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幼儿园在行动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akk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纲要》以来,幼教界无论在理念还是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年8月中旬,全国第二次《纲要》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报告和综述已刊登在第10期上),为了让广大读者分享这些鲜活具体、切实可行的经验,本期特选登了部分交流文章。期待更多的教师积极探索,创造出有价值的经验,将《纲要》实施工作推向深入。我们愿意继续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一、流动幼儿园的产生
  
  我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成都市经济强区。构建和谐、公平的教育环境已成为我区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就我区早期教育现状而言,城区优质幼儿园所占比率较大,涉农地区早期教育发展滞后,城乡差异十分明显。要缩小差距,就必须不断扩大优质早期教育的覆盖面。可以说,实现优质早期教育全覆盖已成为我区早期教育新的使命和起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直在思索: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全区所有婴幼儿及其家长享受优质早期教育服务?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依托社区内优质幼儿园建立了社区早期教育基地,但是,这种社区早期教育基地在实现优质早期教育全覆盖中存在明显不足。为弥补这种不足,真正实现优质早期教育在全区范围内的覆盖,我们设想以区为单位,整合区内优质早期教育资源,组成一支流动服务队,有规模地定期进入早期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社区(特别是涉农社区),进行早期教育宣传和服务,促进该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每次进入社区,老百姓对优质早期教育的渴望都让我们感动。2004年5月,我们的流动服务队首次进入天回社区。原定9点开始活动,可还不到8点30分,现场已经来了许多人,有背着背篓怀抱婴儿的,有推着自行车牵着孙子的,还有夫妻共同前来的……大家相互传递着信息:“今天有城里幼儿园老师来搞活动,快带你家孩子去玩吧!”待活动全面展开,每个活动点都排起了长队,家长、孩子们自然地交流着活动体会:“真好玩!”“没想到用豆豆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这么多的人来参与活动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这才惊喜地发现,涉农地区呼唤着优质早期教育。
  在不断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中,我们不断调整,最终在流动服务队的基础上形成流动幼儿园。
  
  二、流动幼儿园的行动
  
  我们的流动幼儿园不同于大篷车等形式的非正规早期教育,即不是为了普及早期教育,也不是要替代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而是要推广优质早期教育,引领、指导、发展当地早期教育,实现全区优质早期教育全覆盖。它是整合区内多方(幼儿园、街道办事处、卫生部门、妇联)资源组成的流动的、灵活的、高质量的非正式早期教育服务机构。
  
  (一)流动中的尴尬与反思
  尴尬1:热闹场景后的冷需要
  2004年6月,流动幼儿园进入金泉社区,开园不到半小时,现场人头攒动,家长、孩子手中已经拿着多件礼物,并仍在四处搜寻,显得十分忙碌。经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他们今天参与活动的目的是尽可能获得流动幼儿园为调动参与者积极性而准备的精美礼品,教育的需要却降温了。看到这种状况,我们心里真不是滋味。
  
  尴尬2:专家咨询台前的零参与
  在沙河源社区,考虑到这里人口众多,家庭教育问题突出,需要指导,我们加强了咨询专家的力量。专家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开始后近两小时,专家们用热切的目光迎接着家长,但最终迎来的却是专家咨询台前的零参与。
  
  尴尬3:高“投入”下的低“回报”
  2004年11月,我们的流动幼儿园进入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幼教资源匮乏的五块石社区(该地区仅有三所幼儿园,小学办一所,个体办两所)。由于该社区社会治安不够好,我们将场地确定在社区的五块石小学内。我们共准备了9个幼儿游戏和亲子游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活动开始一个小时后,每一个游戏点仅有5~6人在参与活动,且大多是五块石小学幼儿园的幼儿及其家长。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调。
  我们反思:这样的场景是我们追求的吗?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早期教育进社区活动能真正实现优质早期教育全覆盖吗?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社区、不同家长对优质早期教育的需求?怎样的活动形式更能让家长有所收获?优质早期教育的服务体现在哪里?整合城区优质早期教育资源,到优质早期教育资源缺乏的社区开展的活动就一定是优质的吗?涉农地区的孩子和流动人口的子女的发展需要什么,家长需要什么?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问题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就不可能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
  我们对引发尴尬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
  1.初进社区,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搞宣传,以引起家长与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关注,我们追求的是轰轰烈烈的场面,忽视了对活动本身的研究与思考。
  2.没有对地区特点和需要进行研究。我们对开展活动的社区及当地的家长缺乏实质性的尊重,用一种俯视的目光看待涉农地区的家长和婴幼儿,提供的不是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婴幼儿及其家长参与活动时处于被动状态。咨询台就像一堵墙,隔断了家长与我们的情感联系。应该说是高高在上的冷面孔造成了咨询台前的零参与。
  3.在场地选择上也出现了问题。如五块石小学出于安全考虑,平时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因此部分家长不敢进入学校活动,加之小学不在居民区内,周围人流量小,比较封闭,无法通过活动本身吸引社区人员。
  面对社区家长、婴幼儿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三个实在”的目标:实实在在地为婴幼儿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服务;实实在在地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指导;实实在在地帮助、指导当地幼儿园教师组织开展早期教育活动,提高专业水平。为此,我们对流动幼儿园的行动进行了再调整。
  
