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针对工科专业展开,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认证有利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高校教务工作是教学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要求教务工作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善。本文在总结作者多年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教务管理创新模式。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教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42-03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它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属于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按照认证的标准及要求深刻思考并改革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持续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进行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申请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正积极等待专家的考察和评定。随着各专业认证的推进,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传统教务管理的基础上,我院逐渐探索出一条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创新管理模式,对学院参与工程教育认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一、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工程教育认证
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详细的检查,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务工作方式往往难以胜任,并承受巨大压力,在很多方面通常不能满足认证要求。究其根源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院内部联系松散。通过研究传统教务资料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院内部虽然其课程设置总体可以遵循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显松散。学院内各专业之间、认证专业各门课程设置之间均显得联系不足,缺乏关联、因果和相互影响的联系规则。
第二,院系之间交流不足。传统的教务工作开展以院系为单位,在校教务机构汇总,而在院系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叉联系。这样不利于工程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教育需求,对于理工、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仍显过粗,且缺乏必要的交叉交流、反馈与调整渠道。
第三,教务工作不符合专业认证规范。专业认证要求日常教学及考务工作必须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进行,而实际的传统教务工作达不到这种要求。
第四,没有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深入挖掘教务数据所蕴含的教务管理流程、教务管理各环节以及教务大数据的内在规律,未能为进一步提升认证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务工作
(一)坚持“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专业认证的教务管理工作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路,从强调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少出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彻底贯彻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这就要求高校教务工作者除了圆满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以外,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专业养成、职业素养等成果导向指标有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务管理工作从以教师和课程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克服跨学科、跨专业对教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目标将繁杂的教务工作高度概括,抽象出符合华盛顿协议所定义的教育体系的教务管理模型,依据这一模型制定出科学的教务管理新模式,为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持续改进服务。从各基层学院层面来说,承担着所属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掌握着第一手教学及管理资料,是贯彻OBE理念和依据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开展人才培养的执行单位。为配合各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进行教学科研,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也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分析国家和地方教育需求、学校定位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出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建立课程体系、提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最终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全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全部数据信息化处理、科学化服务。
(二)教学资料归档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认证专家会调阅大量教学管理相关资料,尤其是现场考察阶段,档案调阅会更集中、更密集、更多样,通过对大量教学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来了解和评估课程达成情况及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教學管理中涉及需要存档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考试试卷、实验报告、专业设计、实习报告、实习证明、课程设计、课堂作业等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存档在传统教务管理中相对松散,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存档调阅规范。为了提高资料存档的科学性,提高资料查找调阅的速度,必须采用必要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辅助资料的存档和调阅,这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散化的局面,连通学校和学院各部门的教管档案信息孤岛,使之成为统一有序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此,本文提出了融合智慧校园的智能教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该系统利用智慧校园中心服务器融合已有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关联系统,包括平安校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
该系统最大的特征是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和信息分析的智能化。为保证教务归档信息的一致性,包括教务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统一放置到智慧校园大系统中的中心服务器上,可供给其他子系统使用。信息源的唯一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务信息一致性的问题,且便于输入、查询、共享。为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原有的各子系统终端信息实时写入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包括教务管理部门输入终端、教师输入终端、学生输入终端,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输入终端。在原有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该系统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教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在教学评价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在2.3节详细描述)。除得到传统统计资料外,还可根据机器学习结果,从全局和学生个人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评价和预测结果可用来指导教务管理部门和基层学院,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教学科研成绩,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三)教学管理的任务化和信息化
教学管理在保障教学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包括专业计划、课程实施、学生日常管理、成绩管理、效果评估、毕业达成及反馈等等众多环节,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海量的“教务大数据”。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事无巨细,工作内容繁杂无序,很多简单的工作需要反复通知、确认、回访、协调和沟通,在上传下达等工作中需要过多的精力,使管理者疲于应对。这些现象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必须得到彻底改变,途径就是教学管理的任务化和信息化。
