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挂牌以来,“自贸区”一词逐渐变得广为人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自贸区建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自贸区”又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四川、重庆等地的代表团竞相提出自贸区申请方案,13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还联名提案成都建内陆自贸区,引发了“自贸区热”现象。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若干新的(自贸区)试点”,更是点燃了各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情。
自贸区缘何成为各省市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成都申报有何优势,胜算几何?
意义:建立自贸区是重大发展机遇
设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一种开放措施,也是一种改革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产业转移趋势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然而,作为内陆地区,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成都同样面临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如何破题?答案呼之欲出:建立自贸区。
“自贸区是新一轮新形势下,新的改革开放标志性的东西。”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指出,建立自贸区是一场革命,更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成都设立自贸区将有利于推动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中国西部城市与中东欧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与过去传统的开发区推进建设模式不同,自贸区带给一个区域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制度创新,是抢先争取国家改革红利的难得机遇。”成都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周立志表示,自贸区带来的将是政府职能的大转变。
譬如,建立自贸区的一个关键是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是在对外投资领域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即政府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清单之外的领域都可自由进入,“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市场准入管理方式的改革,也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更大空间。“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面临重构的大背景下,成都的发展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周立志说。
今年3月,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做客人民网时也明确表示,希望成都能够成为首个内陆自贸区,希望借此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促进全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解析:五张“王牌”凸显成都优势
成都的吸引和辐射能力很大,不仅是对于西部、全国如此,放在全球来说都有磁石作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
“成都搞内陆自贸区,有条件有优势。”在谢开华看来,成都经济腹地广阔,综合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带动力越来越显著,是一个有力支撑的腹地。他还透露, 四川“全力支持成都申报内陆自贸区”。
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唐利民则指出,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都都处在重要的节点甚至是起点上,这是其未来发展的优势。
在今年“两会”上,13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合提案《关于建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认为,成都具有建设内陆自贸区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载体优势——2013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综合竞争力在中西部排名第一;2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数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成都是向西向南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第五大铁路枢纽……
事实上,早在上海获批成立中国首家自贸区之后,成都高新区就将申报自贸区的建议相继提交到成都市和四川省的相关部门。2013年12月初,四川就向中央递交了成都建自贸区的申请。
成都申报自贸区的底气,来自于其通过不断创新,在产业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作为成都市高新区申报自贸区报告的执笔者,成都市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缪晓波亮出了五张“王牌”。
第一张牌是东盟牌。高新区拥有四川代表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是西部地区国际开放与合作的典范。
第二张牌是欧洲牌。成都直飞欧洲航线将达4条;成都至欧洲的“蓉欧快铁”是中国西部通往欧洲速度最快的陆上铁路货运大通道;高新区中欧国际商务平台是欧盟在中国布局的唯一商务平台。
第三张牌是航空牌。成都具备欧亚大陆航空枢纽点的独特地理优势,在自贸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下,以航空港为主体和特色的国际贸易新模式将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典范。
第四张牌是科技牌。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中心,科技实力雄厚,可为传统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向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技术和智力支持。
第五张牌是金融牌。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金融和商贸中心,是中西部城市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城市,而高新区是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据了解,成都在向商务部咨询申报程序时,商务部就予以回复:“成都希望很大。”这无疑为成都申报再添一把火。
“自贸区不是政策的洼地,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条件,用好自己的特色。”谢开华表示看好成都的同时,也指出成都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优势,才能在自贸区申报热潮中脱颖而出。
展望:打造中西部自贸区样板
自贸区设立后,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成都、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业务有好处,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示范效应明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
正如谢开华所说,成都打造自贸区,必须要把握自己的特色。据了解,未来成都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放在“科技型贸易区”, 走区别于上海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差异化战略之路,力争打造中西部自贸区的样板。
不过,由于上海获批自贸区至今仅半年多时间,许多东西还在探索,短期内国家不可能全面铺开自贸区。省商务厅办公室副主任蒋志虎表示,目前国务院还没有正式启动自贸区下一步工作。而对成都自贸区的具体申报方案,暂时不便透露。
对此,周立志认为,要建设自贸区,成都必须先做好自身发展工作,“高新综合保税区,航空、铁路枢纽等重点主体板块,都是国际化和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比如,综合保税区有出口加工、贸易、物流等6大功能,现在高新综合保税区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他功能还有待发展和加强;航空方面,双流机场也要继续加大增开国际客货航线的力度,不但要做国内枢纽机场,还要建设成国际化区域枢纽机场,同时进一步提升货运规模,推动成都成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他还透露,目前成都正在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
尽管成都能否成为首个内陆自贸区尚属未知,但建立自贸区的前景却可预期。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人士指出,建立自贸区的影响重在中长期,将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首先是突破现有外贸和外资条框,放宽关税、外汇使用、利率形成、投资管理等限制政策,促进跨国公司全球调拨和金融资本活跃,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其次,将有利于高新区、成都和四川适应经济全球化经济趋势,有效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成为建设改革开放模范区的发动机;最后,将促进高新区、成都和四川成为中西部地区的转口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商品展销和离岸金融的新中心,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合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责编:李静)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自贸区”又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四川、重庆等地的代表团竞相提出自贸区申请方案,13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还联名提案成都建内陆自贸区,引发了“自贸区热”现象。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若干新的(自贸区)试点”,更是点燃了各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情。
自贸区缘何成为各省市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成都申报有何优势,胜算几何?
