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图书馆在藏书建设工作中,所涉及的馆藏资源结构、组织管理模式和获取手段、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资源购置经费等方面,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化图书馆在藏书建设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采取的发展策略,从而尽快地适应新信息环境下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 藏书建设 信息 文献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与普及应用,使得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体馆藏的传统型图书馆各方面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信息化变革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图书馆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献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合理地对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源进行重组、评价、采集与收藏,合理配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发展之路,营造一个宽广有序的信息资源空间,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变化与发展
1.1 馆藏资源结构方面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其活动内容包括藏书基础模式的确立、藏书体系规划、藏书补充、藏书组织管理等。传统图书馆馆藏仅限于印刷型纸质文献。然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文献领域的应用与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文献出版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为书、刊等单一的纸质文献,藏书建设逐步转化为磁、光介质文献,网上的信息资源更是种类繁杂、形式多样,这就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载体均朝着多元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不再是单纯地依赖于传统印刷型文献,而是还包括电子出版物等非印刷型文献及网络文献信息的收集、组织和管理。
1.2 馆藏资源组织管理和获取手段方面 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让读者借助计算机、网络就能对所需文献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和利用。因此,以各种分类法为依据而进行科学分类并建立各类目录体系的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馆藏资源组织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图书了,已逐步扩大到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及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上了。在获取方式上,传统图书馆在馆藏文献的获取上主要包括购买、交换或接受捐赠等方式,图书馆对所藏文献拥有永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新信息环境下愈来愈多的图书馆,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上装载数据库,对这些文献的采访日益增加。但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具备对该信息的所有权,而只是信息资源网络的使用权,获取方式主要有购入、联机使用、租用、交换和免费使用等。
1.3 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方面 图书馆通过订购、捐赠、交换等手段获取的馆藏文献,按照传统的方式,会以一个科学的图书分类法为依据,通过分类、编目、加工等流程投入流通使用,读者以手工检索的方式获取文献信息,其服务手段是利用卡片式、书本式和目录、索引及文摘等检索工具。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读者信息意识的日益增强,图书馆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藏书或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現代商用数据库和网上资源来扩大和补充自己的“藏书”,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加工,多方位、多手段地为读者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文献信息,使服务方式更加灵便多样。
2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一些思考
2.1 注重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力资源如同馆藏的古籍善本一样,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财富。21世纪是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社会,图书馆正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为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图书馆员面对的是文化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具体化的学习群体。因此,图书馆的各级领导要在职工中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学习理念,营造人人学习、不断学习的氛围,通过自学、进修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认知能力、开阔思路、扩大视野,使每个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面对信息环境,图书馆员要重新定位,他们应承担以下几个重要角色:作为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参与者,作为网络化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作为用户的培训者,作为信息观念的宣传者,使自己成为新时期条件下的馆藏文献信息的导航员。因此,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不仅要加强他们的科技知识的学习,还要挖掘他们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潜能,增强信息意识,以适应现代文献信息服务的要求。
2.2 加强基础藏书建设,提高藏书质量,优化馆藏,使图书馆得以良性发展
伴随着出版信息业的迅速发展,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文献资源,对图书馆来说,如果不确立健全的藏书制度和合理布局,一味只追求数量,不讲质量,重藏轻用,不注重新书的补充以及复本比例,就容易造成拒借率高,馆藏结构失衡,馆藏体系的价值取向偏离预定的目标等后果。剔除旧书,补充新书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藏书体系和新陈代谢过程。因此,对于那些陈旧过时及利用率低的图书、复本过多的图书、残损严重而毫无保存价值的图书,要根据读者、专家反馈的意见,定期进行剔旧,提高馆藏质量的时效性与新颖性,使馆藏得以优化;同时,使图书馆的馆舍得以充分合理利用,使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3 确立合理的采访方针,使馆藏建设更符合现代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由于目前多数电子出版物是在印刷型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二次文献居多,其作用价值还是有限的,加之人们长期以来阅读纸质文献,形成了随意圈点的习惯,而数字化文献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一习惯,其阅读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今后的馆藏建设中,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有其必然性,但也不可能随意取代纸质文献。图书馆要尽快建立新的信息采集模式,调整采访经费,在把电子出版物当作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时,也要统筹规划,注意协调与印刷型文献的关系,合理分配采集比例,避免重复和浪费,使馆藏建设更符合现代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其次,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除利用书目、外购、交换和接受捐赠等传统的采集方法外,还需拓宽采集渠道,采访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传递采访要求和各种数据,尽快采集第一手信息,提高采访效率;广泛采纳读者的建议,发挥读者群集体采访的功效。
