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生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使生物科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绪论课:走进生活,拔动他们的心弦,激发想象,给学生启蒙式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知识传递:联系生活,触及学生的心灵,使生物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强化知识:服务于生活,以生物学知识指导现实生活;探究实验:感知生活,让学生体验求知是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就是生活;科技制作:创新生活,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使之不断升华,发挥创新能力,制作出富有创意的科技作品。
【关键词】走进生活;联系于生活;服务生活;感知生活;创新生活
生活是生命的源泉,是知识的宝库。知识的汲取离不开生活,作为肩负传授知识使命的我们,就要导引学生拥抱生活,在生活中汲取知识的滋养。而生物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这就要求我们把生物课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智慧的火花。对此,我做了不懈的探索。
1.“绪论”课:走进生活
绪论课开篇明义,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总领,它给学生的是启蒙式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它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力求上来就将学生纳入现实生活之中,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想象,从而感知生物知识。我往往会提出一连串生活中常遇到很感兴趣的话题:当你感冒或身体不适去看医生时,你能看懂化验单吗?你知道一日三餐怎样吃才科学合理吗?为什么有人会因驼背含胸而耽误了自己一辈子想当兵的理想呢?这些问题他们会思考,自然想到生物科学知识。接着我又把问题导入生命科学中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今日的地球面临污染,危及人类的生活,今天所处的时代——高科技时代,“多莉”的出世(世界第一只克隆绵羊),“小路易斯•布朗”的诞生(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基因工程等都需要发挥生物科学的作用。我们的生活能够离开生物科学吗?学生的心里自然会产生共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实在是太密切了。这为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知识传递:联系生活
根据生物课的知识脉络,我把生物课设计成不同的生活专题,让学生从中感受、掌握知识,获取教益。这些专题既有认识生活的深度,同时又要体现生物学科理论知识的逐步延伸,从而形成知识的阶梯性和网格性。如营养学专题、生命科学专题、心理保健专题、个性造塑专题。
个性造塑这个专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就是一个教师从理性去畅谈意义不大,很难形成心理共鸣,后果必然将陷入一般说教的境地。对此,我做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教师“角色”互换,把学生推到前台,使他们成为“主讲”,而我起“点拨”、“导入”作用,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健全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畅所欲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有的同学终于敢登上讲台,坦露自己的心迹,我给予了充分的褒奖,后面一下子打开了,接着我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我们中间有哪些不健康的个性张扬?”不少同学认识到了时弊。这节课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要求。
这样不仅联系了现实生活,也极大程度的触及了学生的心灵,使生物课的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3.强化知识:服务于生活
知识与生活的交汇与融合还不仅仅在于理解生物知识,而是应该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前提下,让它去指导现实生活,服务现实生活,这应该是生物教学的“归宿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不幸遭遇车祸,鲜红的血从脚踝处喷射而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认为这是哪种血管破裂造成的。假如你就在现场,你应该怎样为他止血?这样类似的题目不仅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强化,而且又终生服务于他们的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急他人之所急,帮他人之所需的思想情感。
4.探究实验:感知生活
生物课的实验很多,充分利用实验场所与空间,尽量把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开设家庭实验和课外实践为第二课堂。例如:探究种子的萌发、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等,许多小实验都安排在家庭中进行,让爸爸妈妈做助手,把实验结果拿到课堂展示,通过表达交流得出结论。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安排在双休日,回到课堂展示样品,选出优秀样品做为永久标本展示,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又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深刻地体验到求知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就是生活。
5.科技制作:创新生活
在学生的理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学习兴趣达到一定高潮时,他们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适时地给以引导启发,他们会努力实现自己的设想。如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之后,学生的兴致很高,我启发他们:你能制作一个细胞吗?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都“动”起来了,他们用自己喜欢吃的果冻、果脯,还有食品袋、泡沫等做材料制作出各种形态的细胞模型,课堂上都以特别愉悦的心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还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新年晚会上又展示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我也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我的作品也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浓了。
