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中较大的群体,如何让农民工与其他大众一样享受到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实现均等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农民工对图书馆的需求特点,并提出图书馆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服务
1、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十一五”以来,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二五”时期,政府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即不分层次,不分人群无差异地免费地使社会公众尽可能方便地享受到他们最需要的精神诉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农民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社会的忽视和排挤,再加上本身的自卑心理,难以真正融入到正常的城市生活中去,无法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服务。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不仅局限于被动和表面的公平服务上,更要求公共图书馆能够主动积极地服务公众并且保障公众接受的服务结果是均等的。其中对于农民工这种特殊群体的服务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调查地点的选取主要以天津市内的服务性场所、建筑工地、个体经营等样本密集场所。以农民工对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公共图书馆对于农民工这类群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参考。
2、调查的情况
调查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形式,对天津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其中共发放问卷100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率,并采取的面候的方式,使发放问卷的回收率为100%,问卷的有效率为9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男性被调查者为54人,女性被调查者为37人。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为20.5%,初中学历为63.7%,高中学历的为11%,还有2.1%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些文化程度较高的都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3、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1获取信息的情况
3.1.1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 其中从电视广播获取的占61.5%,从书籍报刊获取的占30.8%,从网络上获取的占27.5%,其他方式的占4.4%。数据表明,被调查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以电视广播为主,也有一部分人通过书刊、网络形式获取信息,说明图书馆可以为农民工的服务形式并不单一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3.1.2招工信息获取的渠道 通过亲友和老乡介绍的人数占90.1%,这说明农民工的对找工作的习惯比较保守,选择路边或报纸招聘广告的占26%,选择中介机构的人数只占到了6%,这可能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中介机构的有偿服务有关,只有一少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招工的形式,说明一方面被调查者不相信网络招聘,另一方面可能对网络的使用能力和频率不是太高。
3.1.3平时阅读书籍的内容 阅读时事新闻的人数占到50.5%,说明被调查者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对于小说和娱乐休闲的阅读分别占到了57.1%和61.5%,占绝大部分人群,是被调查者打发闲余时间的主要方式,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法律书籍,说明被调查者有很少数人群有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接下来还有2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技术类的书籍,表明被调查者有学习技能的意识,也为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3.1.4对阅读的态度 认为读书有用的人数占到了68.1%,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有读书的愿望。还有接近31.9%的人群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或是没有什么感觉,说明这些人群不认同读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3.2对图书馆的了解情况
这部分主要是了解农民工对图书馆的功能的了解程度、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阻碍他们去图书馆的原因。
3.2.1对图书馆功能的了解。这部分主要涉及3个问题,包括是否知道图书馆与书店的区别、去图书馆的频率和是否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调查显示有31.8%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图书馆与书店的区别,这说明,图书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有46.2%的被调查者去图书馆的频率很小或是根本不去,还有39.6%的人不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是什么,这可能是他们不去图书馆的原因之一。3.2.2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情况。经调查发现有92.3%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被调查者只使用图书馆的图书馆、期刊资源,只有不到8%的被调查者使用其他资源,这说明,一方面图书馆对其功能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说明图书馆资源的设置与被调查者的需求不符,使他们难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3.2.3阻碍去图书馆的原因。调查中“您不去图书馆的原因”其中没时间、借书不方面是阻碍被调查者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调查者反映,路程远、不知道图书馆在哪、没有适合自己的书,这说明图书馆对于农民工这种特殊群体设立延伸服务和加大宣传力度的的必要性。
3.3对图书馆的期待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送书上门”和“流动书车”是被调查者最希望得到的服务,他们大多数有读书的愿望,认为没有闲余的时间是他们不能到馆的主要原因,另外笔者认为“送书上门”和“流动书车”服务的开展都有利于促进其他没有读书欲望的农民工读书。还有一些被调查者选择了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招工信息和为农民工子女开展讲座等,反应了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信任,也为图书馆对农民工这一人群的服务方向做出了定位。
4、策略与结论
4.1图书馆对农民工服务的策略
(1)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查得知,许多农民工不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是他们不去图书馆主要原因,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除了使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还要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型形式的宣传。图书馆也要加强和开展与其他公共机构的合作,并将服务的地点扩展到社区、街道及人员密集的场所,提高服务的宣传范围,使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2)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许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图书馆服务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闲余的时间、不知道图书馆的地点或是来图书馆的路途太远,这需要图书馆积极地进行延伸服务,开展流动书车和行业分馆,把图书馆“搬”到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附近,让农民工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3)搭建农民工信息平台。图书馆应实时对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工对信息资源的偏好,并整合成信息档案,在图书馆规划资源的时候通过信息档案进行配置,并对建立成信息档案的农民工群体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关注他们的需求,不断完善图书馆资源的种类,提升服务质量。(4)成立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公共图书馆应唤起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的重新认识,社会公众从歧视农民工到关爱农民工,通过招募不同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使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并不断完善自己。
