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亨利·詹姆斯是英美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却又存在着颇多争议的作家,小说《鸽翼》是“后期詹姆斯风格”的三部杰作之一,作品以女主人公米莉为中心意识人物,并辅之以“油灯”来照亮其“中心意识”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后期詹姆斯风格” 中心意识人物 “油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亨利·詹姆斯是英美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却又存在着颇多争议的作家,在他生前,曾因其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色彩而不被其同时代人所理解和认同;但是,自从上世纪2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读者开始以新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重新审视和评价他的作品,而他也因此而声誉大振。
亨利·詹姆斯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詹姆斯对小说技巧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他后期的三大作品《鸽翼》、《金碗》和《奉使记》中,在后期小说中,詹姆斯更注重小说的形式和叙事角度,为了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他创造出一种语言含蓄、节奏跌宕的“后期詹姆斯风格”。《鸽翼》(1902)就是“后期詹姆斯风格”的三部杰作之一,作品以女主人公米莉为中心意识人物,并辅之以“油灯”来照亮其“中心意识”的方方面面。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精美,矫饰华丽,甚至晦涩难懂。
小说的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Milly Theole)的姓名缩写就和詹姆斯所挚爱的表妹敏妮·邓波儿(Minny Temple)相同,即都为M·T,而她俩的困境也几乎相同。1870年,敏妮·邓波儿死于肺病,年仅24岁。亨利·詹姆斯悲恸欲绝,竟终身不娶。过了30多年之后,詹姆斯以其表妹为原型,塑造了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的形象。
《鸽翼》以米莉为人物的“中心意识”来展开故事情节:米莉美丽聪明,并拥有大笔遗产。她从家乡波士顿移居纽约,与女作家斯特林厄姆夫人居住,并因此认识了年轻英俊的伦敦记者默顿·丹什。从此,米莉爱上了丹什,在他返回英国以后,总是对他念念不忘。在一天下午的闲聊中,她跟斯特林厄姆夫人说出了想去英国的愿望。斯特林厄姆夫人少女时代曾在英国与罗德夫人是同学,也想去伦敦会晤老同学,因此,她就陪伴米莉来到伦敦,将米莉带进了罗德夫人的社交圈子里。而丹什正在跟罗德夫人的侄女凯蒂·克罗伊——一位漂亮的英国少女谈恋爱,因此他认识了罗德夫人。这样,在罗德夫人家里,米莉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丹什。由于丹什已经向凯蒂提到过米莉,并说米莉是一位可爱的美国姑娘。这使凯蒂产生了对米莉隐瞒自己与丹什的恋爱关系的想法,并为米莉和丹什提供了一起乘坐马车上街兜风的机会,造成了米莉跟丹什谈恋爱的假象;凯蒂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她与丹什的恋情处于隐秘状态,尚未公开。丹什因靠薪水度日,没有多少财产,所以他与凯蒂的关系一直不能确定。罗德夫人则主张侄女跟富有的马克伯爵结婚,从而成为伯爵夫人。她一心想利用凯蒂的姿色,高攀一门贵族亲戚,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凯蒂在姨妈的影响下,逐渐变得势利起来,但她内心深处又不愿舍弃风度翩翩的丹什,而去嫁给已过不惑之年的马克伯爵。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凯蒂利用丹什与米莉的关系,在米莉去威尼斯过冬养病时,指使丹什去跟米莉假装谈恋爱,甚至可以跟米莉结婚,目的是使丹什在身患绝症的米莉死后,得到米莉的大笔遗产。这样,凯蒂就可以和丹什结婚了。
在此故事中,除了丹什没跟米莉结婚之外,一切事情都像凯蒂所设想的那样进行。虽然米莉死后,确实给了丹什一笔遗产,但是,凯蒂却没有因为丹什变成了富人而跟他结婚。正好相反,凯蒂却让丹什在她和遗产之间作出抉择:二者只可取其一。
“她的形象就是你的爱人,其他的女人你谁也不要。”
在沉默中,他一动不动地看着她的脸庞,听她把话讲完。然后他只说:“听着!我马上就跟你结婚。”
“像我们以前那样?”