2.4 在突出特色、确保重点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
在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图书馆薏欲采集、收藏所有的信息资源,是根本不可能的。各类型图书馆只能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确定馆藏重点,制定出各学科文献入藏的目标及比例;加之各个图书馆所属省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济、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它们不仅要尽可能全面地收藏学科性、系统性的文献信息,还要有义务和责任系统地收藏反映本地区历史和科技发展的具有特色的藏书资源,以独特的馆藏吸引更多的读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图书馆之间朝着一体化信息体系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所以,在确保重点,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加强馆际间的协作、互通有无,建立文献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各自有限的文献收藏与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建、共享,创建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是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谋求发展的必要策略之一。
美国图书馆情报专家彭尼蔓(W·D·Penniman)认为,未来的图书馆必须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必须强调文献的传递而不是贮存,人们将根据它们提供的服务而非它们控制的财产来评价它们。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文献的获取、使用已经比文献的所有权更为重要,传统图书馆应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发展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的收藏,即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分为实物藏书和虚拟藏书(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两部分,精心研制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实行全面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定出新信息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冉鸿.信息时代图书馆藏书政策新探.图书与情报.2000.2.
[2]崔淑艳,马红月.新信息环境下研究所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思考.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0.
[3]陈筠.浅谈信息环境下的馆藏发展策略.科教导刊.2009.19.
[4]李金玲.新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图书馆工作研究.2000.2.
关键词:图书馆 藏书建设 信息 文献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与普及应用,使得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体馆藏的传统型图书馆各方面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信息化变革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图书馆进入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献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合理地对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源进行重组、评价、采集与收藏,合理配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发展之路,营造一个宽广有序的信息资源空间,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变化与发展
1.1 馆藏资源结构方面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其活动内容包括藏书基础模式的确立、藏书体系规划、藏书补充、藏书组织管理等。传统图书馆馆藏仅限于印刷型纸质文献。然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文献领域的应用与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文献出版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为书、刊等单一的纸质文献,藏书建设逐步转化为磁、光介质文献,网上的信息资源更是种类繁杂、形式多样,这就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载体均朝着多元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不再是单纯地依赖于传统印刷型文献,而是还包括电子出版物等非印刷型文献及网络文献信息的收集、组织和管理。
1.2 馆藏资源组织管理和获取手段方面 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让读者借助计算机、网络就能对所需文献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和利用。因此,以各种分类法为依据而进行科学分类并建立各类目录体系的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馆藏资源组织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图书了,已逐步扩大到馆藏书目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及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上了。在获取方式上,传统图书馆在馆藏文献的获取上主要包括购买、交换或接受捐赠等方式,图书馆对所藏文献拥有永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新信息环境下愈来愈多的图书馆,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上装载数据库,对这些文献的采访日益增加。但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不具备对该信息的所有权,而只是信息资源网络的使用权,获取方式主要有购入、联机使用、租用、交换和免费使用等。
