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率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与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交替领先”,努力推进经济建设。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鄂尔多斯市又适时提出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全力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大运输”,并且将2006年确立为“文化建设年”,在文化建设中异军突起,势不可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打造文化大区的排头兵。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朝阳产业。鄂尔多斯市在2004年就提出了发展“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思路和目标,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创作推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艺作品。
“十一五”是鄂尔多斯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的关键时期。
建设文化大市重点突出“八个一”
鄂尔多斯市要围绕“三个率先”的总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争取在2010年,全市人均主要文化发展指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文化发展走进全国先进行列,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全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一)解放思想,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弘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要塑造一种敢于坚持真理、不畏艰难的自我创新精神,一种不甘落后、追求现代文明的自我发展精神,一种勇于摆脱落后观念、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自我革命精神,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局面。
(二)深化改革,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
加快建设文化大市,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破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人才智慧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充分繁荣,文化产业充分发展。要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以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为重点,不断完善文化领域的宏观调控;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整合资源,培育一批强势文化产业集群。
目前,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自发状态。要推动文化大市建设,需根据已有的基础条件,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的园区化发展,构筑文化产业集群板块;要大力发展包括旅游、广告、会展、时装、新闻出版、信息、休闲娱乐等在内的都市文化产业集群。同时,要强化集中发展意识,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促进政策,通过培育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品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将优质资源向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的文化产业和企业积聚,从纵向上把市域内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衔接起来,从横向上把分散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亮点汇聚起来,创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培育和发展精品文化产业带,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开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局面。
(四)培育主体,组建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鄂尔多斯市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前提下,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以资本为纽带,帮助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实现战略重组,推动文化产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和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文化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层次文化产品的需要。以鄂尔多斯文化为依托,通过资本纽带和市场机制,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和优化组合,着力培养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此基础上,不断打破垄断,降低门槛,进一步放开放活,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运营,促进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投资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按照全球化思维和世界性眼光,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大集团、大规模、战略性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推动鄂尔多斯文化走向世界。
(五)提升形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品牌就是文化。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观念,积极研究开发成吉思汗军事、政治、外交文化和哲学思想,把成吉思汗文化的发掘与鄂尔多斯外宣工作紧密结合,使“天骄圣地”成为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进世界的光辉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庆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成陵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品牌,以响沙湾、恩格贝为代表的沙漠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羊绒衫为代表的服饰文化品牌,提高鄂尔多斯知名度。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充分培育利用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艺术,打造一批文化名镇(村)品牌。
(六)繁荣创作,推出一批经典文化艺术作品。
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和文化深度。一部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能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应。
鄂尔多斯市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结合,鼓励文艺工作者大胆探索并不断丰富完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良好局面。认真研究把握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律和大众文化消费规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推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文学艺术作品、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七)抓住根本,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
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从策划、制作、包装、推广、销售、服务、关联产品的开发、文化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管理,还缺乏经验和能力,文化产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远未形成,有关的专业和教育也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领导人才,会经营、懂管理、善开拓的文化经营人才,学贯中西、精通艺术、善于创新的文艺专业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要造就一批名演员、名作家、名编剧、名导演等,形成“文化名人效应”。大文化时代呼唤文艺巨作,大文化时代需要文艺大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一批活跃在文艺战线上,为鄂尔多斯文化事业繁荣、产业发展而辛勤耕耘的文学艺术人才,更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像萨冈彻辰、贺希格巴图一样的文艺大师。
(八)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鄂尔多斯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将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兴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会馆等一批文化设施,保证群众能够有充足的文化活动空间,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顺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增长的需求,加快城市核心区七大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主题突出的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物博园、文博园,集中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展城市先进文化。加快先进文化向城市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渗透融合,使街头巷尾、乡村社区、交通沿线,处处体现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文化底蕴,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旅游大市,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发展将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基础资源,以成吉思汗文博园和沙漠旅游景观为重点,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推进集群发展,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业的支柱,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第一,在战略规划上求突破,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
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优势、现状和市场前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要体现超前性,起点要高、思路要清、特色要浓。总体规划要注重资源整合,力求富有创意、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专项规划要注重关键和薄弱环节,抓好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旅游区和旅游专线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统一,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相统一,在继续抓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软环境的建设。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紧密结合鄂尔多斯实际,力求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全市一盘棋,突破地域界限,加强旗区之间、地区之间、景点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在打造旅游精品上求突破,塑造鄂尔多斯旅游整体形象。