“像我们以前那样。”
但她转向门口,并以摇头结束了他们之间的谈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再像我们以前那样!”
故事到此结束,詹姆斯并没有告诉我们凯蒂到底跟谁结婚,而是用一种充分让读者发挥想象的巧妙方式,结束了这一双重悲剧:中心意识人物米莉的悲剧,以及她周围所有人的悲剧。凯蒂预言似的结语似乎应验了詹姆斯在《鸽翼》序言中所说的话:米莉“生命的历程在且战且退,常常会在业已丢失的阵地上显得比任何别的地方更为灿烂夺目。”本文认为:爱上米莉的形象的丹什就是詹姆斯本人的化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作者终身不娶的原因。在詹姆斯的心目中,“她应该是长在‘古老的’纽约花梗上的最后一朵纤细的花——孤独地开放着,为的是充分表明其独立不羁。”
二
米莉的意识是故事中人物的“中心意识”;围绕着米莉这一“中心意识人物”,作者构思出一些人物形象,并构思出越来越多的有趣的情节和随之而来的奇异的现象,以便从心理、意识及精神上充分表现米莉内心的痛苦历程。“人们看到她除了缺乏唯一最可珍贵的自信以外,拥有了一切,所有的一切:自由、金钱、灵活的头脑、个人特有的魅力、唤起别人兴趣和吸引人的本领;以及给未来增添价值的种种优点。”然而,米莉却身患不治之症,她起初并不知道这一点。后来在凯蒂的陪伴下,她去拜访了伦敦著名医生鲁克·史特雷特先生,虽然史特雷特先生没有对她说她得了什么病,甚至根本就没提及她病了,但是米莉从此就表现出她已经知道自己患了绝症的样子,她独自一人到伦敦陌生的街头徘徊了一两个小时,觉得自己非常像“无家可归的”李尔王,仿佛置身于贫民窟里,“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姑娘——例如还得设法支付房租’,而且她期望这是事实:‘她已经被治愈了——不对吗?——似乎生存已经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某人还没有被治好——对吗?——除非那件事情已经发生过,几乎是这样,否则,他会死吗?’”
在米莉短暂的一生中,这是她唯一表现出来的一次消极悲观的行为,甚至还产生了某种幻觉。由于她内心深处的极度痛苦,而她又不想让身边的朋友们知道,她只好一个人独自消失在伦敦的茫茫人海之中,试图使悲痛欲绝的心情平静下来。虽然她把凯蒂当作密友,除了自己的疾病而外,几乎对她无话不谈,但她清楚地意识到对任何人说出自己的不幸都属枉然,那只不过会增加他们的沉重感。与其让他们为自己难过,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消受这种感觉。在这次意志的暂时消沉以后,米莉又振作精神,按史特雷特先生的建议积极地开始新的生活,一切就像不曾发生过那样。
任何人倘若身患绝症,都会有所反应:有的怨天尤人,有的悲观绝望,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哀声叹气;与此相反,有的人却争分夺秒,乐观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比以前更加充实快乐,使短暂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米莉正是这样做的,她要更加真切细致地体验人间的情感,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米莉矢志不渝地追求人间的纯洁爱情。所以,她远涉重洋来到英国,并在跟心上人丹什见面以后,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机会,与他约会谈心,表露自己的真情。尽管后来她已经知道丹什并不爱她,而爱她的密友凯蒂,但是,她依然对丹什一往情深,因为她相信凯蒂对她所说的话——凯蒂并不爱丹什。这样,米莉期望能够用自己的一腔真情,有朝一日将会赢得丹什的纯真爱情。与此同时,“她还将一心向往为了某些独特的事情而生活,她将以人类的某些特殊的利益为基础而奋斗,那些利益最终将决定其他一些人对于她的态度,他们深受影响,乃至成了这个行动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米莉身上伴有一种特殊的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这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她可以说是所有时代追求自由的人类的化身,詹姆斯说,《鸽翼》的女主人公,伴有一种强烈而特殊的表示自由的含义,即行动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欣赏的自由、交际的自由。
