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文關怀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且实施起来比较复杂,其属于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自表层逐渐延伸至深层,自低级逐渐发展为高级,自关心人逐渐到引导人。为此,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尤其是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期间,要重视人文关怀工作的进行,要结合该类学生特有的思想,探索人文关怀措施,并尊重其个性发展,了解其心理、精神需求,帮助其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从而打造和谐民族关系,也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和谐视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极为重要的,而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利于团结各个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同时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在谈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格外注重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并重,并恰当处理人际关系,既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前进方向,也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一定的新高度。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最为开展活动的核心,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辅助其全面发展。
一、阐释人文关怀
“人文”一词历史十分悠久,最早是在《易经》一书中出现,如“文明以止,人文也”。在这里,人文意味着要重视文化,还是以人为核心的各类文化的汇总;人文关怀体现为维护、关切人的命运、价值、人格、尊严等,其是在塑造、肯定理想人格[1]。在现代社会,人文关怀也是一种人类自我关怀,但是其以人的社会特征、个性为基础,体现为关切、尊重人的需求、价值、尊严等。自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等作为重要理念。此外,人文关怀既包含人文精神,包括人文理念,还关注人生存状态,也肯定满足人性的生活条件、对人的尊严,并追求自由、解放,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2]。在党十七大报告中谈到的人文关怀理念,在强调人格完整、人价值尊严外,还将这理念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的同时,也拓展了人文关怀内容。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遭遇的压力与思想特点
(一)民族意识强烈,其担忧本民族权益的维护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其多生长在本民族聚居地,深受本民族家庭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影响,既传承了先辈品德,也塑成了极强的本民族意识。通常而言,随着个人素质、文化层次的提升,该类大学生所拥有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会更加强烈,更关心民族政治地位、民族问题,更敏锐地感知民族关系等。基于本民族的荣誉感、自豪感,其会重点关注本民族的传统宗教、习俗、语言在社会中的接受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一些细微的小事,使其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并出现思想波动,引发情感波折[3]。
(二)心理素质脆弱,极难应对人际交往、学业等压力
在我国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是比较特殊的,也是广泛存在的,其大部分来自偏远地区,该区域经济落后、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且基础教育落后,会拉大其与汉族学生的知识差距。这一情况会导致一种现象,即其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比如封闭、保守、自卑等,感染其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4]。在自卑的同时,其自尊心比较强烈,在矛盾、复杂的情绪充斥下,其要承担很中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业等。
(三)竞争意识不强,其担忧未来就业
基于市场经济的进步,国内人事制度出现了很大变动,原有的铁饭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主要推行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制度,这一变化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其生长环境的影响,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能够很好地发展自我,一旦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主动竞争能力较弱,且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未来就业状况不佳[5]。
三、和谐视野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而言,人文关怀是重要因素
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高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少数民族这一类大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存在思想、心理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人性扭曲,最终步入犯罪的道路[6]。这一情况,也为和谐社会、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现今的国际局势不乐观,西方敌对势力频繁唆使民族分裂分子,致使民族矛盾四起,严重破坏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特殊,其民族自豪感、民族意识极强,即很敏感本民族事物,一旦其认为民族利益受损,其会做出强烈反应,进而引发民族间矛盾,破坏各民族大团结。针对上述情况,各个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人文关怀,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以提升其政治素养、自身内在,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升社会和谐度。
(二)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在而言,人文关怀是重要一环
在高校大学生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很特殊的,对比汉族大学生,其很容易自卑,不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其心理素质较弱,同时还要面对多种压力,其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生活压力;其二,由于学业基础差,引发的学业压力;其三,由于人际交往不适,引起的社会压力;其四,由于竞争意识不强,造成的就业压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压力,会干扰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发展,涉及个性、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部分学生会因此失去自信心,甚至萌生自卑心理[7]。而在现今的社会中,也出现了大量不稳定因素,比如教育改革、社会转型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大幅度加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恐慌感。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状况,并引发一系列问题行为,比如自暴自弃、萎靡不振、厌学、胡作非为等,会干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融入人文关怀,并以学生个性心理特点为落脚点,有目的地予以引导,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同时在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养工作中贡献力量,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以此解决、缓解其内心的矛盾、冲突。 (三)对于落实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人文关怀是现实需要
