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5%存贷比标准的强制推行暴露出了银行业深层次的经营问题
银行业存贷比监管,近几年监管层紧抓不放,结果却收效甚微。银监会无奈再出新政,要求自今年6月起,商业银行月度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这对以“放贷”为生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再添一道紧匝咒。
监管层强化此项政策,其用意无非是两点:一是控制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二是通过存贷比监管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双管齐下强制收紧银根,抑制银行的贷款冲动。
一项政策,数重冰火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70%以下,其他商业银行几乎都已接近或触及75%的监管上限。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因政策赋予的垄断权力,依托密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占据了绝大部分民间存款和大型国企存款资源,以垄断获得的经营优势而沾沾自喜。75%的存贷比对它们来说,不是利空,反而成为利好。
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此项监管政策则成为它们一个难以解脱的魔咒。在我国13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0%,招商银行更以74.59%的高存贷比,冲击监管红线。这些银行,在贷款业务繁荣的外衣下,已然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危险一族”。
当然,这些银行也不傻,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来“化解”高存贷比风险。比如高息揽储、有奖存款,比如月末大额存单、冲时点等等,早已成为各家银行心照不宣的“经营管理”手段,也成为对付监管层的一剂良药。
我国的银行业是一个离开了“放贷”生意就难以生存的行业,银行界创新能力匮乏,只会把脑袋一窝风扎在揽存和放贷上,已经走进了一个难以自拔的经营怪圈。其实这也不能怪银行,监管政策老套、监管创新思维缺乏,使所有银行不得不在同一个模子里运行。最终,把企业经营风险,叠加成政策制定风险。
魔咒化解,需要良策
75%存贷比标准的强制推行,既暴露出我国银行业深层次的经营问题,也暴露出我国产业结构上说而难解的深层次矛盾:银行业靠放贷为生,企业界靠贷款而活。这样的银企金融结构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做出改变,监管层控制存贷比的政策初衷,恐怕最终仍要沦为一纸空文。
如果对我国最优秀的500强企业做一个简单资产结构解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优秀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基本上都是重资产型企业。重资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生存特征,就是依靠银行贷款运行,离开了银行的支持,企业可能一下子就玩不转了!
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去重资产化。如果我国的中大型企业的重资产化下降20%,估计也用不着银监会为存贷比而大伤脑筋了。轻资产化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不受外部资本的制约而实现良性发展,这样的企业具有很强的资本需求调节能力和自我风险化解能力。
可惜的是,从现有的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来看,发展重资产型企业依然是一条很强的主线,照此下去,银监会想轻松也轻松不了。75%的存贷比政策出台,就能控制我国金融界未来的系统性风险吗?我看未必!
银行业存贷比监管,近几年监管层紧抓不放,结果却收效甚微。银监会无奈再出新政,要求自今年6月起,商业银行月度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这对以“放贷”为生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再添一道紧匝咒。
监管层强化此项政策,其用意无非是两点:一是控制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二是通过存贷比监管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双管齐下强制收紧银根,抑制银行的贷款冲动。
一项政策,数重冰火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除了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70%以下,其他商业银行几乎都已接近或触及75%的监管上限。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因政策赋予的垄断权力,依托密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占据了绝大部分民间存款和大型国企存款资源,以垄断获得的经营优势而沾沾自喜。75%的存贷比对它们来说,不是利空,反而成为利好。
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此项监管政策则成为它们一个难以解脱的魔咒。在我国13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0%,招商银行更以74.59%的高存贷比,冲击监管红线。这些银行,在贷款业务繁荣的外衣下,已然成为我国银行业的“危险一族”。
当然,这些银行也不傻,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来“化解”高存贷比风险。比如高息揽储、有奖存款,比如月末大额存单、冲时点等等,早已成为各家银行心照不宣的“经营管理”手段,也成为对付监管层的一剂良药。
我国的银行业是一个离开了“放贷”生意就难以生存的行业,银行界创新能力匮乏,只会把脑袋一窝风扎在揽存和放贷上,已经走进了一个难以自拔的经营怪圈。其实这也不能怪银行,监管政策老套、监管创新思维缺乏,使所有银行不得不在同一个模子里运行。最终,把企业经营风险,叠加成政策制定风险。
魔咒化解,需要良策
75%存贷比标准的强制推行,既暴露出我国银行业深层次的经营问题,也暴露出我国产业结构上说而难解的深层次矛盾:银行业靠放贷为生,企业界靠贷款而活。这样的银企金融结构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做出改变,监管层控制存贷比的政策初衷,恐怕最终仍要沦为一纸空文。
如果对我国最优秀的500强企业做一个简单资产结构解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优秀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基本上都是重资产型企业。重资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生存特征,就是依靠银行贷款运行,离开了银行的支持,企业可能一下子就玩不转了!
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去重资产化。如果我国的中大型企业的重资产化下降20%,估计也用不着银监会为存贷比而大伤脑筋了。轻资产化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不受外部资本的制约而实现良性发展,这样的企业具有很强的资本需求调节能力和自我风险化解能力。
可惜的是,从现有的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来看,发展重资产型企业依然是一条很强的主线,照此下去,银监会想轻松也轻松不了。75%的存贷比政策出台,就能控制我国金融界未来的系统性风险吗?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