关键词:“后期詹姆斯风格” 中心意识人物 “油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亨利·詹姆斯是英美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却又存在着颇多争议的作家,在他生前,曾因其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色彩而不被其同时代人所理解和认同;但是,自从上世纪2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读者开始以新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重新审视和评价他的作品,而他也因此而声誉大振。
亨利·詹姆斯一生创作分为三个时期,詹姆斯对小说技巧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他后期的三大作品《鸽翼》、《金碗》和《奉使记》中,在后期小说中,詹姆斯更注重小说的形式和叙事角度,为了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他创造出一种语言含蓄、节奏跌宕的“后期詹姆斯风格”。《鸽翼》(1902)就是“后期詹姆斯风格”的三部杰作之一,作品以女主人公米莉为中心意识人物,并辅之以“油灯”来照亮其“中心意识”的方方面面。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精美,矫饰华丽,甚至晦涩难懂。
小说的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Milly Theole)的姓名缩写就和詹姆斯所挚爱的表妹敏妮·邓波儿(Minny Temple)相同,即都为M·T,而她俩的困境也几乎相同。1870年,敏妮·邓波儿死于肺病,年仅24岁。亨利·詹姆斯悲恸欲绝,竟终身不娶。过了30多年之后,詹姆斯以其表妹为原型,塑造了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的形象。
《鸽翼》以米莉为人物的“中心意识”来展开故事情节:米莉美丽聪明,并拥有大笔遗产。她从家乡波士顿移居纽约,与女作家斯特林厄姆夫人居住,并因此认识了年轻英俊的伦敦记者默顿·丹什。从此,米莉爱上了丹什,在他返回英国以后,总是对他念念不忘。在一天下午的闲聊中,她跟斯特林厄姆夫人说出了想去英国的愿望。斯特林厄姆夫人少女时代曾在英国与罗德夫人是同学,也想去伦敦会晤老同学,因此,她就陪伴米莉来到伦敦,将米莉带进了罗德夫人的社交圈子里。而丹什正在跟罗德夫人的侄女凯蒂·克罗伊——一位漂亮的英国少女谈恋爱,因此他认识了罗德夫人。这样,在罗德夫人家里,米莉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丹什。由于丹什已经向凯蒂提到过米莉,并说米莉是一位可爱的美国姑娘。这使凯蒂产生了对米莉隐瞒自己与丹什的恋爱关系的想法,并为米莉和丹什提供了一起乘坐马车上街兜风的机会,造成了米莉跟丹什谈恋爱的假象;凯蒂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她与丹什的恋情处于隐秘状态,尚未公开。丹什因靠薪水度日,没有多少财产,所以他与凯蒂的关系一直不能确定。罗德夫人则主张侄女跟富有的马克伯爵结婚,从而成为伯爵夫人。她一心想利用凯蒂的姿色,高攀一门贵族亲戚,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凯蒂在姨妈的影响下,逐渐变得势利起来,但她内心深处又不愿舍弃风度翩翩的丹什,而去嫁给已过不惑之年的马克伯爵。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凯蒂利用丹什与米莉的关系,在米莉去威尼斯过冬养病时,指使丹什去跟米莉假装谈恋爱,甚至可以跟米莉结婚,目的是使丹什在身患绝症的米莉死后,得到米莉的大笔遗产。这样,凯蒂就可以和丹什结婚了。
在此故事中,除了丹什没跟米莉结婚之外,一切事情都像凯蒂所设想的那样进行。虽然米莉死后,确实给了丹什一笔遗产,但是,凯蒂却没有因为丹什变成了富人而跟他结婚。正好相反,凯蒂却让丹什在她和遗产之间作出抉择:二者只可取其一。
“她的形象就是你的爱人,其他的女人你谁也不要。”
在沉默中,他一动不动地看着她的脸庞,听她把话讲完。然后他只说:“听着!我马上就跟你结婚。”
“像我们以前那样?”
