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群英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4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蜜月期的终结,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锋已无处不在。回首2005年的中国外贸,可谓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竞争加剧、油价上涨,摩擦不断、汇率变化……然而中国的外贸列车依然高速前进
  
  导航者——出口企业200强
  
  2005年中国的外贸出口额达到7620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28.4%。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排行榜,向我们传达着连续却又有所变化的信息:整体阵容更为强大,上榜门槛又有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势力继续扩张,地区分布出现新的变化……200强是一个视角,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产业的发展轨迹;200强又是一根标杆,从中可以找到比较的对象和成长的榜样。
  2005年,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出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出口2218.1亿美元,比上午大幅增长38.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9.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平均出口规模达到11.1亿美元,比2004年200强的平均出口规模扩大了2.6亿美元;入选出口200强的企业最低贸易规模为3.6亿美元,比上年200强的底线上升了8000万美元。首次出现了2家出口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航母企业;出口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51家,比上年净增13家。2005年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外贸领域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新入围出口200强的企业达到47家,更新率为23.5%。
  
  从外贸出口前10名的企业看,有5家企业的排名有所上升,有3家新面孔替代上年度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福保公司和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2005年,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出口144.7亿美元,高出第二位36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荣登中国外贸出口冠军宝座;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则从上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而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前10位,分列第6、第9和第10位。深圳市宝安区外经发展总公司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仍位居第3位和第4位,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上年的第6位滑落1位至第7;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的名次从上年的第5降到第8。2005年中国外贸出口前10位企业出口值达645.6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的8.5%。10强的入选门槛随着中国外贸的飞速发展而同步提升,由上年度的26亿美元提升至35亿美元。
  在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148家,出口额达1675.5亿美元,占前200家企业出口额的75.5%:国有企业39家,出口额445.3亿美元,占20.1%,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有9家和4家,出口额分别为64.2亿美元和33亿美元。
  在2005年中国出口200强的名单中,入围企业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以67家继续高居榜首,但入围企业也比上午减少了13家;与此相映,长三角地区入围企业快速增多,其中江苏由41家增至49家;上海由25家增至28家。此外,入榜企业增长较快的省市有:北京由11家增至14家,福建由6家增至9家。山东、天津和新疆依然维持上年的8家、7家和2家。浙江由7家减至6家,辽宁由7家减至5家。2005年中国共有15个省市(区)的企业入围外贸出口200强,河北、山西、黑龙江、湖北和陕西也各有1家企业入选。安徽和四川上午入选的企业已退出前200强之列,而黑龙江的绥芬河龙江商联进出口有限公司在经历2004年的退出之后再次进入200强序列。
  
  大买家——进口企业200强
  
  “大进大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的基础原材料、能源需求扶摇直上,供需缺口的扩大推动了进口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三大货物进口国。2005年排名前200位的进口企业无疑是国际市场上的大买家,最低的进口值在4亿美元,200强企业合计进口值高达2494.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进口总值的37.8%。
  2005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使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进口冠军宝座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2005年该公司进口额达247.2亿美元,大幅增长38.2%,比第二位多出120.3亿美元。受原油因素影响,2005年共有4家石化企业跨入进口前10位企业,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中化国际石油公司的进口额分别为70.4亿美元、49.4亿美元和48.6亿美元,分列第4、5和6位。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126.9亿美元的进口额超越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两家分列第2、3位;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伯灵顿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则首次进入进口前10位行列,分列第8至第10位。
  
  在2005年中国进口200强排行榜中,共有18个省市(区)的企业入选。其中广东以50家企业、合计进口710.7亿美元当之无愧排在首位,江苏、上海、北京分别有43家、32家和31家企业入榜,合计进口额分别为445.8亿美元、344.1亿美元和640.7亿美元。此外,山东、福建、浙江和天津分别有8家、8家、7家和6家企业入围。
  2005年中国进口200强企业进口的商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和各类零部件为主。其中进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原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金额均超过百亿美元,分别达到540.3亿美元、456.2亿美元和110.4亿美元,三者进口额已占前200位进口企业进口额的44.40%;此外,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成品油、汽车零件、飞机和印刷电路的进口额均超过30亿美元。
  在进口前200位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有130家和60家,分别进口1407.6亿美元和1013.9亿美元,两者进口额相加占前200位企业进口额的97.1%。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有6家和4家,分别进口49.6亿美元和22.9亿美元,只占200强的2.9%。
  
