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听华应龙、徐斌、吴正宪等大师讲课,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大气”。这种感觉妙不可言,似行云流水、如春风拂面,充满智慧而又不失幽默。他们着眼大处,没有细碎的牵引,没有无边的游移,他们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举手投足、谈吐之间透着大气!回头再看看自己平时的课,总感到欠缺些什么。细想想,大师之所以在课堂上能做到“大气”,主要注意了三个方面:
一、环节要简约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但我们所追求的简约化,并不是单纯地简单化,它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模块、教学要素有机整合,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华应龙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全课以问题为切入点,以“一中同长”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思考、辩论、明晰的过程。整个课堂知识面非常之广,但感觉广而不乱,脉络非常清晰,知识建构浑然一体,深刻体现了数学课堂的简约之美。
简约的课堂教学,环节明快、集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可以避免繁杂的环节造成教师的调控失衡而顾此失彼,可以避免使学生因应接不暇而思路混乱。“大道至简”,数学课堂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境界,才是尽显“大气”的课堂。
二、问题要启思
中科院杨福家院士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大气”,教师提的问题就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的一步一答的问题尽量少提。理由是问题太小,学生回答时思考难度太低,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下降,导致课堂费时低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推动着学生思维不断前行,不断创新。
如,刘德武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
4÷6=
(4×2)÷(6×2)=
(4÷2)÷(6÷2)= (用分数表示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很快就发现三道题的结果——大小相同,但各自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分数是否也有类似于“商不变的规律”这样的问题。这种类比迁移中引发的疑惑会牵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下面的研究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提出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成为学生智慧提升、灵性迸发的舞台。
三、学会等待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立足于启发,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诱发创新的灵感。
案例: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
吴老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不同的1/2图,吴老师等待着他们完成。
吴老师的这种等待在课堂上是经常需要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宽容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宽容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它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大气的课堂稀疏处可让学生天马行空,充分展示童心、童真、童趣,细密处又让学生感受引领的真诚、训练的缜密、帮助的细心;大气的课堂少有刀凿斧砍的痕迹,却常可见整体设计的大气流畅、行云流水;大气的课堂,时常可见学生发生“状况”时,老师从容应变的生动隽美,那似乎不经意的教学机智中透出的是厚积而薄发的教育智慧。大气的老师:视野开阔、大处着眼、思维深刻,铸就灵动、高效的课堂!
四、合作要有效
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目标性、趣味性、全体性、控制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取决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十分重要,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小组的活动是围绕着具体的任务来展开的。在课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使其有所准备,这样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合作比较自然地习得英语,即在这种情景中进行听、说、读、写练习,才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监控。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规范其活动行为;发现问题需排除障碍、適时引导、积极参与、激励评价,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体小组成员参与整个合作的学习过程,应尽量避免少数人“学习不合作”,而多数人“合作不学习”的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现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附小幼儿园)
一、环节要简约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但我们所追求的简约化,并不是单纯地简单化,它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将各种知识模块、教学要素有机整合,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例如,华应龙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全课以问题为切入点,以“一中同长”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思考、辩论、明晰的过程。整个课堂知识面非常之广,但感觉广而不乱,脉络非常清晰,知识建构浑然一体,深刻体现了数学课堂的简约之美。
简约的课堂教学,环节明快、集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可以避免繁杂的环节造成教师的调控失衡而顾此失彼,可以避免使学生因应接不暇而思路混乱。“大道至简”,数学课堂应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境界,才是尽显“大气”的课堂。
二、问题要启思
中科院杨福家院士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大气”,教师提的问题就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的一步一答的问题尽量少提。理由是问题太小,学生回答时思考难度太低,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下降,导致课堂费时低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推动着学生思维不断前行,不断创新。
如,刘德武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
4÷6=
(4×2)÷(6×2)=
(4÷2)÷(6÷2)= (用分数表示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很快就发现三道题的结果——大小相同,但各自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分数是否也有类似于“商不变的规律”这样的问题。这种类比迁移中引发的疑惑会牵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下面的研究活动中去。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提出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成为学生智慧提升、灵性迸发的舞台。
三、学会等待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立足于启发,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诱发创新的灵感。
案例: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
吴老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了不同的1/2图,吴老师等待着他们完成。
吴老师的这种等待在课堂上是经常需要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宽容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宽容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它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大气的课堂稀疏处可让学生天马行空,充分展示童心、童真、童趣,细密处又让学生感受引领的真诚、训练的缜密、帮助的细心;大气的课堂少有刀凿斧砍的痕迹,却常可见整体设计的大气流畅、行云流水;大气的课堂,时常可见学生发生“状况”时,老师从容应变的生动隽美,那似乎不经意的教学机智中透出的是厚积而薄发的教育智慧。大气的老师:视野开阔、大处着眼、思维深刻,铸就灵动、高效的课堂!
四、合作要有效
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目标性、趣味性、全体性、控制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取决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十分重要,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小组的活动是围绕着具体的任务来展开的。在课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使其有所准备,这样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合作比较自然地习得英语,即在这种情景中进行听、说、读、写练习,才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监控。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规范其活动行为;发现问题需排除障碍、適时引导、积极参与、激励评价,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体小组成员参与整个合作的学习过程,应尽量避免少数人“学习不合作”,而多数人“合作不学习”的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现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附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