将教学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设计成工作任务,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各种管理系统及办公APP软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线上任务发布、结果收集、上下传达等,可以实现任务和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导出存储。因此,无论是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还是为工程教育认证做准备,都应该切实利用任务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为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运用教务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升教学质量,应加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教学评价环节的数据分析工作。现有的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微观机制触及较少、轻实践教学而且缺乏信息反馈途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郭玲玲等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运用云教学方式将教学结果提供给相关人员使用;在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基于OBE理念以“制造综合”实践课程为例采用尺规法进行评价;吴雨芯等则将过程评价、总结评价、企业评价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上述文献在促进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果能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教学成果数据进行分析、分类、评估和预测,将会更加提升教学评价的本身质量。因此,本文认为在教学评价环节的教务管理工作应该加入教学结果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对教学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例如,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决策树算法,对采集的过程性评价数据实时进行分析,预测学生总结性评价成绩从而事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估,发现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培养目标时提早进行干预;对期末采集的总结性评价数据可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去除噪声数据,并对教学结果进行分类分析、探寻教学微观机制的优质和不足,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和教学部门,促进各部门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总体来说,在该系统架构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成熟算法和技术,对采集汇总所得到的历年教学大数据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各教学目标点完成情况、影响毕业目标达成度因素、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及薄弱之处等内容,为提升教学质量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多项举措服务教风学风建设
良好学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优良学风重要内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师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和保障,采取多种管理举措,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养成。
过程性考核数据是学生学风的风向标。在教学智能数据分析系统中应该设置学风指标,通过过程性考核数据,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完成度、阶段性测验、期中考核等等,随时分析出当前学风指标情况,教务管理人员根据指标情况及时与教学和相关管理人员沟通、反馈,从而促进健康学风的养成。
(五)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架构,学院内通常实行“院——专业”管理模式。教学科研办公室承担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内容,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事无巨细。尤其是正常教学运行、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等,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与负责机构,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正常运行。所有的工作内容、负责机构都必须明确内容、责任到人。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让专业建设形成健康的正向循环态势。
在学院层面,除设置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外,可以在主要专业(系)设置专职专业教学秘书与院教科办对接,其职责是负责所在专业的具体教学科研繁杂事项,实现专业(系)与教学科研办公室教务工作的无缝链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教学管理中产生的“教务大数据”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辅助处理,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变成无用的垃圾信息。笔者通过本文介绍我院在迎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所做的探索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对学校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永军,宋莹,张丽萍,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10-311.
[2]张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135-136.
[3]陈营营,毛瑞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务管理[J].科技视界,2020(25):166-167.
[4]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5]石婕,潘雨星,王琳丽,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教务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79-82.
[6]张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65.
[7]石雯.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务工作开展与变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59.
[8]蘇慧,王登峰,刘和,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本科教学规范化管理研究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06.
[9]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教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10-0042-03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它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属于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的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按照认证的标准及要求深刻思考并改革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持续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进行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申请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正积极等待专家的考察和评定。随着各专业认证的推进,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传统教务管理的基础上,我院逐渐探索出一条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创新管理模式,对学院参与工程教育认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一、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工程教育认证
面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详细的检查,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务工作方式往往难以胜任,并承受巨大压力,在很多方面通常不能满足认证要求。究其根源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院内部联系松散。通过研究传统教务资料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院内部虽然其课程设置总体可以遵循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显松散。学院内各专业之间、认证专业各门课程设置之间均显得联系不足,缺乏关联、因果和相互影响的联系规则。
第二,院系之间交流不足。传统的教务工作开展以院系为单位,在校教务机构汇总,而在院系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叉联系。这样不利于工程专业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教育需求,对于理工、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仍显过粗,且缺乏必要的交叉交流、反馈与调整渠道。
第三,教务工作不符合专业认证规范。专业认证要求日常教学及考务工作必须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进行,而实际的传统教务工作达不到这种要求。
第四,没有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深入挖掘教务数据所蕴含的教务管理流程、教务管理各环节以及教务大数据的内在规律,未能为进一步提升认证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务工作
(一)坚持“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专业认证的教务管理工作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路,从强调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少出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彻底贯彻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这就要求高校教务工作者除了圆满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以外,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专业养成、职业素养等成果导向指标有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务管理工作从以教师和课程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克服跨学科、跨专业对教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目标将繁杂的教务工作高度概括,抽象出符合华盛顿协议所定义的教育体系的教务管理模型,依据这一模型制定出科学的教务管理新模式,为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持续改进服务。从各基层学院层面来说,承担着所属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掌握着第一手教学及管理资料,是贯彻OBE理念和依据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开展人才培养的执行单位。为配合各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进行教学科研,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也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分析国家和地方教育需求、学校定位及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出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建立课程体系、提出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最终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全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全部数据信息化处理、科学化服务。