诸如此类的活动很多,学习了草履虫以后,他们制作出了富有创意的草履虫模型;学习了叶脉后,不仅能制作出漂亮的叶脉书签,而且还利用生活中找来的不完整的叶脉,经过加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我深受启发:这是知识融入生活的升华,这是生活的结晶,只有让知识融入生活,才会创新生活,才能使课堂更精彩,才会满足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收稿日期:2011-03-11
【关键词】走进生活;联系于生活;服务生活;感知生活;创新生活
生活是生命的源泉,是知识的宝库。知识的汲取离不开生活,作为肩负传授知识使命的我们,就要导引学生拥抱生活,在生活中汲取知识的滋养。而生物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这就要求我们把生物课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智慧的火花。对此,我做了不懈的探索。
1.“绪论”课:走进生活
绪论课开篇明义,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总领,它给学生的是启蒙式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它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力求上来就将学生纳入现实生活之中,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想象,从而感知生物知识。我往往会提出一连串生活中常遇到很感兴趣的话题:当你感冒或身体不适去看医生时,你能看懂化验单吗?你知道一日三餐怎样吃才科学合理吗?为什么有人会因驼背含胸而耽误了自己一辈子想当兵的理想呢?这些问题他们会思考,自然想到生物科学知识。接着我又把问题导入生命科学中的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今日的地球面临污染,危及人类的生活,今天所处的时代——高科技时代,“多莉”的出世(世界第一只克隆绵羊),“小路易斯•布朗”的诞生(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基因工程等都需要发挥生物科学的作用。我们的生活能够离开生物科学吗?学生的心里自然会产生共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实在是太密切了。这为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知识传递:联系生活
根据生物课的知识脉络,我把生物课设计成不同的生活专题,让学生从中感受、掌握知识,获取教益。这些专题既有认识生活的深度,同时又要体现生物学科理论知识的逐步延伸,从而形成知识的阶梯性和网格性。如营养学专题、生命科学专题、心理保健专题、个性造塑专题。
个性造塑这个专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就是一个教师从理性去畅谈意义不大,很难形成心理共鸣,后果必然将陷入一般说教的境地。对此,我做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教师“角色”互换,把学生推到前台,使他们成为“主讲”,而我起“点拨”、“导入”作用,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健全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畅所欲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有的同学终于敢登上讲台,坦露自己的心迹,我给予了充分的褒奖,后面一下子打开了,接着我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我们中间有哪些不健康的个性张扬?”不少同学认识到了时弊。这节课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要求。
这样不仅联系了现实生活,也极大程度的触及了学生的心灵,使生物课的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3.强化知识:服务于生活
知识与生活的交汇与融合还不仅仅在于理解生物知识,而是应该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前提下,让它去指导现实生活,服务现实生活,这应该是生物教学的“归宿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不幸遭遇车祸,鲜红的血从脚踝处喷射而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认为这是哪种血管破裂造成的。假如你就在现场,你应该怎样为他止血?这样类似的题目不仅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强化,而且又终生服务于他们的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急他人之所急,帮他人之所需的思想情感。
4.探究实验:感知生活
生物课的实验很多,充分利用实验场所与空间,尽量把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开设家庭实验和课外实践为第二课堂。例如:探究种子的萌发、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等,许多小实验都安排在家庭中进行,让爸爸妈妈做助手,把实验结果拿到课堂展示,通过表达交流得出结论。昆虫标本、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安排在双休日,回到课堂展示样品,选出优秀样品做为永久标本展示,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又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深刻地体验到求知是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就是生活。
5.科技制作:创新生活
在学生的理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学习兴趣达到一定高潮时,他们会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适时地给以引导启发,他们会努力实现自己的设想。如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之后,学生的兴致很高,我启发他们:你能制作一个细胞吗?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都“动”起来了,他们用自己喜欢吃的果冻、果脯,还有食品袋、泡沫等做材料制作出各种形态的细胞模型,课堂上都以特别愉悦的心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还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新年晚会上又展示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我也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我的作品也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浓了。
诸如此类的活动很多,学习了草履虫以后,他们制作出了富有创意的草履虫模型;学习了叶脉后,不仅能制作出漂亮的叶脉书签,而且还利用生活中找来的不完整的叶脉,经过加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我深受启发:这是知识融入生活的升华,这是生活的结晶,只有让知识融入生活,才会创新生活,才能使课堂更精彩,才会满足多样化学习的要求。
收稿日期:20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