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调节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性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从大鼠肝脏分离纯化培养HSCs;DCFH-DA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HSCs中活性氧的影响;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白藜芦醇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SCs的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通过PCR检测白藜芦醇对HSCs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给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腹输注白藜芦醇,检测肝组织病理切片,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从大鼠活体分离培养HSCs.白藜芦醇可抑制HSCs中活性氧的产生;明显抑制HSCs的α-SMA表达(103 ±7,90 ±7,63 ±4,53 ±3,F=62.179,P <0.05)与增殖(0.536±0.052,0.411±0.047,0.327±0.063,0.312±0.032,F=12.776,P<0.05);抑制HSCs活性相关基因(大鼠生肌调节因子、胶原蛋白Ⅲ及胶原蛋白Ⅰ)的表达(122 ±.5,96±3,68 ±3,60 ±3,F=180.600,P <0.05) (100 ±8,82±3,53±3,51 ±2,F =77.451,P<0.05) (170±3,147±4,92 ±3,90 ±2,F=462.878,P<0.05).大鼠活体实验显示白藜芦醇可降低肝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胶原蛋白Ⅲ和透明质酸水平(358.3 ±20.2,320.5±15.3,290.3±24.5,F=23.929,P <0.05) (32.8±3.1,28.9±1.3,25.3±1.8,F=20.050,P<0.05)(276.3±17.8,225.3±28.3,195.4±11.2,F=18.585,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大鼠HSCs的活化增殖,对活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及抑制MyoD的表达作用有关。
白藜芦醇抗肝星状细胞活性和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摘 要】
: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调节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性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从大鼠肝脏分离纯化培养HSCs;DCFH-DA法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HSCs中活性氧的影响;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白藜芦醇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SCs的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通过PCR检测白藜芦醇对HSCs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给大鼠
【机 构】
:
3250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3250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3250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3250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出 处】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2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对小鼠肝热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L/R)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求缓解肝I/R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首先检测小鼠肝脏I/R损伤时IL-33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重组IL-33干预组和抗ST2L抗体干预组,检测I/R损伤6h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
期刊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首次手术的PTC患者资料128例,其中30例为HT合并PTC.结果 女性HT合并PTC发病率为男性的6.5倍.HT合并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46.7%)略高于单纯PTC者(39.4%).HT合并微小PTC的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45.5%)明显高于
目的 寻找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s,以提高PTC的早期诊断水平和判断PTC的侵袭性.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手术组织标本,利用miRNA芯片技术寻找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有表达差异的microRNAs,并通过qRT-PCR验证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s,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1)qRT-PCR结果显示miR-30a-3p(U=60,P=0.0
目的 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 of p53,ASPP2)对饥饿诱导的大肠癌HCTll6p53-/-(p53缺失)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1)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denovirus,rAd-GFP)感染组(对照组);(2)自噬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3)AS
期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后存在胰漏、吻合口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胰漏的发生率为5% ~ 20%[1].为此不断有新的术式设计出来,并初步报道有较好的效果[2-3].我们于2010年设计了一种新的吻合技术,即网片内衬外捆绑胰肠吻合术,并通过家猪动物实验对比新吻合方法与传统套入式吻合方法的愈合能力,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改良的经胸食管横断术(Walker's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Sugiura术的血液动力学原理,将经胸食管横断术进行改良(改良Walker's术).在食管下段较低位置阻断食管静脉血流的同时,离断腹段曲张静脉残留或复发的冠状静脉属支.结果 本组患者共53例,择期手术49例,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4例,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本组中5例失访,有48例获得长期随访,在
1999年,Dake等[1]和Nienaber等[2]同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报道了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aortic dissection,B-AD)的经验,证实该术安全有效,从而开创了国际TEVAR治疗B-AD的新纪元.同年,汪忠镐等[3]和景在平等14]分别报道了
期刊
目的 探讨肠腔分流并选择性冠状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肠腔分流、脾动脉结扎、选择性冠状静脉缝扎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为(24.8±2.7) cm H2O,与术前的(34.4±4.7)cm 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1).术后并发轻微肝性脑病
患者男性,59岁.因"腹胀、腹痛40余d"于2013年2月19日入院.查体:体重46 kg,腹平软,上腹部扪及约5 cm×5 cm肿块,无压痛.腹部CT示:胃窦幽门管处胃壁增厚,腔狭窄,周围间隙及腹膜后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胃镜检查:胃窦段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理学检查:低分化腺癌.实验室检查:Hb123 g/L,ALB 30.8 g/L,CEA 4.8 ng/ml,CA19-9 169.80 U/
期刊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腔内修复术中远期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因TB-AD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血管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能够进行全程随访的1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TEVAR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