  (二)流动幼儿园再调整
  1.资源的再组合我们根据各种资源的优势,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重新整合,确立教育局、街道办事处、妇联、卫生局、幼儿园的岗位职责:
  教育局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协调街道办事处、妇联、卫生局共同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
  街道办事处负责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的场地落实,提供后勤保障,确保现场安全,宣传、动员、组织社区0—6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参加活动。
  妇联负责为家长提供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宣传和咨询,协调社区相关部门参与活动。
  卫生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并指导卫生保健服务。
  参与活动的幼儿园是流动幼儿园的主力军,负责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早期教育活动,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指导,同时不断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改变策略,提升服务的有效性。
  
  2.团队的再优化   逐步形成区域内园际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建立方案设计、后效反思的研究机制,有效提升家长与教师互动的能力。同时,吸纳所到地区的幼儿园全过程参与,使这些幼儿园教师与志愿者及优秀幼儿园教师广泛交流,开阔思路,积极参与,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总结出几条具有我区特色的家长与教师互动的策略:(1)以拉家常的方式传递教育理念,在自然聊天中渗透教育指导。(2)从高高在上的俯视到与家长平等对话。(3)让家长明确儿童发展目标,以此打动家长,走进他们的心灵。
  
  3.活动的再选择
  第一,内容的再选择
  活动应该是适合儿童天性的。我们非常注意选择有趣、多变、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活动本身就能吸引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如多种形式的彩画活动、多变的体育器械游戏等。
  活动应该是新颖的,有利于拓展幼儿经验的。把那些幼儿没有见过、没有玩过的玩具材料或新颖的活动带到涉农地区,让这些地区的儿童像城里的儿童一样玩各种游戏。这些活动既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拓展,也吸引家长不断参与。
  活动应该是具有延续性的。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表演性的,而是幼儿回到家、回到幼儿园也能继续开展的。如利用花、草、树叶、果实、种子、纸、小瓶等生活中的原材料有创意地开展活动。
  活动应该是能引导家长从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孩子的。
  
  第二,形式的再选择
  在保持原有有效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需要对活动形式作了如下改变:
  新增了“引导员”(类似导购)。“引导员”主动为家长作介绍,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使家长感到亲切、被人尊重,使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幼儿、家长发生有效互动。
  变坐台咨询为流动指导、咨询。专家们主动出击,及时发现家长与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需要,并提供切实的帮助与服务。
  我们不仅将商品、玩耍性物品作为活动奖品,我们还将活动的拓展、亲子的互动等作为奖励,使活动得以拓展和延续。
  
  第三,场地的再选择
  在实践中,我们开始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区早期教育布局情况,确定了流动幼儿园应面向早期教育资源匮乏、水平较低,未建立早期教育基地的地区。流动点应该设在涉农地区及流动人口集聚的地区;如社区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的选择要具有安全性、家长和幼儿参与的便利性及活动组织的适宜性。
  综观我区早期教育的现状,确有许多社区需要流动幼儿园的进入。我们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流动幼儿园先进入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容易开展活动的地区,待取得一定成功经验之后,再进入基础条件较薄弱、开展活动难度较大的社区,逐步在全区推进。
  