“像我们以前那样。”
但她转向门口,并以摇头结束了他们之间的谈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再像我们以前那样!”
故事到此结束,詹姆斯并没有告诉我们凯蒂到底跟谁结婚,而是用一种充分让读者发挥想象的巧妙方式,结束了这一双重悲剧:中心意识人物米莉的悲剧,以及她周围所有人的悲剧。凯蒂预言似的结语似乎应验了詹姆斯在《鸽翼》序言中所说的话:米莉“生命的历程在且战且退,常常会在业已丢失的阵地上显得比任何别的地方更为灿烂夺目。”本文认为:爱上米莉的形象的丹什就是詹姆斯本人的化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作者终身不娶的原因。在詹姆斯的心目中,“她应该是长在‘古老的’纽约花梗上的最后一朵纤细的花——孤独地开放着,为的是充分表明其独立不羁。”
二
米莉的意识是故事中人物的“中心意识”;围绕着米莉这一“中心意识人物”,作者构思出一些人物形象,并构思出越来越多的有趣的情节和随之而来的奇异的现象,以便从心理、意识及精神上充分表现米莉内心的痛苦历程。“人们看到她除了缺乏唯一最可珍贵的自信以外,拥有了一切,所有的一切:自由、金钱、灵活的头脑、个人特有的魅力、唤起别人兴趣和吸引人的本领;以及给未来增添价值的种种优点。”然而,米莉却身患不治之症,她起初并不知道这一点。后来在凯蒂的陪伴下,她去拜访了伦敦著名医生鲁克·史特雷特先生,虽然史特雷特先生没有对她说她得了什么病,甚至根本就没提及她病了,但是米莉从此就表现出她已经知道自己患了绝症的样子,她独自一人到伦敦陌生的街头徘徊了一两个小时,觉得自己非常像“无家可归的”李尔王,仿佛置身于贫民窟里,“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姑娘——例如还得设法支付房租’,而且她期望这是事实:‘她已经被治愈了——不对吗?——似乎生存已经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某人还没有被治好——对吗?——除非那件事情已经发生过,几乎是这样,否则,他会死吗?’”
在米莉短暂的一生中,这是她唯一表现出来的一次消极悲观的行为,甚至还产生了某种幻觉。由于她内心深处的极度痛苦,而她又不想让身边的朋友们知道,她只好一个人独自消失在伦敦的茫茫人海之中,试图使悲痛欲绝的心情平静下来。虽然她把凯蒂当作密友,除了自己的疾病而外,几乎对她无话不谈,但她清楚地意识到对任何人说出自己的不幸都属枉然,那只不过会增加他们的沉重感。与其让他们为自己难过,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消受这种感觉。在这次意志的暂时消沉以后,米莉又振作精神,按史特雷特先生的建议积极地开始新的生活,一切就像不曾发生过那样。
任何人倘若身患绝症,都会有所反应:有的怨天尤人,有的悲观绝望,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哀声叹气;与此相反,有的人却争分夺秒,乐观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比以前更加充实快乐,使短暂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米莉正是这样做的,她要更加真切细致地体验人间的情感,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米莉矢志不渝地追求人间的纯洁爱情。所以,她远涉重洋来到英国,并在跟心上人丹什见面以后,抓住每一次可能的机会,与他约会谈心,表露自己的真情。尽管后来她已经知道丹什并不爱她,而爱她的密友凯蒂,但是,她依然对丹什一往情深,因为她相信凯蒂对她所说的话——凯蒂并不爱丹什。这样,米莉期望能够用自己的一腔真情,有朝一日将会赢得丹什的纯真爱情。与此同时,“她还将一心向往为了某些独特的事情而生活,她将以人类的某些特殊的利益为基础而奋斗,那些利益最终将决定其他一些人对于她的态度,他们深受影响,乃至成了这个行动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米莉身上伴有一种特殊的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这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她可以说是所有时代追求自由的人类的化身,詹姆斯说,《鸽翼》的女主人公,伴有一种强烈而特殊的表示自由的含义,即行动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欣赏的自由、交际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