1.3 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方面 图书馆通过订购、捐赠、交换等手段获取的馆藏文献,按照传统的方式,会以一个科学的图书分类法为依据,通过分类、编目、加工等流程投入流通使用,读者以手工检索的方式获取文献信息,其服务手段是利用卡片式、书本式和目录、索引及文摘等检索工具。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读者信息意识的日益增强,图书馆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藏书或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現代商用数据库和网上资源来扩大和补充自己的“藏书”,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加工,多方位、多手段地为读者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文献信息,使服务方式更加灵便多样。
2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一些思考
2.1 注重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人力资源如同馆藏的古籍善本一样,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财富。21世纪是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社会,图书馆正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为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图书馆员面对的是文化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具体化的学习群体。因此,图书馆的各级领导要在职工中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等学习理念,营造人人学习、不断学习的氛围,通过自学、进修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认知能力、开阔思路、扩大视野,使每个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面对信息环境,图书馆员要重新定位,他们应承担以下几个重要角色:作为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参与者,作为网络化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作为用户的培训者,作为信息观念的宣传者,使自己成为新时期条件下的馆藏文献信息的导航员。因此,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不仅要加强他们的科技知识的学习,还要挖掘他们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潜能,增强信息意识,以适应现代文献信息服务的要求。
2.2 加强基础藏书建设,提高藏书质量,优化馆藏,使图书馆得以良性发展
伴随着出版信息业的迅速发展,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文献资源,对图书馆来说,如果不确立健全的藏书制度和合理布局,一味只追求数量,不讲质量,重藏轻用,不注重新书的补充以及复本比例,就容易造成拒借率高,馆藏结构失衡,馆藏体系的价值取向偏离预定的目标等后果。剔除旧书,补充新书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藏书体系和新陈代谢过程。因此,对于那些陈旧过时及利用率低的图书、复本过多的图书、残损严重而毫无保存价值的图书,要根据读者、专家反馈的意见,定期进行剔旧,提高馆藏质量的时效性与新颖性,使馆藏得以优化;同时,使图书馆的馆舍得以充分合理利用,使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3 确立合理的采访方针,使馆藏建设更符合现代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由于目前多数电子出版物是在印刷型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二次文献居多,其作用价值还是有限的,加之人们长期以来阅读纸质文献,形成了随意圈点的习惯,而数字化文献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一习惯,其阅读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今后的馆藏建设中,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有其必然性,但也不可能随意取代纸质文献。图书馆要尽快建立新的信息采集模式,调整采访经费,在把电子出版物当作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时,也要统筹规划,注意协调与印刷型文献的关系,合理分配采集比例,避免重复和浪费,使馆藏建设更符合现代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其次,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中,除利用书目、外购、交换和接受捐赠等传统的采集方法外,还需拓宽采集渠道,采访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传递采访要求和各种数据,尽快采集第一手信息,提高采访效率;广泛采纳读者的建议,发挥读者群集体采访的功效。
2.4 在突出特色、确保重点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
在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图书馆薏欲采集、收藏所有的信息资源,是根本不可能的。各类型图书馆只能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确定馆藏重点,制定出各学科文献入藏的目标及比例;加之各个图书馆所属省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济、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它们不仅要尽可能全面地收藏学科性、系统性的文献信息,还要有义务和责任系统地收藏反映本地区历史和科技发展的具有特色的藏书资源,以独特的馆藏吸引更多的读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图书馆之间朝着一体化信息体系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所以,在确保重点,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加强馆际间的协作、互通有无,建立文献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各自有限的文献收藏与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建、共享,创建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是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谋求发展的必要策略之一。
美国图书馆情报专家彭尼蔓(W·D·Penniman)认为,未来的图书馆必须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必须强调文献的传递而不是贮存,人们将根据它们提供的服务而非它们控制的财产来评价它们。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文献的获取、使用已经比文献的所有权更为重要,传统图书馆应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藏书发展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的收藏,即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分为实物藏书和虚拟藏书(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两部分,精心研制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实行全面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定出新信息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冉鸿.信息时代图书馆藏书政策新探.图书与情报.2000.2.
[2]崔淑艳,马红月.新信息环境下研究所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思考.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0.
[3]陈筠.浅谈信息环境下的馆藏发展策略.科教导刊.2009.19.
[4]李金玲.新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图书馆工作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