发展旅游业的精要之处,就在于打造精品,培育品牌。要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景区档次,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品位较高、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精品。着重做到三点: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促销”的原则,着力打造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等精品旅游区。二是突出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要创新旅游产品,打造鄂尔多斯“春天的活力、夏天的清凉、秋天的多彩、冬天的热情”的旅游品牌。围绕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在“草原文化”“历史遗迹”“黄河风情”“民俗风情”“沙漠探险”“农(牧)家乐”等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做文章。三是突出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纽带,以共同客源市场为目标的区域联合,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要打破行政区划,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积极加强同周边省区、毗邻地区的密切配合,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携手开发旅游产品,联合宣传促销,共同开发市场,互相开放市场,联合设计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
第三,在市场营销上求突破,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当前旅游业的市场前景看好,竞争也愈加激烈,在这样的前提下,谁的宣传促销手段多,力度大,谁才能占有市场,做大旅游产业。我们要始终把市场营销放在重要位置,以“天骄圣地、大漠风光”为主题,宣传促销力度要再加大,形式要再创新,手段要再增多,效果要再提高,逐步使鄂尔多斯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首选,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要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密度的要求,构建宣传促销网络,增加宣传促销投入,创新宣传促销策略,形成宣传促销声势,加快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要提高宣传营销策划水平。策划是智慧的结晶。旅游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竞争力经济,营销的效果取决于策划的水平。要充分运用商业宣传、市场运作和广告造势等产业化运作手段开展市场营销,同时积极使用联盟销售、营销代理和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要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企业获利。
第四,在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上求突破,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卖景点,第二阶段是卖文化,第三阶段是卖劳务。卖景点只是起步,卖文化只是雏形,只有到了卖劳务阶段,产业才开始走向成熟。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牵涉面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我市旅游业增长方式,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就要着力推进旅游业集约化发展,十分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坚决杜绝以“小煤窑”式的“小、散、乱”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尽快做大做强一批旅游市场主体。加大现有旅游企业的整合力度,通过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推动旅游企业向规模集团化、经营网络化发展,提高产业的集约度和辐射力。通过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性质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整合,不断提高鄂尔多斯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就要围绕六大要素,以游得刺激、住得舒适、行得便捷、吃得可口、购得满意、娱得开心为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努力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实现旅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第五,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求突破,着力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环境建设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硬环境建设,重在便捷、舒适程度;软环境建设,重在安全、文明程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一是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旅游交通、景区、酒店、商场等设施建设,形成便捷、舒适、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快鄂尔多斯机场建设,开通鄂尔多斯到北京、西安的旅游快速列车。加快通往成陵、恩格贝等主要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快速通道。二是大力改善旅游服务,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旅游界的诚信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水平。三是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景区综合治理,把旅游健康、安全工作与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营造出真正让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
“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神,文以铸之”。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注:此文为中共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在全市“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讲话摘要)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朝阳产业。鄂尔多斯市在2004年就提出了发展“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思路和目标,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创作推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艺作品。
“十一五”是鄂尔多斯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的关键时期。
建设文化大市重点突出“八个一”
鄂尔多斯市要围绕“三个率先”的总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争取在2010年,全市人均主要文化发展指标达到全区领先水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文化发展走进全国先进行列,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促进全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一)解放思想,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弘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要塑造一种敢于坚持真理、不畏艰难的自我创新精神,一种不甘落后、追求现代文明的自我发展精神,一种勇于摆脱落后观念、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自我革命精神,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局面。
(二)深化改革,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
加快建设文化大市,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破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人才智慧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充分繁荣,文化产业充分发展。要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以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为重点,不断完善文化领域的宏观调控;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整合资源,培育一批强势文化产业集群。
目前,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自发状态。要推动文化大市建设,需根据已有的基础条件,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的园区化发展,构筑文化产业集群板块;要大力发展包括旅游、广告、会展、时装、新闻出版、信息、休闲娱乐等在内的都市文化产业集群。同时,要强化集中发展意识,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促进政策,通过培育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品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将优质资源向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的文化产业和企业积聚,从纵向上把市域内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衔接起来,从横向上把分散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亮点汇聚起来,创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培育和发展精品文化产业带,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开创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局面。
(四)培育主体,组建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鄂尔多斯市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前提下,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以资本为纽带,帮助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实现战略重组,推动文化产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和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文化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层次文化产品的需要。以鄂尔多斯文化为依托,通过资本纽带和市场机制,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和优化组合,着力培养一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此基础上,不断打破垄断,降低门槛,进一步放开放活,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运营,促进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投资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按照全球化思维和世界性眼光,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大集团、大规模、战略性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优化配置文化资源,推动鄂尔多斯文化走向世界。
