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厂实习让学生身处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在实践中提高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完成工厂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厂实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厂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厂实习模式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厂实习 模式
工厂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身处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给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锻炼机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工厂的氛围和工厂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提高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这是目前工厂实习所期望的理想效果。但由于完成工厂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厂实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厂实习模式进一步探讨。
一、目前工厂实习中面临的问题
(一)工厂实习支持系统要素的短缺
学校层面[1]。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也没有建立学校层面的校企互动的管理机构,缺乏“双师结构”管理队伍,专业层面上双师队伍也不够健全。企业和政府层面。由于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企业接收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不能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
(二)工厂实习时间安排
即使解决了工厂实习单位,实习的时段、时间的长短、对工厂实习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1.时间太短。如一周,企业无法安排具体的实质性的实习工作,只能是走马观花参观。实际运作中往往是采用“参观”、“介绍”和“了解”等形式,企业费时费力,而学生犹如雾里看花。两周的时间经过尝试也不合适,参观时间太长,工厂实习又太短,四周也有问题。因为高职学生下企业是学习和提高技能,重点强调的是技能训练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会操作,简单的技能训练可能四周还勉强,对于综合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训练,四周的工厂实习充其量只能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而已。要较熟练掌握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出于这样的情况,企业只能安排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任务给学生实习。
2.工厂实习时间的安排不灵活[2]。学校长期的传统管理,实习时间一般是固定的,但企业不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生产。因此,往往出现学校的实习时间,企业是淡季。企业生产紧张时,学校又没有安排实习,造成学校实习和企业生产不同步。另外,能一次容纳一个班的同学进行实习的企业并不多。很难找到多家企业同是生产旺季来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生产周期不一致。也导致安排学生实习出现困难。
3.专业技能和企业需求的衔接。学生学习要符合学习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从生手到熟手。而往往高职学生到企业不是单一的或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直接面对的是复杂、综合的应用。由于学生是实习,而不是企业的真正“职工”,企业不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另外,企业生产的是正规产品,而往往学生实习时所完成的产品无法达到正规产品的要求。
二、工厂实习的模式
1.抓住靳机遇,精心遴选和培育校外实习基地
虽然新形势下,市场经济条件给寻找生产实习单位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机会,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把握与利用,应构建一种使企业、高校及学生三方通过生产实习都能受益的新的教学模式及相互关系。所以,并非企业完全不愿意接受生产实习的学生,关键是如何找准双方的接合点,使校企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在遴选校外基地时,首先应重视选择理想合作的企业法人,选择优秀的企业家是保证实习基地能较稳定地健康发展的基础。经过遴选的校外实习基地应派社交能力强的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同时加强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高校可和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给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同时,企业可选派优秀的技术人才给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2.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探索多种实习模式
(1)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实习模式。鉴于校外实习困难较多,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动手机会。而生产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生产单位在这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变化不大,很难保证学生能学习和了解到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有必要采取校外、校内相结合的办法,以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讲解为辅,而以校内的工程实训为主。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近两年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尝试了通过校外参观、学习为辅,校内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培训为主的实习方式,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对比全部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98%的学生拿到了不同等级的技能證书。
(2)以学生为主导的实习模式。目前普遍采取的实习模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中心,一般由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单位,实习的过程是先组织学习参观,邀请工厂技术人员作报告,随后跟班劳动,讲解实习中的有关问题,最后学生交实习报告,评定成绩。整个实习过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这两年尝试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鼓励学生按照生产实习的要求,结合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及就业方向,由学生或教师协助选择合适的生产实习单位,对于难以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则由教师联系实习单位,集中进行实习;对于自己选择实习单位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生产实习内容,独立完成实习任务,最后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鉴定,回校后组织一次实习答辩会,由负责教师根据实习单位鉴定学生实习报告及学生的答辩情况来评定实习成绩。这种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程序,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恒明.工科院校实习教学模式新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0,(6):78~80.
[2]张忠林.生产实习教学中需把握的几个环节[J].科教文汇,2008,(6):52.