基于社会竞争的严峻、以及科学技术的先进,在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人,都要承担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状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承担的压力、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涉及心理、生活、学习、工作、思想等方方面面。结合如今复杂多变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负担,相关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重视人文关怀的融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疏导、指导,最大程度消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观念、认识、情绪、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偏见、误区,帮助其在心理、心态、思想上积极向上,从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8]。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人文关怀理念
在落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之前,要确定人文关怀理念,并将这以理念应用到真实的教育中,以实现二者的融合,也只有这樣才能更好地靠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从而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执行人文关怀理念时,要秉持一定的原则,比如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等,这一原则是开展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9]。同时,身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角度思考,要尊重其民族感情,保护其民族意识,维护其主体地位、基本权利,关心其内在的精神需求,辅助其认识自我,帮助其完善人格、探究真理,引导其调节心理平衡、突破思想障碍,激发其学习热情,获得精神归宿与人生目标,并培养和谐思想,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二)靠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而言,目的为凝聚人,途径为激励人,核心为关心人,基础为尊重人,前提为了解人。而在接受对象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时,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要一切以学生为主,既尊重个体发展,也要尊重社会发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服务学生为着力点、重心,结合学生需求点、薄弱点,提升服务意识,保证其健康成长。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群体特点,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内容,同时尊重个性差异,以此作为开展工作、制定制度的落脚点[10]。其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意识,帮助其发挥自身潜能,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提升个人特长,以改善其社会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此外,以该类大学生最关心的事情为插入点,解其所需、难、疑惑,并随学生观念的变化,予以适当调整,注重实效。
(三)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落实人文关怀
在众多大学生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弱,心理情绪不稳定,承受挫折能力弱等,极易陷入学业、人际等危机中。同时,国内社会处于转型阶段,金融危机、教育改革等现象,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不安全感等,很容易感到心理失衡,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针对这一不利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分析该类大学生心理,重点自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知识等角度出发,引导其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其次,为其提供一定的调节心理的方法,比如心理咨询、转移、宣泄等,有效消除负面情绪,并引导其认识自我,养成积极心态,还要辅助其养成向上的人生观[11]。再者,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积极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提高心理引导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减轻其内心矛盾,促使其体会到人性化关怀,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注重人文关怀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其长期受到就业问题的困扰。经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经济层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还会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自多角度入手,比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等。自长远角度看,要快速发展自治区经济,以增加就业岗位,换而言之,要改善少数民族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当前情况来看,急需政府的扶持,也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努力,还需要用人单位的支持。而就学生自身而言,要积极提升自身能力,比如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还要养成多元化就业观,客观对待就业问题,积极调整心态,主动搜集就业信息。
(五)加强网络建设,打造绿色、人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传统手段的教育功能,也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即创建网络媒介教育平台,有目的性组织网络心理辅导、学校人文关怀空间等,具体而言,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公证号等,以学生习惯使用的方式,举办心理咨询、交流等活动,同时建设沟通绿色通道,方便师生在网上交流,进一步扩充人文关怀的力量,并有效丰富学生内在,保证少数民族和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社会组成而言,各大高校属于重要的一部分,期间少数民族大 学生是重要资源,同时学校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落实人文关怀理念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权利。对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人文关怀,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重点关注少数 民族大学生,将其作为这一时代的新焦点。这一过程中,重视理论教育、武装外,还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其自身利益与精神需求;其次,要保证尊重时充分且完整的,尊重个体差异、人性特点;此外,这一行动是现实的,不是单一的精神层面的。总之,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保证其能够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实效性及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睿,马俊.”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2019(18):171-173. [2]张媛媛,文译,邹杉.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5(004):2-2.
[3]迪丽娜尔·阿不力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新理念——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00(001):71-73.
[4]邢雅楠,邱训荣.探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长效机制的建立[J].机械职业教育,2018,No.384(01):38-40.
[5]雷随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少数民族干部人文关怀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4):220-224.
[6]黄鹤,路日亮.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0):205-208.
[7]崔莹.中华文化认同视角下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30-33.
[8]刘宏宇.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09):189-191.
[9]李红丽.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讨[J].长江丛刊,2019,000(001):231-232.
[10]许红菊.党史教育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8,v.39;No.176(03):117-120.
[11]邵诗云.中国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理导航,2019,000(001):P.87-87.
