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资采购,作为物流活动的起点,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流动的全过程,其采购费用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只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和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物资采购环节才能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物资采购 风险 防范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源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物资采购,作为物流活动的起点,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流动的全过程,其采购费用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面临着供应商、质量、成本、库存量等多种风险,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控制采购风险,成为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术。
一、企业采购面临的风险
1、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
(1) 采购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诈骗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很难与正常的合同纠纷相区别。合同欺诈风险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企业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合同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供货方本身是“空壳公司”,签订空头合同后,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更改合同条款、违反合同规定等。
(2) 采购价格风险。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当企业认为价格合理后进行批量采购,不久,该种物资却出现大幅非正当理由的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使企业蒙受损失。
(3) 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4) 技术进步风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造成原有的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损失;或者由于某种原材料因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原材料因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不弃之,再或者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设备,但因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因技术进步而招致的风险损失。
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 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偏信口头协议、君子协定或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或者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2) 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企业所采购物资在进入仓库前未按合同及制度要求,对采购物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格、单据等多方面进行审核和验收而引发的风险。如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化等。
(3) 采购存量风险。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发生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物资采购过多,造成积压,其中多数因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无形损耗,使企业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盲目进货,结果很快价格下跌,引起价格风险。企业“零库存”策略,可能因供应商出现干扰因素,使企业因无货发生生产中断而陷入困境,或因供应商供货不及时而造成缺货的风险。
(4) 采购责任风险。由于企业经办部门或个人责任心不强或管理水平不高,造成采购物资不符合生产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损失,也有不少风险是由于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牟取私利而引起的。
(5) 预付款风险。有时企业为了得到急需的物资,会采取预先支付货款的方式购进物资。然而,一旦质量有问题,款项已经被供方控制,处于被动局面。
二、防范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1、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⑴ 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
⑵ 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监督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查、财务审查、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⑴ 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查。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⑵ 确定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是物资部门签订合的对象,详细考查供应商的承办能力、服务等级、质保标准、价格水平,确定一个具有实力的供应商,会减少合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
⑶ 做好合同审查。 订立的合同要严密、有效。涉及的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和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必须考虑周全。签订合同前,要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要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要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要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⑷ 加强对履约情况的检查。要依据采购合同的约定,对供应商提供的数量、质量、价款、交货时间、包装发运等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及时处理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问题。督促供应商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及时中止有如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抽逃资产等行为企业的合同履行。
⑸ 加强对货物的督管。一方面,要加强对货物的验收,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以质量为重点的全面验收。另一方面,要依据合同规定交货的期限,对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和数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交货时间、地点、数量都能按合同规定履行。
⑹ 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4、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查
⑴ 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
⑵ 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中,都要对物资进行验收控制。
⑶ 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⑷ 重视对合同履行违约纠纷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纠纷客观存在,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合同风险严重危害企业利益。
物质采购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和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物资采购环节作为企业利润的起点,才能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物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物资采购 风险 防范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源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物资采购,作为物流活动的起点,涵盖了从供应商到需求方之间的货物、技术、信息或服务流动的全过程,其采购费用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面临着供应商、质量、成本、库存量等多种风险,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控制采购风险,成为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术。
一、企业采购面临的风险
1、企业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
(1) 采购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诈骗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很难与正常的合同纠纷相区别。合同欺诈风险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企业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合同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供货方本身是“空壳公司”,签订空头合同后,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谋利;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更改合同条款、违反合同规定等。
(2) 采购价格风险。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当企业认为价格合理后进行批量采购,不久,该种物资却出现大幅非正当理由的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使企业蒙受损失。
(3) 采购质量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
(4) 技术进步风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由于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造成原有的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损失;或者由于某种原材料因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导致原有原材料因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得不弃之,再或者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刚刚购进了大批设备,但因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因技术进步而招致的风险损失。
2、企业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
(1) 合同风险。一是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盲目签约、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偏信口头协议、君子协定或公证合同比例过低等。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如对采购人员行贿,套取企业采购标底或者给予虚假优惠,以某些好处为诱饵公开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有些采购人员则贪求蝇头小利,牺牲企业利益,不能严格按规定签约。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乱。
(2) 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企业所采购物资在进入仓库前未按合同及制度要求,对采购物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格、单据等多方面进行审核和验收而引发的风险。如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化等。
(3) 采购存量风险。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发生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物资采购过多,造成积压,其中多数因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无形损耗,使企业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形成存储损耗风险。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估计不准,盲目进货,结果很快价格下跌,引起价格风险。企业“零库存”策略,可能因供应商出现干扰因素,使企业因无货发生生产中断而陷入困境,或因供应商供货不及时而造成缺货的风险。
(4) 采购责任风险。由于企业经办部门或个人责任心不强或管理水平不高,造成采购物资不符合生产发展要求而形成的损失,也有不少风险是由于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牟取私利而引起的。
(5) 预付款风险。有时企业为了得到急需的物资,会采取预先支付货款的方式购进物资。然而,一旦质量有问题,款项已经被供方控制,处于被动局面。
二、防范采购风险的主要对策
1、建立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
2、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⑴ 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
⑵ 加强签约监督。检查合同条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避免合同因内容违法、当事人主体不合格或超越经营范围而无效;通过资信调查,切实掌握对方的履约能力;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入情货等非正常情况严格审定;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当事人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有否以单代约、手续是否具备、签章是否齐全。
3、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全过程的监督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的监督是指内控审查、财务审查、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矛盾。
⑴ 加强对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查。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调查预测是否存在偏离实际的情况;计划目标与实现目标是否一致;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是否有保证措施。
⑵ 确定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是物资部门签订合的对象,详细考查供应商的承办能力、服务等级、质保标准、价格水平,确定一个具有实力的供应商,会减少合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
⑶ 做好合同审查。 订立的合同要严密、有效。涉及的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和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必须考虑周全。签订合同前,要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要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要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要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⑷ 加强对履约情况的检查。要依据采购合同的约定,对供应商提供的数量、质量、价款、交货时间、包装发运等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及时处理合同履行中发生的问题。督促供应商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及时中止有如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抽逃资产等行为企业的合同履行。
⑸ 加强对货物的督管。一方面,要加强对货物的验收,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进行以质量为重点的全面验收。另一方面,要依据合同规定交货的期限,对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和数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交货时间、地点、数量都能按合同规定履行。
⑹ 做好对合同台帐、合同汇总及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汇总,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4、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查
⑴ 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是否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
⑵ 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中,都要对物资进行验收控制。
⑶ 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⑷ 重视对合同履行违约纠纷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纠纷客观存在,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合同风险严重危害企业利益。
物质采购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和对物资采购环节的风险管理,物资采购环节作为企业利润的起点,才能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物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