身拥抱是最一般、最普遍、最常见的拥抱方式。进行这种拥抱时,拥抱双方均伸手抱住对方的肩部或后背,而且正面相对,身体紧贴,头部靠近或相贴。适用这种拥抱的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情深意笃的恋人相会之时,二是亲友聚散的场合,三是运动员获胜的时刻。
搂肩式拥抱则是一种自然的亲昵表示,拥抱者的身体是并排的,一方或双方的一只手臂从对方的脖子后面将对方的肩部搂住,同时将手搭在对方另一侧的肩膀上。这种拥抱一般发生在男女之间或男性之间,女性之间很少采用这种方式相互拥抱。
异性之间的搂肩式拥抱,主要是由身材较为高大的男方做出的。如果由身材比较矮小的一方来做这种拥抱,,则不太适合。
纯礼节性拥抱是指官方或民间的各种正式活动、正式场合、正式仪式中进行的拥抱。历史上许多君主制国家的宫廷礼仪中,往往就少不了这种纯礼节性的拥抱。例如19世纪奥地利皇室的结婚典礼仪式中,其最后一个程序就是新婚夫妇双方分别征求自己的父母对婚姻的意见,随之分别向红衣主教表示自己同意这一婚姻的态度,并且以亲吻和热烈的拥抱表示婚姻的成立。这种纯礼节性拥抱还广泛存在于当今世界各国或民间的各类交往之中,例如2000年10月29日李鹏委员长在会见来访的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时,宾主之间首先就进行了这种纯礼节性的拥抱。
这种拥抱之所以称做纯礼节性拥抱,是因为施行这种拥抱,主要是出于礼节性上的考虑,往往与双方之间的感情及其深浅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进行这种拥抱时,必须严格遵循有关的规范和要求。一般来说,拥抱时双方相对而立,右臂略高而左臂略低,右手扶在对方的后肩,左手扶在对方的后腰,正常情况下要三抱而后止:第一次头部及上身先偏向左方,第二次则偏向右方,第三次再偏向左方。当然两抱即止、一抱即止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就决定于拥抱双方的关系程度及礼仪需要了。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情感性拥抱与纯礼节性的拥抱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分明的界限。事实上,情感性拥抱中不难找到纯礼节性拥抱的一些因素;而纯礼节性拥抱中同样可以看到情感性拥抱的许多影子,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将它们完全对立起来。但是如果可能是先有情感性拥抱而后才有纯礼节性拥抱。因为根据礼仪发展的一般规律,礼仪规范都是由一定的习俗演变而成的,而仔细分析拥抱的两种类型及其实例便不难发现,情感性拥抱更接近于一种习俗;纯礼节性拥抱才是完成形态、基本定型的礼仪规范。如果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的,那么探索拥抱礼节的起源,就可以并且也必须从情感性拥抱入手。
在古代文献中,有关情感性拥抱的记载可以说比比皆是。著名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生动事例。比如俄底修斯在历经十年战争和十年流浪终于回到家乡见到父亲莱耳忒斯时,书中写道:
莱耳忒斯双膝发软,心力酥散,
他已认知此番确凿的实证,俄底修斯说得明明白白,
于是展开双臂,抱住心爱的儿郎;卓著的、坚忍不拔的俄底修斯将他拥入怀里,老人已陷入昏迷状态。
类似的还有印度古代伟大诗人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中的例子。国王在山中游猎时与仙人的养女沙恭达罗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以下是国王对沙恭达罗的一段表白——
是不是要我扇起荷叶制成的扇子,
吹起凉风,来驱除你的疲劳?
或者是要我把你像荷花一般红色的双足,
圆腿的女郎呀!放在我的怀里抚摸拥抱?
父子之间可以拥抱,母子之间可以拥抱,情人之间可以拥抱……可见拥抱这种礼节在古代社会一定是非常流行的。拥抱这种礼节是人类展示自身情感的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 ,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因此只要有人,只要人有情感,就一定会有拥抱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抱这种礼节的起源,完全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滥觞时期,拥抱的历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的。
今天,在实施拥抱这种礼节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如果就具体的要求而言,可能会有许多,但是总的来说,无非是考虑三个“限制”:一是感情的限制;二是对象的限制;三是时空的限制。
所谓感情的限制,指拥抱必须以感情为基础。当然,这主要是对情感性拥抱而言的。作为情感性拥抱,其内在动力在于双方之间的真情实感,如果缺乏这种情感,或者其实只是假心假意而虚与委蛇,那么这样的情感性拥抱,只会让人反感和恶心,于人于己,都是一种伤害。反之,只有我们内心满怀着对他人无限深厚、无比诚挚并且无法遏制的情感,我们的拥抱才会使人赏心悦目,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所谓对象的限制,指实施拥抱者必须对自己的拥抱对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哪些人可以或者应该拥抱,哪些人不可以或者不应该拥抱。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拥抱这种礼节主要流行于中东、南美和欧美各国。在亚洲,除个别国家(例如巴基斯坦)外,是不太时兴拥抱礼的。在日本,父子之间是可以拥抱的,但成人之间从不拥抱。而且,即便是在那些时兴拥抱的国家,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抱的。如在阿拉伯国家,亲人或关系密切的人久别重逢则相互拥抱;至于一般人,见面时握握手就行了。
所谓时空的限制,指实施拥抱者必须考虑拥抱的时间和场所是否适宜。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的注意。恋人之间情感日笃,相拥相抱,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拥抱,则是应当有所考虑的。由于风俗的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在西方有些国家,也许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然而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男女之间搂搂抱抱,显然是不相宜的。又如前面提到的搂肩式拥抱,拥抱者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是在人群比较拥挤的地方或路面比较狭窄的道路上,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拥抱,无疑会妨碍他人或交通,同样也是不应当的。
以上三个方面的限制,实际上是解决要不要拥抱、与谁拥抱、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拥抱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实施拥抱这种礼节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否则就很有可能造成失误,甚至铸成大错。比如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拥抱是亲人间表示热烈感情使用频率最高的礼仪方式。做父母的如果从不拥抱子女,最低限度也是礼仪上的一种疏忽;特别是在一些必须拥抱的时候而没有拥抱,是足以在感情上使对方受到伤害的。美国总统里根就有过这方面的深刻教训。由于他从未拥抱过儿子迈克尔,因而遭到儿子的谴责,后来里根“痛改前非”,父子之间这才互释前嫌。
以上三个方面的限制,是相互为用,互相补充。比如男女之间的拥抱,一般是两种情况:恋人或夫妻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然而对象方面的这种限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被突破的。这里不妨来回顾一下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相互拥抱。我们可以看到,不但同性之间热烈拥抱,而且异性之间也拥抱在一起了,并且热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同性之间的拥抱逊色。这种情形要是发生在平时,肯定是不好解释的;然而现在则完全合乎情理:夺得金牌,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光,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这些更加令人激动、更加使人热血沸腾呢?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方式能够比热烈拥抱更能表达出这种心情与感情呢?
(《现代交际》2001年1月 施宝玲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