  定盘星——“十五”期间连续上榜企业
  
  如果说“中国外贸200强排行榜”是铁打的营盘,上榜企业则都要身不由己地经历着名次上的起落。“十五”期间,一直有71家企业与中国的外贸一同成长,始终在外贸出口200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中的定盘星。
  成长,既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大型外贸企业的成长代表着中国外贸的未来,也是外贸发展的依靠力量。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的出口额由2001年的4.1亿美元逐年增至2005年的62.1亿美元,增幅高达14.1倍,排名也由2001 年的第34位升至2005年的第5位,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出口额由1.6亿美元增至40.4亿美元,名次由162位升至第8位;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出口额由2.2亿美元增至24.3亿美元,名次由98位升至第17位。这71家企业2005年的合计出口额达到1115.4亿美元,比2001年强劲增长1.5倍。
  “十五”期间的出口前10强中,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深圳市宝安区外经发展总公司、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5家企业始终在列。其中,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年出口额从2001年的20.3亿美元逐年增至2005年的144.7亿美元,4年间出口净增达到124.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63.4%,在外贸出口中的排位也由2001年的第4位跃居榜首。
  
  连续5年均入围200强的出口企业中,实际从事制造的企业有49家。在中国外贸发展的过程中,从事外贸代理的内资企业也在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其中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等22家企业稳居出口前200强之列。
  在连续5年中国出口200强榜单上,除外商投资企业外,一批内资企业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与狼共舞”,经过5年的洗礼,他们已逐渐成熟起来。其中,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佼佼者,近年来出口额实现较快增长,出口额从2001年的3.7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7.6亿美元,佛山市美的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的出口额也由2001年的1.9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5.4亿美元。
  国际市场是一个包容万千的市场,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因决策失误而错失良机的痛苦。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在对外贸易中的失误,出口值由2003年的6.8亿美元降至2004年的4.2亿美元,在中国出口企业中的排位由2003年的第40位退至2004年的第118位,2005年则已退出前200位之列。市场竞争的冷酷无情成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狙击手——中国民营企业出口10强
  
  民营企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轻群体。自1999年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并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降低外贸经营权门槛,2004年又允许个人从事外贸经营后,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外贸出口高歌猛进。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额高达148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2%,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水平,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6.4个百分点,在中国外贸200强中占据13个席位。
  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10强的最低标准已经攀升至5亿美元,他们的发展脚步势不可挡,10强的合计出口总值达到84.7亿美元,其中有6家出口增速在30%以上。尽管200强上榜的民营企业难以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庭抗礼,但民营企业良好的成长性已经承载着民族经济崛起的希望,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摄人胆魄的狙击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以20.5亿美元的出口额及90%的增速遥遥领先,稳居民营企业出口冠军宝座。而东莞市百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以3.3倍的增速首次跻身中国外贸200强,位居第102位。
  海尔作为民营企业创意驱动的典型,正在进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2005年,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被纳入20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提案,这是继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后,海尔集团又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被纳为国际标准提案。截至2005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是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家电企业。这些专利有新设计、新思路,也有小工具、小窍门,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创新,让海尔成为了今天卓尔不群的行业领跑者。而在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海尔开始从争夺产品话语权转向争夺行业话语权,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建设制订。截至2005年,海尔集团累计参与了86项中国国家标准的制(修)订。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了128亿美元,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全年实现出口7.6亿美元,增长37.3%,位列民营企业出口第4位,在中国出口200强的排名大幅上升,由2003年的119名跃升至2004年的88名,2005年又上升至78名。
  “十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这一比重已增至49.7%。民营企业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3.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1489.8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10倍,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05年的19.6%,特别是私营企业及个体在外贸出口中的比例由2000年仅占1.1%提高到2005年的14.8%,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2005年初,《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务院36条”)正式公布,为民营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昭示着民营企业可以月钢铁产量跨上3亿吨台阶、12月发改委确定钢铁产能过剩。以上种种,让中国钢铁业成为2005年最不平静的行业之一,也昭示着中国钢铁业在前两年急速发展之后正在经历一场嬗变。
  