(五)提升形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品牌就是文化。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观念,积极研究开发成吉思汗军事、政治、外交文化和哲学思想,把成吉思汗文化的发掘与鄂尔多斯外宣工作紧密结合,使“天骄圣地”成为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进世界的光辉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以举办文化艺术节庆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成陵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品牌,以响沙湾、恩格贝为代表的沙漠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品牌,以鄂尔多斯羊绒衫为代表的服饰文化品牌,提高鄂尔多斯知名度。高度重视大众文化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服务,充分培育利用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艺术,打造一批文化名镇(村)品牌。
(六)繁荣创作,推出一批经典文化艺术作品。
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和文化深度。一部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能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应。
鄂尔多斯市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结合,鼓励文艺工作者大胆探索并不断丰富完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良好局面。认真研究把握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律和大众文化消费规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推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文学艺术作品、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七)抓住根本,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
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从策划、制作、包装、推广、销售、服务、关联产品的开发、文化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管理,还缺乏经验和能力,文化产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远未形成,有关的专业和教育也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领导人才,会经营、懂管理、善开拓的文化经营人才,学贯中西、精通艺术、善于创新的文艺专业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要造就一批名演员、名作家、名编剧、名导演等,形成“文化名人效应”。大文化时代呼唤文艺巨作,大文化时代需要文艺大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一批活跃在文艺战线上,为鄂尔多斯文化事业繁荣、产业发展而辛勤耕耘的文学艺术人才,更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像萨冈彻辰、贺希格巴图一样的文艺大师。
(八)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鄂尔多斯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将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兴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会馆等一批文化设施,保证群众能够有充足的文化活动空间,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同时顺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增长的需求,加快城市核心区七大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步伐,规划建设主题突出的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物博园、文博园,集中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展城市先进文化。加快先进文化向城市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渗透融合,使街头巷尾、乡村社区、交通沿线,处处体现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文化底蕴,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旅游大市,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发展将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基础资源,以成吉思汗文博园和沙漠旅游景观为重点,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推进集群发展,打造旅游精品,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业的支柱,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第一,在战略规划上求突破,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
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优势、现状和市场前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要体现超前性,起点要高、思路要清、特色要浓。总体规划要注重资源整合,力求富有创意、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专项规划要注重关键和薄弱环节,抓好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旅游区和旅游专线规划。制定规划,要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统一,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相统一,在继续抓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软环境的建设。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紧密结合鄂尔多斯实际,力求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全市一盘棋,突破地域界限,加强旗区之间、地区之间、景点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在打造旅游精品上求突破,塑造鄂尔多斯旅游整体形象。
发展旅游业的精要之处,就在于打造精品,培育品牌。要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景区档次,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品位较高、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精品。着重做到三点: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促销”的原则,着力打造成吉思汗陵、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等精品旅游区。二是突出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要创新旅游产品,打造鄂尔多斯“春天的活力、夏天的清凉、秋天的多彩、冬天的热情”的旅游品牌。围绕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在“草原文化”“历史遗迹”“黄河风情”“民俗风情”“沙漠探险”“农(牧)家乐”等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做文章。三是突出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资源为基础,以产品为纽带,以共同客源市场为目标的区域联合,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要打破行政区划,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积极加强同周边省区、毗邻地区的密切配合,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携手开发旅游产品,联合宣传促销,共同开发市场,互相开放市场,联合设计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
第三,在市场营销上求突破,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当前旅游业的市场前景看好,竞争也愈加激烈,在这样的前提下,谁的宣传促销手段多,力度大,谁才能占有市场,做大旅游产业。我们要始终把市场营销放在重要位置,以“天骄圣地、大漠风光”为主题,宣传促销力度要再加大,形式要再创新,手段要再增多,效果要再提高,逐步使鄂尔多斯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首选,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要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密度的要求,构建宣传促销网络,增加宣传促销投入,创新宣传促销策略,形成宣传促销声势,加快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要提高宣传营销策划水平。策划是智慧的结晶。旅游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竞争力经济,营销的效果取决于策划的水平。要充分运用商业宣传、市场运作和广告造势等产业化运作手段开展市场营销,同时积极使用联盟销售、营销代理和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要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企业获利。
第四,在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上求突破,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卖景点,第二阶段是卖文化,第三阶段是卖劳务。卖景点只是起步,卖文化只是雏形,只有到了卖劳务阶段,产业才开始走向成熟。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牵涉面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我市旅游业增长方式,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就要着力推进旅游业集约化发展,十分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坚决杜绝以“小煤窑”式的“小、散、乱”方式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尽快做大做强一批旅游市场主体。加大现有旅游企业的整合力度,通过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推动旅游企业向规模集团化、经营网络化发展,提高产业的集约度和辐射力。通过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性质旅游企业的战略重组、整合,不断提高鄂尔多斯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就要围绕六大要素,以游得刺激、住得舒适、行得便捷、吃得可口、购得满意、娱得开心为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努力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实现旅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第五,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求突破,着力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
环境建设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硬环境建设,重在便捷、舒适程度;软环境建设,重在安全、文明程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一是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旅游交通、景区、酒店、商场等设施建设,形成便捷、舒适、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快鄂尔多斯机场建设,开通鄂尔多斯到北京、西安的旅游快速列车。加快通往成陵、恩格贝等主要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快速通道。二是大力改善旅游服务,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旅游界的诚信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水平。三是提高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景区综合治理,把旅游健康、安全工作与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营造出真正让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
“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神,文以铸之”。发展大文化,大旅游,建设文化大市、旅游大市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注:此文为中共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在全市“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