4.2结论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是社会帮扶的对象,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它的社会职能和教育职能,通过对农民工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延伸服务,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和心理的困境,实现为全社会均等化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服务
1、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十一五”以来,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二五”时期,政府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即不分层次,不分人群无差异地免费地使社会公众尽可能方便地享受到他们最需要的精神诉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农民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社会的忽视和排挤,再加上本身的自卑心理,难以真正融入到正常的城市生活中去,无法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服务。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不仅局限于被动和表面的公平服务上,更要求公共图书馆能够主动积极地服务公众并且保障公众接受的服务结果是均等的。其中对于农民工这种特殊群体的服务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调查地点的选取主要以天津市内的服务性场所、建筑工地、个体经营等样本密集场所。以农民工对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公共图书馆对于农民工这类群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参考。
2、调查的情况
调查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形式,对天津市内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其中共发放问卷100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率,并采取的面候的方式,使发放问卷的回收率为100%,问卷的有效率为9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男性被调查者为54人,女性被调查者为37人。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为20.5%,初中学历为63.7%,高中学历的为11%,还有2.1%的为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些文化程度较高的都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3、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3.1获取信息的情况
3.1.1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 其中从电视广播获取的占61.5%,从书籍报刊获取的占30.8%,从网络上获取的占27.5%,其他方式的占4.4%。数据表明,被调查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以电视广播为主,也有一部分人通过书刊、网络形式获取信息,说明图书馆可以为农民工的服务形式并不单一并具有一定的意义。
3.1.2招工信息获取的渠道 通过亲友和老乡介绍的人数占90.1%,这说明农民工的对找工作的习惯比较保守,选择路边或报纸招聘广告的占26%,选择中介机构的人数只占到了6%,这可能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中介机构的有偿服务有关,只有一少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网络招工的形式,说明一方面被调查者不相信网络招聘,另一方面可能对网络的使用能力和频率不是太高。
3.1.3平时阅读书籍的内容 阅读时事新闻的人数占到50.5%,说明被调查者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对于小说和娱乐休闲的阅读分别占到了57.1%和61.5%,占绝大部分人群,是被调查者打发闲余时间的主要方式,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法律书籍,说明被调查者有很少数人群有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接下来还有2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技术类的书籍,表明被调查者有学习技能的意识,也为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3.1.4对阅读的态度 认为读书有用的人数占到了68.1%,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有读书的愿望。还有接近31.9%的人群认为读书没什么用,或是没有什么感觉,说明这些人群不认同读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3.2对图书馆的了解情况
这部分主要是了解农民工对图书馆的功能的了解程度、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阻碍他们去图书馆的原因。
3.2.1对图书馆功能的了解。这部分主要涉及3个问题,包括是否知道图书馆与书店的区别、去图书馆的频率和是否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项目。调查显示有31.8%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图书馆与书店的区别,这说明,图书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有46.2%的被调查者去图书馆的频率很小或是根本不去,还有39.6%的人不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是什么,这可能是他们不去图书馆的原因之一。3.2.2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情况。经调查发现有92.3%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被调查者只使用图书馆的图书馆、期刊资源,只有不到8%的被调查者使用其他资源,这说明,一方面图书馆对其功能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说明图书馆资源的设置与被调查者的需求不符,使他们难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3.2.3阻碍去图书馆的原因。调查中“您不去图书馆的原因”其中没时间、借书不方面是阻碍被调查者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调查者反映,路程远、不知道图书馆在哪、没有适合自己的书,这说明图书馆对于农民工这种特殊群体设立延伸服务和加大宣传力度的的必要性。
3.3对图书馆的期待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送书上门”和“流动书车”是被调查者最希望得到的服务,他们大多数有读书的愿望,认为没有闲余的时间是他们不能到馆的主要原因,另外笔者认为“送书上门”和“流动书车”服务的开展都有利于促进其他没有读书欲望的农民工读书。还有一些被调查者选择了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招工信息和为农民工子女开展讲座等,反应了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信任,也为图书馆对农民工这一人群的服务方向做出了定位。
4、策略与结论
4.1图书馆对农民工服务的策略
(1)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通过调查得知,许多农民工不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是他们不去图书馆主要原因,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除了使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还要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型形式的宣传。图书馆也要加强和开展与其他公共机构的合作,并将服务的地点扩展到社区、街道及人员密集的场所,提高服务的宣传范围,使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2)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许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图书馆服务的原因是他们没有闲余的时间、不知道图书馆的地点或是来图书馆的路途太远,这需要图书馆积极地进行延伸服务,开展流动书车和行业分馆,把图书馆“搬”到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附近,让农民工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3)搭建农民工信息平台。图书馆应实时对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工对信息资源的偏好,并整合成信息档案,在图书馆规划资源的时候通过信息档案进行配置,并对建立成信息档案的农民工群体进行跟踪回访,及时关注他们的需求,不断完善图书馆资源的种类,提升服务质量。(4)成立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公共图书馆应唤起社会公众对农民工群体的重新认识,社会公众从歧视农民工到关爱农民工,通过招募不同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使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并不断完善自己。
4.2结论
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是社会帮扶的对象,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它的社会职能和教育职能,通过对农民工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延伸服务,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和心理的困境,实现为全社会均等化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