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面临着现在和未来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完成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柳斌在《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中就深刻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反对只抓尖子生而忽视中下等学生的应试教育。语文教育要把素质光辐射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多发掘,尽可能地使学生昂起头挺起胸地进入或走出课堂,充当起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通过与学生谈生活,谈思想,谈学习,谈未来,双方搭起友谊的桥梁,双方切近情感,互相信任,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和理想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用心去体会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言行,教育教学才得法,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大面积提高,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的全过程,设法让学生动眼看,动口读,动脑思,动笔写,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提出问题,叫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由学生回答、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或由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问题,提出疑难,然后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归纳,学生在学中充实发展,教师在教中锻炼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客体变为主体。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养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增,各种素质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师生肩上的担子就会减轻,教学收效会显著提高。
三、激发创造思维能力
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影响着人的思想素质,还制约着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及创造发展,因此及时发展学生个性,并挖掘其个性潜力,会使学生充分展现其特点,展现其天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做法与发展学生个性是背道而驰的,教师一个模式讲课,一个模式教育,压抑和扼制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成了无特长、无个性的平庸之人,是有害无益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拓展这块沃土,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源泉,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堂堂正正地把自己摆在人的位置上。运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得到美化,从而完善人格和人性。教学中教师应先热情鼓励,创设氛围,激发创造性想象,再大胆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丰富创造内容。
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沉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为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塑造美的心灵。教师只要走进课堂,就要进入角色,满怀激情,把真情源源不断地传给学生,教师“情动而辞发”,学生“披文而入情”与文学作品中崇高优美的情思产生强烈共鸣。通过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和人生志趣,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特别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精神兴趣,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教师可就他们的爱好布置作文,使之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明白作文原来是写自己所熟悉的事,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作文,进一步喜欢语文。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语文教材中的一系列思想和人物形象是塑造学生性格的主体内容,语文教师应注重用文章中人物性格,影响和指导学生对人、对己、对事的评判有正确的态度,并借助教材中的性格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如查字典做笔记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写作文写提纲的习惯,写日记心得体会的习惯,教师必须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引导学生。结合各种练习手段反复强调,反复督促,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养成一种甚至多种语文学习习惯,以适应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
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要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是过去。只有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能不断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新的历史时期不再需要“教书匠”型的教师,而是要有创新精神的教研型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方针,学习科学技术,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深深地体会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这句话,走出一条教师是引路人,教材只是例子,学生是主体的路子。时代在呼唤,学生在渴望,教师必须修炼“内功”,在“转型”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总之,语文教学的现状有待我们去改变,现代化和未来社会向我们提出新的语文课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我们的千秋大业,是关系到未来民族素质的艰巨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锦屏初级中学)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柳斌在《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中就深刻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反对只抓尖子生而忽视中下等学生的应试教育。语文教育要把素质光辐射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多发掘,尽可能地使学生昂起头挺起胸地进入或走出课堂,充当起自己所承担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通过与学生谈生活,谈思想,谈学习,谈未来,双方搭起友谊的桥梁,双方切近情感,互相信任,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和理想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用心去体会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言行,教育教学才得法,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大面积提高,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的全过程,设法让学生动眼看,动口读,动脑思,动笔写,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提出问题,叫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由学生回答、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或由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问题,提出疑难,然后教师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归纳,学生在学中充实发展,教师在教中锻炼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客体变为主体。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养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增,各种素质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师生肩上的担子就会减轻,教学收效会显著提高。
三、激发创造思维能力
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影响着人的思想素质,还制约着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及创造发展,因此及时发展学生个性,并挖掘其个性潜力,会使学生充分展现其特点,展现其天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做法与发展学生个性是背道而驰的,教师一个模式讲课,一个模式教育,压抑和扼制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成了无特长、无个性的平庸之人,是有害无益的,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拓展这块沃土,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源泉,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堂堂正正地把自己摆在人的位置上。运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得到美化,从而完善人格和人性。教学中教师应先热情鼓励,创设氛围,激发创造性想象,再大胆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丰富创造内容。
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沉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为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塑造美的心灵。教师只要走进课堂,就要进入角色,满怀激情,把真情源源不断地传给学生,教师“情动而辞发”,学生“披文而入情”与文学作品中崇高优美的情思产生强烈共鸣。通过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和人生志趣,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非智力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特别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精神兴趣,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教师可就他们的爱好布置作文,使之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明白作文原来是写自己所熟悉的事,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作文,进一步喜欢语文。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语文教材中的一系列思想和人物形象是塑造学生性格的主体内容,语文教师应注重用文章中人物性格,影响和指导学生对人、对己、对事的评判有正确的态度,并借助教材中的性格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如查字典做笔记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写作文写提纲的习惯,写日记心得体会的习惯,教师必须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引导学生。结合各种练习手段反复强调,反复督促,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养成一种甚至多种语文学习习惯,以适应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
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要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是过去。只有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能不断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新的历史时期不再需要“教书匠”型的教师,而是要有创新精神的教研型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方针,学习科学技术,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才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深深地体会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这句话,走出一条教师是引路人,教材只是例子,学生是主体的路子。时代在呼唤,学生在渴望,教师必须修炼“内功”,在“转型”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总之,语文教学的现状有待我们去改变,现代化和未来社会向我们提出新的语文课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我们的千秋大业,是关系到未来民族素质的艰巨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锦屏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