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小组合作,打造英语生态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英语小组合作的有效做法:一、创建富有凝聚力的学习小组;二、让管理促进小组主动和谐发展;三、打造简洁高效的生态课堂;四、树立教师角色转换意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 生态课堂 预习 新授 反馈 角色转换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最后连鱼带汤都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人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看完这个故事不由让我想起我们的孩子,今天的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合作。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洋思”到“杜郎口”,再到魏书生的教学理念,无不透露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尝试了以学生主体参与为特征的小组合作教学,焕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做法如下。
  一、创建富有凝聚力的学习小组
  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学习小组,并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性别等,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由英语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先由组员阐释或解答再由组长做出补充解答,使小组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
  二、让管理促进小组主动和谐地发展
  我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组间的竞争,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课代表分别对小组进行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平均分,教师给平均分较好的小组发小奖品。
  三、打造简洁高效的生态课堂
  1.小组合作在预习课中的运用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提前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成员根据要求查阅生词和预习对话、课文、语法要点。各小组把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把记录结果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2.小组合作在新授课中的运用
  一是检查单词的预习情况,由各组学习组长让本组成员进行自读、纠音,然后进行听写并交换批改;二是将预习中各小组找出的功能句及短语首先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课代表进行总结,遗漏之处则由教师补充;三是小组合作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学以致用”,让各小组大胆创新,充分展示在相互合作中形成能力,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在反馈课中的运用
  由课代表根据掌握的各小组预习情况,将本课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组,各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先准备好两项任务:一、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讨论预习的情况。通过合作讨论,解答他们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巩固重要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并将他们本组解决不了的疑难点做好记录。二、组长将课代表分配的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每一个组员承担其中一项,先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随后各自将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描述或讲解,再分别针对这些结果展开讨论,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
  四、树立教师角色转换意识
  小组合作使老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转变角色,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要由课堂的“演员”变为“导演”,由台前转至幕后,学生是演员、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由“导师”变为“学友”,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要由“指导者”变为“促进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要由“会教”变为“会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教师要由“单向传授”变为“双向交流”。合作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教学中沟通交流、气氛和谐。
  五、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好学、乐学、善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方法与策略  现在在初中阶段实施的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
期刊
自主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呢?我们必须做到如新《纲要》所说的那样: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一、为幼儿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
期刊
摘 要:角色游戏在幼儿园游戏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游戏中,教师要克服模式化,拓宽游戏主题,要通过自制游戏材料,采用内指导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创造力    有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或萌发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
期刊
低碳、环境保护问题,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社会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了重视。低碳环保不仅仅对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帮助,更是对子孙后代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是未来的主人翁,对于低碳环保这样的一个话题,应该是从小就作为一种观念渗透到幼儿的思维模式里去,让他们对低碳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而怎么让环保低碳这样一个话题变得丰富多彩,变得乐趣无穷,让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去了解环
期刊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政治课上老师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略对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政治课枯燥乏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即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生自由发展自我的天地;课堂是老师施展教学技艺的舞台。公开课,作为众多优秀课堂的缩影,其中的“精彩”应该是实在的、真切的、自然的,而不应是虚拟的、做作的、莫名其妙的。笔者深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公开课势必将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成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公开课 冷思考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备受重视。公开课,自然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的教学
期刊
从思品课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思品课中可以实行开放性教学形式,打破学科局限,做到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的育人网络。所以我努力开放思品课堂,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做开放型教师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教师是依赖于学生的。师生之间就好似由教师的教学、教育经验与学生的好奇和热情组成的有机体。向学生学习、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是一种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般的习作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其中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习作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等级和批语,收效甚微。这种无视学生习作评改的主动作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少、慢、差、费”的评改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是熟悉的,对伙伴的习作更是感兴趣的,何不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基于以上认识,
期刊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可见情景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对教学情景创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 情景教学 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英语课也将逐步采用新的教法。首先要从了解现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
期刊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内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就我校初中七年级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