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在江苏高考中,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对地理学科的要求都与以前大不相同,所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下面就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对地理兴趣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维护,向良性发展还是向恶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中学生时代是花的季节,感情丰富,求知欲旺盛,但自控能力差。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面带微笑,从容阔步走上讲台,用清脆洪亮的问候,向学生致礼,渲染一种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树立了乐观而又平易近人的形象,学生会感到:教师是那么可亲、可信、可敬,因而在心理上就愿意亲近教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融洽了,学生也就会乐于学习地理,主动地学习地理,从而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收集素材,奏好前曲
高中生对身边的事物会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伊始,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例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我介绍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故事:7月8日9点多,有位女士拿着一张10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银行要求兑现,遭到拒绝。因为领奖日期是7月7日,这位女士懊悔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说:“这张票2000元卖给我吧。”女士心想,反正这票也没有用,就同意了。中年人马上乘飞机飞往檀香山,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7日ll时。中年人以2000元买的彩票在当地银行领取了10000美元。学生听后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有时空隧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创设悬念,以“疑”激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靠表面的刺激,而是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在教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悬念,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大陆漂移说”时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为何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的冰川遗迹?”这使学生很快就产生了求知欲,从而进入学习状态。再如,讲解美国时,我设置饶有兴趣的问题:星条旗有多少颗星?多少道条纹?它们各代表什么?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刨根问底地去思考,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四、“添味加料”,以“味”提趣
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消化知识。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诗歌、谚语、谜语、民谣等,创设一种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讲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的问题。在讲中国政区时,又运用形象的比喻:中国似一只公鸡。同时,以故事、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地理知识有血有肉,深入浅出,增加了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全球变暖”时,教师可回忆自己小时候家乡下雪的情景:窗外大雪纷飞,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等,再联系这些年的冬天的气候,学生马上就能理解气候变暖了。
五、机辅教学,以“感”增趣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地球公转”时,运用多媒体,先展示浩瀚的太空,繁星点点,接着出现太阳系,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再用动画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在什么位置转的较快,什么位置转的较慢,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就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紧扣“热点”,以“新”引趣
地理知识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捕捉地理“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热点”。这样使学生学以致用,也能大大地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在8月8日?再引导学生分析北京的气候,并与上届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进行比较。这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的三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西昌、太原。要了解西昌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气候、气象等,通过分析,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地理教学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新沂市第三中学)
一、寓教于乐,以情施教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维护,向良性发展还是向恶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中学生时代是花的季节,感情丰富,求知欲旺盛,但自控能力差。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面带微笑,从容阔步走上讲台,用清脆洪亮的问候,向学生致礼,渲染一种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树立了乐观而又平易近人的形象,学生会感到:教师是那么可亲、可信、可敬,因而在心理上就愿意亲近教师。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融洽了,学生也就会乐于学习地理,主动地学习地理,从而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收集素材,奏好前曲
高中生对身边的事物会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伊始,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例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我介绍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故事:7月8日9点多,有位女士拿着一张10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银行要求兑现,遭到拒绝。因为领奖日期是7月7日,这位女士懊悔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说:“这张票2000元卖给我吧。”女士心想,反正这票也没有用,就同意了。中年人马上乘飞机飞往檀香山,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7日ll时。中年人以2000元买的彩票在当地银行领取了10000美元。学生听后感到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有时空隧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创设悬念,以“疑”激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靠表面的刺激,而是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在教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悬念,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大陆漂移说”时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为何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的冰川遗迹?”这使学生很快就产生了求知欲,从而进入学习状态。再如,讲解美国时,我设置饶有兴趣的问题:星条旗有多少颗星?多少道条纹?它们各代表什么?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刨根问底地去思考,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四、“添味加料”,以“味”提趣
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消化知识。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诗歌、谚语、谜语、民谣等,创设一种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讲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的问题。在讲中国政区时,又运用形象的比喻:中国似一只公鸡。同时,以故事、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地理知识有血有肉,深入浅出,增加了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全球变暖”时,教师可回忆自己小时候家乡下雪的情景:窗外大雪纷飞,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等,再联系这些年的冬天的气候,学生马上就能理解气候变暖了。
五、机辅教学,以“感”增趣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讲解“地球公转”时,运用多媒体,先展示浩瀚的太空,繁星点点,接着出现太阳系,介绍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再用动画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在什么位置转的较快,什么位置转的较慢,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就这样,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紧扣“热点”,以“新”引趣
地理知识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捕捉地理“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热点”。这样使学生学以致用,也能大大地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在8月8日?再引导学生分析北京的气候,并与上届奥运会主办城市——雅典进行比较。这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的三大航天发射中心——酒泉、西昌、太原。要了解西昌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航天发射中心的选址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气候、气象等,通过分析,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地理教学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新沂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