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课”论理性较强,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注重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在教书时要育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创建和谐、活的課堂教学。师生互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行为艺术,它是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关系系统中的特殊形式。
关键词:愉快;兴趣;培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39-01
政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要研究如何传授的方法,而且,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教学规律,充分利用愉快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两课”的积极性,笔者参考了部分资料介绍,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并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在此方面探索一些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两课”导语充满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离不开教师对导语的精心设计,导语导得好,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距离,师生关系变得亲切、自然、和谐,从而调动起积极的“乐学”情绪,使学生对讲课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要巧妙地对所讲课形象化的演绎、阐述,避免平铺直叙,使学生在耐人寻味中进入题境,尽可能地作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令学生产生共鸣和思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严肃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理论神圣化。
二、巧妙的运用多种教法
(一)适时地结合事例,能使“两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两课”论理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实例来说明,而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结合事例,能使“两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并从实践中悟出道理。
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诗句、短小有趣的故事,精练含蓄的语言作辅助手段,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例如,引用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来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等。
(二)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讲课时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例如,讲重点内容,语言加重,语调提高,适当放慢速度,甚至重复一两遍;讲非重点内容时,语速可稍微放快,一带而过;讲成就时,应热情奔放;讲历史教训、问题或困难时,要低沉凝重,既要有教材中的语言,又有学生倍感亲切的话,既有现代知识信息,又有鲜为人知的史料笑话,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语言、语调、内容、节奏,都应有鲜明的对比度。
(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正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办法。那些经过学生 思考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知识是最真切、最扎实、最活泼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锁、智慧之窗的一把钥匙。案例教学也是联系实际教学的好形式。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社会,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但是,拿出更多的时间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学则不可能。而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给学生以真实感、投入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训练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 知识。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案例 教学法对于促进学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四)不适时机的掀起高潮。山川之所以入诗入画,就是因为它们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具有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教学过程最忌平铺直叙、亦步亦趋,而必须有起有伏、高潮迭起。惟有如此,方能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节奏美。巧掀高潮,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首先,它讲究位置的把握。教学内容有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掀起应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或重点,或难点,或热点。只有位置适宜,才能突出教学主题。否则,只能是喧宾夺主、得不偿失。
其次,它讲究时间的把握。课堂上45分钟,何时掀起高潮,应灵活掌握、合理调控,既要避免过早,又要排除太晚。早则患平板冗长,晚则恐“强弩之末”。
另外,它还讲究方法的处理。教学目标相异,课文内容不同,高潮的处理方法就应有所区别: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或设置台阶,步步登高;或展现情景,启迪思维;或提出问题,引导分析,等等。
三、结尾余地生辉,耐人寻味
一堂课切忌“两头不剩”满堂灌,结课时要留有余地,可让学生主动地去细细咀嚼,反复回味,广泛演绎,认真作业……常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教师可在黑板前悠然的踱上几步,会起学生共鸣,使学生紧张的神经得以松驰,安于热烈的思维处于安静,从而有效的调节大脑,减少疲劳,使学生精力更加充沛,注意力集中地投入作业练习中去。
老师可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饶有兴致的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两课”的教学设计是丰富多样的,看似有章可循,目标却总是不同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厌学”、“苦学”、“死学”较为“好学”“乐学”“活学”。教学设计应富有幽默感,启发性,逻辑性,文学性,趣味性,时代性,灵活性……以新颖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在识记过程中大脑皮层保持最佳兴奋状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两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郑琼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趣艺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2]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教学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付正大(1976.06-),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人,副教授,研究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愉快;兴趣;培养;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39-01
政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要研究如何传授的方法,而且,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教学规律,充分利用愉快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两课”的积极性,笔者参考了部分资料介绍,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并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在此方面探索一些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两课”导语充满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离不开教师对导语的精心设计,导语导得好,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距离,师生关系变得亲切、自然、和谐,从而调动起积极的“乐学”情绪,使学生对讲课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要巧妙地对所讲课形象化的演绎、阐述,避免平铺直叙,使学生在耐人寻味中进入题境,尽可能地作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令学生产生共鸣和思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严肃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理论神圣化。
二、巧妙的运用多种教法
(一)适时地结合事例,能使“两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两课”论理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实例来说明,而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结合事例,能使“两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并从实践中悟出道理。
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诗句、短小有趣的故事,精练含蓄的语言作辅助手段,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例如,引用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来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等。
(二)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讲课时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例如,讲重点内容,语言加重,语调提高,适当放慢速度,甚至重复一两遍;讲非重点内容时,语速可稍微放快,一带而过;讲成就时,应热情奔放;讲历史教训、问题或困难时,要低沉凝重,既要有教材中的语言,又有学生倍感亲切的话,既有现代知识信息,又有鲜为人知的史料笑话,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语言、语调、内容、节奏,都应有鲜明的对比度。
(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正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办法。那些经过学生 思考的汗水浇灌出来的知识是最真切、最扎实、最活泼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锁、智慧之窗的一把钥匙。案例教学也是联系实际教学的好形式。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社会,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但是,拿出更多的时间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学则不可能。而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给学生以真实感、投入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训练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 知识。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案例 教学法对于促进学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四)不适时机的掀起高潮。山川之所以入诗入画,就是因为它们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具有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教学过程最忌平铺直叙、亦步亦趋,而必须有起有伏、高潮迭起。惟有如此,方能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节奏美。巧掀高潮,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首先,它讲究位置的把握。教学内容有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掀起应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或重点,或难点,或热点。只有位置适宜,才能突出教学主题。否则,只能是喧宾夺主、得不偿失。
其次,它讲究时间的把握。课堂上45分钟,何时掀起高潮,应灵活掌握、合理调控,既要避免过早,又要排除太晚。早则患平板冗长,晚则恐“强弩之末”。
另外,它还讲究方法的处理。教学目标相异,课文内容不同,高潮的处理方法就应有所区别: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或设置台阶,步步登高;或展现情景,启迪思维;或提出问题,引导分析,等等。
三、结尾余地生辉,耐人寻味
一堂课切忌“两头不剩”满堂灌,结课时要留有余地,可让学生主动地去细细咀嚼,反复回味,广泛演绎,认真作业……常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教师可在黑板前悠然的踱上几步,会起学生共鸣,使学生紧张的神经得以松驰,安于热烈的思维处于安静,从而有效的调节大脑,减少疲劳,使学生精力更加充沛,注意力集中地投入作业练习中去。
老师可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饶有兴致的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两课”的教学设计是丰富多样的,看似有章可循,目标却总是不同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厌学”、“苦学”、“死学”较为“好学”“乐学”“活学”。教学设计应富有幽默感,启发性,逻辑性,文学性,趣味性,时代性,灵活性……以新颖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在识记过程中大脑皮层保持最佳兴奋状态,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两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郑琼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趣艺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2]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教学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付正大(1976.06-),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人,副教授,研究生,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