  2005年,中国钢铁业呈现生产不断加快增长、需求平稳较快增长、供需关系逆转的特点。前几年的投资热潮导致钢材新增产能在2005年陆续释放,钢铁产品产量持续攀升。全年钢材产量达到3.7亿吨,日均产量100.6万吨,比上年增长24.1%,增幅高于上年0.6个百分点。作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去年的钢铁产量相当于全世界产量的30%左右,相当于产量排名第2、3、4位国家全部产量的总和。而需求方面,全年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均呈回落态势,工业生产平均增速15.9%,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比上午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增长也有较明显回落,由上年的旺盛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平均增速维持在15%左右,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左右。
  国内市场暂时尚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出口成为必然的选择。尽管2005年下半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控制措施,包括下调和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将铁矿石、生铁、废钢、钢锭等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取消“以产顶进”政策,但全年钢材出口量依然高达2052万吨,比上年增长44.2%,当年进口钢材2582万吨,比上年下降11.9%。
  2005年,钢材出口前10名企业合计出口钢材656万吨,占当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32%,价值39.2亿美元。其中鞍钢集团 国际经济贸易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和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等5家企业入围中国出口200强,有2家入围前100强。不过如仅以钢材出口值为依据,只有3家企业有资格入选。
  中国钢铁企业正酝酿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2005年宝钢、鞍钢、武钢等企业分别实现了钢铁主体整合和规范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鞍钢、本钢成立了鞍本集团董事会推进委员会,从而向实质性的联合重组迈出了重要一步。武钢联合重组了鄂钢和柳钢,首钢与唐钢联合成立首钢京唐钢铁公司,首钢控股水钢,唐钢与宣钢、承钢联合,以及湖南华菱与米塔尔组成合资公司、香港中信泰富控股石钢、唐山建龙重组新抚钢等,通过优化重组,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年产500万吨以上粗钢的钢铁企业18家,年粗钢产量合计达16197.16万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46.36%。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中国钢铁工业新增生产能力强劲,2005年约新增7000万吨,预计2006年还将增加5000万一6000万吨。与此同时,2005年和2006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5%和10%。面对钢铁产业集中度低造成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钢铁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中国钢铁出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道路任重道远。
  
  核武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强
  
  “十五”期间,中国抓住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迅速成长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制造及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气势如虹,增速连续5年超越整体外贸出口增速,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主要推进器。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跃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82亿美元,是2000年的5.9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14.9%提高到28.6%,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1.3%。
  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10强来看,10家企业的位次在总排行榜上也是遥遥领先,几乎可以取代总排行榜的前10名,最后一名的位次也在总排行榜上位列第12,这些企业无疑是推动中国外贸增长的核弹头,在对外贸易出口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前10强合计出口达到500.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22.9%。
  不过,高新技术产品基本出口模式仍为“外资+加工贸易”。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强中,除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外,其余9家均是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技术、市场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中国只是承担加工组装任务,收取少量加工费,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很多,在税收和利润方面获得很少。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高居2005年中国外贸200强之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排名第一,2005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05.4亿美元,大幅增长61.03%,是国内出口最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但由于其99%以上均为加工贸易出口,按纳税排名却连深圳市“百强企业纳税十强”都无法进入。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最著名的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居2005年中国外贸200强第23名,2005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0亿美元,不足鸿富锦的1/5,但因全部为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纳税排名却位列深圳市“百强企业纳税十强”榜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联想等一批拥有自有知识产权、手握大量专利技术、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虽暂未进入10强,但已形成相当的生产和出口规模,在200强中位次不断提升,发展潜力不容小视。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以手机、彩电、计算机等产品为中坚,成为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各出口企业在上述产品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战斗机——手机出口10强
  
