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质培养对大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及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为切入点,在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就业能力方面进行了探讨,剖析出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常被忽视的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以求探寻出更加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艺术素质;心理素质;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毕业即失业”的笑谈已真实地成为毕业生的噩梦。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然而庞大数字的另一面却是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的下降,2013年招聘岗位数较2012年同比降幅为15% ,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8% ,低于2012年同期8% 。就业率低下成为现阶段高校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成为棘手的民生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率低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欠缺
  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短期不均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其原因众多,既有经济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既有供需矛盾,也有长期应试教育的原因......而从大学生自身情况看,最核心的问题则是就业能力的欠缺。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排序如下:就业心态不端正,综合素质水平低,缺乏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缺乏实践,专业技术不扎实等。因此,大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核心要诀。
  2.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就业能力是一种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以及强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及高尚的情操的提高,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人才;简言之,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唯有利用不同的素质教育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3.素质教育发展的缓慢及不平衡
  从中世纪起,西方和中国教育体制结构却出现了多元化和一元化的极端区分,在课程内容、思想价值等方面,中西方都存在巨大差异。发展至今,素质教育得到西方的共识,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国外教育体制中的常规项目,贯穿一个人的成长甚至一生。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严重缺失,近年虽有所改善,但大学生仍无法真正实现理论与现实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缓慢,且呈现出“重科技轻文艺”的现象,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被视为“副科”,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在教育中至今仍被忽视,很多高校甚至连最基本的艺术选修课都没有,导致艺术素质教育的功能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大学生在养成就业能力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给养。
  二、 艺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就业能力的作用分析
  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它可以促进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康、个性的自由发展及德智体各“育”的实现,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1.培养内外兼修的道德修养与气质
  较高的道德修养是现今社会“人才观”的重点。人才,首先是品质高尚、人格完善的有德之人。艺术素质教育具有道德价值,艺术作品和形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和进步的思想,有益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人格;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欣赏与熏陶,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生活情感,使在群体中的形象更加丰满,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气质,使内在和外表相统一,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艺术素质教育具有认识价值,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创作及艺术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全面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更可以正确、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艺术素质教育,还可以引导大学生从欣赏艺术作品的美发展到感受身边的美,达到艺术与生活的共鸣,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
  3.提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艺术具有抽象性,这个特性使其具有无限的魅力,为大学生在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等方面提供了比其他学科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通过艺术欣赏与实践活动可以开发大学生感知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调动大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其把对艺术的理解力转化成追求真理、探索真知的动力和源源不竭的科学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综合型人才。
  4.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发展
  在我国的教育中,缺少有意识的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导致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强大压力时,普遍出现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挫折承受能力差、不适应社会等心理问题,这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而艺术素质教育则恰恰具有心理调节的功能。首先,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情感调节和心理抚慰的能力。疲劳、烦躁时,欣赏一首舒缓的乐曲、参加释放压力的艺术活动,可以使躁动的心宁静下来;遇到困难、挫折时放声高歌,能够起到调节心理情感的作用;其次,在艺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定会有遭受挫折的经历,大学生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总结、反思,增强抗挫折的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最后,通过在艺术学习和实践,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艺术欣赏和实践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的对自身技能的自信心,利于战胜挫折困难。
  5.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就业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今形势下大学生严重缺乏的一种能力,这是在繁杂的知识学习中鲜少能够获取的能力,而高校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艺术素质教育,即能弥补这一盲区。高校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艺术类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不同院系、专业学生共同参与,为大学生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熟知懂得人际的关系,为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6.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先决条件,要想解放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下严重压抑的大学生个性,艺术素质教育则是必须之物。艺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自主性原则不仅保证了大学生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使大学生的个性在艺术素质教育过程当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张扬,利于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独特性在应聘中更加备受关注,高校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艺术活动的功能,如歌唱比赛、绘画大赛、设计大赛等,才能激励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展现个人魅力,形成独一无二的独特性,才能为大学生的就业积累资本。
  参考文献:
  [1] 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其他文献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走班制”教学,顾名思议,就是采用“走班”这种形式,使学生“移动”到自己  所选择的课程授课的教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本研究通过对走班制的特点、基本形式以及学习组织方式的深入探讨,特别是针对走班制实施过程问题管理对策的研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希望能为走班制教学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通过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理论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当前走班制教学研
期刊
【摘要】:江苏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情感表达的方式,由于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影响,大众对江苏民歌的了解与关注度不断下降。对此,本论文针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江苏民歌”分布情况与认知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分布情况,提出江苏民歌发展与传承的建议,促进江苏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歌曲;江苏民歌;教材分析;传承;发展  0.前言  教材是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一期全国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研修班(第二、三级)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后的体会和思考,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科研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raining fo
期刊
【摘要】:中职类院校办学的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中职的学生年龄普片在16-20周岁之间,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利用互联网+微信创意设计技术,并运用在计算机美术类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微信;计算机美术类; Photoshop;中职  近年来,“互联网+”微信创意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在职业教育中尝试将“互联
期刊
【摘要】:培养新时期新型高素质军事装备应用型人才,要根据岗位和任职的需求,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课程改革着手,进一步突出军事装备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培养的指向性,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装备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军事装备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对策     一、军事装备人才任职教育培养现状  多年来,我军军事装备人才任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一直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但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到来,部
期刊
【摘要】:高校要真正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其关键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本研究从“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出发,探讨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针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要求,除一般高校教师应具有的标准外,它要求专业教师不但精于专业知
期刊
【摘要】: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更大程度上是一门直击心灵的艺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批评是对学生一种侧面的评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尤其在当今教育大环境中,学生的耐挫力居下不高,对学生的批评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能不讲究批评的方式。本文试图从多维角度,探讨批评艺术的巧妙应用。  【关键词】:批评;学生;方式;评价  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年轻生命。世
期刊
【摘要】:中小学学生藏汉双语教学,其任务主要在于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讲授和学习各门学科,主要是针对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藏汉双语应用技能和交际技能,特别是通过语法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把握藏汉双语的内在规律。将藏汉双语教学与中小学学生的母语及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藏汉双语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儿童文学作品,而由于我国适应教育阶段的特点,小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6-12岁儿童,所以他们在上课学习语文教材时相当于就是在学习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由成年人编著为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主要目的是通过丰富紧凑的内容以及活泼的风格,让儿童从中领悟作品背后的深刻意义,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相对的由于儿童文学和语文教材密不可分,对语文教师授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期刊
【摘要】: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开展和谐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和谐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起源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和谐教育效果的具体建议,希望推动我国青少年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理念;小学;文化基础  前言:  和谐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完美和完善的教育方式,促进师生关系的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