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的推进,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教学效果的持久性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作者进行了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分析和总结,在下文中探讨从不同角度研究如何保证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一直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是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一、当前数学作业的现状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了“量”,针对性不强;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课程同步的作业或是课本中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完成这些繁重、单一的作业时,慢慢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个体差异得不到体现和发展,学生大多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降低了数学作业本应发挥的作用。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要实现以上目标,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教学作为辅助,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则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的不足,帮助学生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重视作业的有效性就尤为重要。
(一)作业内容引导性
小学生的年龄小,在学习上没有较多的经验及较成熟的思维。教师适时的引導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如:小新家养鸭30只,鸡比鸭多7只,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阅读理解:鸡有多少只?(30+7=37只)推理分析:求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 )(30只是37只的几分之几)。求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用( )(除法)。列式解答:30+7=37(只)30÷37= 答:鸭的只数是鸡的。
(二)作业形式多样性
1、观察型作业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1]。例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平面图形后,我布置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表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试着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在本子上。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前,我布置了一项前置作业:观察人民币,找找跟人民币有关的知识。学生交流后发现:人民币有单位,还分为纸币和硬币,摸起来还有凹凸感……啊!原来人民币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2、操作型作业
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后,我布置学生用六个小正体搭建一个几何体,要求从它的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这样的操作型作业,学生愿意做,喜欢做,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3、知识延伸型作业
课堂知识的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学习了2的倍数特征,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4的倍数特征,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8的倍数特征。
4、层次型作业
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设计低、中、高难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作业安排更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能做适合自己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作业的评价是与学生交流的另一种方式,能及时的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让评价变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一)借用语文评价方式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总会出现有审题不认真,分析问题不具体,计算粗心等等的错误。如果老师只是打“╳”或是圈出错误的得数,学生在这样的作业反馈中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错,又该如何去改正。我们数学老师不妨借用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去评价数学作业,也就是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如学生出现分析问题不具体时,老师可以圈出重要条件并可以采用这样的评语:“先找准数量关系式,”或是:“用逆推的方法试试”;当学生出现计算粗心这样的错误时,可以采用:“第一步计算错误哦!”学生在老师的指示下自己去思考,不仅找到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错,而且还知道如何去改正。
(二)语言激励评价方式
适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赏识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激励、引导的功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同伴互评方式
同伴之间互评的方式适用于高年级,高年级的学生不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年级而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同桌互评这样的方式对学习成果作出判断。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可以先从评价客观题开始慢慢过渡到主观题。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观点,对同伴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受到一些启发。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四)家长评价方式
家长参与作业的评价可以更有效的督促孩子的学习。家长适时的鼓励与引导,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有目的性、趣味性、创造性,设计出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训练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作业,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机制,进而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苏华.谈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广西南宁市高新小学北校区 马玲玲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一直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是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一、当前数学作业的现状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注重了“量”,针对性不强;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课程同步的作业或是课本中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完成这些繁重、单一的作业时,慢慢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个体差异得不到体现和发展,学生大多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降低了数学作业本应发挥的作用。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要实现以上目标,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教学作为辅助,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则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的不足,帮助学生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重视作业的有效性就尤为重要。
(一)作业内容引导性
小学生的年龄小,在学习上没有较多的经验及较成熟的思维。教师适时的引導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如:小新家养鸭30只,鸡比鸭多7只,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阅读理解:鸡有多少只?(30+7=37只)推理分析:求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 )(30只是37只的几分之几)。求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用( )(除法)。列式解答:30+7=37(只)30÷37= 答:鸭的只数是鸡的。
(二)作业形式多样性
1、观察型作业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1]。例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平面图形后,我布置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表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试着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在本子上。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前,我布置了一项前置作业:观察人民币,找找跟人民币有关的知识。学生交流后发现:人民币有单位,还分为纸币和硬币,摸起来还有凹凸感……啊!原来人民币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2、操作型作业
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后,我布置学生用六个小正体搭建一个几何体,要求从它的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是。这样的操作型作业,学生愿意做,喜欢做,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3、知识延伸型作业
课堂知识的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学习了2的倍数特征,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4的倍数特征,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8的倍数特征。
4、层次型作业
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设计低、中、高难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作业安排更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能做适合自己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作业的评价是与学生交流的另一种方式,能及时的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让评价变成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一)借用语文评价方式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总会出现有审题不认真,分析问题不具体,计算粗心等等的错误。如果老师只是打“╳”或是圈出错误的得数,学生在这样的作业反馈中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错,又该如何去改正。我们数学老师不妨借用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去评价数学作业,也就是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如学生出现分析问题不具体时,老师可以圈出重要条件并可以采用这样的评语:“先找准数量关系式,”或是:“用逆推的方法试试”;当学生出现计算粗心这样的错误时,可以采用:“第一步计算错误哦!”学生在老师的指示下自己去思考,不仅找到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错,而且还知道如何去改正。
(二)语言激励评价方式
适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赏识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激励、引导的功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
(三)同伴互评方式
同伴之间互评的方式适用于高年级,高年级的学生不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年级而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同桌互评这样的方式对学习成果作出判断。这一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可以先从评价客观题开始慢慢过渡到主观题。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观点,对同伴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受到一些启发。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四)家长评价方式
家长参与作业的评价可以更有效的督促孩子的学习。家长适时的鼓励与引导,可以增进亲子关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有目的性、趣味性、创造性,设计出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训练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作业,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机制,进而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苏华.谈谈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广西南宁市高新小学北校区 马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