作者简介:赵凤修(1963- ),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装备故障诊断,装备系统仿真等方面研究。
但由于完成工厂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厂实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厂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厂实习模式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厂实习 模式
工厂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身处职业工作的真实环境,给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锻炼机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工厂的氛围和工厂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提高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这是目前工厂实习所期望的理想效果。但由于完成工厂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厂实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厂实习模式进一步探讨。
一、目前工厂实习中面临的问题
(一)工厂实习支持系统要素的短缺
学校层面[1]。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也没有建立学校层面的校企互动的管理机构,缺乏“双师结构”管理队伍,专业层面上双师队伍也不够健全。企业和政府层面。由于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企业接收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不能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
(二)工厂实习时间安排
即使解决了工厂实习单位,实习的时段、时间的长短、对工厂实习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1.时间太短。如一周,企业无法安排具体的实质性的实习工作,只能是走马观花参观。实际运作中往往是采用“参观”、“介绍”和“了解”等形式,企业费时费力,而学生犹如雾里看花。两周的时间经过尝试也不合适,参观时间太长,工厂实习又太短,四周也有问题。因为高职学生下企业是学习和提高技能,重点强调的是技能训练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会操作,简单的技能训练可能四周还勉强,对于综合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训练,四周的工厂实习充其量只能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操作而已。要较熟练掌握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出于这样的情况,企业只能安排技术含量相对低的任务给学生实习。
2.工厂实习时间的安排不灵活[2]。学校长期的传统管理,实习时间一般是固定的,但企业不会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生产。因此,往往出现学校的实习时间,企业是淡季。企业生产紧张时,学校又没有安排实习,造成学校实习和企业生产不同步。另外,能一次容纳一个班的同学进行实习的企业并不多。很难找到多家企业同是生产旺季来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生产周期不一致。也导致安排学生实习出现困难。
3.专业技能和企业需求的衔接。学生学习要符合学习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从生手到熟手。而往往高职学生到企业不是单一的或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而直接面对的是复杂、综合的应用。由于学生是实习,而不是企业的真正“职工”,企业不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另外,企业生产的是正规产品,而往往学生实习时所完成的产品无法达到正规产品的要求。
二、工厂实习的模式
1.抓住靳机遇,精心遴选和培育校外实习基地
虽然新形势下,市场经济条件给寻找生产实习单位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机会,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把握与利用,应构建一种使企业、高校及学生三方通过生产实习都能受益的新的教学模式及相互关系。所以,并非企业完全不愿意接受生产实习的学生,关键是如何找准双方的接合点,使校企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在遴选校外基地时,首先应重视选择理想合作的企业法人,选择优秀的企业家是保证实习基地能较稳定地健康发展的基础。经过遴选的校外实习基地应派社交能力强的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同时加强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高校可和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给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同时,企业可选派优秀的技术人才给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2.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探索多种实习模式
(1)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实习模式。鉴于校外实习困难较多,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动手机会。而生产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生产单位在这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变化不大,很难保证学生能学习和了解到生产的全过程。因此,有必要采取校外、校内相结合的办法,以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讲解为辅,而以校内的工程实训为主。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近两年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尝试了通过校外参观、学习为辅,校内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培训为主的实习方式,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对比全部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98%的学生拿到了不同等级的技能證书。
(2)以学生为主导的实习模式。目前普遍采取的实习模式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中心,一般由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单位,实习的过程是先组织学习参观,邀请工厂技术人员作报告,随后跟班劳动,讲解实习中的有关问题,最后学生交实习报告,评定成绩。整个实习过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这两年尝试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鼓励学生按照生产实习的要求,结合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及就业方向,由学生或教师协助选择合适的生产实习单位,对于难以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则由教师联系实习单位,集中进行实习;对于自己选择实习单位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生产实习内容,独立完成实习任务,最后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鉴定,回校后组织一次实习答辩会,由负责教师根据实习单位鉴定学生实习报告及学生的答辩情况来评定实习成绩。这种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程序,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恒明.工科院校实习教学模式新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0,(6):78~80.
[2]张忠林.生产实习教学中需把握的几个环节[J].科教文汇,2008,(6):52.
作者简介:赵凤修(1963- ),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装备故障诊断,装备系统仿真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