作者简介:
刘强(1972—),男,汉族,重庆万州人,研究生,讲师,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馬会超(198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研究生,讲师,石河子大学党校办;
滕婉蓉(1991—),女,汉族,新疆克拉玛依市人,研究生,讲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何平(1987—),男,汉族,四川西充县人,研究生,讲师,石河子大学学工部。
本文受“石河子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SZZX201713项目资助”
关键词:和谐视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极为重要的,而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利于团结各个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同时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在谈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格外注重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并重,并恰当处理人际关系,既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前进方向,也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一定的新高度。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最为开展活动的核心,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辅助其全面发展。
一、阐释人文关怀
“人文”一词历史十分悠久,最早是在《易经》一书中出现,如“文明以止,人文也”。在这里,人文意味着要重视文化,还是以人为核心的各类文化的汇总;人文关怀体现为维护、关切人的命运、价值、人格、尊严等,其是在塑造、肯定理想人格[1]。在现代社会,人文关怀也是一种人类自我关怀,但是其以人的社会特征、个性为基础,体现为关切、尊重人的需求、价值、尊严等。自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等作为重要理念。此外,人文关怀既包含人文精神,包括人文理念,还关注人生存状态,也肯定满足人性的生活条件、对人的尊严,并追求自由、解放,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2]。在党十七大报告中谈到的人文关怀理念,在强调人格完整、人价值尊严外,还将这理念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的同时,也拓展了人文关怀内容。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遭遇的压力与思想特点
(一)民族意识强烈,其担忧本民族权益的维护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其多生长在本民族聚居地,深受本民族家庭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影响,既传承了先辈品德,也塑成了极强的本民族意识。通常而言,随着个人素质、文化层次的提升,该类大学生所拥有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会更加强烈,更关心民族政治地位、民族问题,更敏锐地感知民族关系等。基于本民族的荣誉感、自豪感,其会重点关注本民族的传统宗教、习俗、语言在社会中的接受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一些细微的小事,使其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并出现思想波动,引发情感波折[3]。
(二)心理素质脆弱,极难应对人际交往、学业等压力
在我国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是比较特殊的,也是广泛存在的,其大部分来自偏远地区,该区域经济落后、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且基础教育落后,会拉大其与汉族学生的知识差距。这一情况会导致一种现象,即其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比如封闭、保守、自卑等,感染其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4]。在自卑的同时,其自尊心比较强烈,在矛盾、复杂的情绪充斥下,其要承担很中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业等。
(三)竞争意识不强,其担忧未来就业
基于市场经济的进步,国内人事制度出现了很大变动,原有的铁饭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主要推行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制度,这一变化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其生长环境的影响,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能够很好地发展自我,一旦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主动竞争能力较弱,且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未来就业状况不佳[5]。
三、和谐视野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而言,人文关怀是重要因素
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高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少数民族这一类大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存在思想、心理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人性扭曲,最终步入犯罪的道路[6]。这一情况,也为和谐社会、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现今的国际局势不乐观,西方敌对势力频繁唆使民族分裂分子,致使民族矛盾四起,严重破坏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特殊,其民族自豪感、民族意识极强,即很敏感本民族事物,一旦其认为民族利益受损,其会做出强烈反应,进而引发民族间矛盾,破坏各民族大团结。针对上述情况,各个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人文关怀,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以提升其政治素养、自身内在,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升社会和谐度。
(二)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在而言,人文关怀是重要一环
在高校大学生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很特殊的,对比汉族大学生,其很容易自卑,不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其心理素质较弱,同时还要面对多种压力,其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生活压力;其二,由于学业基础差,引发的学业压力;其三,由于人际交往不适,引起的社会压力;其四,由于竞争意识不强,造成的就业压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压力,会干扰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发展,涉及个性、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部分学生会因此失去自信心,甚至萌生自卑心理[7]。而在现今的社会中,也出现了大量不稳定因素,比如教育改革、社会转型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大幅度加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恐慌感。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状况,并引发一系列问题行为,比如自暴自弃、萎靡不振、厌学、胡作非为等,会干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融入人文关怀,并以学生个性心理特点为落脚点,有目的地予以引导,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同时在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养工作中贡献力量,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以此解决、缓解其内心的矛盾、冲突。 (三)对于落实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人文关怀是现实需要
基于社会竞争的严峻、以及科学技术的先进,在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人,都要承担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状况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承担的压力、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涉及心理、生活、学习、工作、思想等方方面面。结合如今复杂多变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负担,相关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重视人文关怀的融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疏导、指导,最大程度消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观念、认识、情绪、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偏见、误区,帮助其在心理、心态、思想上积极向上,从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8]。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人文关怀理念