  (三)流动幼儿园持续流动的思考
  一两次活动可以搞得轰轰烈烈,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全覆盖并不是我们期望的,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长效的全覆盖。目前,流动幼儿园的行动已成为我区的常态工作。但由于骨干幼儿园自身工作忙,流动幼儿园的行动所需人力、物力、精力大,部分园长也有抱怨,认为付出多,对自己幼儿园的发展帮助不大。但迫于行政要求和大多数幼儿园参与所形成的区域氛围,他们不得不参与。因此如何使流动幼儿园持续流动是我们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让各参与部门、单位均获得实际效益。实际需求的满足激发了各部门的参与热情,使这些部门由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合作者。
  卫生部门:流动幼儿园是他们开展服务的机构,通过流动幼儿园宣传自己的工作,让更多婴幼儿家长了解、接受他们。
  妇联:流动幼儿园使妇联找到了生动而多样化的工作方式。从婴幼儿的科学教育与良好发展切入,能有效地吸引母亲参与学习,提高教育水平,使全区妇儿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街道办事处:借助流动幼儿园的服务,街道办事处很好地落实和完成了“为社区内老百姓办实事”“开展有效的社区教育工作”的职责,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位社区工作者这样说:“我们觉得自己确实给社区的公民办了点实事。通过早期教育进社区,把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融为一体。现在倡导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开展社区早期教育也是切入点,能够化解社区矛盾,拉近居民间的距离,增强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凝聚力。”
  幼儿园:随着流动幼儿园行动的深入,城区优质幼儿园感受到园际互动式研讨的价值,接受了开放、合作的教育,实现了早期教育的最优化,同时得到了其他部门的关注和认可。教师在此过程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素养。有位教师感言:“走出幼儿园到社区,那是一片多彩的世界……从周末加班劳累艰辛过后换来社区孩子的欢笑中,我深深体验到自己从单一的幼儿园教师到一名光荣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快乐。”流动幼儿园所到地区的幼儿园在参与过程中也在改变教育行为。如一位教师谈到,活动对他们触动很大,让他们重新认识幼儿园的职能,他们也尝试着利用废旧物品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孩子们玩得非常愉快。
  2.调控成员单位参与活动的频率,保证流动幼儿园拥有持续流动的鲜活原动力。
  目前,我区有40余所幼儿园加入到流动幼儿园中,有200多名教师成为社区早期教育志愿者,流动幼儿园每年大致进入社区10次。我们采用大队伍与小分队相结合的方式,使参与园所每年最多两次投入到流动幼儿园行动中,在不增加幼儿园负担的同时保持参与流动幼儿园服务的鲜活原动力,保证流动幼儿园的高效服务。
  3.建立工作制度,实现区域统整,使流动幼儿园的持续流动在组织层面得到保证。
  教育局制定了《金牛区社区早期教育工作方案》,建立了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奖励制度,确定了流动幼儿园进入社区开展服务的具体要求,并将参与流动幼儿园的情况和质量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使流动幼儿园的持续流动在组织层面得到保证。
  
  ①这里所谓的基础条件并不是指社区的物质条件,而是指当地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对此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以及获得他们支持、配合的力度。
其他文献
摘 要低年段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辨析栏”尊重儿童年龄不断增长和道德认知不断丰富的规律,可归纳四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设计意图与德育价值。简单辨析解决“对不对”的问题,重在夯实道德认知;深层辨析强调与日常生活自我反思的结合,培育初步的道德反思意识;开放辨析立足生活的复杂性,培育初步的批判反思能力;广义辨析从生活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中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深度把握教材辨析栏的设计意图和学生道德发
摘 要 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依托各自独特的校情学情与地域资源来确立和创设主题式劳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课程主题;采取建设校内劳动课程实施活动基地、将家长纳入课程实施环节等措施来高效实施主题式劳动课程;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落实主题式劳动课程评价,实现主题式劳动课程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良好劳动习惯及劳动技能的价值诉求。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主题式劳动课程;校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我国多个省、市及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时间众人措手不及。我们这才发现大家的卫生保健知识竟然如此匮乏,连如何正确地洗手、佩戴和处理口罩、如何进行基础居家消毒都不知道。同时,居家抗疫挑战了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的适应性,很多人出现了焦虑、恐慌的心理状态,以及作息紊乱等情况。此外,人们接受到大量冗杂的疫情信息,无法辨别真假,听信谣言
设计意图: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去马路边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起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做一名小司机的快乐。在孩子们积累了有关汽车的知识经验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旨在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赏、歌唱、游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音乐来表达、表现。  目标: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事关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国家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教育部早在2015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家庭教育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批示。为落实习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妇联、教育部于201
一次,我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味道”。活动室四周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各种食品、调料、水果等。幼儿自由地探索、品尝各种味道,气氛活跃。其中,幼儿感受最深的是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在这时,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说:“我感到太辣了,我要喝水!”全班随即沸腾起来:“我也觉得太辣了,我也要喝水……”场面开始混乱。此时,我心里十分矛盾: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如果我同意他们出去喝水,活
摘 要结合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是呈现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有效路径。基于时代发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和统编教材改革,以儿童成长中的主体关系为线索,分析教材内容基于不同维度的学段分布情况,整体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本体性知识。以此为教师解读课程标准提供具体的知识视角,助其明晰“综合性”学科知识,从而以全局意识理解和演绎课程教学,以扎实的学科本体性知识树立专业自信。  关 键 词小学道德与
摘 要 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反思红色教育实效不强的现实问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凸显红色基因的核心地位,整体设计校本课程及实施行动,通过生动、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师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厚植红色基因,砥砺自身成长。  关 键 词 校本课程建设;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8-00-03  
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人们的相互了解为目标,注重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它对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世界公民素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作为国际资本密集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呈现出鲜明的国际化、多元化社会特征。基于这一地域发展背
摘 要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体现“德性”的培育。围绕核心教育主题,明晰教学指向的“德性”,以此为指引解读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主线,从而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德性”,不断反思与调整教学活动;注重课后延伸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性”,才能落实德性培育,实现教学主旨。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德性;公共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