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史记》论及庄子“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精炼概括出其论道风格以及思想意向。庄子所属的战国时期,较之春秋,社会环境更为恶劣,“洸洋自恣”正是庄子对于外在社会彻底放弃的无奈写照。亦正是在此无奈下,庄子“游”思想拒绝了前期杨朱与老子的隐观,对其进行扬弃并顺势做出自我发展,结合所观照到的“世不可离”如此大戒以及重重矛盾纠葛,完成“游世观”由外及内且兼顾内外的理路转换,透过“三言”阐幽发微地实践
[收稿日期] 2016-05-30 [作者简介] 黄俊杰(1946-),男,台湾高雄县人,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 ①ChunChieh Huang,“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fucian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Power in Traditional China and K
纵观徐霞客之后的中国喀斯特研究,在喀斯特研究日益科学化、专业化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偏向:一是"重南(珠江流域)轻北(三峡地区)",二是重科学轻美学。有鉴于此,采用环境美学的基本理论,参照世界自然遗产第一条评价标准(美学标准),对三峡地区岩溶景观的美学价值做出初步的理论探索。
随着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信用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而商贸流通行业并非单向度的经济体,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难以进行计量处理。故
双槐善书源自唐代“俗讲”、明清“宝卷”,受“圣谕”宣讲所影响的民间说唱表演艺术,内容取材于一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社会礼俗,劝人扬善止恶,宣扬社会伦理道德。它是唱本(词本
宪章派诗歌创作的公共性,在生成过程与内容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生成过程上,宪章派诗歌具有强烈的在场感与“广场性”,不仅公众广泛参与,而且借助报刊杂志、广场集会等公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