  近两年,中国手机企业在市场扩张中膨胀式发展,产能已达5亿部。在国内市场手机投资增长过快、产能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企业纷纷宣布出口战略,以通过出口带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2005年,中国出口手机2.28亿台,价值206.35亿美元,增幅分别高达56%和45.7%,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和出口大国地位。2005年中国在手机产品贸易中实现顺差194.4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总体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的近20%,中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固若金汤。2005年入围手机出口10强企业的最低标准为5亿美元,远高于入围出口200强的最低门槛,手机出口10强中有9家跻身前100强。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入10强名单,凸现了手机生产和出口企业的不俗实力。手机10强企业组成的“战斗机群”,成为了中国手机出口的绝对主力。2005年10强企业的手机出口数量达1.57亿台,金额154.6亿美元,分占同期全部手机出口量、值的68.9%和75%。其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以3638.5万台的出口数量和51.9亿美元的金额高居首位,增长了30.7%和30%。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出口增幅更令人咋舌,2005年出口手机2425.9万台,金额23.2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1倍和2.2倍。
  
  但我们看到,10强企业全部被外商投资企业所垄断,在国有企业中,仅波导、中兴通信等少数企业为品牌出口,且规模和水平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尚不能同日而语。中国手机出口大多为贴牌生产,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内涵是国产手机行业的“硬伤”。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在2005年抢先推出音乐手机,获得超额利润,处于技术弱势的国有企业出击高端手机市场只能亦步亦趋。如何在国外迅速树立国产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迫在眉睫。“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在古代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是否掌握赖以谋生的技能,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得以生存,而现今的商业环境竞争之惨烈,让中国手机厂商越发感到了拥有自主技术的重要意义——否则只是有“制造之鱼”而不会有“创造之渔”。
  在经历了粗放扩张期向精品期转型的“阵痛”后,中国国产手机企业快马扬鞭,不断强化技术、质量和营销网络及国际人才的部署,2005年出口规模虽然还未能跻身手机出口10强,但出口增速已然翻番。2005年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出口首次超过1000万部,达1321万部,同比增长1.1倍。其中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手机出口量、值分别为591.8万台、3.7亿美元,增长84.3%和62.7%,在手机出口企业中名列第13,出口量已占据国产手机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实现出口创汇4亿美元,稳居国产手机第一。波导手机累计出口也顺利突破1000万台,成为率先攻破出口1000万台大关的国产品牌,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量、值分别为222.4万台、1.3亿美元,大幅增长22倍和19倍,位列手机出口企业第21,这两家企业也同时进入中国外贸200强之列。中国手机产业仍处在持续发展期,蛋糕会越做越大。
  
  弄潮儿——彩电出口10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和销售国,彩电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2005年,中国共生产彩电8283.2万台,同比增长13%,销售彩电8044.7万台,增长10.7%。生产和销售带动彩电出口快速增长,2005年出口彩电7285.5万台,价值82.5亿美元,分别增长48.1%和55.8%。
  