在落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之前,要确定人文关怀理念,并将这以理念应用到真实的教育中,以实现二者的融合,也只有这樣才能更好地靠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从而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执行人文关怀理念时,要秉持一定的原则,比如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等,这一原则是开展相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9]。同时,身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角度思考,要尊重其民族感情,保护其民族意识,维护其主体地位、基本权利,关心其内在的精神需求,辅助其认识自我,帮助其完善人格、探究真理,引导其调节心理平衡、突破思想障碍,激发其学习热情,获得精神归宿与人生目标,并培养和谐思想,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二)靠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而言,目的为凝聚人,途径为激励人,核心为关心人,基础为尊重人,前提为了解人。而在接受对象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时,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要一切以学生为主,既尊重个体发展,也要尊重社会发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服务学生为着力点、重心,结合学生需求点、薄弱点,提升服务意识,保证其健康成长。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群体特点,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内容,同时尊重个性差异,以此作为开展工作、制定制度的落脚点[10]。其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意识,帮助其发挥自身潜能,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提升个人特长,以改善其社会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此外,以该类大学生最关心的事情为插入点,解其所需、难、疑惑,并随学生观念的变化,予以适当调整,注重实效。
(三)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落实人文关怀
在众多大学生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弱,心理情绪不稳定,承受挫折能力弱等,极易陷入学业、人际等危机中。同时,国内社会处于转型阶段,金融危机、教育改革等现象,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不安全感等,很容易感到心理失衡,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针对这一不利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分析该类大学生心理,重点自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知识等角度出发,引导其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其次,为其提供一定的调节心理的方法,比如心理咨询、转移、宣泄等,有效消除负面情绪,并引导其认识自我,养成积极心态,还要辅助其养成向上的人生观[11]。再者,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积极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提高心理引导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减轻其内心矛盾,促使其体会到人性化关怀,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注重人文关怀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其长期受到就业问题的困扰。经过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经济层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还会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自多角度入手,比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等。自长远角度看,要快速发展自治区经济,以增加就业岗位,换而言之,要改善少数民族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当前情况来看,急需政府的扶持,也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努力,还需要用人单位的支持。而就学生自身而言,要积极提升自身能力,比如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还要养成多元化就业观,客观对待就业问题,积极调整心态,主动搜集就业信息。
(五)加强网络建设,打造绿色、人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传统手段的教育功能,也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即创建网络媒介教育平台,有目的性组织网络心理辅导、学校人文关怀空间等,具体而言,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公证号等,以学生习惯使用的方式,举办心理咨询、交流等活动,同时建设沟通绿色通道,方便师生在网上交流,进一步扩充人文关怀的力量,并有效丰富学生内在,保证少数民族和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社会组成而言,各大高校属于重要的一部分,期间少数民族大 学生是重要资源,同时学校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落实人文关怀理念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权利。对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人文关怀,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重点关注少数 民族大学生,将其作为这一时代的新焦点。这一过程中,重视理论教育、武装外,还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其自身利益与精神需求;其次,要保证尊重时充分且完整的,尊重个体差异、人性特点;此外,这一行动是现实的,不是单一的精神层面的。总之,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保证其能够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实效性及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睿,马俊.”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2019(18):171-173. [2]张媛媛,文译,邹杉.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5(004):2-2.
[3]迪丽娜尔·阿不力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新理念——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00(001):71-73.
[4]邢雅楠,邱训荣.探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长效机制的建立[J].机械职业教育,2018,No.384(01):38-40.
[5]雷随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少数民族干部人文关怀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4):220-224.
[6]黄鹤,路日亮.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0):205-208.
[7]崔莹.中华文化认同视角下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30-33.
[8]刘宏宇.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09):189-191.
[9]李红丽.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讨[J].长江丛刊,2019,000(001):231-232.
[10]许红菊.党史教育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8,v.39;No.176(03):117-120.
[11]邵诗云.中国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理导航,2019,000(001):P.87-87.
作者简介:
刘强(1972—),男,汉族,重庆万州人,研究生,讲师,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馬会超(198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研究生,讲师,石河子大学党校办;
滕婉蓉(1991—),女,汉族,新疆克拉玛依市人,研究生,讲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何平(1987—),男,汉族,四川西充县人,研究生,讲师,石河子大学学工部。
本文受“石河子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SZZX201713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