(二)教学资料归档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认证专家会调阅大量教学管理相关资料,尤其是现场考察阶段,档案调阅会更集中、更密集、更多样,通过对大量教学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来了解和评估课程达成情况及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教學管理中涉及需要存档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考试试卷、实验报告、专业设计、实习报告、实习证明、课程设计、课堂作业等等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存档在传统教务管理中相对松散,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存档调阅规范。为了提高资料存档的科学性,提高资料查找调阅的速度,必须采用必要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辅助资料的存档和调阅,这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散化的局面,连通学校和学院各部门的教管档案信息孤岛,使之成为统一有序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此,本文提出了融合智慧校园的智能教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该系统利用智慧校园中心服务器融合已有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关联系统,包括平安校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
该系统最大的特征是信息的一致性、实时性和信息分析的智能化。为保证教务归档信息的一致性,包括教务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统一放置到智慧校园大系统中的中心服务器上,可供给其他子系统使用。信息源的唯一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务信息一致性的问题,且便于输入、查询、共享。为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原有的各子系统终端信息实时写入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包括教务管理部门输入终端、教师输入终端、学生输入终端,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输入终端。在原有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该系统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教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在教学评价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在2.3节详细描述)。除得到传统统计资料外,还可根据机器学习结果,从全局和学生个人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评价和预测结果可用来指导教务管理部门和基层学院,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教学科研成绩,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三)教学管理的任务化和信息化
教学管理在保障教学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包括专业计划、课程实施、学生日常管理、成绩管理、效果评估、毕业达成及反馈等等众多环节,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海量的“教务大数据”。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事无巨细,工作内容繁杂无序,很多简单的工作需要反复通知、确认、回访、协调和沟通,在上传下达等工作中需要过多的精力,使管理者疲于应对。这些现象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必须得到彻底改变,途径就是教学管理的任务化和信息化。
将教学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设计成工作任务,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各种管理系统及办公APP软件),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线上任务发布、结果收集、上下传达等,可以实现任务和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导出存储。因此,无论是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还是为工程教育认证做准备,都应该切实利用任务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为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运用教务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升教学质量,应加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教学评价环节的数据分析工作。现有的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微观机制触及较少、轻实践教学而且缺乏信息反馈途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郭玲玲等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运用云教学方式将教学结果提供给相关人员使用;在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基于OBE理念以“制造综合”实践课程为例采用尺规法进行评价;吴雨芯等则将过程评价、总结评价、企业评价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上述文献在促进工程教育认证导向下的教学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果能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教学成果数据进行分析、分类、评估和预测,将会更加提升教学评价的本身质量。因此,本文认为在教学评价环节的教务管理工作应该加入教学结果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对教学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例如,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决策树算法,对采集的过程性评价数据实时进行分析,预测学生总结性评价成绩从而事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预估,发现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培养目标时提早进行干预;对期末采集的总结性评价数据可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去除噪声数据,并对教学结果进行分类分析、探寻教学微观机制的优质和不足,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和教学部门,促进各部门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总体来说,在该系统架构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成熟算法和技术,对采集汇总所得到的历年教学大数据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各教学目标点完成情况、影响毕业目标达成度因素、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及薄弱之处等内容,为提升教学质量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多项举措服务教风学风建设
良好学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优良学风重要内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师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和保障,采取多种管理举措,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养成。
过程性考核数据是学生学风的风向标。在教学智能数据分析系统中应该设置学风指标,通过过程性考核数据,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完成度、阶段性测验、期中考核等等,随时分析出当前学风指标情况,教务管理人员根据指标情况及时与教学和相关管理人员沟通、反馈,从而促进健康学风的养成。
(五)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架构,学院内通常实行“院——专业”管理模式。教学科研办公室承担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内容,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事无巨细。尤其是正常教学运行、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等,必须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与负责机构,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正常运行。所有的工作内容、负责机构都必须明确内容、责任到人。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让专业建设形成健康的正向循环态势。
在学院层面,除设置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外,可以在主要专业(系)设置专职专业教学秘书与院教科办对接,其职责是负责所在专业的具体教学科研繁杂事项,实现专业(系)与教学科研办公室教务工作的无缝链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教学管理中产生的“教务大数据”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辅助处理,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变成无用的垃圾信息。笔者通过本文介绍我院在迎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所做的探索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对学校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永军,宋莹,张丽萍,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10-311.
[2]张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135-136.
[3]陈营营,毛瑞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务管理[J].科技视界,2020(25):166-167.
[4]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5]石婕,潘雨星,王琳丽,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教务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79-82.
[6]张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65.
[7]石雯.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务工作开展与变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59.
[8]蘇慧,王登峰,刘和,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本科教学规范化管理研究与实践——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06.
[9]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