  彩电业是中国市场化最早也是程度最高的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彩电生产企业群雄并起,彩电也成了中国出口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2005年彩电出口10强合计出口彩电的量、值分别为2089.1万台、31.6亿美元,占当年彩电出口总量、值的28.7%和38.2%。有8家彩电出口10强企业进入中国整体出口200强之列,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以515.5万台的出口数量和4.4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彩电出口老大宝座,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了59.8%和44.8%,位列200强之第97名,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并以高端产品制胜,出口数量和金额为194.4万台、4.3亿美元,分别增长60.9%和1.1倍,名列200强的147位,苏州飞利浦消费电子有限公司出口127.9万台、4.2亿美元,分别增长3.3%和44.9%,位列彩电出口第3;青岛海信进出口有限公司以1.1倍的出口增速排名第9。
  19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长期的价格战不仅使中国彩电业在对外贸易中不断遭受反倾销的刀光剑影,对品牌的损坏更显而易见。国产彩电品牌已经从100多家减少到不足10家。中国彩电业在经历国外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纠纷等障碍后,逐渐理清发展思路,在高端产品上做文章,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注重完善产业链和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力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两年,数字化彩电革命汹涌澎湃,以液晶、等离子为主的平板电视进入快速增长期。全球兴起的平板电视热潮,已然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新机遇。搭上平板电视的快速列车,不断投入生产和研发,既可视为解决中国彩电产业升级换代之道,亦是避免遭遇欧美国家反倾销,顺利出口发达国家的有效途径。2005年在中国的彩电出口中,传统显像管(CRT)电视机出口2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9%;液晶电视出口21亿美元,增长了2.4倍;等离子电视出口2.9亿美元,增长92.4%,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的出口金额已经超过传统彩电。2005年中国彩电企业平板电视出口海外达650多万台,占据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2006年,平板彩电出口总量将达到1400万台,借助各国旺盛的消费热情,“平板快跑”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争夺全球市场的原动力。2005年彩电出口10强中有7家企业都有平板彩电的出口纪录,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30%。特别是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马当先,2005年出口平板彩电3亿美元,占其全部出口的71.4%,成为厦华品牌崛起的尚方宝剑。
  浪沙淘尽英雄。在新一轮竞争中,以厦华、TCL、海信、康佳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愈战愈勇,通过全面提升品质、技术、服务,打造企业的核Jb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突出“绿色制造”、“节能”、“版权保护”和“人性化设计”四大亮点,为出口发达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康佳为2006年规划了12个产品系列、200余款高清平板产品,为全球快速兴起的大平板需求做好了充足的产品准备。海信经过与各级供应商协同准备,提前构建起绿色供应链条,保证出口发达国家的液晶产品全部采用无铅、无汞的环保材料和工艺,全面应对欧盟从2005年8月13日起开始执行的WEEE(《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2006年7月1日起执行的ROHS(《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创维用17年创造了一个彩电产业的民族品牌,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把握技术和市场的脉搏,在电视产业技术上超前半步。中国彩电业海外布局已呈“鲲鹏”之势,跨国经营强势喷薄而出。
  