意义:建立自贸区是重大发展机遇
设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既是一种开放措施,也是一种改革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产业转移趋势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然而,作为内陆地区,既不靠海也不沿边,成都同样面临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如何破题?答案呼之欲出:建立自贸区。
“自贸区是新一轮新形势下,新的改革开放标志性的东西。”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指出,建立自贸区是一场革命,更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成都设立自贸区将有利于推动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中国西部城市与中东欧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与过去传统的开发区推进建设模式不同,自贸区带给一个区域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制度创新,是抢先争取国家改革红利的难得机遇。”成都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周立志表示,自贸区带来的将是政府职能的大转变。
譬如,建立自贸区的一个关键是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是在对外投资领域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即政府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清单之外的领域都可自由进入,“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市场准入管理方式的改革,也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更大空间。“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面临重构的大背景下,成都的发展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周立志说。
今年3月,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做客人民网时也明确表示,希望成都能够成为首个内陆自贸区,希望借此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促进全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解析:五张“王牌”凸显成都优势
成都的吸引和辐射能力很大,不仅是对于西部、全国如此,放在全球来说都有磁石作用。——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
“成都搞内陆自贸区,有条件有优势。”在谢开华看来,成都经济腹地广阔,综合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带动力越来越显著,是一个有力支撑的腹地。他还透露, 四川“全力支持成都申报内陆自贸区”。
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唐利民则指出,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都都处在重要的节点甚至是起点上,这是其未来发展的优势。
在今年“两会”上,13名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合提案《关于建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认为,成都具有建设内陆自贸区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载体优势——2013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综合竞争力在中西部排名第一;2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数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成都是向西向南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第五大铁路枢纽……
事实上,早在上海获批成立中国首家自贸区之后,成都高新区就将申报自贸区的建议相继提交到成都市和四川省的相关部门。2013年12月初,四川就向中央递交了成都建自贸区的申请。
成都申报自贸区的底气,来自于其通过不断创新,在产业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作为成都市高新区申报自贸区报告的执笔者,成都市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缪晓波亮出了五张“王牌”。
第一张牌是东盟牌。高新区拥有四川代表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是西部地区国际开放与合作的典范。
第二张牌是欧洲牌。成都直飞欧洲航线将达4条;成都至欧洲的“蓉欧快铁”是中国西部通往欧洲速度最快的陆上铁路货运大通道;高新区中欧国际商务平台是欧盟在中国布局的唯一商务平台。
第三张牌是航空牌。成都具备欧亚大陆航空枢纽点的独特地理优势,在自贸区的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下,以航空港为主体和特色的国际贸易新模式将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典范。
第四张牌是科技牌。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中心,科技实力雄厚,可为传统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向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等方面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技术和智力支持。
第五张牌是金融牌。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金融和商贸中心,是中西部城市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城市,而高新区是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据了解,成都在向商务部咨询申报程序时,商务部就予以回复:“成都希望很大。”这无疑为成都申报再添一把火。
“自贸区不是政策的洼地,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条件,用好自己的特色。”谢开华表示看好成都的同时,也指出成都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优势,才能在自贸区申报热潮中脱颖而出。
展望:打造中西部自贸区样板
自贸区设立后,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成都、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业务有好处,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示范效应明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
正如谢开华所说,成都打造自贸区,必须要把握自己的特色。据了解,未来成都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放在“科技型贸易区”, 走区别于上海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差异化战略之路,力争打造中西部自贸区的样板。
不过,由于上海获批自贸区至今仅半年多时间,许多东西还在探索,短期内国家不可能全面铺开自贸区。省商务厅办公室副主任蒋志虎表示,目前国务院还没有正式启动自贸区下一步工作。而对成都自贸区的具体申报方案,暂时不便透露。
对此,周立志认为,要建设自贸区,成都必须先做好自身发展工作,“高新综合保税区,航空、铁路枢纽等重点主体板块,都是国际化和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比如,综合保税区有出口加工、贸易、物流等6大功能,现在高新综合保税区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其他功能还有待发展和加强;航空方面,双流机场也要继续加大增开国际客货航线的力度,不但要做国内枢纽机场,还要建设成国际化区域枢纽机场,同时进一步提升货运规模,推动成都成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他还透露,目前成都正在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
尽管成都能否成为首个内陆自贸区尚属未知,但建立自贸区的前景却可预期。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人士指出,建立自贸区的影响重在中长期,将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首先是突破现有外贸和外资条框,放宽关税、外汇使用、利率形成、投资管理等限制政策,促进跨国公司全球调拨和金融资本活跃,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其次,将有利于高新区、成都和四川适应经济全球化经济趋势,有效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成为建设改革开放模范区的发动机;最后,将促进高新区、成都和四川成为中西部地区的转口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商品展销和离岸金融的新中心,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开放合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