  直升机——计算机出口10强
  
  2005年,全球计算机产业重组加速,同行并购掀起国际资本竞争新高潮。跨国企业利用资本竞争,迅速扩张规模,国际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全球计算机产业基地向中国等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的长三角地区迅速聚集成全球重要的计算机生产基地。2005年中国计算机出口(整机,不含零配件)5028.6万台,价值345.1亿美元,分别增长46.5%和41.3%,实现贸易顺差165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的16.2%。
  最近几年中国计算机出口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犹如乘上直升机,大型出口企业在200强中的排名也扶摇直上。2005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10强企业全部跻身出口总排行榜的40强,其中9家位列前20,更有3家企业跻身10强,成为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中的航母级企业。2005年,10强企业的计算机出口量为3271万台,金额249.2亿美元,已占到全部计算机出口量、值的65%和72.2%。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计算机合计出口值超过百亿美元。而达业(上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出口额竟然一举增长302倍,以29.6亿美元首次进身中国出口200强并跃居第12位。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计算机产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方针,大大促进了中国计算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由过去的雾里看花到今天几乎无处不在,笔记本电脑、数字家庭等更多能实现无线上网功能的个人移动终端产品快速普及,也给计算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市场机会。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格局,向百花齐放、合作共赢方向迈进。
  不过,数字背后透视差距,计算机出口规模虽大,但产品核心竞争力偏弱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以加工组装为主的角色并未改变,外资为主导的产品出口方式令人忧虑。计算机出口10强被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包揽,并无一例外以加工贸易支撑企业出口,2005年10强加工贸易出口值达到211.3亿美元,增长32.3%,占10强出口总值的84.8%,其中前6强完全依赖加工贸易。此种生产和出口模式使国内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定价权,汇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很难化解,2005年人民币汇率上浮就对国内企业的出口带来冲击。痛定思痛,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才会长盛不衰。
  做大不是目标,做强才是根本。
其他文献
如果说“达娃之争”是一个“双输”故事,那么谁输得更多?答案肯定是达能:一个法国第一、欧洲第三,全球第六的食品帝国,其战略重地——年营销额占比和纯利占比超过10%第三大地区市场——中国大陆,因为一张十年前私下勾兑的“阴阳合同”争议而全盘受困,在2006年出现历史最好业绩后,亚洲市场销售额2007年暴跌了30.2%,水市场营收出现了历史性的2.8%负增长。  更要命的是,事件在达能一场接一场的官司中持
期刊
田溯宁是一位很有激情的人,朋友们评价他“具有一种革命的理想主义”。一次一位朋友甚至听到他对自己这样充满热情地说:“以后我要把光纤的外皮做成血管的颜色,光纤就是以后中华民族的大动脉。”  田溯宁从小在西部长大的,所以他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曾深入可可西里去保护藏羚羊,也曾走进偏远的西部村庄援助宽带学校。他身上,体现着人们对于企业家价值的一种希望。    我认为中国电信业当前面临巨大机遇,有望
期刊
身材高大的丹东人刘积仁曾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软件业的脊梁”,但这位东软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并不张扬,与人交谈时倾听多于发言。他很少豪言壮语,却在沈阳一隅经营企业15年,使东软由当初的3位员工发展到现在近8000名员工,由一间简陋的校办企业发展到高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的第8位,排名高于微软(中国),也远高于用友等国内其他软件公司。  1986年,刘积仁赴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计算机
期刊
百度是一家网站的名字,但是现在又变成了一个动词。“有问题百度一下”,三年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头脑的一个设想现在已经变为网民的口头禅。  关于李彦宏的众多报道中,都会提到两点:其一、李彦宏相貌英俊;其二,李彦宏创造了奇迹。今年8月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27美元,开盘66美元,3小时内突破100美元,最高冲刺151美元,首日股价飙升353.85%,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上市当天收益最多的10只股票之一。
期刊
从一个北京的邻家女孩儿到今天中国职业女性的成功典范,杨澜这些年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几个月前,她刚刚辞去阳光媒体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而且将其在阳光集团股份的51%无偿捐赠社会,成立了非盈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以促进文化传播和社会公益事业。杨澜说,作为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她今后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一事业中来。    去美国留学前,我在《正大综艺》正好做到了第200期。  我想出国学习的原因并不复
期刊
2005年上半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的中央国有企业获得了2900亿元的净利润, 2004年全年的净利润为4000亿元。2003年,包括省级和市级企业在内的所有非金融类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7590亿元,占GDP的6.5%,相当于财政收入的35%。部分公开上市的国有企业将其盈利总额的20%-60%用于分配红利(见表)。但由于历史原因,不论是财政部、国资委还是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
期刊
从常理看来,诗人写出良诗佳句来自瞬间的灵感,投资家的高回报基于理性思维后的判断。但在汪潮涌看来,写诗的爱好完全可以和金融投资的职业融会贯通,因为无论是写诗,还是金融投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意境。  在1980年代以公费身份出国并于罗格斯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后,汪潮涌未满足于在大通或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国际投行担任职业经理人,1999年,他回国创办信中利投资公司。汪潮涌说,由职业经理人向企业家的转变,
期刊
如果用两句话归纳才让,就是“做最棒的”和“不甘于只在这里是最棒的”。  1957年,才让出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藏族家庭。1978年,他在全州七县考生中第一个考上大学。1984年,他又从全国728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政府委派海外留学的第一批MBA。30岁,他成为钢铁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处长,他的两份报告在中国科技改革史上落笔。如今,他担任着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兼上市公司安泰科技总裁。  
期刊
吴鹰的招牌是一脸大胡子,而UT斯达康的招牌则是吴鹰一手打入市场的小灵通。外界所知甚少的是,UT斯达康上市后,一年就向国家缴纳了1.5亿美元的税。记者曾经多次在各种留学生归国为主题的论坛和会议上遇到过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毕业的吴鹰,谈到海归创业报国这样的话题,其言语间总是流露出一种游子对故乡的深情。接近吴鹰的人都说,在所有的成就和荣耀之中,这位UT斯达康总裁更看重的是他的中国人身份。    10多年
期刊
作为神华集团副总经理和神华煤制油公司的董事长,曾经留学英国的张玉卓在中国煤制油的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过去的三年中,张玉卓率领下的神华煤制油实施了大量示范性项目,并确定在内蒙古、陕西、新疆建成多个煤变油基地,为中国能源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应对之路。    1992年,我在中国煤炭科学总院工作期间被公派到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留学。我在那里的研究方向是岩石力学的数值方法,研究由于采矿引起的地表变化和移动变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